珪

同圭. (會意。“從重土”。本義:古玉器名。長條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中國古代貴族朝聘、祭祀、喪葬時以為禮器。依其大小,以別尊卑。又作珪 )同本義 [Gui, an elongated pointed tablet of jade held in the hands by ancient rulers on ceremonial occasions]

基本信息

簡介

簡體字 圭

珪

拼音 ɡuī

筆畫 6

部首 土

部首筆畫 3

五筆編碼 gffg

珪

區位碼 2571解 釋

出處

圭 <名>

(會意。“從重土”。本義:古玉器名。長條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中國古代貴族朝聘、祭祀、喪葬時以為禮器。依其大小,以別尊卑。又作珪)

同本義 [Gui, an elongated pointed tablet of jade held in the hands by ancient rulers on ceremonial occasions]

瑞贄珪者兌上。―― 《白虎通》

孰為珪璋。――《莊子·馬蹄》 。李注:“銳上方下曰珪。”

以青圭禮東方。―― 《周禮·大宗伯》 。注:“圭銳象春物初生。”

司馬牛致其邑與珪焉。―― 《左傳·哀公十四年》 。注:“守邑符信。”

圭幣(帛)俎豆(均為祭器)。―― 《漢書·郊祀志》

圭guī

⒈〈古〉用作憑信的玉,上圓(或尖頭形)下方。帝王、諸侯在舉行朝會、祭祀的典禮時拿這種玉器。

⒉〈古〉測日影的器具:土~測景(景:日影)。

⒊[圭臬](臬:射箭的靶子)標準,法度:奉為~臬。

⒋〈古〉容量單位。一升的十萬分之一。

拼音是gu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