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京劇院

湖北省京劇院

湖北省京劇院成立於1970年,系2005年文化部命名的國家重點京劇院團。現任院長朱世慧。

四十多年來,劇院繼承發展京劇藝術優秀傳統,並連續創作演出了《一包蜜》《徐九經升官記》《藥王廟傳奇》《膏藥章》《法門眾生相》《曾侯乙》《建安軼事》《青藤狂士》《楚漢春秋》等眾多優秀劇目,屢獲“中國戲曲學會獎”、兩次榮獲“文華大獎”和國家舞台藝術精品重點資助劇目、“中國京劇藝術節金獎、銀獎”、“五個一工程獎”、全國優秀保留劇目大獎等榮譽。《膏藥章》入選為2003—2004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建安軼事》獲第六屆中國京劇藝術節一等獎第一名、第十四屆文華獎“文華大獎”,入選為2011—2012年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重點資助劇目”。特別是劇院擁有十七個流派,260餘出高質量的優秀傳統劇目。

基本信息

機構簡介

湖北省京劇院    京劇《曾侯乙》劇照湖北省京劇院 京劇《曾侯乙》劇照

湖北省京劇院成立於1970年9月,人員多數來自全國和省內藝術院校的畢業生,經過系統而嚴格的訓練,受教於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陳鶴峰、賀玉欽、楊玉華等,又得張君秋、袁世海、吳素秋、高盛麟、厲慧良、王金璐、李鳴盛、孫盛武、馬長禮等名家的悉心傳授,技藝益進,是一個具有較高藝術水平的專業表演團體。

發展及成就

三十年來,劇院繼承發展京劇藝術優秀傳統,整編上演傳統劇目百餘個,其中《岳飛夫人》、《楊門女將》、《玉堂春》、《群借華》、《四郎探母》、《秦香蓮》、《祭江》、《伐子都》、《女殺四門》、《十八羅漢斗悟空》等一批優秀傳統劇目久演不衰,成為保留劇目。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劇院根據實際,提出了“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重點抓新編歷史劇和現代戲的創作,帶動藝術的全面改革,走出人出戲出風格的道路”的方針,連續創作了《一包蜜》、《徐九經升官記》、《藥王廟傳奇》、《膏藥章》、《法門眾生相》等優秀劇目,榮獲文化部、中國劇協、廣電部頒發的文華大獎、程長庚銀獎、飛天一等獎、優秀劇目獎、優秀演出獎、優秀創作獎、優秀導演獎、優秀表演獎、梅花獎、音樂設計獎及湖北省文藝最高獎――屈原獎等50多項。在中央文化部、廣電部舉辦的兩屆全國京劇中、青年電視大獎賽,三屆梅蘭芳金獎大賽中全部入圍,並取得好的成績,其中朱世慧、楊至芳榮獲梅蘭芳金獎,程和平獲提名獎,朱世慧兩次榮獲梅花獎。劇院被譽為“創作的強力集團”。
劇院在繁榮創作的同時,培養了一批造詣很高的藝術家,著名導演藝術家余笑予,著名劇作家謝魯,著名表演藝術家朱世慧、楊至芳、李春芳,他們都被授予優秀中青年專家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一級編劇郭大宇,一級舞美設計田少鵬,一級導演歐陽明,還有一級演員胡為之羅會明、程和平、舒建礎、陳國光等,現在又湧現出張慧芳、李蘭萍、張曉波、孫忠勇、吳長福、江峰、易艷、周琥、畢玉英等一批優秀的青年藝術人才。劇院120位藝術專業人才中,副高以上職稱的有70人,其中正高32人,是一個人才濟濟、陣容整齊、實力雄厚的藝術表演團體。
劇院在加強藝術建設的同時,狠抓了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設,建立了一支素質較好的藝術隊伍,連續五次評為湖北省文明單位,省人民政府頒發嘉獎令:給劇院記集體功一次。文化部表彰劇院為“堅持編演現代戲成就顯著”的劇院;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劇院“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稱號。中組部授予劇院黨委“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黨和國家領導人李鵬、朱容基、李瑞環、李先念、李尚昆等和文化部歷屆領導,以及著名專家張庚、馬少波、郭漢城、趙尋、劉厚生、阿甲等曾多次觀看劇院演出,並接見合影留念。
劇院曾到香港台灣奧地利美國韓國德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演出,深受海外觀眾歡迎,被稱為“唱做精彩、氣氛熱烈、雅俗共賞、瘋魔了京劇戲迷”,給各地的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近年,劇院創作排練了現代京劇《粗粗漢靚靚女》,參加第二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又獲殊榮,近代傳奇劇《滄海作證》在全省新劇目展演中獲六項優秀獎,名列前茅。
在進入新世紀之際,劇院將按照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指示,繼續創作藝術精品,加快劇院的體制改革,培養新人,面向演出市場,為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振興京劇藝術,不懈地探索和奮鬥。

主創人員

余笑予著名導演藝術家。1935年生。出生梨園世家,3歲登台,7歲學藝。1956年開始從事導演工作。1970年調入湖北省京劇院任導演兼編劇。現為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湖北劇協副主席、全國人大代表。為了適應當代觀眾的審美需要,他勤於探索,勇於開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廣采各姊妹藝術之長,形成了自己的導演風格。其作品大多具有強烈的時代感,濃郁的生活氣息,幽默的喜劇色彩,生動的表現形式,做到雅俗共賞,深受專家、觀眾好評。三十多年來,導戲六十餘出。其中導演並參加編劇的京劇《一包蜜》、《藥王廟傳奇》、《膏藥章》、《法門眾生相》、《粗粗漢靚靚女》在文化部舉辦的全國匯演中屢獲大獎。他執導的《徐九經升官記》在國內外產生了強烈的反響,被譽為新時期的藝術精品。此外他執導的漢劇《彈吉它的姑娘》、京劇《水龍吟》、楚劇《虎將軍》、粵劇《陰陽怨》、黃梅戲《未了情》、北京曲劇《少年天子》、桂劇《瑤妃傳奇》、荊州花鼓戲《原野情仇》等也均獲省以上大獎,在國內產生很大的影響。1989年12月中國戲曲學會等單位聯合召開了他的導演藝術研討會。省政府授予他省勞模、省優秀戲曲導演、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的稱號;國務院授予他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享受國務院專家特殊津貼;全總工會授予他全國優秀文藝工作者稱號及"五一"勞動獎章一枚。

謝魯著名劇作、作曲家。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戲曲音樂理論研究會會員、湖北省戲劇家協會理事、湖北省音樂家協會理事。1938年生。1949年參加沙市文藝工作隊。1952年奉派就讀。1961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學院歷史系,分配到湖北省戲曲學校任教並參與戲曲編劇及作曲工作。其中漢劇《黛諾》部分唱段,1965年由中國唱片社錄製唱片發行。1970年任湖北省京劇院編劇兼作曲。是1984年省政府命名的"湖北省優秀戲曲創作集體"成員。與人合作編劇、作曲的《一包蜜》、《藥王廟傳奇》、《膏藥章》、編劇指導的《徐九經升官記》皆獲文化部劇本一等獎。同時在京劇音樂上開創了京劇唱念結合、風趣幽默的有別於老生行當的醜行唱腔體系。創作獨幕話劇《抉擇》,京劇小品《去留兩難》,大型楚劇現代戲《東方稅官》,均獲省以上獎項。還在省以上刊物發表有關戲劇藝術理論文章約30萬字,出版了《戲曲編劇談》一書。獲"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並享受國務院專家特殊津貼。

郭大宇著名劇作家。1948年生。11歲考入中國戲曲學校,工京劇醜行。1973年分配到湖北省京劇院。1978年開始寫作。1983年赴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進修。現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省優秀戲曲創作集體成員。他思維敏捷、想像豐富,創作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與人合作的《徐九經升官記》獲文化部、中國劇協聯合頒發的優秀劇本獎,搬上銀幕後又獲文化部頒發的優秀戲曲片獎。創作的《無艷娘娘》獲省首屆戲劇文學劇本獎。創作的大型現代京劇《粗粗漢靚靚女》參加第二屆中國京劇藝術節榮獲劇目獎。近年來創作了《八女投江》(南京越劇團排演並獲獎)、《壽誕風波》(湖南省京劇團排演並獲獎)。他還著有長篇傳奇小說《斷指團》、《人妖》、《歌星與黑影》;電影劇本《大偵探》、《天職》(均已上映)等。

田少鵬著名舞美設計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舞美學會理事、湖北分會會長。1944年生。13歲考入湖北省戲曲學校。1961年考入中國戲曲學院,畢業後回校工作,1970年轉入湖北省京劇院從事舞美設計工作,現任創作室主任。他主張舞美設計介入戲劇主題,探索富有深刻內涵的表現形式,創造適合戲曲表演的空間。主要舞美設計有:《徐九經升官記》、《膏藥章》、《法門眾生相》、《滄海作證》等。《滄》劇獲省優秀舞美設計獎;《徐》劇舞美設計參加了文化部舉辦的全國舞台美術大展。發表了《論戲曲舞台美術的發展》、《當代戲曲舞台美術的趨向》等多篇論文,出版了《中國古代裝飾藝術》一書。油畫《神曲》、裝飾畫《屈原九歌》等均在全國和省美展中獲獎;還與人合作為中國軍事博物館創作了大型壁畫《赤壁之戰》,為深圳"世界之窗"創作了大型雕塑。

歐陽明著名導演。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1944年生。1958年考入湖北省戲曲學校,1970年分配到湖北省京劇院。1979年進武漢市戲曲導演訓練班進修。他參與編劇並導演的京劇《洪荒大裂變》,獲全國京劇新劇目匯演優秀新劇目獎。他為上海京劇院導演的《歧王夢》、重慶京劇院導演的《神馬賦》、蘭州秦腔劇團導演的《龍神》,均受到專家和觀眾的好評。他曾編導《張天師傳奇》等多部電視劇,並在《諸葛亮》、《王昭君》等電視劇中擔任副導演兼服裝設計,《諸》劇獲電視劇"飛天獎"二等獎、優秀美術獎(含服、化、道)。近年導演的近代傳奇京劇《滄海作證》又榮獲湖北省第六屆戲劇新作展演優秀導演獎。

主演藝術家

劇院在繁榮創作的同時,培養了一批造詣很高的藝術家,著名導演藝術家余笑予,著名劇作家謝魯、郭大宇,著名表演藝術家朱世慧、楊至芳、李春芳,他們都被授予優秀中青年專家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還有省管專家一級舞美設計田少鵬,一級導演歐陽明,一級演員胡為之、羅會明、程和平、舒建礎等,現在又湧現出張慧芳、江峰、李蘭萍、尹章旭、張曉波、易艷等一批優秀青年藝術人才,成為劇院持續發展、再創輝煌的生力軍。

演出劇目

湖北省文化周——北京長安大戲院演出劇目

《曾侯乙》
領銜主演——朱世慧、張慧芳

《曾侯乙》是湖北省京劇院繼精品劇目《膏藥章》之後創作的又一力作。

故事講述:鑄雙音編鐘,一直是楚國的附庸國國君曾侯乙的一個夢想。由於此前有著種種關於雙音編鐘的不祥傳言,曾侯乙在經歷了665次鑄鐘失敗正待認命之際,楚國為他送來了一位出身於楚音樂世家的知音夫人——鍾玉。心地高貴的鐘玉向曾侯推薦了同出於楚音樂世家的伯牙之後——伯穎,來襄助其完成雙音編鐘。鍾玉與伯穎原是一對音樂戀人,伯穎的到來並未能使雙音一蹴而就,相反由於他思念鍾玉而心存雜念,使鑄鐘陷入僵局,情感陷入危局。天真無邪的曾國小公主嫵姁偏偏又愛上了這位冷峻的高士,而伯穎心中仍只有鍾玉……曾侯以其小國之君慣於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智慧,以其音樂家善於調和的稟賦,以及一個男人的責任,理智地處理了這一棘手的事件,最終完成了鑄鐘大業。二千多年前的這群“音樂人”,用他們的唱和,他們的歌哭,他們的深情,他們的智慧,創造了世界音樂史上的偉大奇蹟!

《十八羅漢收大鵬》主演——張曉波
《桃花村》主演——李蘭萍
《強項令》主演——江峰、尹章旭、易艷、張忠明
《三娘教子》主演——張慧芳、杜鎮傑

《蜈蚣嶺》
主演:張曉波
《玉堂春》(起解、會審)
主演:張慧芳、葉少蘭、朱世慧、胡為之、尹章旭

相關演員

張忠明——
國家二級演員。工醜行。
他天資聰慧,悟性極好。嗓音嘹亮,念白清晰,表演詼諧。在本院創作劇目《膏藥章》、《徐九經升官記》、《粗粗漢靚靚女》等劇中,表演精彩傳神。不管角色大
小,俱都飾演得活靈活現,深受觀眾喜愛和歡迎。曾獲湖北省首屆新人新作展演賽銀獎。

萬曉慧——
1981年生。2002畢業於華中師大藝術學院,工青衣,宗張派,師從著名京劇演員王婉華。2005年被劇院破格聘為二級演員。她扮相端莊,嗓音甜美,對張派藝術尤為喜愛。
1999年獲全國京劇張派藝術青年演員選拔賽銀獎第一名。參加湖北省第七屆戲劇新人新作展演演出《祭江》獲優秀新人獎。
2005年獲CCTV第五屆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銀屏獎。參加“紀念京劇大師張君秋誕辰85周年活動”,被評為張派藝術新秀。
擅演劇目《望江亭》、《狀元媒》、《玉堂春》、《白蛇傳》、《祭江》等。

談元——
1985年生。2002年畢業於湖北省藝術學校京劇科,工醜行,師從張鹹良。曾榮獲1998年全國少兒“保全杯”選拔賽金杯獎,湖北省第七屆戲劇新人新作展演新人獎,全國藝術院校戲曲戲劇表演比賽初賽中南片區複賽二等獎,2005年獲CCTV第五屆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銀獎。擅演劇目《秋江》、《小上墳》、《拾玉鐲》等。

2010年9月25在日本東京演出

《擂鼓戰金山》表現的是南宋女將梁紅玉在金山敲響戰鼓,協助丈夫韓世忠迎擊金兵,並且親率女兵,與金將金兀朮大戰的故事。演員劉純淨嗓音圓潤,動作瀟灑,把女將梁紅玉的風采表現得淋漓盡致,一出場就獲得觀眾熱烈的掌聲。

《秋江》則是典型的文戲,表現了尼姑陳妙常為追趕心上人潘必安而趕到秋江畔,遇到艄翁後發生的一段故事。艄翁是一個詼諧可愛的老人,見妙常追潘心急,故意製造障礙。舞台上即沒有水,也沒有船,除了一根竹篙,沒有任何道具,但是著名丑角演員談元扮演的艄翁把撐船、系纜繩、放船板等細節表演得惟妙惟肖。扮演陳妙常的著名旦角演員潘欣則表演了戰戰兢兢走過船板、在船上晃晃悠悠等姿態。兩個人還天衣無縫地相互配合,表現了老艄公跳上船導致小船上下顛簸時兩人彼此呼應的動作,贏得觀眾嘖嘖稱讚。

《天蓬元帥豬八戒》介紹了天蓬元帥因吃酒誤事,調戲嫦娥,被貶下界,錯投豬胎,搭救高小姐,喜宴上飲酒露出原形,被孫悟空降服,隨唐僧取經的全過程。談元扮演的豬八戒滑稽詼諧,劇場內不時響起觀眾的笑聲。國家一級演員程和平則一身兼兩職,扮演下界前的天蓬元帥和孫悟空。精彩的對打,上下翻飛的金箍棒,把美猴王表現得活靈活現,觀眾多次報以熱烈的掌聲。

名角介紹

湖北省著名旦角演員張慧芳在《白蛇轉》中飾演白娘子湖北省著名旦角演員張慧芳在《白蛇轉》中飾演白娘子

朱世慧: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黨的十七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湖北省京劇院院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朱世慧曾受教於醜行名師張哨莊和著名麒派老生陳鶴峰及李四廣、艾世菊、孫正陽先生等,1981年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孫盛武先生為師。他戲路寬廣、能演擅唱,應工醜行又不囿於醜行,表演既有醜行的神韻亦有生行的氣質,所創造的角色均出神入化,令人耳目一新,專家稱他的表演“已達化境,是當今中國京劇第一名醜”。

朱世慧常演的傳統劇目有《群英會》、《法門寺》、《審頭刺湯》、《望江亭》等,主演的新創京劇《徐九經升官記》、《膏藥章》、《法門眾生相》等譽滿藝壇,堪稱一絕。曾榮獲梅蘭芳金獎、二度梅花獎、文華表演獎、白玉蘭獎等獎項。由他主演的《膏藥章》榮獲2003~2004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

張慧芳:國家一級演員,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畢業生,先後向金雪琴、謝銳青、於玉蘅、蔡英蓮、王婉華、艾美君、劉秀榮、李維康、楊春霞、李炳淑等老師學藝,現為湖北省人大常委、省文聯副主席、省劇協副主席、省勞動模範。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她扮相俊美,嗓音寬厚圓潤,演唱韻味醇濃,颱風端莊大氣。常演的劇目有《玉堂春》、《四郎探母》、《謝瑤環》、《白蛇傳》、《紅鬃烈馬》、《三娘教子》、《秦香蓮》、《望江亭》、《大·探·二》、《霸王別姬》、《龍鳳呈祥》等。她在新編劇目《杜十娘》、《膏藥章》、《樊姬夫人》、《孟姜女哭長城》、《曾侯乙》等劇中塑造了多個感人的藝術形象。
她曾榮獲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一等獎、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金獎、中國戲劇梅花獎、第三屆和第四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優秀表演獎、湖北省牡丹花戲劇獎、湖北省楚天文華表演一等獎等獎項。

王小蟬:國家一級演員,師承京劇名家徐熾明、祝元昆、王二朋等,1988年拜京劇大師奚嘯伯先生的高徒張榮培為師,宗奚派藝術,曾榮獲全國青年團隊新劇目匯演一等獎、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一等獎、河北省第六屆和第七屆戲劇節表演一等獎、首屆中國戲曲大賽紅梅一等獎等獎項。
王小蟬主演的奚派名劇有《連營寨·白帝城》、《失·空·斬》、《珠簾寨》、《范進中舉》、《碰碑》、《上天台》、《奇冤報》、《龍鳳呈祥》、《擊鼓罵曹》、《打魚殺家》等。他的表演充分體現出奚派委婉細膩、清晰悅耳、脫骨不離骨、韻味醇厚的藝術特色,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好評。

江峰:國家一級演員,工銅錘花臉,畢業於武漢市藝術學校,師從著名京劇淨行演員陳鴻鈞先生,後又得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長春親授,曾榮獲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一等獎、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優秀表演獎、湖北省第三屆戲劇青年演員比賽戲劇新人獎、全國京劇中青年演員電視大賽螢屏獎、湖北省第五屆牡丹花戲劇獎等獎項。
江峰嗓音寬厚宏亮,唱功韻味醇濃,具有“裘派”風格。常演劇目有《探陰山》、《鎖五龍》、《赤桑鎮》等。

李蘭萍:國家一級演員,工花旦,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劉長瑜為師,曾榮獲第四屆中國京劇藝術節表演獎、全國京劇中青年演員電視大賽螢屏獎、中國戲曲演唱紅梅大賽銀獎、湖北省牡丹花戲劇獎、湖北省第六屆戲劇新作展演優秀表演獎、湖北省戲曲劇團青年演員比賽銀獎等獎項。
李蘭萍嗓音甜美,表演純真,扮相俊秀。常演劇目有《桃花村》、《春草闖堂》、《游龍戲鳳》、《燕燕》等。

尹章旭:國家一級演員,工老生,師承王世續、李世霖、葉蓬、朱秉謙、趙景勃、關正明、張學津等,曾榮獲第二屆中國戲曲演唱紅梅大賽銀獎、湖北省戲曲劇團青年演員比賽三等獎、湖北省第二屆牡丹花戲劇獎、湖北省第六屆戲劇新作展演優秀表演獎、湖北省第八屆楚天文華表演二等獎等獎項。
尹章旭扮相俊朗,嗓音清醇,颱風瀟灑,表演大方。常演劇目有《烏盆記》、《失·空·斬》、《大·探·二》、《四郎探母》、《紅鬃烈馬》、《龍鳳呈祥》等。

張曉波:國家一級演員,工武生,畢業於河北省藝術學校,師從李斌華、錢浩梁、關鳴林、丁震春、李景德、楊少春、張幼麟等,並有幸得到京劇表演藝術家張世麟先生親授。他曾榮獲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銅獎、全國京劇青年演員電視大賽優秀表演獎、第三屆中國京劇藝術節表演獎、河北省戲劇節優秀表演獎、上海武戲群英會銀獎、湖北省牡丹花戲劇獎等獎項。
張曉波台風穩健大方、功底紮實、技巧嫻熟,長靠短打,身手非凡。常演劇目有《小商河》、《武松打店》、《界牌關》、《大鬧天宮》、《金翅大鵬》等。

易艷:國家一級演員,工老旦,畢業於武漢市藝術學校,師從著名京劇老旦演員劉煜,後又得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王晶華親授,曾榮獲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銅獎、湖北省第五屆牡丹花戲劇獎、武漢市第二屆“江花獎”等獎項。
易艷嗓音寬厚宏亮,唱腔韻味醇正,念白吐字清晰,噴口有力,表演激情投入。常演劇目有《赤桑鎮》、《釣金龜》、《遇後·龍袍》、《李逵探母》等。

吳長福:國家一級演員,工小生,曾赴中國戲曲學院進修,師從著名京劇演員楊玉華,曾榮獲全國首屆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螢屏獎、湖北省戲曲劇團青年演員比賽銅獎等獎項。
吳長福扮相俊美、嗓音高亢。常演劇目有《望江亭》、《狀元媒》、《玉堂春》、《羅成叫關》、《小宴》等。他主演的戲曲小品《去留兩難》,榮獲1995年武漢電視台戲劇小品電視大獎賽三等獎。

機構榮譽

《三堂會審》 湖北京劇院《三堂會審》 湖北京劇院

湖北省京劇院成立於1970年9月。三十多年來,劇院繼承發展京劇藝術優秀傳統,整理上演傳統劇目百餘個,其中《岳飛夫人》《楊門女將》《秦香蓮》《伐子都》《十八羅漢斗悟空》等一批優秀傳統劇目成為劇院保留劇目。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連續創作了《一包蜜》、《徐九經升官記》、《藥王廟傳奇》、《膏藥章》、《法門眾生相》、《粗粗漢靚靚女》、《滄海作證》、《樊姬夫人》等優秀劇目,先後榮獲文化部、中國劇協、廣電部頒發的文華大獎、程長庚銀獎、飛天一等獎、優秀劇目獎、優秀演出獎、優秀創作獎、優秀導演獎、優秀表演獎、梅花獎、音樂設計獎、優秀保留劇目創新獎、中國戲曲學會獎及湖北省文藝最高獎項屈原獎等80多項。在文化部、廣電部舉辦的三屆全國京劇中、青年電視大獎賽,三屆梅蘭芳金獎大賽,四屆中國京劇藝術節中全部入圍,並取得好的成績,其中朱世慧、楊至芳榮獲梅蘭芳金獎,程和平獲梅蘭芳金獎提名獎。朱世慧(兩次)、楊至芳、張慧芳獲中國戲劇最高獎項——梅花獎。《膏藥章》被文化部命名為2003—2004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劇院被戲劇界譽為“創作的強力集團”。

劇院在加強藝術建設的同時,狠抓了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設,建立了一支素質較好的藝術隊伍,連續五次評為湖北省文明單位,省人民政府頒發嘉獎令:給劇院記集體功一次。文化部表彰劇院為“堅持編演現代戲成就顯著”的劇院;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劇院“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稱號。中組部授予劇院黨委“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2005年11月,國家文化部全國重點京劇院團評估驗收小組對湖北省京劇院進行了評估驗收,最終確定該院為全國十大重點京劇院團之一。國家文化部將每年向全國十大京劇院團總計補助20(刃萬元,扶持其劇目創作。

境外演出

劇院曾到香港、台灣、奧地利、美國、韓國、德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演出,深受海外觀眾歡迎。

機構設定

藝術中心、創作室、演出團、舞美工程部、演出經營部、文化產業辦公室、辦公室等七個中層機構。

單位主要負責人

院 長:呂學炎
黨委書記:吳招才
劇院地址:武漢市街道口南路6號
郵政編碼:430070
聯繫電話:027-87882531

《徐九經升官記》介紹

基本信息

《徐九經升官記》《徐九經升官記》

演出時間:2009年10月09日--2009年10月10日
演出地點:國家大劇院·戲劇場
演出票價:480、380、280、180、120、80
票務通評價:曾風靡全國的《徐九經升官記》是我國京劇史上的經典之一

背景

主演:朱世慧張慧芳王小蟬江峰程和平李蘭萍尹章旭
曾風靡全國的《徐九經升官記》是我國京劇史上的一部經典之作,由郭大宇、習志淦根據張壽臣的一個單口相聲的故事改編而成。1980年9月,《徐九經升官記》由湖北省京劇院創作,並於1981年演出,由中國現代戲曲四大“怪傑”之一的余笑予執導,“京劇第一醜”朱世慧飾演徐九經,李春芳飾演李倩娘。該劇獲1980—1981年“全國戲曲優秀劇本獎”,並塑造了“徐九經”這一讓人過目不忘的典型好官形象。
《徐九經升官記》是一部揭露舊時代官場黑暗和權貴強搶民女的劇作,通過獨特的視角,把一個因偶然機遇提拔為大理寺正卿的知識分子推進矛盾的漩渦之中。這位其貌不揚的醜相公,憑藉正直的人格和超人的機智,維護正義、打擊邪惡,使有情人終成眷屬;但因開罪了權貴,最終拂袖掛冠而去。劇作深具喜劇風格,把清官判案、強權爭勢的激烈鬥爭,寓於幽默調侃之中,極富魅力,因此該劇在眾多京劇劇目中閃爍著獨特的光彩。
1981年,《徐九經升官記》赴京匯報演出,連演34場,場場爆滿,觀眾達四萬多人次,“北京各大報刊紛紛發表文章60餘篇,盛讚《徐九經升官記》。戲劇界一大批著名專家如吳祖光、阿甲、范均宏、馬少波等也揮毫撰文了題為《京劇奇葩》、《笑著和封建特權的殘餘告別》、《別闢蹊徑》等文章,認為《徐九經升官記》是“京劇舞台上難得的一台好戲”。
1987年6月,該劇赴香港演出,“瘋魔了京劇戲迷”,香港29家報刊發表評論文章就有182篇,稱《徐九經升官記》是“戲寶”。
1995年4月,《徐九經升官記》赴奧地利維也納連演四場,使中國京劇首次登上了音樂之邦的舞台。
該劇上演以來,全國各省市200多個劇團來信索要劇本要上演此劇,台灣省復興京劇團也排練了該劇。迄今為止,《徐九經升官記》已有京劇版、豫劇版、崑劇版、越劇版等版本。那一句“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不知打動了多少觀眾。
這次演出,“徐九經”仍由湖北省京劇院著名京劇丑角表演藝術家朱世慧飾演,他曾兩度獲得“梅花獎”,並獲得過梅蘭芳金獎及多項國家級大獎。在表演上,朱世慧善於突破陳規,另闢蹊徑,大膽創新,幽默而不油滑,機趣而不輕浮,摒除了庸俗之氣,使人耳目一新。
這次的女主角李倩娘,由湖北省京劇院著名中青年京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張慧芳扮演。張慧芳扮相俊美、嗓音寬厚圓潤、演唱韻味醇濃、颱風端正,具有大家風範。在全國性的京劇賽事中,張慧芳憑藉深厚的實力脫穎而出,榮獲了多個國家級大獎;特別是在2005年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中,榮獲青衣組金獎第一名。

劇情簡介

清光緒年間,安國侯義子劉鈺與李倩娘完婚後,出征在外。並肩王內弟尤金強娶李倩娘,正遇劉鈺歸來,趕至王府,將倩娘奪回。雙方告到大理寺。大理寺官員畏懼王、侯兩家權勢,藉故不肯審理。並肩王憶起玉田縣令徐九經與安國侯有宿怨:九年前,徐九經考中狀元,安國侯嫌其貌醜,只放了個七品縣令,令徐很為不滿。並肩王故意提升徐九經為大理寺正卿,來審理此案。徐九經克服個人恩怨,秉公斷案;他巧施計謀,終於斷清了這一龍爭虎鬥的案件,然後掛冠而去。

重點京劇院團

2006年,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期11個國家重點京劇院團的名單,同時評選出了17家省級重點京劇院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