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湖

東平湖

東平湖,古時稱蓼兒窪、大野澤、巨野澤、梁山泊、安山湖,到清朝鹹豐年間才定名稱為東平湖,是《水滸傳》中八百里水泊唯一遺存水域,1985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同時也是山東省推出的水滸旅遊線路中的重要景區。總面積627平方公里,西近京杭大運河,東連大汶河,北通黃河。常年水面124.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5米,蓄水總量40億立方米。

基本信息

景區簡介

東平湖風景名勝區是國家4A級景區,是《水滸傳》中八百里水泊的唯一遺存水域。東平湖風景區西近京杭大運河,東連大汶河,北通黃河。她過去是漕運要樞,現在蓄水滯洪,無論過去和現在她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即將實施的我國南水北調東線水利工程,東平湖將起到更為重要的作用。東平湖風景區主要包括水滸影視城、六工山水滸大寨、聚義島、千年宋城、戴村壩、臘山國家森林公園、崑山景區、黃石懸崖景區、白佛山、洪頂山摩崖石刻等100餘處景區景點。其中以水滸影視城為龍頭的東平影視拍攝基地,占地300平方公里,是80集新版電視劇《水滸》的主場景拍攝地。水滸影視城被評為山東旅遊最震撼演藝、好客山東年度旅遊十佳景區、“品牌山東”最具競爭力旅遊景區。在圓滿結束了新版《水滸》的拍攝後,謝霆鋒領銜主演的《劍俠情緣》、和張智堯主演的《楚留香新傳》也在這裡完成拍攝。

《卜案》等20餘個劇組也將入駐。東平影視基地將致力於打造我國江北最大、獨具特色的影視基地,有著“東方好萊塢”之稱。六工山水滸大寨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滸大寨,被譽為“世界水滸第一寨”。戴村壩有“江北都江堰之稱”。白佛山上有齊魯隋代第一大佛。東平湖風景區,三面環山,景色優美,素有“小洞庭”之稱。沿湖文物古蹟遍布。湖東岸是水滸英雄頭領宋江攻打東平府城駐地,有後漢東平國憲王劉蒼及其後代墓葬地,有稱為東平古八景之一的“黃石懸崖”。西岸有我國古代著名的京杭大運河故道,有水滸英雄晁蓋等好漢初聚地司里山,有國家森林公園臘山,有明朝萬曆七年修建的寺院“月岩寺”。北岸有唐朝大將程咬金的“程公祠”,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楚霸王”墓地,有風景秀麗的鏵山景點,有北齊名僧安道一書寫的洪頂山摩崖刻經。湖東南方有宋朝時東平郡太守劉敞修建的樂郊池亭遺址。“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泛舟梁山泊,登上樂郊池亭曾寫道:“樂郊何所樂?所樂從公游……有山在其東,有水出逶迤。有台以臨望,有沼以游嬉。仰俯迷上下,朱欄映清池,草木非一重,青紅隨四時。”“樂郊池亭”是當時一處公園,歐陽修到公園遊玩數日發出感想。在樂郊有何樂呢?樂就到此地來遊玩,可見在古代東平湖就是一處遊玩的好去處。東平湖水下還淹埋著隋代建築清水石橋,由於黃河決口,形成水泊,淹埋水下,已無法看到它的真面貌,據考證,此橋建於隋仁壽元年(公元601年),橋長四百五十尺,比河北趙州橋還早5年,唐代詩人高適看到此橋之後就留下了:“沙岸泊不定,石橋水橫流”的詩句。據記載:石橋是在宋鹹平三年被淹沒的。

東平湖中的小島叫“聚義島”,島呈橢圓形,據說歷史上曾是九省御道,設有重兵把守,歷代都是軍事要塞,更是水滸傳中水滸英雄出沒之地,傳說“智取生辰綱”之後,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阮氏三雄七個水滸頭領為了躲避官府緝拿,便來到此島寺院聚義,所以也稱“聚義島”。晁蓋死後,就葬於此島,島上原有一寺廟叫“觀音堂”,由於晁蓋生前喜愛梅花,為紀念晁蓋,後人便把觀音堂改稱為“藏梅寺”。寺內原有口大鐘,與東平府院內的大鐘合稱為“姊妹鍾”,撞擊其中一個,另一口大鐘則應聲而和。現如今寺院已毀,僅存鍾架、殘垣、斷碑。島上還留有“洄源亭”遺址。洄源亭是唐朝著名詩人,東平郡太守蘇源明所建。建成之後,他曾邀請濮陽太守、魯郡太守、濟南太守、濟陽太守一同來洄源亭飲酒賞景,他們看到這么美好的景色,就把東平湖譽為“小洞庭”,吟詩作對中蘇源明這樣說到:“小洞庭兮牽方舟,風裊裊兮離平流;牽方舟兮小洞庭,雲微微兮連絕”,意思是說船隨縴繩駛進“小洞庭”,輕柔的風吹拂在水面上,淡淡的白雲連著岸邊的絕壁形成一幅壯觀的圖畫。宋代文學家蘇轍夜過東平湖(梁山泊),為“小洞庭”美妙的夜色所陶醉,也留下了“更須月出波光淨,臥聽漁家盪槳聲”的美好詩句。

東平湖風景區的自然景觀吸引了歷代眾多的文人墨客,李白、韓愈、白居易、李商隱、辛棄疾等文人都曾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東平湖是《水滸傳》中八百里水泊遺存水域,施耐庵所著的《水滸傳》這部書中的開頭語就寫道:“宛子城中藏虎豹,蓼兒窪內聚蛟龍”,當年的蓼兒窪就是現在的東平湖。水滸英雄戰官軍、仗義疏財,殺富濟貧、都曾在這片水域中出沒,幾百年過去了,雖不見當年水兵廝殺場景,但是有關水滸英雄,梁山泊好漢的故事傳說,至今還在當地廣為流傳。 傳說宋朝末年,宋江在鄆城縣衙當押司時,他帶領官兵押船運糧,來到此水域,忽見十幾條小船直逼糧船,短短的時間就把糧袋裝入小船駛向蘆盪。其實那十幾條小船是由梁山好漢朱貴帶領的,宋江與朱貴有八拜之交,與梁山好漢義氣深重,水上劫糧是他們早已約定好的,劫糧之後,宋江、朱貴就把糧食分給安山一帶的貧民百姓。因此當地百姓就湊錢給宋江立了-塊石碑,為了不讓官府發覺,碑上就沒有刻上碑文,如今這塊碑就在湖的南岸,可惜石碑只剩半截,已成殘石斷碑。

《水滸傳》中“阮氏三雄”的故鄉,就在湖的西岸石廟村,石廟村原叫石碣村。阮氏兄弟共有七人,個個武藝高強,不畏強暴,殺富濟貧,兄弟幾人靠打漁為生,先後有四個兄弟離開人間,只剩下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三個弟兄,因他們兄弟抗官府、殺漁霸,被梁山泊農民起義軍軍師吳用所聞知,便幾次密訪石碣村,誠邀三兄弟同聚大義,幾次密謀之後,阮氏三兄弟欣然同意,隨吳用一起投奔晁蓋,在“智取生辰綱”之後,又隨同晁蓋一同奔上梁山。阮小二、阮小五被封為節義郎,阮小七授蓋天軍都統制之後,遭別人陷害,又回到此地,仍以打漁為生,年過六十離開人間,當地百姓尤其是阮氏族人為紀念阮氏三兄弟,就在村內建起了“三賢殿”。如今這一帶還流傳著這樣的歌謠:“吳用石碣訪三賢,水泊梁山鬧翻天,天下英雄大聚義,百姓揚眉是青天”。

境域變遷

東平湖風光東平湖風光

東平湖亦發育在黃河扇形平原與山前沖積洪積平原的接合地帶。它是古代大野澤-梁山泊演變後的殘跡。春秋至宋初,今新、老湖區均有城邑,或為郡治,或為縣城,濟水由南而北流經其中。由於黃河決溢屢注大野澤,使大野澤上游逐漸淤積,澤面從南向北推移。到五代後期,形成了環繞樑山的巨浸梁山泊,今新湖一帶亦成為浩淼的湖區。北宋末到金代,黃河時而決注梁山泊,梁山泊隨著黃河水補給大小而變化無常,黃河泥沙也時斷時續地堆積在泊內。至元末,梁山泊已不復存在,在昔日廣袤的湖區里,殘留著幾個小湖泊,其中位於今東平湖區的是安山湖。安山湖在今新湖區安民山下,明初貫安山湖開會通河,並在運河南蓄水作為運河水櫃,周長八十三里有奇。明中葉後,安山湖減小,失去水櫃作用,湖區大部開墾為農田,安山湖僅具其形。

東平湖聚義島東平湖聚義島

1855年(清鹹豐五年)黃河決口改道初期,黃河所挾帶的泥沙,絕大部分都淤積在張秋以上的泛濫沖積扇上,下泄入海的水較清,張秋以下河道處於沖深展寬階段,大汶河、宋金河及大運河等河水,能夠順利地下注黃河。隨著張秋以上黃河泛區開始修建南北大堤,黃河含沙量提高,黃河河道由沖刷轉而淤積,河道不斷淤高,致使大汶河、宋金河及大運河等河水下泄受阻,各河河水停蓄在窪地之中,淹沒了村莊、田疇,形成了新的積水區,即現在常年蓄水的東平湖老湖區。由於大部分屬東平縣所轄,故在民國年間便有東平湖之稱,但當地居民一般稱大運河以南老安山湖為南湖,以北新形成的湖區為北湖。建國前,黃河洪水經常漫灘入湖,因此常年不涸。1938年,南京國民政府在鄭州花園口扒決黃河南堤,河水南注入淮,東平湖因失去黃河水源而乾涸。直至1947年花園口復堵,黃河回歸故道入海,東平湖重又蓄水。

主要支流

東平湖東平湖

東平湖主要注入河流是大汶河,大汶河由東平縣州城西北入東平湖老湖,經東平湖調蓄後流入黃河,因此大汶河和老湖區屬黃河流域,新湖區微向南傾斜,屬淮河流域。

大汶河,古汶水。大汶河發源於山東鏇崮山北麓沂源縣境內,匯泰山山脈、蒙山支脈諸水,自東向西流經萊蕪、新泰、泰安、肥城、寧陽、汶上、東平等縣、市,匯注東平湖,出陳山口後入黃河。

水文特徵

東平湖東平湖

東平湖經過治理後,成為控制山東黃河安瀾入海的大型水庫,其近期防洪水位定為44~44.5米(大沽基點,下同),相應蓄洪量為30.4億立方米,除去老湖底水和預留給大汶河來水量,實際蓄水能力為20億立方米,可抵禦鄭州花園口出現洪峰流量22000立方米/秒的特大洪水,使下游確保全全。

東平湖老湖湖盆寬淺,它北起清河口門,南至大安山,西瀕陸莊、十里堡黃河大堤,東北臨丘陵。湖底西北高,東南低。常年積水區約100平方公里,相應最大水深1.8米左右,分布在土山、金山、二道坡、八里灣、大安山、埠子、前后蒼、辛店鋪、陽穀店一帶。盛夏時湖面150多平方公里,洪水時可達200平方公里。當湖水位為44米時,湖泊容積為7.78億立方米,相應最大水深5.8米左右。

根據土山站1960~1966年觀測資料,東平湖多年平均水溫為14.0℃,一年中有185天水溫在15℃以上。水溫月平均最高值出現在7月,為27.2℃;月平均最低值出現在1月,為1.3℃(表3-9)。 東平湖水質較好,無污染,是山東省重要的淡水養殖基地。

水利概況

東平湖東平湖

建國後對東平湖進行了大規模治理,修堤建閘,將東平湖與黃河、運河分開,形成新、老湖區,使東平湖樞紐基本上做到“蓄得進,守得住,排得出,防洪保全全”。

建國前,為防黃水南侵,在東平湖修有西起梁山縣十里堡,東至東平城西解河口一線的圍堤(舊臨黃堤),堤高、頂寬均為1~2米。1949年黃河大水,梁山大陸莊民埝決口,黃水倒灌東平湖,衝破運西堤,受災面積近2000平方公里。但滯洪後,對減輕黃河下游堤防的威脅起到顯著作用。為此,1950年7月,黃河防汛總指揮部確定東平湖區為黃河自然滯洪區,作為確保黃河下游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1950-1951年,新建金線嶺堤和新臨黃堤,堵復舊臨黃堤決口,並修復運西堤、運東堤。形成第一滯洪區(即東平湖老湖區)和第二滯洪區,視黃河、汶河洪水情況分級運用。滯洪區總面積943平方公里(其中第一滯洪區223平方公里)。

1958年7月大水後,為了防禦黃河更大洪水,山東省人民委員會於7月26日向國務院報送《山東省關於防禦黃河二萬九千秒立米洪水提前修建東平湖水庫工程規劃要點和施工意見》,經國務院批准提前修建東平湖水庫。湖改水庫工程從1958年8月~1962年底,連續五期施工完成。修築水庫圍堤76公里,新湖堤迎水面砌石護坡61公里,興建十里堡、徐莊、耿山口3座進湖閘與陳山口出湖閘。改建後,使東平湖滯洪區成為平原水庫,庫區總面積632平方公里,總庫容40億立方米。五期湖改水庫工程,共完成土方2923萬立方米,石方115萬立方米,工日2744萬個,投資3974萬元(不包括移民費和進出湖閘建築費)。

1963年,隨著位山樞紐破壩改建,東平湖水庫又恢復以滯洪為主,分級運用的格局。改滯洪區後,最大庫容為30億立方米。1963-1965年,修復二級湖堤及石護坡。1966-1970年對圍壩石護坡進行全面整修。進出湖建築物經多年修建、改建,至1985年底,已建成石窪、林辛、十里堡、徐莊、耿山口5座進湖閘及陳山口、清河門2座出湖閘。

1950-1985年,東平湖滯洪區工程,共完成土方9700萬立方米,石方278萬立方米,混凝土22萬立方米,工日8388萬個,投資2.3億元。·

東平湖滯洪區控制運用原則是根據黃、汶洪水過程情況,採取分級運用,以減少分洪蓄水造成的淹沒損失。不超過黃河下遊河道安全泄量的一般洪水不分洪;運用時,根據洪水情況,儘量用老湖區滯洪;當黃河發生特大洪水或黃、汶洪水遭遇時,始考慮運用新湖區蓄水。新湖區除1960年試行蓄洪外,沒再運用。1982年8月2日,黃河花園口站發生15300立方米每秒洪峰,運用林辛和十里堡進湖閘,向老湖區分洪,歷時72小時,最大入湖流量2400立方米每秒,共蓄水4億立方米。分洪後,艾山最大下泄流量7430立方米每秒,削減洪峰28.6%。

景區特產

麻鴨鹹蛋麻鴨鹹蛋

“格林百樂”麻鴨鹹蛋以精選東平湖天然優質鮮鴨蛋為原料,採用傳統方法與現代食品加工工藝精製而成,個大、油黃、味美多香、低膽固醇、營養健康,其多種營養成份及微量元素的含量遠高於普通產品,且衛生方便,實為居家旅行及饋贈親朋之首選佳品。

“格林百樂”松花蛋以精選東平湖天然優質麻鴨蛋為原料,採用傳統方法與現代無鉛加工工藝精製而成,蛋青呈琥珀色,松花反映優質,蛋芯軟、糯、綿、香,回味悠長,富含鈣、鐵、鋅、硒等微量元素,胺基酸及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亦遠高於普通產品,食之還具調節腸胃之功效,且安全衛生,實為居家宴客及饋贈親朋之首選佳品。

山東泰安泰山格林百樂商貿中心依託東平湖自然、綠色、無污染的豐富資源研製生產的“格林百樂”牌無鉛松花蛋、五香鹹鴨蛋、東平湖糟魚、東平粥粉、真空雞、真空鴨、綠豆粉皮、菱粉等系列湖產品。公司產品經質量檢驗部門檢測不含防腐劑、色素。優良的產品品質得到了多個國家客戶的認可,獲得了良好的信譽,產品主要銷往國際市場,出口到日本、美國、俄羅斯、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

公司廠房設計科學,布局合理,廠區環境優美,車間符合國際食品加工衛生標準,集生產車間、銷售服務於一體,採用傳統工藝、配備現代高科技技術,加工的產品原料全部來自於自己的東平湖生產基地,並且對產品實行全程監控,使產品真正達到綠色、無污染、無公害、純天然、安全衛生的標準。

資源管理

東平湖正是梁山泊遺存水域

1.管理權交叉,給水資源統一管理設定了障礙。水利部(1994)197號《關於授予黃河水利委員會取水許可管理許可權的通知》中明確規定,東平湖滯洪區(含大清河)內的取水由黃河水利委員會實行全額管理,受理、審核取水許可(預)申請,發放取水許可證。因此,黃河水利委員會東平湖管理局是東平湖水資源的主管機關,代表國家行使水行政主管職能。1995、2000年由黃委會審批發放了取水許可證,初步實現了對東平湖水資源的權屬管理。東平湖滯洪區的行政管理權分屬於東平、梁山、汶上三縣,其中老湖區隸屬於東平縣,東平縣設有東平湖管理委員會,主要職責是開發東平湖水產資源、旅遊資源,實施東平湖綜合開發戰略。地方政府雖然不管護水工程,但為了地方利益卻一直在大力無償開發水資源功能,產生了諸多矛盾。如2001年8月份,當東平湖水位回落到43M高程之時,黃委會根據全河水資源管理的實際,要求關閘蓄水,保留5.4億M3的儲量,以備黃河水量不足之用,但當地政府卻堅持儘快退水還田,當地民眾也聚眾阻攔,至使黃委指令難以實施,使有限的水資源白白流失。

2.現有水法關於水資源的流域所有權和使用權規定不明確,影響了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效能。黃河水利委員會是水利部的派出機構,國家僅在水利部三定方案中,授權其在黃河流域內及其他相關地區行使水行政主管部門的職責,而缺乏最具權威的《水法》授權,法律主體地位不夠明確。《水法》第三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直接從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可以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決定徵收水資源費,而《水法》實施13年後的今天,流域機構還沒有徵收水資源費的法律依據和標準,尚未開徵黃河水資源費,水資源的國家所有權沒有得到應有的補償和體現。

3.東平湖水污染嚴重。據不完全統計,排入東平湖的工業和生活污水量多年平均達1億多立方米,大部分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道流入東平湖,使東平湖水質日趨惡化。東平湖水多數流入黃河或被當地民眾取用,加劇了黃河污染,危及庫區及沿湖民眾的身體健康,影響水產養殖。黃河部門加大了水質監測力度和監督管理力度,配合地方政府和環保部門關停了部分排污嚴重的企業,但東平湖水污染仍十分嚴重,水質一般位於Ⅲ~Ⅳ類之間。東平湖管理局作為東平湖水庫和水資源的主管機關,上級僅僅賦予了其對水質的監督權,對向東平湖排污的單位和個人無權直接採取強制措施,加之戴村壩以上的大汶河隸屬於沿河的縣、市、區管理,給大汶河、大清河和東平湖的防污、治污增加了難度。

4.東平湖水庫調蓄能力不足,影響了其調蓄水資源效能的充分發揮。東平湖是確保山東黃河防洪安全的一張王牌,是黃河下游防洪、水資源利用戰略布局中最重要的一個棋子,同時作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向膠東、天津、北京等地送水的調水平台,對東平湖蓄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當前老湖常積水面積一般保持在20萬畝左右,相應蓄水量只有1.65億M3左右,愈來愈滿足不了形勢發展的需要。

5.水資源管理方式落後,監督管理不及時,影響了水資源管理效能的發揮。多年來,由於黃河主管部門對水的資源管理認識不到位,重建輕管思想嚴重,對水的資源管理和湖產品、旅遊資源開發管理力度小,東平湖水資源統一管理尚末真正落到實處。尚處在探索階段,管理方式僅維持在粗放管理層面上,缺乏生機和創新,管理效益非常差。

旅遊指南

特產

東平湖有鯉魚、鱖魚、甲魚、鯽魚、鯰魚、大青蝦,田螺等50多種名貴魚類、貝類,菱角、雞斗米、蓮藕等十幾種水生植物。麻鴨蛋、松花蛋、菱米、芡實等水產品暢銷各地。

地方名吃

全魚宴

最佳旅遊時間

夏 、秋兩季。

黃河主要支流與湖泊

黃河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9.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境內僅次於長江的河流,屬世界第五大河,其有著眾多的支流與湖泊。

支流

白河

黑河

祖厲河

清水河

大黑河

窟野河

無定河

汾河

渭河

洛河

沁河

大汶河

湖泊

扎陵湖

鄂陵湖

烏梁素海

東平湖

地理水域名詞

諸多地理水域的一些名詞,是人們旅遊常去的地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