嶲,漢字之一。 拼音: guī xī juàn 筆畫: 15 部首: 山 部首筆劃: 3 釋義: 古同“巂”

基本信息

相關讀音

guī

(1) ㄍㄨㄟˉ

(2) 古同“巂”

(3) 鄭碼:LLIY,U:5DB2,GBK:8E51

(4) 筆畫數:18,部首:山, 筆順編號:252324111212525

基本詞義

--------------------------------------------------------------------------------

(1) ㄒㄧˉ

(2) 古同“巂”

(3)燕的別名

(3) 鄭碼:LLIY,U:5DB2,GBK:8E51

(4) 筆畫數:18,部首:山,筆順編號:252324111212525

基本詞義

--------------------------------------------------------------------------------

juàn

(1) ㄐㄩㄢˋ

(2) 古同“巂”。

(3) 鄭碼:LLIY,U:5DB2,GBK:8E51

(4) 筆畫數:18,部首:山,筆順編號:252324111212525

---------------------------------------------------------------------------------

相關信息

嶲唐

xi tang

早在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即於此設 嶲唐縣。管轄8個縣的 永昌郡即 葉榆(大理)、

雲南(祥雲)、比蘇( 雲龍)、 嶲唐( 保山)、不韋(施甸)、 邪龍(巍山)、哀勞、博南的

首府最初是在 嶲唐( 漕澗)。從永平12年(公元69年)至建初元年(公元76年) 嶲唐作為永昌

郡的首府一共8年。

西晉的《續漢書》中有了“哀牢王國” 《續漢書》為西晉 司馬彪所編撰,其中《郡國志·永昌郡》說:“永昌郡,八城,戶二十三萬一千八百九十七,口百八十九萬七千三百四十四。不韋出鐵,嶲唐、比蘇、楪榆、 邪龍、雲南、博南南界出金。”

“嶲”音“髓”。《漢書.地理志》 越嶲郡《注》說:“應劭曰,故邛都國也。有嶲水,言越此水以章盛休也。”《史記.西南夷列傳.正義》說“嶲,音髓”。《史記.司馬相如傳》中把嶲水寫作同音孫水。今四川涼山州安寧河上游的一支仍稱孫水河。“嶲”、“孫”與“叟”同聲。嶲水可寫作為叟水。其說以稱之為叟(嶲)水,是因為這條河經過的地方為叟(嶲)族聚居區。

拼音是gu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