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潭鄉

河潭鄉

河潭鄉地處貴溪市東郊,東與弋陽縣湖山鄉,清湖鄉接壤,南與弋陽縣圭峰鄉隔河(信江)相望,西與貴溪市濱江鄉,泗瀝鎮批鄰,北與白田鄉相連。鄉域總面積120平方公里。河潭鄉地處丘陵谷地,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海拔133米(大腳嶺),最低海拔45米(九夏)。河潭鄉轄九夏、豐田、龍石、毛爐、泗塘、南塘、橫山、花屋、河潭九個行政村143個村小組,5866戶、23800人,民族均為漢族。

基本信息

河潭鄉河潭鄉
河潭鄉地處貴溪市東郊,東與弋陽縣湖山鄉,清湖鄉接壤,南與弋陽縣圭峰鄉隔河(信江)相望,西與貴溪市濱江鄉,泗瀝鎮批鄰,北與白田鄉相連。鄉域總面積120平方公里。河潭鄉地處丘陵谷地,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海拔133米(大腳嶺),最低海拔45米(九夏)。河潭鄉轄九夏、豐田 、龍石、毛爐、泗塘、南塘、橫山、花屋、河潭九個行政村143個村小組,5866戶、23800人,民族均為漢族

概況

河潭鄉河潭鄉房屋建築
河潭鄉通訊基礎設施健全。程控電話光纜拉到了全鄉各村,村村實現了程控電話中國移動聯通公司分別在鄉內設有基站,通訊網路得到加強、最佳化。與江西銅業公司、貴溪冶煉廠毗鄰,境內駐有江西銅工業園區,地理區位優勢非常明顯。浙贛鐵路、上海至雲南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鐵路在境內設有火車站,高速公路在河河潭建有開口,公路四通八達,交通極其便利。

河潭鄉共有耕地33255畝,年產優質糧食1.8萬噸,是貴溪市主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全鄉有萬畝果園,桃、李、桔、梨品種齊全,水果之鄉享譽在外;全鄉有中型水庫1座,小(一)型水庫2座、小(二)型水庫11座、全鄉有山塘512 座。水面面積16361畝,水產養殖面積9437畝;粘土硪沙和青、紅石等礦產資源儲量大,農村勞動力資源充足。

歷史沿革

1962年6月,中國共產黨貴溪縣委領導的周坊暴動勝利後,於同年9月成立了七個區,其中第五區和第六區均在河潭一帶。五區區委設在泗塘周家,六區區委駐地豐田。1984年機構體制改革前,屬上饒地區管轄,體制改革後,河潭鄉成立,駐地李家村。

自1995年撤鄉設鎮以來,鄉機關科室作了適當的調整,設黨辦、政府辦、民政所、計生辦、農辦、企管所、財政所、廣電文衛辦、人大辦、綜治辦、土管所、規劃辦,關心下一代辦公室及人武部,示範服務基地等機構,現有工作人員65人,其中公務員32人。

地理氣候

河潭鄉地處丘陵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海拔133米(大腳嶺),最低海拔45米(九夏)。信江由河潭埠入境呈S形流經九夏出境,全長約9公里。搜湖坑水自北向南縱流於東北部。年均氣溫18.1℃,無霜期260天。年降水量1810毫米。土壤多屬紅壤及沖積沙壤,宜林宜耕

交通狀況

境內有浙贛鐵路河潭埠車站。公路有縣道泗(塘)——河(潭)線,斜貫境內並連通貴(溪)——神(前)線,以及通往市區的河(潭)——貴(溪)公路,另有鄉道及機耕路連通各自然村,交通極其方便。鄉人民政府駐地毛家塘,距貴溪13公里。

基礎設施

全鄉有中學2所,中心完小10所,班級106個,在校學生3894人,教師200餘人,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

鄉有文化中心站1個,圖書館藏書數千冊,安裝了有線電視,架設了調頻廣播,村村實現了“四通四有”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

全鄉有中心衛生院1所,村醫務所29所,醫務人員39人,婦女保健和防疫網路健全,保障了人們的身心健康。

農業資源

河潭鄉河潭鄉山林植被
河潭是農業大鄉,全鄉擁有耕地34772.3畝,其中水田 32352.4畝,農業總產值達2297萬元,糧食總產量一直穩定在18500噸左右,同時,鄉成立了農產品信息服務站,為廣大農民無償提供信息諮詢服務,發展林、果業和水產養殖業,全鄉共有山林面積12.38萬畝,水產品總產值達150餘噸,農業總產值3618萬元。

以農產品的源加工及銷售為主體的鄉鎮企業實力進一步增強,“龍騰貿易公司”、“鐵粉廠”、“農工商貿經銷部”進一步成為帶領農民致富的“龍頭企業”。1999年全鄉實現企業的總產值2398萬元。

呈快速發展趨勢,全鄉的個私經營戶,從業人員,註冊資金納稅額分別以10%的速度逐年增長,商貿業進一步繁榮,以河潭鄉為中心的商貿街基本形成,正在向小城鎮快速、健康的方向發展。

河潭資源豐富,植被類型繁多,土地地表表層厚,有機質含量高,非常適合果業開發,是全省紅壤開發的先進單位,並得到國際銀行的援助,也是貴溪的果業大戶,水果總產量達666.8噸,主要品種有柑桔、桃、李、沙田柚等,正在加大果業工程的投入,讓河潭成為遠近文明的果業之鄉。

1999年,全鄉完成財政收入143萬元及農民年增收80元的目標,人民生活已大幅度改善,農網改造工作已基本上完成,100%農戶解決了生活用電、電視機、機車均已進入農戶家庭;社會治安工作進一步好轉,計生工作連續三年被評為鷹潭市計畫生育工作先進集體並受到獎勵。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旅遊景點

河潭鄉龍虎山風景區
硬石嶺水庫 位於貴溪市西北部,東南距貴溪市區33公里,南距鷹潭市區20公里,屬盆地型水庫,建於1956年,1971年大壩加高3米,現有水面11.87萬畝,灌溉面積5.5萬畝,可養殖水面5000畝,庫容總量5300萬m3 ,最高水位50.5米,是鷹潭市最大的水庫。

水庫水質較好,清澈透明,庫區四面環山,特別是水庫東岸有虎嶺岩,雞公山等10餘座山峰,山體為紅色砂葉岩,具有丹霞地貌特徵,拔地而起,形態各異,連綿成嶺,與水庫周圍良好植被相得益彰,景色十分宜人。

水庫中還分布有5座形態各異的小島,有狀似打魚船頭的船頭山,有形似民間鹽油罐的鹽油墩等,其中以船頭山最大,島上布滿了鬱鬱蔥蔥的杉木林和灌木林,林木叢中棲息著成千上百隻白鶴、野鴨、大雁、野豬、蟒蛇、獐、狍子等珍禽異獸。

水庫轄區還有農田264畝,旱地225畝,果園532畝,魚池110畝,農產品、水產品豐富,果樹蔥綠,房舍掩映,魚池阡陌縱橫,炊煙緲緲,雞犬相聞,一派田園風光。

龍虎山風景旅遊區 位於鷹潭市區南郊16公里處的龍虎山,是中國道教發源地和發祥地,是中國古典名著《水滸傳》開篇描繪的名山,被譽為“中國道都”。它集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等眾多品牌於一身,被世人稱為“洞天福地”“人間仙境”。龍虎山200多平方公里的風水寶地,包括正一觀、仙水岩、上清宮、洪五湖、馬祖岩六大景區,共有99峰、24岩、108處自然和人文景觀。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秀美多姿的丹山碧水和千古未解的崖墓之謎構成了龍虎山景觀的“三絕”。歷代天師除第一代後期和第二、第三代在四川傳道、羽化外,在龍虎山承襲了63 代,歷經1900多年,是中國一姓嗣教時間最長的道派,素有“南張北孔”之說。

龍虎山鬼谷洞被道家列為三十六小洞天的第十五洞天,名貴玄司真洞天;龍虎山在七十二福地中被列為三十二福地。龍虎山仙水岩崖墓群是中國現存崖墓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已調查發現205座崖墓。現已科學清理崖墓14座,發掘棺木41具,棺木形制多樣,出土陶器、原始瓷器、竹木器、紡織工具、樂器等220餘件,保存文物之豐富,為其它地區無法比擬。

美食小吃

河潭鄉香菇活肉
香菇活肉 龍虎山的香菇產於深山老林之中,是天然的綠色食品,且品種繁多,營養豐富。這種個個如三硬幣一般大小帶花紋的“金錢菇”尤為名貴,香氣濃郁,與豬肉同煮,特別爽口。大家嘗嘗這肉,除了沾了香菇的香氣外,是不是特別滑嫩?這是龍虎山特有的烹調方法。將新鮮的精肉先切成肉丁,然後與乾芡粉和在一起,用鎯頭將肉丁敲成肉餅,使芡粉深入肉中,用清水與香菇一起煮,只放香蔥不放辣。這道菜非常清爽。

瀘溪活魚:“水至清則無魚”。而清水中有魚,這魚特別鮮嫩。瀘溪河裡的魚就是如此。瀘溪河發源於崇峻岭之中,一路穿山過峽,卵石河床,毫無污染,清澈見底,所以河中盛產的鯶魚、鮭魚、黃角魚肉嫩味甘,沒有泥腥味,特別好吃,成為當地的名菜。現在上的是紅燒鯶魚,先將鯶魚稍許油炸,然後配以適量的新鮮辣椒、薑片、大蒜等調料,一起紅燒。

天師八卦宴 是歷代天師為宴請賓客,舉行重大活動設的大型宴席。宴席的最大特點是,既注意菜餚的品種,更注重菜盤的擺放,飲食文化非常獨特,道教的寓意也很深刻。設席時,使用的是老式八仙桌,按八卦中的“乾、坤、震、巽、坎、 離、艮、兌”八個方位,先上八個小菜 或小吃,如捺菜、茄子乾、柚子皮、霉豆 腐、燈 蕊糕、壽星餅、南瓜子、冬瓜糖等,八位客人各人斟上“天師養生茶”。茶過三巡,撤下小菜,再上八大菜。先是上用“紅棗糯米”等原料精製而成的太極八形容詞飯,八寶飯放在桌子的正中,定下乾坤,然後,按陰陽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的道教八卦規律,依次擺上特製的盤子盛裝的八大。按道教方位規定,北為玄武、南為朱 雀、左為青龍、右為白虎。所以,代 表玄武的紅燒龜肉放在上座的正中,代表朱 雀的板栗燒雞放在下位的正中,左右兩側正中 分別是代表龍的清燉蛇和的紅燒兔子肉。

江西鄉鎮導航

主要是詳細介紹江西省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