白藥酒

白藥酒是傳統的中藥方劑,來源於《良朋匯集》,主要用於補脾益胃,化氣生血。脾胃虛弱所致的食少納差、食後腹滿,或積穀不化、小便不利、大便溏薄、形體消瘦諸症。

白藥酒

正文

白藥酒

來源

《良朋匯集》

原料

白茯苓、白朮、天花粉、山藥、芡實、牛膝、薏苡仁各15克,白豆蔻9克,白酒5千克。

製作

上藥入酒中,浸泡7日後取用。

功效

補脾益胃,化氣生血。脾胃虛弱所致的食少納差、食後腹滿,或積穀不化、小便不利、大便溏薄、形體消瘦諸症。

用法

每次20毫升,每日3次。

宜忌

注釋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主水谷運化之職。如脾胃虛弱,水谷運化功能減弱,則氣血生化乏源,形體五臟失養而變生諸症。本酒方以補益脾胃之藥為主,脾胃強健,運化正常,則氣血化生有源,故本方是一個間接補益氣血的酒方。本酒所選藥物皆質白而潔,故名白藥酒。其酒醇清純正,色澤美觀,是把杯之佳釀。

治療中風口噤

【來源】《聖濟總錄》
【配方】大豆(炒去腥半熟勿使太熱)五升。
【製法】上一味,粗搗篩,蒸一饋頃,傾出盆中,以酒一斗五升淋之,絞去滓。
【主治】治金刃傷破見骨,中風口噤。
【用法】每溫服五合至七合,日二夜一,衣復微汗出,別研生杏仁膏,敷於瘡上,若腦髓出者難救。

藥膳盤點(一)

藥膳發源於我國傳統的飲食和中醫食療文化,藥膳是在中醫學、烹飪學和營養學理論指導下,嚴格按藥膳配方,將中藥與某些具有藥用價值的食物相配伍,採用我國獨特的飲食烹調技術和現代科學方法製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中藥方劑之白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