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巾

汗巾

古人的腰帶或手帕,現帶人多用來裝飾。

解釋

1.擦汗用的手巾;手帕
2.腰帶。

簡介

汗巾,拭汗或裝飾用的手帕或毛巾,在明清小說中多稱為汗巾。其質地、花色豐富多采。

歷史

《金瓶梅》五十一回寫陳經濟為六娘、五娘買汗巾,經濟道:“門外手帕巷,有名王家,專一發賣各色改樣銷金點翠手帕汗巾兒,隨你要多少也有。”李瓶兒因要“老金黃銷金點翠穿花鳳”,“銀紅綾銷江牙海水嵌八寶”和“閃色芝麻花銷金”三方汗巾。潘金蓮則要買“玉色綾瑣子地兒銷金汗巾”一方,另一方是“嬌滴滴紫葡萄顏色,四川綾汗巾兒。上銷金,間點翠,十樣錦,方勝地兒。一個方勝兒裡面一對兒喜相逢,兩邊欄子兒都是纓絡出珠碎八寶兒。”這金蓮不僅揩了瓶兒的油,還語語暗刺著瓶兒。雖是小事一樁,也見得她的潑辣、好妒的性子。
汗巾的長短,大小也不盡相同。《金瓶梅》二十四回:“李瓶兒從袖中取了方汗巾。”這是方形汗巾。《好逑傳》第三回,說過公子欲娶水冰心小姐,不料被冰心用計騙過,糊裡糊塗地與醜女香姑成了親。直到第二天睡醒,才發覺上當,便著惱埋怨。香姑“跳下床來,遂即哭天哭地地尋一條大紅汗巾,要去自縊。”《紅樓夢》一百十一回說老太太死後,鴛鴦殉主,就是用汗巾子吊死的。第二十八回又說賈寶玉與藝伶琪官(蔣玉菡)相友善,以汗巾互贈。一個為表“親熱之意”、“撩衣將系小衣兒的一條大紅汗巾子解下來,遞與寶玉”,一個則“喜不自禁,連忙接了,將自己一條構花汗巾解下來,遞給琪官。”這裡說的汗巾都較長,否則如何有用以上吊,系腰的話?
古代不論男女老少,多帶汗巾,不只女子專用。《拍案驚奇》卷四十,謂何舉人中舉前扶助一醉漢,那人便說他有造化,“就伸手袖中解出一條汗巾來。汁巾結里,裹著一個兩指大的小封兒,”裡面竟是考試的題目。《鏡花緣》卷二十四:“老者立起,從身上取下一塊汗巾,鋪在桌上,把碟內所剩鹽豆之類,盡數包了,揣在懷中。”男子帶汗巾,多取其實用。而象寶玉,琪官那樣,則兼作佩飾。
汗巾作為裝飾物,其佩戴方法也不盡相同。《金瓶梅》第二回,寫潘金蓮身上飾物云:“通花汗巾兒袖中兒邊搭剌,香袋兒身邊低掛。”《兒女英雄傳》第六回說十三妹:“上身穿一件大紅縐綢箭袖小襖,腰間系一條大紅縐綢重穗子汗巾。”又,第十五回說鄧九公妾二姑:“手上帶著金鐲子,玉釧叮噹作響,鐲子上還掛條鴛鴦戲水的杏黃綢手巾。”或袖籠、或掛鐲、或系腰,佩法不同,所反映出的人物身份、性格也各有差異。
香帕汗巾,往往是男女間致意傳情的好道具。傳奇《桃花扇》第五出《訪翠》說,侯方域至暖翠樓尋訪李香君,聽得樓頭幾聲消魂的簫聲,因取扇墜兒拋上樓去“打“采”,樓上則以“白汗巾包櫻桃拋下。”此正是投桃報李的好戲。《歧路燈》四十八回述譚紹聞只顧看戲,錯把熱茶灑了半身,“口中連說:‘失儀,失儀。可惜忘了帶手巾來。’……那姜氏早已看到眼裡,把汗巾遞於夏鼎的母親,傳了過去。”到了晚上歇宿時,譚紹聞手把汗巾兒,“玩弄不置。”看來譚公子是頗能感其寓意的。

中國民風民俗大辭典(服飾類)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經濟、文化發展最早的民族之一。這一偉大民族,在黃河,長江流域遼闊的土地上,長期繁衍生息所創造的民族優秀文化,是他們智慧的結晶。作為炎黃子孫,繼承和弘揚這份優秀的文化遺產,有助於振奮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乾培養愛國王義情操,增強民族的凝聚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