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京劇團

廣西壯族自治區京劇團

廣西京劇團是一個有著光榮歷史的劇團。主體是由四十年代田漢先生與京劇教育家馮玉昆在柳州創辦的“四維兒童劇校”的成員組成。1948年10月建團於北京。

簡介

廣西壯族自治區京劇團廣西壯族自治區京劇團

廣西京劇團是一個有著光榮歷史的劇團。主體是由四十年代田漢先生與京劇教育家馮玉昆在柳州創辦的“四維兒童劇校”的成員組成。1948年10月建團於北京。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三兵團政治部火線京劇隊、第三十八軍京劇隊、第四十九軍第一四五師京劇隊隨軍南下解放廣西後,先後在南寧合併為廣西軍區政治部京劇隊。1953年集體轉業,成立廣西京劇團。1987年4月區直藝術團體改革時更名為“廣西藝術輔導團”,2007年10月15日重新更名為“廣西京劇團”。

榮譽

廣西壯族自治區京劇團廣西壯族自治區京劇團
劇團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共排演了大戲上百出。除了繼承了三百多出經典傳統劇目外,還改編移植了如《江漢漁歌》、《闖王進京》、《虎符》、《孔雀膽》、《屈原》、《獵虎記》、《鑄劍》、《玫瑰花》、《八一風暴》、《戰鬥的南方》、《奇襲白虎團》、《紅燈記》、《智取威虎山》、《龍江頌》、《沙家浜》、《蘆花淀》、《平原作戰》等新編戲。
六十年代編演現代京劇《烈火中成長》、《苗山頌》、《十萬大山飛虎兵》,七十年代編演現代京劇《戰石海》、《木棉花紅》、《血蓮扇》、《瑤山春》、《藍色的海灣》、《灘險燈紅》、《煩惱中的笑聲》等十幾部劇目,這些作品和劇目曾經多次在全國各類戲劇匯演中獲得好評。
1974年現代京劇《瑤山春》在赴京參加部分省市現代戲調演時,打破全國八個樣板戲的一統天下,給人以全新面目獲得好評,毛主席曾點看了該劇的電視轉播,全國各省市近百家劇團移植演出。
八十年代後創作的劇目:《七俠五義》新編古裝劇;《南關魂》新編歷史京劇;《荊山恩仇記》新編歷史京劇;《格魯花》現代瑤劇;《南關魂》新編歷史京劇。
1987年參加“全國首屆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選賽”有5人獲螢屏獎。
1988年創作現代瑤劇《格魯花》,獲全國少數民族題材劇本二等獎。為慶祝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三十周年暨瑤劇誕生獻演,中央電視台、廣西電視台多次播出。
1989年參加“全區首屆戲曲青年演員大獎賽”有1人獲一等獎,2人獲二等獎,4人獲三等獎。
1991年創作新編歷史京劇《荊山恩仇記》,榮獲區直劇團匯演“振興獎”,和5個個人“優秀表演獎”;同年創作了新編歷史京劇《甘羅十二為使臣》,該劇榮獲廣西第三屆劇展桂花二等獎,1人獲得優秀導演獎,三人獲得優秀表演獎,1人獲優秀舞美設計獎,參加區直劇團戲劇匯演獲優秀演出獎;參加全國中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廣西賽區1人獲1等獎,3人獲二等獎,5人獲三等獎。
1997年6月組織學生參加首屆中等藝術教育《紅銅鼓》專業大賽,2人獲一等獎,1人獲三等獎,2人獲優秀獎;基本功單項:1人獲1等獎、3人獲二等獎、1人獲三等獎。
1998年4月組織學生參加第二屆“紅銅鼓”大賽,2人獲一等獎;1人獲二等獎;2人獲三等獎。
1998年5月:參加北京電視台主辦的“全國戲歌大賽”,我團根據望震作詞的《綠葉對根的情意》譜成京歌,獲戲歌三等獎和銀屏獎。
2001年新編歷史桂劇《烈火南關》由我團和廣西桂劇團聯合演出,該劇獲得第七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我團獲得優秀組織獎,1人獲得優秀表演獎;
2004年《山花爛漫》參加第六屆廣西劇展小戲總展演獲“劇目獎”;大型現代京劇《霸王別姬》參加第四屆中國京劇節獲“劇目獎”、“表演獎”,劇本獲“曹禺文學獎”;參加第六屆廣西戲劇展覽總展演獲“優秀組織獎”、“桂花金獎”,1人獲優秀編劇獎、2人獲優秀導演獎、2人獲優秀音樂設計獎,3人獲優秀表演獎,4人獲表演獎,9人獲舞美獎;在廣西劇本評比大賽中獲得一等獎,2006年獲得第五屆廣西文藝創作“銅鼓獎”。
2005年12月被文化部評為省級重點京劇院團。同年現代京劇小戲《雙喜臨門》獲得中國劇協頒發的“優秀劇目獎”;折子戲《打瓜園》獲得2005年CCTV青年京劇演員大賽“銀屏獎”;參加“廣西青年戲曲演員大獎賽”,《打瓜園》、《昭君出塞》獲一等獎;《打金磚》、《洗浮山》獲二等獎;《蘇三起解》、《挑滑車》獲三等獎。參加第二屆“廣西戲曲紅梅獎”中青年演員大賽《擋馬》、《扈家莊》、《拾玉鐲》、《探谷》、獲一等獎;《坐宮》、《戰馬超》獲二等獎。
2006年獲文化部頒發的“省級重點京劇院團”。同年現代京劇小戲《中秋月》獲廣西戲劇家協會頒發的“劇目一等獎”該戲參加廣西小戲小品大賽獲一等獎;參加在廣西音樂舞蹈比賽獲優秀組織獎。
2007年參加第三屆“廣西戲曲紅梅獎”中青年演員大賽獲優秀組織獎,8人獲優秀演員一等獎;7人獲優秀演員二等獎。
2008年創排了大型現代京劇《御賜玉棋》,獲中國第五屆京劇藝術節二等獎,並作為向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獻禮展演節目,2009年該戲參加第七節廣西戲劇展覽會大型劇目展演獲“桂花特別獎”,1人獲編劇獎、2人獲優秀導演獎、4人獲優秀表演獎,2人獲表演獎、2人獲作曲音樂設計獎、2人獲舞美設計獎、1人獲燈光設計獎。參加全區首屆農民工主題文藝匯演《夫妻》獲小品類二等獎、《一朵百合花》獲三等獎;參加第四屆“廣西戲曲紅梅獎”中青年演員大賽獲優秀組織獎,4人獲優秀演員一等獎,3人獲優秀演員二等獎,1人獲優秀演員三等獎。參加全區小品大賽獲“組織工作獎”、1個銀獎、2個銅獎。
2009年參加第七屆廣西劇展小戲、小品展演,小品《春雨》、京劇小戲《中秋月》、京劇小戲《洞房》獲“桂花銅獎”,個人獎中獲3個表演獎、1個導演獎、2個作曲獎、2個化妝獎、2個舞美獎、1個燈光設計獎、1個舞蹈設計獎、2個優秀表演獎、一個優秀服裝設計獎;參加第五屆廣西音樂舞蹈比賽獲組織獎,個人獎中獲1個演唱獎、1個演奏三等獎、1個器樂作品三等獎;

劇目作品

廣西壯族自治區京劇團廣西壯族自治區京劇團
劇團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除了繼承諸如《九件衣》、《闖王進京》、《武松與潘金蓮》、《木蘭從軍》、《滿江紅》、《楊門女將》、《穆桂英》、《西廂記》、《白蛇傳》、《逼上梁山》、《封神演義》、《七俠五義》、《真假美猴王》、《尤三姐》等數十齣經典傳統劇目外,還改編移植了如《江漢漁歌》、《闖王進京》、《虎符》、《孔雀膽》、《屈原》、《獵虎記》、《鑄劍》、《玫瑰花》、《八一風暴》、《戰鬥的南方》、《奇襲白虎團》、《紅燈記》、《智取威虎山》、《龍江頌》、《沙家浜》、《蘆花淀》、《平原作戰》等新編戲。六十年代編演的現代京劇《烈火中成長》、《苗山頌》、《十萬大山飛虎兵》,七十年代編演的現代京劇《戰石海》、《木棉花紅》、《血蓮扇》、《瑤山春》、《藍色的海灣》、《灘險燈紅》、《煩惱的笑聲》等十幾部劇目,這些作品和劇目曾經多次在全國各類戲劇匯演中獲得好評,其中現代京劇《瑤山春》在1974年赴京參加部分省市現代戲調演時,打破全國八個樣板戲的一統天下,給人以全新面目獲得好評,毛主席曾點看了該劇的電視轉播,全國各省市近百家劇團移植演出。

重點京劇院團

2006年,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期11個國家重點京劇院團的名單,同時評選出了17家省級重點京劇院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