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京劇院

武漢京劇院

武漢京劇院(原名武漢市京劇團)成立於1950年1月18日,前身為中南京劇工作團。首任團長為京劇藝術大師周信芳(麒麟童)先生,繼任團長為著名"麒門大弟子"高百歲先生,現任院長為國家一級演員劉薇同志。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劇團陣容齊整,流派紛呈,高百歲、高盛麟、陳鶴峰、楊菊萍、郭玉昆、高維廉、關正明、賀玉欽、陳瑤華、李薔華等著名藝術家通力合作,所演劇目精彩異常,蜚聲海內外。 六、七十年代後,在老一輩藝術家悉心指導下,劇團湧現出王婉華、陳鴻鈞、李秀英、舒長青、劉恆斌等一批優秀京劇表演人才。八十年以來又湧現出陳幼玲(獲湖北省戲劇大賽"牡丹獎"、武漢市戲劇大賽"江花杯獎")、劉寶童(獲全國優秀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最佳表演獎")、劉薇(獲第三屆京劇藝術節"優秀表演獎",湖北省戲劇大賽"牡丹獎",武漢藝術人才"江花獎")、林軍(獲第三屆京劇藝術節"優秀表演獎")、程志強(獲第三屆京劇藝術節"表演獎")、劉世華(獲第三屆京劇藝術節"表演獎")、熊林(獲湖北省戲劇大賽"牡丹獎" )、吳作萍(武漢藝術人才"江花獎")等優秀中青年演員。上演的大、小傳統劇目幾十齣,受到廣大觀眾熱烈歡迎。劇團先後赴瑞典、丹麥、冰島、南斯拉夫、日本、韓國、台灣、澳門等國家及地區進行文化交流。

主要作品

武漢京劇院 武漢京劇院

劇團在繼承傳統,推陳出新的基礎上,九十年代以來排演創作劇目數十齣。其中《洪荒大裂變》獲1988年文化部主辦的京劇新劇目匯演(探索獎),1991年獲首屆“文華新劇目獎”,《孫美人》獲武漢市第四屆新劇目展演優秀劇目獎,2001年12月我團創作演出了武俠京劇《射鵰英雄傳》,參加第三屆中國京劇藝術節獲得優秀劇目獎,創作劇目《祁奚》、《岳飛夫人》也深受專家及觀眾好評。2004年2月,該團創作演出的大型近代京劇《三寸金蓮》,獲文化部第十一屆“文華新劇目獎”,2004年9月份參加第七屆中國藝術節評獎演出,並作為2015年國家藝術基金對外交流資助項目參加美國第十六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和舊金山的演出,是該年度國家藝術基金對外交流資助項目中唯一一台京劇。

主要演職員

1、主創人員:

李連壁(一級作曲) 馮幼林(一級導演)

2、一級演員:

劉 薇(青衣) 劉寶童(武生) 陳幼玲(老旦) 李秀英(青衣) 劉恆斌(武生) 朱綺婉(青衣) 徐翠玲(花杉) 劉智高(小生)高興瑞(文丑) 黃 健(文武生) 朱潤生(武生) 勵方正(武生) 鄭 丹(武生)

3、二級演員:

程志強(文武生) 林 軍(刀馬旦) 劉世華(小生) 熊 林(文武生) 吳作萍(花旦) 褚紅嵐(花旦) 劉志欣(花臉)宋國強(武生) 李躍宗(老生) 王洪博(花臉)

4、主要演奏員:

金小元(司鼓) 馬漢生(京胡) 陳 偉(京胡) 劉錦明(京胡)

上演劇目

1、傳統劇目:

《龍鳳呈祥》、《鳳還巢》、《秦香蓮》、《野豬林》、《玉堂春》《群、借、華》、《金玉奴》、《紅鬃烈馬》、《四郎探母》、《楊門女將》、《白蛇傳》、《紅娘》、《望江亭》、《追韓信》、《斷後龍袍》、《烏盆記》、《將相和》、《賣水》、《鬧天宮》、《羅成叫關》、《擊鼓罵曹》、《徐策跑城》、《火燒裴元慶》、《昭君出塞》、《古城會》、《鐵弓綠》、《艷陽樓》、《四傑村》、《盜仙草》、《春秋配》、《貴妃醉酒》、《宇宙鋒》、《吊金龜》、《赤桑鎮》、《目蓮救母》、《一箭仇》、《長板坡》、《挑滑車》、《三岔口》、《十八羅漢斗悟空》等。

2、獲獎劇目:

《洪荒大裂變》(首屆文華新劇目獎)

《射鵰英雄傳》(第三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優秀劇目獎)

《三寸金蓮》(第十一屆文華新劇目獎)

3、保留劇目:《岳飛夫人》

4、現代戲:《沙家浜》

地址

武漢市江漢區北湖正街16號

重點京劇院團

2006年,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期11個國家重點京劇院團的名單,同時評選出了17家省級重點京劇院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