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鄉

平定鄉

平定鄉是江西省鷹潭市餘江縣下轄的一個鄉。位於餘江縣中部,距縣城13公里。東臨中童鎮、劉家站墾殖場,南與鄧家埠水稻原種場毗鄰;西隔白塔河與塢橋鄉、春濤鄉相望,北與潢溪鎮相連。平定鄉總面積56平方公里,水田面積21412畝,旱地面積2872畝,果樹面積1000畝。境內地勢平坦,有三分之二屬平原地帶,其餘屬於丘陵地區,水利資源豐富,物產豐富。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建國前,南為紫雲鄉、北為平定鄉。建國初為平定鄉、奇湖鄉、蘭田鄉、弓塘鄉、朝陽鄉。1958年成立平定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56平方千米,人口2.6萬,轄平定、耙石、沙溪、東腦、店上、雙魚、洪萬、井劉、石艾、前山、洪橋、蘭田、弓塘13個行政村。

地理位置

平定鄉是血防精神的發源地,是毛主席賦詩頌揚過的地方,位於江西省餘江縣中部,在縣城以北偏東13公里處。東臨中童鎮、劉家站墾殖場,南與鄧家埠水稻原種場毗鄰,西隔白塔河與

平定鄉平定鄉
春濤鄉相望,北與潢溪鎮朝陽村相連。全鄉轄13個村委會,一個居委會,80個自然村,103個村小組,12所國小,1所中學,1所鄉級醫院,還有糧管所、郵政所、電信所、信用社、派出所等單位。全鄉面積為56平方公里,其中水田面積23000餘畝,旱地面積8872畝,果樹面積1012畝。2012年全鄉總人口數為2.9人萬,7000餘戶。

平定鄉位於江西省東北部,信江中下游,東與鷹潭、貴溪接壤,南和金溪相通,西界東鄉,北鄰萬年、餘干。地處東經116°41′~117°09′,北緯28°04′~28°37′之間。
平定鄉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為17.6℃左右,其中一月份平均氣溫5.2℃,七月平均氣溫29.3℃。年極端最高氣溫為41.12℃,年極端最低氣溫—15.12℃。年平均降水量1788.8毫米,最多年份降水量2543.0毫米,最少年份降水量980.7毫米,其中4~6月份平均降水量844.8毫米,7~9月份平均降水量350.9毫米。平均年日照時數1739.4小時,無霜期258天。

鄉村簡介

平定鄉平定鄉

平定鄉轄13個行政村,89個自然村,12所村國小,1所中學,共16個鄉直單位。平定鄉的總人口為2.8萬,其中農村人口2.71萬。1996年,平定鄉被列為中國商品糧基地。1998年,中國國家計委將平定鄉所轄的前山村、弓塘村列為重點項目,大搞農業綜合開發,並已全部完成。平定鄉內的布局合理,水利資源豐富,園田規劃平坦整齊。“蘭田坂”更是聞名中國的原(原)種繁殖和推廣的理想基地。平定鄉交通十分便捷,南部靠近餘江縣政府所在地鄧埠鎮浙贛線和320國道;東距南方交通樞紐鷹潭市25公里,境內11公里的梁余線公路南北方向貫穿整個平定鄉,掛抵206國道。鄉村公路四通八達,已實現村村通水泥路。

下轄村鎮

東腦村

井劉村

蘭田村

前山村

雙魚村

平定村

店上村

弓塘村

沙溪村

洪萬村

洪橋村

石艾村

耙石村

平定鄉平定鄉

村鎮簡介

藍田村

20世紀50年代,僅150戶人家的餘江縣平定鄉藍田村是血吸蟲病十分嚴重的一個村莊,被稱為“大肚子村”。2008年,藍田村完全脫擺血吸蟲病的陰影,到2008年為止,已經走出123名大學生,並擁有4名博士。成為了遠近有名的“才子村”。

雙漁村

雙漁村的“綠色生豬”暢銷省內外。村裡有11家養豬場獲公害農產品認證。2008年上半年出欄生豬28萬頭,其中無公害生豬占到70%。生豬合作社領頭人萬河保當選傑出青年農民。

石艾村

豬、牛、羊、雞、鴨養殖,淡水養殖等養殖業較發達。

洪萬村

以種糧為主,2008年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工作,使農田將吃上“營養套餐”。

所轄學校

平定鄉平定鄉

餘江縣平定鄉中學
餘江縣平定鄉中心國小
餘江縣平定鄉雲塘國小
餘江縣平定鄉井劉國小
餘江縣平定鄉蘭田國小
餘江縣平定鄉前山國小
餘江縣平定鄉雙魚國小
餘江縣平定鄉店上國小
餘江縣平定鄉沙溪國小
餘江縣平定鄉洪萬國小
餘江縣平定鄉洪橋國小
餘江縣平定鄉石艾國小

經濟發展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不斷推進工業化發展,工業經濟取得較快發展。2011年實現財政收入達1217.7萬元,增長32.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17.6萬元,榮獲2011年度財政收入上台階獎、財政收入鼓勵獎。
近年來,在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各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平定鄉人民發揚“戰天鬥地、敢為人先、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血防精神,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村各項社會事業取得長足進步。
 惠民富民工程政策似春風,舞動藍田楊柳萬千條。在今後的發展中,平定鄉黨委政府將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堅持立黨為民,執政為民,不斷探索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新思路,在服務創業、推動科學發展的實踐中勇於創先爭優,帶領平定鄉人民共同脫貧致富,全面推進農村小康社會建設進程,為共建和諧發展新平定而不懈奮鬥。

鄉村特色

平定鄉種植業
種植業是平定鄉的主導產業,是平定鄉發展經濟的基礎。平定鄉的種植業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前提下,因地制宜調整農業內部結構。
平定鄉農業一向提倡“科技興農”,加大農業科技技術含量及農業投入。1999年上半年,平定鄉搞了400多畝的機械拋秧示範點,建立了1200畝全程技術服務承包的防治點,並作為餘江縣唯一的鄉鎮代表,於1999年出席了江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精神交流會。
鷹潭市、餘江縣自1990年至2008年,每年均在平定鄉召開各種新技術推廣現場會,並為平定鄉最佳化產業結構,組織農民調減早稻面積,建立特色農業基地。

自1993年至2008年,平定鄉共墾荒造林2500畝,樹種有濕地松、杉樹、果樹,村道、路道、田道、荒山荒地均樹木遍栽。
1995年,平定鄉被列為江西省平原綠化試點單位。平定鄉還把發展果業同平原綠化有機結合,以果業促進林業,先後開發柑桔桃樹園、梨樹、奈李等果業工程。
平定鄉的林業經過十餘年的發展規劃,已形成了一整套具有特色的科學管理模式和栽培技術,林業已成為平定鄉重要產業之一。

民俗風情

據史料記載,畲族的開山始祖叫“盤瓠”。

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人物。傳說,盤瓠因戰功卓著而成為傳說中上古“五帝”之一帝告的駙馬,後移居山林,刀耕火種,繁衍後代,面發展成為後來的畲族。
在畲族中廣泛流傳含有與苗、瑤相類的南蠻意識“盤瓠”傳說:盤瓠原是一顆天星,後降於人世。新石器時代的高辛氏(即帝嚳)時期,劉氏皇后夜夢天降婁金狗下界托生,醒來耳內疼痛,旨召名醫醫出一希奇美秀三寸長的金蟲,以玉盤貯養,以瓠葉為蓋,一日長一寸,身長一丈二,形似鳳凰,取名麟狗,號稱盤瓠,身紋錦繡,頭有二十四斑黃點。其時犬戎興兵來犯,帝下詔求賢,提出:能斬番王頭者以三公主嫁他為妻。龍犬揭榜後即往敵國,乘番王酒醉,咬斷其頭,回國獻給高辛帝。高辛帝因他是犬而想悔婚。盤瓠作人語說:“將我放在金鐘內,七晝夜可變成人。”盤瓠入鍾六天,公主怕他餓死,打開金鐘。見他身已成人形,但頭未變。於是盤瓠與公主結婚。婚後,公主隨盤瓠入居深山,以狩獵和山耕為生。生三子一女,長子姓盤,名能,次子姓藍,名光輝,三子姓雷,名巨佑,女兒嫁給鍾智深(亦作“字”)。畲族人民世代相傳和歌頌始祖盤瓠的功績。盤瓠是畲族圖騰崇拜的物件。畲族先民以擬人化的手法,把盤瓠描塑成神奇、機智、勇敢的民族英雄,尊崇為畲族的始祖。
盤瓠是春秋時代一位歷史人物,在公元前744年的楚與盧戎戰爭中,盤瓠殺敵立功、受封以及與公主結婚,是對歷史的真實記載。盤瓠傳說之所以能演變為神話,也正是圖騰標誌使然。

歷史遺蹟

平定鄉古城牆挖掘現場
2006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景鷹高速公路餘江段進行文物調查及文物挖掘時,在餘江縣平定鄉店下邵家村、寧家山和劉家站童山三處發現發現有3000年前的古城牆
考古人員介紹,城牆外觀顯現為大範圍圓形土坡,土坡寬為15米,占地面積約為4萬平方米至5萬平方米。在圓形坡內發現的格紋、雲雷紋、曲折紋、波浪紋等各式各樣的商代陶器碎片及殘存坡體斷面,考古隊員挖到30厘米深度時就發現很多古文物,如石錛、礪石、石鏃等石具。
考古人員初步判定為“新砦期(最早的夏文化)”當地部落用於防范猛獸及外來襲擊而建的古城牆。
這段古城牆的發現為研究3000年前新晚至商代時期鷹潭古城文化提供了實物依據。

歷史名人

平定鄉平定鄉
吳邁,(1885一1936)字良翰,餘江縣平定鄉石背吳村人,16歲中秀才。目睹國難日重,決心退出考場,閉門自修新學,潛心研究各國律法。18歲時,其父病逝,吳邁不循禮教,戴孝而不守制。其出行不走方步、交談只說方言。事聞於學政訓導,革除了他的功名,從此不得再進孔廟,他一笑置之。吳邁平生仰慕文天祥(號文山),謝疊山、陸象山、私淑"三山一澤是我師",特治印一方.鐫刻七字以自勉。

1933年日寇侵占華北,吳邁毀家紓難,除和夫人和平解除婚約,把長子送到張學良將軍麾下,自己則跑到馮玉祥那裡,要求加入首批抗日敢死隊。但馮玉祥不同意,他婉言勸吳邁出國,利用自己的聲望,到海外宣傳並組織愛國華僑支援國內抗日。吳邁同意了。

1936年,聞聽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訊息後,他立即從新加坡回國,代表李濟先生前往西安。但國內有人不希望也不喜歡他回來。行前,被暴徒殺害。

吳邁生性耿直,嫉惡如仇,群而不黨,一心為國。雖遭幾次人獄和數度被通緝的迫害,但鬥志尤堅,曾被中外報紙稱為"火鏢律師"和"吳大炮"。生前曾在桂林陽朔泰山廬山鎮江廈門杭州等地留下書法遒勁的愛國詩句石刻,長伴祖國壯麗河山,供海內外人士憑弔,遺著有《吳邁環遊世界記》、《吳邁文集》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