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湯

白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五十七。主治膜脹不能食,背上冷汗出。

組成

白朮、人參各二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半,桂(去粗皮)一兩。

用法用量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加生薑三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一日二次,不拘時候。

主治

膜脹不能食,背上冷汗出。

附方

名稱:白朮湯

組成:白朮,丁香,甘草(炙,銼),陳橘皮(去白,焙),木香各半兩,大腹(銼),枳殼(去瓤,麩炒),訶黎勒(炮,去核)各三分,草豆蔻(去皮)一兩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加生薑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溫服。

主治:嘔吐厥逆,不思飲食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三

名稱:白朮湯

組成:葛根湯加桂心,黃芪,白朮

用法:上㕮咀。水煎服

主治:柔痙

出處:《玉機微義》卷三十九

名稱:白朮湯

組成:白朮,蘆根,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各一兩,枇杷葉(去毛,炙)半兩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加生薑五片,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主治:傷寒邪熱雖退,胃中不和,乾嘔不飲,甚則吐逆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

中藥方劑之白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