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京劇團

貴陽市京劇團系一九五八年由貴州省軍區京劇隊、貴陽市黔光京劇社合併而成。

簡介

貴陽市京劇團系一九五八年由貴州省軍區京劇隊、貴陽市黔光京劇社合併而成。劇團長期以來貫徹雙百方針,在劇目

貴陽市京劇團貴陽市京劇團

創作方面堅持一併舉原則,創作演出了《苗嶺風雷》、《智擒慣匪坐山雕》、《女放排手》、《侗家春》、等現代戲,和《血染陳家谷》、《滴水天波樓》、《南疆恩仇記》、《李白與宗瑛》、《明月清風》、《呂四娘刺雍正》、《范仲淹》、《龍岡悟道》、《巾幗紅玉》、等一批新編歷史劇

劇團所創作的大型現代戲《苗嶺風雷》曾於一九六四、一九七五年兩次赴京參加全國京劇現代戲會演,獲得廣泛好

評,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並獲文化部頒發的演出紀念獎。一九七七年《苗》劇由峨嵋製片廠拍攝成京劇藝術片在全國發行放映。一九八八年創作演出的新編歷史劇《明月清風》,赴天津參加文化部主辦的全國京劇匯演,獲“新劇目獎”。創作演出的新編歷史劇《范仲淹》於一九九四年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一九九五年獲第四屆中國戲劇節編劇、導演、主演等八項獎;一九九九年應文化部邀請晉京參加建國五十周年獻禮演出,獲文華新劇目獎、及“表演獎”、“舞台美術獎”。該團優秀青年演員侯丹梅一九八七年參加首屆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獎賽,獲最佳演員獎;一九九三年獲第十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主要演員

曹劍文曾獲第四屆中國戲劇節“優秀主演獎”、文化部“文華表演獎”。

貴陽市京劇團貴陽市京劇團

貴陽市京劇團團長侯丹梅是著名武旦演員,生於1964年,中共黨員,她8歲入少體校學體育,有極好的形體訓練基礎。13歲考入中國戲曲學院,1983年畢業。1984年拜關肅霜為師,得師精心指點並同台演出,技藝精進,初露頭角。1992年再次進入中國戲曲學院“明星班”深造。

團長

侯丹梅,貴陽市京劇團團長、武旦演員,全國青聯委員,國家一級演員,貴州省管專家,生於1964年,中共黨員,她8

貴陽市京劇團貴陽市京劇團

歲入少體校學體育,有極好的形體訓練基礎。13歲考入中國戲曲學院,1983年畢業。1984年拜關肅霜為師,得師精心指點並同台演出,技藝精進,初露頭角。1992年再次進入中國戲曲學院“明星班”深造。

擅演劇目:《女殺四門》、《坐宮》、《別姬》、《鐵弓緣》、《巾幗紅玉》、《宏碧緣》等。
所獲獎項:1987年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獎賽最佳演員獎,1992年第十屆中國戲劇梅花獎,五個一工程獎,第四屆中國戲劇節優秀配角獎,200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2001年獲第三屆中國京劇節“優秀演員獎”。
1990年參加花溪之夏第六屆藝術節演出《武家坡》,獲表演一等獎,同時獲得省青聯頒發的為青年事業發展作出貢獻的榮譽證書。同年10月排演的英語京劇《打瓜緣》被應邀參加十一屆亞運會藝術節演出,受到中外運動員好評,並應中央電視台邀請參加1991年春節聯歡會演出,受到熱烈歡迎。
1992年參加第七屆花溪之夏藝術節演出京劇《盜魂鈴》,獲優秀表演獎。同年11月在首都舉辦個人專場演出,在《坐宮》、《活捉》、《改容戰父》中接受戲劇界專家的評選,從而榮獲中國戲劇最高獎,第十屆“梅花獎”。同時還獲貴陽市第三屆金築文藝京劇表演藝術特別獎。
1994年她獲貴陽市首屆“十大傑出青年”榮譽稱號。
1995年她在京劇《范仲淹》中飾演呤秋,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在成都中國第四屆戲劇節劇目獲得優秀演出獎,個人獲優秀配角獎。
1998年被評為市委、市政府1998-2002年度青年骨幹。並當選為市第七、第八屆黨代表,出席省第八屆

貴陽市京劇團貴陽市京劇團

黨代會,同時被省文聯評為“德藝雙馨”演員稱號。當選為“十大傑出青年”,聯誼會副秘書長。1999年被評為“省管專家”,貴陽市“十大傑出婦女”和市委、市政府學術帶頭人榮譽稱號。同年應台灣傳大公司邀請加盟天津京劇院赴台灣演出關派名劇《鐵弓緣》等戲,受到台灣同胞熱烈歡迎,貴州同鄉會專門舉辦歡迎會,《弘報》、《黔翠志等》刊物出版專輯書刊。
在2001年排演的力作《巾幗紅玉》,集唱、念、做打於一身,成功塑造了一個有剛有柔,具有健全人性的女英雄形象。因此,2001年10月在參加南京中國第三屆京劇節演出中,獲得優秀劇目獎,個人獲得優秀表演獎,為貴州人民爭了光。同年11月,在上海演出的《巾幗紅玉》,也受到當地藝術界及觀眾的熱烈歡迎,並獲得第十三屆上海白玉蘭表演藝術“主角”獎,使貴陽市京劇團在全國獲得較高的聲譽。她個人還應上海京劇院、東方電視台邀請排演了連本戲《宏碧緣》,在上海演出受到熱烈歡迎並帶團赴香港演出。
2002年6月應文化部之邀組團赴希臘參加藝術節,在開幕式上主演出了傳統戲《霸王別姬》、《紅橋贈珠》等,受到熱烈歡迎並獲得金質獎章。同年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國戲曲學院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深造。目前已在京作了兩場匯報演出,特別是主演的《盜魂鈴》反響強烈,中央電視台戲曲台為她錄製了三集《名段欣賞》,同時還應邀赴天津錄製《空中劇院》天津行“大登殿”。
2003年獲貴陽市優秀共產黨員光榮稱號。同年演出的京劇《巾幗紅玉》獲得2000-2002期間經國家認定的全國性文藝獎,被授予貴州省文藝獎榮譽獎。
2004年,《巾幗紅玉》獲得貴州省2001-2003年度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並獲貴州省文聯選送全國“德藝雙馨”候選人。同時,《巾幗紅玉》獲杭州第七屆中國藝術節入選參賽。
侯丹梅一生中最尊敬的人是她的老師關肅霜;而最大的理想,是把老師的藝術全部接過來展現在後人面前,讓老師的藝術後繼有人。她最遺憾的事,就是老師走得太早,沒來得及更多地掌握到老師的藝術技巧。她把“梅花香自苦寒來”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把藝術作為自己最愛讀的書。她的每一步,都是用汗水與艱辛換來的。如今,她把自己和貴陽市京劇團聯繫在一起、和貴州人民聯繫在一起,要為貴州的藝術發展作出最大的貢獻。

代表劇目

京劇《巾幗紅玉》

劇情簡介

梁紅玉的父親系揚州府總兵,因忤逆權貴被誣問斬,紅玉遭株連充為娼妓。紅玉不堪為娼而逃離青樓,寄身江湖戲

貴陽市京劇團貴陽市京劇團

賣藝謀生。當戲班流浪到京都汴梁勾欄瓦肆作場之際,正置金兵大舉入侵,眼見國土淪喪,黎民塗炭,深明大義的梁紅玉不願再演粉飾太平的戲,改演《木蘭從軍》,以倡導不分男女,爭赴國難的精神。太師童貫的侄子童三郎藉故尋釁,欲強占紅玉為妾,為困居山林的樵夫韓世忠仗義相救,經伶人撮合,二人結為夫妻,與眾伶人相約投軍。
世忠與紅玉在軍伍中因屢建戰功而不斷升遷,並生下兒子彥直和女兒彥芳。
宰相秦檜洞悉趙構欲保帝位的偏安意圖,故罷卻世忠等抗金將領的兵權,媚敵乞和。金兵繼續南犯,意在滅宋,當此國家與民族危亡之際,紅玉說服了因不堪奸佞擅權而消沉的世忠,慷慨請纓,臨危受命,率軍在揚子江上攔截金兵。紅玉在金山妙高台上俯察戰況,親操桴鼓號令軍士,宋軍英勇奮戰,最終以寡敵眾,以弱勝強,大敗金兵。

主創人員簡介

編劇陳澤愷:國家一級編劇、貴陽市文化局創作研究室主任、貴陽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貴陽文化》雜誌主編。代表作有《范仲淹》、《巾幗紅玉》、《龍岡悟道》、《嬌紅記》、《陸遜拜將》等,曾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兩度獲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第三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優秀劇目獎”、第四屆中國戲劇節“編劇獎”等。出版有個人作品專集《陳澤愷戲劇選》和藝文詩詞集《藝苑憑欄》。
導演謝平安(特邀):國家一級導演、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四川省劇協常務理事。代表劇目有川劇《死水徵瀾》、《變臉》、京劇《華子良》、崑劇《張協狀元》、眉戶劇《遲開的玫瑰》、越劇《蔡文姬》等,曾獲文化部第7、8、9、10屆文華大獎“文華導演獎”、第三屆中國京劇藝術節金獎及戲曲學會獎,執導的京劇《華子良》入選國家十大精品工程。
唱腔設計王世明(特邀):國家一級作曲、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代表劇目有北京京劇院《畫龍點睛》、河北省京劇院《嫦娥奔月》、《焚香怒》、《胡茄十八拍》、戲曲電視劇《趙氏孤兒》等,曾獲文化部“文華獎”、“優秀唱腔獎”、多次獲河北、天津、淅江、河南等省、市“優秀音樂唱腔獎”。
作曲李鳳閣(特邀):國家一級作曲。代表劇目有《華子良》等,曾獲文化部第三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優秀作曲獎”、“文華優秀音樂設計獎”、參加作曲的京劇《華子良》入選國家十大精品工程。
舞美設計何禮培(特邀):浙江省歌舞劇院國家一級舞美台美術設計。代表劇目有:越劇《大禹治水》、《琵琶記》、《蝴蝶夢》、《穀雨》、眉戶劇《遲開的玫魂》等,多次獲文化部“文華獎”、中國戲劇節“優秀舞美設計獎”等。
燈光設計周正平(特邀):國家一級舞檯燈光設計。代表劇目有國家話劇院《生死場》、北京人藝《日出》、總政歌劇團《玉鳥兵站》、中國京劇院《江姐》、北京曲劇團《茶館》、中國評劇院《紅岩詩魂》、天津京劇院《華子良》等。五次榮獲文化部“文華舞美設計獎”、六次獲中國戲劇節“優秀燈光設計獎”、三次獲中國舞台美術學會“燈光設計學會獎”、第三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優秀燈光設計獎”等。
主演侯丹梅:貴陽市京劇團副團長、國家一級演員、貴州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歷獲首屆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最佳演員獎”、第十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第三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優秀表演獎”、上海“白玉蘭獎”,目前正就讀於第三屆中國優秀青年戲曲演員研究生班。
主演曹劍文:貴陽市京劇團副團長、國家一級演員、貴陽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歷獲第四屆中國戲劇節“優秀主演獎”、文化部“文華表演獎”和第三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優秀表演獎”。

現代京劇《布依女人》

《布依女人》是貴陽京劇院打造的現代京劇,由貴州著名劇作家陳澤愷根據趙凡奇原著話劇《盤江屋裡人》改編,

貴陽市京劇團貴陽市京劇團

“梅花獎”得主、貴陽著名京劇演員侯丹梅領銜主演。該劇還特邀國家一級導演、四川省劇協常務理事謝平安擔任總導演;我國著名舞美設計、中央戲劇學院舞美系主任劉杏林擔任舞美設計;國家一級舞檯燈光設計周正平負責燈光設計;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國家一級戲劇服裝、造型設計師藍玲擔任服裝、造型設計;唱腔設計為雲南省京劇院的周鳴義。

《布依女人》是貴陽市京劇團獲“全國重點省級京劇院團”稱號後創作、演出的一台優秀劇目。2005年,貴陽市京劇團被文化部評選為“全國省級重點京劇院團”後,將《布》劇搬上舞台,於2006年4月在貴陽市青少年宮劇場向省、市有關領導、專家作了首場匯報演出。此後又在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貞豐等地巡演,場場爆滿,反響十分強烈。

現代京劇《布依女人》講述了紅軍長征路過盤江到盤江解放的十五年間,純樸善良的布依族婦女盤秀兒在危難之中,歷盡艱難解救紅軍傷員和照料紅軍遣孤的感人故事,成功塑造了盤秀兒、梁安生、陳運江、船老二、老叔公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導演處理和演員表演借鑑和採用了傳統戲曲中吸引觀眾的一些手法和技巧,提升了舞台表現力,使得這齣戲既有扣人心弦的情節又有豐滿的人物形象,同時還具有積極的思想啟迪作用和哲理內涵。

2007年初,《布依女人》從全國上百台申報劇目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文化部“2006—2007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初選劇目”。評審對該劇的評語是:

“該劇別具一格地表敘了紅軍長征過貴州時與少數民族魚水相依的故事。題材的切入是新鮮的,在人物塑造上,作者傾注心血刻畫的女主人公盤秀兒,既是布依族的一個普通婦女,又是一個具有高尚品德的不凡婦女,她的內心情感既單純樸厚,又熾烈豐富,使該劇成為一個以寫人、寫情、寫人性為主的不同一般的抒情戲。而盤秀兒這個人物也成為現代戲人物畫廊中新穎感人的藝術形象。”

為把《布依女人》打造成舞台精品,奏響國粹藝術的時代樂章,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與貴陽市文化局和承擔藝術生產任務的貴陽市京劇團簽訂了責任契約書,並給予60萬元的資助。貴陽市京劇團又對《布依女人》進行加工修改和精心打磨,進一步提高了演出質量和藝術水準。2008年初,《布依女人》被文化部評為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劇目提名獎。

《布依女人》得到了國家舞台藝術權威機構的認可,在廣大民眾中引起強烈的反響,標誌著貴陽在發展先進文化,實施精品戰略方面又取得了新的突破。《布依女人》的成功,是貴陽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具體表現,是貴州省、貴陽市宣傳文化系統落實科學發展觀、狠抓和諧文化建設和舞台精品生產的集中體現,同時也是發揚團隊精神、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紮實工作的充分展示。

戲曲普及活動

2003年10月13日至24日,貴陽市京劇團的12名青年京劇演員走進了貴州師範大學、貴州財經學院等9所大學,為高校師

貴陽市京劇團貴陽市京劇團

生演出了京劇傳統折子戲,令聽慣了流行音樂的大學生們大呼過癮。
首場演出的開鑼戲《扈家莊》,青年演員姚薇飾演的扈三娘,唱、做、舞、打並重,英武嬌媚、乾脆利落。高妮娜演《賣水》飾丫環梅英,唱念婉轉清脆,韻味十足。壓軸戲是《三岔口》,武生唐文波和武丑郭景全在燈光通明的舞台上“摸黑”開打,生動逼真的表演令同學們嘆服。最後的大軸《櫃中緣》捨棄了較長的唱段,改用了當下流行的喜劇小品形式,博得了台下同學們的陣陣掌聲。
此次青年演員走進高校傳播國粹藝術,在大學生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每場演出均爆滿,甚至出現了一票難求的情景。此次活動是由貴州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文聯主辦的。

合併重組

2010年12月26日晚,貴州京劇院掛牌儀式暨系列慶典活動在貴陽國藝大廈劇場舉行。貴州省委常委、貴陽市委書記李

貴州京劇院掛牌貴州京劇院掛牌

軍,貴州省委常委、貴州省委宣傳部部長諶貽琴向貴州京劇院授牌。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林明達,貴州省政協副主席左定超,貴州省政協原副主席何永康等出席。

貴州省京劇團、貴陽市京劇院是全省率先改革的專業藝術院團,貴州京劇院由省京劇團、貴陽市京劇院合併重組,貴州京劇院的掛牌,標誌著貴州省藝術院團文化體制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突破。

發展前景

縱覽全國各地京劇藝術的發展態勢,回眸貴陽市京劇團的現狀,不覺憂從衷來,百感交集。唐突布言,望能博覽兼聽,謀及疏賤
中共貴陽市委、貴陽市人民政府及各級文化行政部門在貫徹“三個代表”思想,執行“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繁榮社會主義文藝創作等方面取得了令人心悅誠服的業績。廣大文藝工作者們也無不感到適逢有史以來最為和諧的幹群關係,最為寬鬆的藝術創造氛圍,無不願積極為貴陽市文化藝術的發展作出應有的努力。但是,貴陽市京劇團由於在二十年中被忽略了的基礎建設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漸次延衍成為危機,不僅嚴重地制約著貴陽市京劇團的發展,而且危及到該團的生存。貴陽市京劇團的形成、發展和延續有其合理的歷史成因。貴陽自明、清至今接納了大量的移民,可以說是一座現代的移民城市。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由於各種原因離鄉背井遷徙至此,聚居繁衍,他們在文化藝術的需求方面不可能保持原有的本土定勢,而更多地是在經過溶合而走向趨同,這就是作為一種超穩定審美樣式的“國劇”——京劇曾在貴陽市發展壯大的主要原因。
而貴陽市京劇團也有其值得自豪的發展歷程: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該團創作演出的現代京劇《苗嶺風雷》就被遴選晉京參加全國現代戲匯演,一度聲名大振而竟成為“編外樣板戲”,為許多省外劇團搬演,至20世紀70年代末由該團與峨影廠拍成戲曲藝術片在全國放映,開了貴陽文藝走向全國的先河;20世紀80年代末期,該團創作演出的《明月清風》被選參加文化部在天津舉辦的全國京劇新劇目展演,獲“新劇目獎”;1994年以來,該團創作演出的《范仲淹》先後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第四屆中國戲劇節編、導、演、音、美等八項獎,並作為向建國五十周年獻禮劇目應文化部邀請晉京演出;2000年,該團創作演出的《龍岡悟道》獲貴州省政府文藝二等獎(一等獎空缺);2001年,該團創作演出的《巾幗紅玉》入選文化部在南京舉辦的第三屆中國京劇藝術節,獲“優秀劇目獎”等五項獎。該團的主要演員侯丹梅自1987年起,個人歷獲全國首屆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最佳表演獎”、第十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文化部第三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優秀表演獎”、上海戲劇“白玉蘭獎”、第四屆中國戲劇節“優秀配角獎”等;主要演員曹劍文歷獲第四屆中國戲劇節“優秀主演獎”、文化部“文華表演獎”、文化部第三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優秀表演獎”;主要演員陳少雲獲第四屆中國戲劇節“優秀配角獎”;青年演員顏蓓、周維佳同時獲文化部第三屆中國京劇藝術節“表演獎”;顏蓓還獲得文化部全國優秀青年京劇演員展演“二等獎”。貴陽市京劇團來獲獎之多,獎次之高,可以說至今全省專業藝術表演團體沒有一家能與之相匹,即是國內同級劇團也並不多見。不僅如此,1988年由劉也強市長領隊,該團應邀進中南海演出了《鐵弓緣》,1998年侯丹梅應天津京劇院邀請聯合赴台北演出,2002年應上海京劇院邀請聯合赴香港演出,聲譽鵲起;2002年5月,該團受文化部委派,代表中國赴希臘參加“多國文化節”,在30多個國家代表團中出類拔萃,獨任開幕式全場演出,倍受殊榮。總之,這些年來凡該團所到之處,無論是京、津、滬、寧、浙、港、台乃至海外,或掠美奪冠,或載譽揚名,不僅堅持著繁榮文藝創作的使命,並且作為一種文化形象,為宣傳貴陽,提高貴陽在國內外的知名度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貴陽市京劇團的業績們有目共睹,但對其內在的危機卻鮮有察覺,其實這些年來它一直處於外膏中枯,危機四伏,而難於撐持的狀態。其原因主要表現在幾個重要方面:

一、劇團主創乏人

劇團藝術職能創作人員表
職能人數
編劇0導演0音樂設計0唱腔設計0舞台美術設計0
舞檯燈光設計0
創作是專業藝術表演團體的生命線,由於缺乏主創人員,這些年來貴陽市京劇團每到排演自創劇目,不得不依靠外援。從的情況看來,外請的主創人員一是索要酬勞過高,而且有攀升趨勢,每排一個戲在導演、音樂、唱腔、舞美、燈光方面的設計費,以及往來交通、食宿總計高達20餘萬元;二是責任心不強,外請主創設計人員大都數地兼顧,人稱“飛機導演”,他們精力有限,只能是浮光掠影或蜻蜓點水般地操作,結果每每令人失望。而貴陽市在藝術生產方面的財力投入有限,每個創作劇目的投入不過十餘萬,多者也不過二三十萬元,其中大部分用於外請主創人員酬勞等費用,而舞台製作只能捉襟見肘。更為重要的是,由於缺乏藝術創作各個環節的主創人員,貴陽市京劇團只能受制於人,在新劇目創作方面既失控於前期的傖促和粗糙,又無奈於後期的不斷加工打磨,使之精益求精的可能。因此,該團來自創的劇目初期看基礎很好,但後期卻難以為繼,達不到預期或可能獲得的社會效果。

二、演員陣容不整

劇團演員面貌一覽表
狀態人數
全團演員總數57男演員41女演員1621~39歲2240~50歲23
50~58歲12其中轉業、轉行、因病、長期經商但仍在冊者19
京劇屬於表演藝術,是由演員在舞台上通過唱、做、念、打等技巧去創造角色,表現人物而直接訴諸觀眾的,其中演員的素質起著決定作用。一個劇團實力的強弱,既體現在主要演員的水平上,又體現在演員的整體素質上。貴陽市京劇團除在冊而長期不上台的人員之外,演員人數僅37人,臨退休的12人,有生力量不過20餘人。在這20餘名有生力量中,除侯丹梅等兩三人藝術素質好,經過系統培訓,能獨力擔任主角之外,大多只能演一兩齣小戲或配角,既沒有豐富的藝術繼承,又不具備藝術創造能力,一旦老演員退休,劇團將難以為繼。

三、藝術行當殘缺

劇團藝術行當一覽表
行當人數狀態
青衣、花旦、武旦71人過55歲老生2均57歲以上小生21人過55歲
武生0花臉0老旦0醜行0
京劇是通過藝術行當譜式去分類人物,演繹故事的。而行當中又包含了各類聲腔與不同的表演技巧,因此,京劇的行當之設定,如庖廚五味之調和,舍其一便味寡。行當的殘缺直接導致演出劇目的枯萎,題材範圍的狹小,嚴重製約著劇團的藝術生產與發展,無力面對市場。不僅如此,該團原有的辦公和排演場所位於噴水池中華北路口的雲岩劇場,由於年久失修成為危房,劇團財力不足無力翻修,後經政府規劃,與商家聯建,並於2000年強行拆除。如今3年過去了,商家寸土未動,只在廢墟周圍建起了門面收取租金,而京劇團無奈租用一家藥廠廢舊庫房聊以苟延。在聯建契約中擬定的由商家付給劇團的拆遷補貼已拖欠了數十萬元,使京劇團處於積貧積弱的狀況。
總之,貴陽市京劇團為貴陽市的精神文明建設,宣傳貴陽,提高貴陽的知名度等方面曾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應當看到該團基礎是好的,是能在今後的繁榮貴陽市社會主義文藝方面繼續作出努力的。但目前所存在的主創與演員人力匱乏,行當殘缺,青黃不接,使劇團漸漸面臨消退狀態,亟待上級領導關注與扶持。

榮譽獎勵

貴陽京劇團《布依女人》入選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
在文化部公布的2006—2007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30台初選劇目中,貴陽市京劇團創排的京劇《布依女人》以第四名入選,這是該劇自2002年創排以來獲得的一項重量級榮譽。
“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由國家文化部和財政部於2002年啟動,投入兩億元資金分5年對舞台藝術各門類的佳作予以資助,《布依女人》在本次評選中入選,並相應得到文化部60萬元資助,以助其繼續整改提高,衝擊全國10台精品劇目。
《布依女人》取材於長征時期發生在我省北盤江畔貞豐縣的一個真實故事,是陳澤愷根據趙凡奇原著的話劇劇本《盤江屋裡人》改編為京劇,由貴陽市京劇團排演。該劇別具一格地表敘了紅軍長征過貴州時與少數民族魚水相依的故事。由侯丹梅飾演的盤秀兒這個人物,也成為現代戲人物畫廊中新穎感人的藝術形象。
該劇自2006年初排演以來經過多次修改,已演出52場,反響十分強烈。劇中融入的一些地方民族特色的元素如“叫魂”等,為劇目添彩增色,並得到專家的好評。

重點京劇院團

2006年,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期11個國家重點京劇院團的名單,同時評選出了17家省級重點京劇院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