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童鎮

中童鎮

中童鎮是江西省鷹潭市餘江縣下轄的一個鎮。位於餘江縣東部,距縣城24公里,離鷹潭市10公里,東北濱臨信江與月湖區夏埠鄉隔江相望,西北與潢溪鎮相鄰,西連平定鄉,南接劉家站墾殖場。中童鎮總面積67平方公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為緩坡低矮丘陵地區,最高點鳳凰崗海拔50米;東南大部地區為平原大畈,最低點為徐楊村,海拔僅為18米。信江沿本鎮東部邊緣緩緩向西流去,206國道自西向東穿越境內,另外該鎮設有梨溫高速公路的入口,是鷹潭市的公路交通西大門。中童鎮轄13個村委會,72個自然村。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建國前夕屬雙鳳鄉、羅村鄉、沙塘鄉、中童鄉。建國初為雙鳳鄉、鴨塘鄉、官塘鄉、十都鄉、瑤池鄉、九都鄉、乘龍鄉。1958年設雙鳳公社。1960年雙鳳公社中部劃歸鷹潭市管轄後,成立中童公社,因駐地中童而得名。1984年改鄉,1993年改鎮。1997年,面積67平方千米,人口2.9萬,轄乘龍、雲星、徐楊、九都、漁業、瑤池、徐張、愛國、十都、官塘、鴨塘、程毛1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中童,距縣城18千米。

中童鎮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中童鎮位於江西省鷹潭市餘江縣東部,距縣城24公里,離鷹潭市10公里,東北濱臨信江與月湖區夏埠鄉隔江相望,西北與潢溪鎮相鄰,西連平定鄉,南接劉家站墾殖場。中童鎮總面積67
(圖)中童鎮地理位置
平方公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為緩坡低矮丘陵地區,最高點鳳凰崗海拔50米;東南大部地區為平原大畈,最低點為徐楊村,海拔僅為18米。信江沿本鎮東部邊緣緩緩向西流去,206國道自西向東穿越境內,另外該鎮設有梨溫高速公路的入口,是鷹潭市的公路交通西大門。中童鎮轄13個村委會,72個自然村。

行政區劃

面積:67k㎡

郵編:335201

代碼:360622103

轄:水上居委會,乘龍、雲星、徐楊、九都、瑤池、徐張、愛國、十都、官塘、鴨塘、程毛等11個村委會。鎮政府駐乘龍。

內設機構

一、行政機關內設機構
1、黨委辦公室
2、經濟發展辦公室
3、社會事務辦公室
4、政法辦公室

二、事業機關站所
5、財政所
6、農村經濟綜合服務站
7、土地村鎮建設規劃所
8、計畫生育服務所
9、文化廣播電視站
10、勞動安全管理站

基本現狀

中童鎮中童山水
中童鎮轄:水上居委會、乘龍村(鎮政府所在地)、愛國村、瑤池村、徐楊村、雲星村九都村、徐張村、十都村、鴨塘村、程毛村、官塘村、中童良種場。新建725個固定座位的電影院,安裝了35毫米雙座電影放映,還有2個電影隊擔負全鎮範圍內的流動放映任務。鎮文化站藏書1500冊。中童鎮交通便利,311高速公路和206國道交叉穿鎮而過,311高速公路鷹西出入口座落在鎮區,經高速公路去上海500公里,去溫州500公里,去省城南昌140公里,沿206國道去鷹潭10公里,上320國道僅10公里,正在建設的鷹景高速公路也在本鎮徐張、鴨塘等村經過。中童鎮水電資源豐富,長江支流信江河傍鎮東西而流,集航運、調水、發電為一體的界牌電站橫跨信江。2005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 。75億元,完成財政收入412萬元(含工業園區),農民人均純收入3182元。

地理氣候

中童鎮中童官塘村
中童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1950年至2008年平均氣溫為17℃,其中一月份平均氣溫5℃,七月平均氣溫29℃。年極端最高氣溫為41℃。年平均降水量1788毫米,最多年份降水量2543毫米,最少年份降水量980毫米,其中4至6月份平均降水量844毫米,7至9月份平均降水量350毫米。平均年日照時數1739小時,無霜期258天。

特色文化

中童鎮盤瓠
盤瓠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人物。傳說,盤瓠因戰功卓著而成為傳說中上古“五帝”之一帝告的駙馬,後移居山林,刀耕火種,繁衍後代,面發展成為後來的畲族。在畲族中廣泛流傳含有與苗、瑤相類的南蠻意識“盤瓠”傳 說:盤瓠原是一顆天星,後降於人世。新石器時代的高辛氏(即帝嚳)時期,劉氏皇后夜夢天降婁金狗下界托生,醒來耳內疼痛,旨召名醫醫出一希奇美秀三寸長的金蟲,以玉盤貯養,以瓠葉為蓋,一日長一寸,身長一丈二,形似鳳凰,取名麟狗,號稱盤瓠,身紋錦繡,頭有二十四斑黃點。其時犬戎興兵來犯,帝下詔求賢,提出:能斬番王頭者以三公主嫁他為妻。龍犬揭榜後即往敵國,乘番王酒醉,咬斷其頭,回國獻給高辛帝。高辛帝因他是犬而想悔婚。盤瓠作人語說:“將我放在金鐘內,七晝夜可變成人。”盤瓠入鍾六天,公主怕他餓死,打開金鐘。見他身已成人形,但頭未變。於是盤瓠與公主結婚。婚後,公主隨盤瓠入居深山,以狩獵和山耕為生。生三子一女,長子姓盤,名能,次子姓藍,名光輝,三子姓雷,名巨佑,女兒嫁給鍾智深(亦作“字”)。畲族人民世代相傳和歌頌始祖盤瓠的功績。盤瓠是畲族圖騰崇拜的物件。畲族先民以擬人化的手法,把盤瓠描塑成神奇、機智、勇敢的民族英雄,尊崇為畲族的始祖。

特色經濟

中童鎮水電資源豐富,長江支流信江河傍鎮東西而流,集航運、調水、發電為一體的界牌電站橫跨信江。農業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種植業主要以水稻種植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是花生、蔬菜、葛瓜類、大豆等,養殖業以生豬、魚類養殖為主,近年來,中童鎮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湧現了中童米業、信江糧油、德誠牧業等農業龍頭企業,初步形成了優質稻、花生、蔬菜、生豬、榨菜、雪裡蕻等優勢產業。工業以眼鏡、化工、雕刻、糧油及發電為主,主要企業有天天化工、中童木雕廠、超達眼鏡有限公司等。

畜牧業

中童鎮中童藍狐

中童鎮著力發展特色農業,經濟作物面積在13210畝以上,建立300畝以上高產花生集中連片示範點2個,建立100畝以下商品蔬菜集中連片示範點2個,創辦了特色經濟作物“絲瓜絡”基地100 畝,實現了產值目標65萬元,建立1萬袋以上食用菌專業戶2戶。生豬生產年出欄生豬38850頭,2007家禽年出欄19000羽,新開發了土雞年出籠5000隻的養殖專業戶。2007年水產品總量1460噸,投資近500萬元興建了一個大型養鰻場,由13家聯合投資近200萬元的甲魚場地初具規模。發展北極藍狐企業一家,總投資70餘萬元,引進狐種210隻,種狐產仔只,目前狐存籠共380隻,預計實現年產值100萬元。

農業

中童鎮中童花生
農業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種植業主要以水稻種植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是花生、蔬菜、葛瓜類、大豆等,養殖業以生豬、魚類養殖為主。中童鎮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湧現了中童米業、信江糧油、德誠牧業等農業龍頭企業,初步形成了優質稻、花生、蔬菜、生豬、榨菜、雪裡蕻等優勢產業。工業以眼鏡、化工、雕刻、糧油及發電為主,主要企業有天天化工、中童木雕廠、超達眼鏡有限公司等。工業

中童是全國聞名的眼鏡之鄉,全鎮有近萬人在外經商,足跡遍及全國各地,而且還擴展到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韓國日本南非等國。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把中童眼鏡工業作為振興地方經濟的支柱產業,在中童創辦眼鏡工業園區,現已初具規模。園區現有落戶企業26家,在建12家,建成投產14家,創造就業崗位2000餘個。

特色產業

中童鎮中童鎮
中童鎮地處丘陵地帶、人多田少,但其經營眼鏡的歷史卻有200多年。“一副擔子滿天飛,走遍廣東走遼西”,這是流傳在眼鏡發源地餘江縣中童鎮的順口溜。中童鎮眼鏡產業歷史悠久,早在清朝嘉慶年間,就辦有眼鏡加工作坊。改革開放後,3萬多人的中童鎮如今竟有1.2萬餘人常年在外銷售眼鏡,全鎮形成“村村有眼鏡銷售大戶,戶戶有眼鏡銷售能人”的局面。在中童人的帶動下,5萬餘名鷹潭人走上了眼鏡銷售之路。他們的足跡不僅走遍了全中國,更逐步擴展到俄羅斯巴西美國等十幾個國家,僅莫斯科就有300多名鷹潭人在經銷眼鏡。憑著這支銷售隊伍,鷹潭眼鏡人從擺地攤到開眼鏡店,現已在全世界開設眼鏡經銷店2萬多家,年銷售收入達40多億元。鷹潭眼鏡市場成為全國四大眼鏡市場之一。中童人,也用一根扁擔挑出一個聞名世界的“眼鏡之鄉”的美譽。 隨著餘江(國際)眼鏡工業園的發展和壯大,中童鎮及時組織在家的留守人員,進入園區眼鏡廠工作。目前,眼鏡園區已有落戶企業26家,2000多名員工中中童人就有300多人,眼鏡產業成了農民致富的“聚寶盆”。

發展狀況

中童鎮外商合作
2005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75億元,完成財政收入412萬元(含工業園區),農民人均純收入3182元。2005年中童鎮被中宣部、國家人口計生委等十部委評為“2001至2005年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單位”,中童鎮計生協被國家計生協評為“全國計畫生育協會先進單位”,鎮計生服務所被江西省人口計生委評為“全省百佳鄉鎮”,並在2005年全市42個鄉(鎮)、街辦人口和計畫生育考評中名列第四名。2005年中童鎮還榮獲全省畜牧產業百強鄉鎮、市農村經濟發展先進鄉鎮,榮獲市、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訪工作先進單位,全縣綜合工作先進鄉鎮等榮譽。

歷史名人

熊夢帷 (?一1932)又名道周,字尚德,號義堂,餘江縣中童鎮老屋熊村人,學生出身,民國16年(1927)初入黨,是餘江縣最早發展的共產黨員之一。同年1月與李馥余益等籌建餘江縣農民協會,任常委。餘江黨支部被破壞後,乃潛返家鄉從事農民運動,秘密發展黨員。民國17年上半年和董會先等共產黨員組建了中共餘江區委員會。19年8月,紅軍攻克餘江縣城錦江鎮,身份暴露,遂調紅十軍工作。21年,贛東北開展內部肅反運動,在葛源被錯殺。

相關條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