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湖芡實

東平湖芡實

芡實是東平湖水生植物中的主要品種,以面積大,產量高,籽實飽滿,營養豐富而著稱。據有關資料記載,遠在北宋時期,湖內即有芡實生長,其存在歷史迄今至少已有八百多年。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前,湖內芡實以野生狀態自然繁殖,只有零星小片,面積小,產量很低。1963年,縣水產部門從江蘇省引進了“南芡”新品種,芡實面積發展到3萬畝,年產量提高到36萬公斤。經過十幾年發展,1977年,芡實面積達到8萬畝,總產量100萬公斤以上,產品遠銷日本和東南亞等國。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東平湖芡實 東平湖芡實

芡實,又稱雞頭米,雞頭蓮,多年生水生草本。全株有刺。葉圓盾形,略似荷葉,有裂皺,浮於水面。夏季開花,帶紫色。花單生。槳果海綿質,頂端有宿存的萼片,形如雞頭,故名。唐朝無名氏有詠《雞頭》詩一首:“湖浪參差疊寒玉,水仙曉展缽盤綠。淡黃根老栗皺圓,染青刺短金罌熟。紫羅小囊光緊蹙,一掬真珠藏胃腹。叢叢引觜傍蓮洲,滿川恐作天雞哭。”對芡實作了形象的描寫。

營養價值

芡實花 芡實花

芡實分布在我國南北各地的沼澤湖泊,與菱角、蓮藕、荸薺並列為四大水生蔬果,也是健脾固腎的佳品。芡實一般分為南芡和北芡兩種。南芡粒大圓整,色白潔淨,表面略有皺紋,頂端有一凹形小圓心,以產自蘇州市郊南天盪的為最好。北芡以山東東平湖芡實和河北白洋淀的雞頭果最負盛名。

東平湖芡實營養豐富,是寶貴的天然補品,一向有“水中桂圓”的美稱。它富含澱粉、脂肪油及微量元素和鈣、磷、鐵、核黃素、維生素C等。民間常用芡實煮粥,芡實粥不僅味道甜美可口,常食可收延年益壽之功效。湖產芡實還可用於釀酒,成為東平特產。

藥用價值

東平湖芡實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本草綱目》中有“芡能止渴益腎,治小便不禁、遺精、白濁、帶下”的記載。《本草經面種錄》說“雞頭實,甘潰,得土之正味,乃脾腎之藥也。脾惡濕而腎惡燥,雞頭實潰滲目香,則不傷於濕,質粘味澀,而又滑澤肥潤,則不傷於燥,凡脾腎之藥,往往相反,而此則相成,故尤足貴也”。由此可見,芡實對腎虧脾虛,小便失禁、白帶崩下等症,都有一定療效。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芡實對慢性腹瀉、輕度浮腫、腰腿關節痛等症,也有顯著治療作用。

東平湖芡實屬雙子葉植物綱睡蓮科,是一種1年生水生草本植物。一般株高0.5—1.3米,須狀根,莖粗長,全株多刺。初生葉沉水,箭形;後生葉浮於水面,為園盾形或盾狀心形,上多皺絨毛;花梗長出水面,頂生一花,紫紅色,日開夜合,花瓣多數,子房半下位;自花傳粉,受精後即凋謝。漿果球形、海綿質,污紫紅色,外被皮刺,呈雞頭狀,花萼似雞嘴,大者如拳頭。種子球形、多數,種皮黑色堅硬,具假種皮,胚乳白色粉質。花期7—8月,果期9—10月,收穫期以處暑為宜。

栽培技術

芡實在栽培上與水稻的“浸種、催芽”階段相同。芡實種在水中萌發,要求水溫經常保持20度左右。幼苗階段,要求陽光充足,水溫25度左右。初現花蕾時,由於芡葉迅速增多,增大,根系發達,需肥量顯著增加,水溫需要25度至30度,水深需要增至1米左右。

芡實適應性強,但人工種植時技術要求較嚴。其栽培方法是:(一)直播。清明前後,將芡種穴播在淺水湖裡,播後隨即用泥覆蓋。(二)育苗移栽。清明前後,將芡種洗淨,放在淺盒中,水深2寸,置於陽光下,日曬夜蓋,約經10天左右,種子微露白芽,即可播種在預先整好的苗床或魚池。待幼苗長出4—5片葉時,即可起苗定植,每畝苗150株左右。

東平湖水質優良,光照充足,湖泥肥沃,有三分之二的水域為水深低於2米的淺水區,很適宜芡實生長。因而湖內芡實長勢旺盛,種盤大,產量高,品質優,成為深受消費者歡迎的一種綠色食品。

食療配方

現在記下幾個以東平湖芡實為主的食療配方,料能對大家有點幫助。

百仁全鴨

肥鴨1隻,芡實30克,蓮子30克,薏苡仁30克,扁豆30克,糯米100克,蝦乾15克,熟火腿肉50克,蘑菇30克,植物油1000克(實耗50克),黃酒12克,胡椒粉、精鹽適量。製作:蓮子去皮、心,扁豆煮後去皮,糯米淘洗乾淨,芡實、薏苡仁用溫水泡15分鐘,蝦乾用溫水發透;蘑菇用溫水泡10分鐘,淘盡泥沙,切成1厘米見方的丁;火腿肉亦切成1厘米見方的丁。將芡實、蓮子、薏苡仁、扁豆、蝦乾、火腿丁、蘑菇丁、糯米一起放入大碗內,再加部分黃酒、精鹽、胡椒粉拌勻,上蒸籠蒸30分鐘,出籠即成八寶餡。將鴨子宰殺、去毛、剖腹去內臟、洗淨、剁去鴨腳。將八寶餡全部裝入鴨腹內,並封口,不使餡溢出,上籠蒸兩小時即可下籠。然後燒熱鍋、放植物油,燒至油六成熱時,將鴨子放入鍋中炸至皮酥,待鴨皮呈金黃色時撈出,即可食用。

功效:本藥膳健脾益氣,滋補腎陰,同時營養豐富,大補氣血。可以治療脾虛嘔逆、腎陰虧損、夜寐多夢、遺精、白帶過多等症。

茯苓造化糕

茯苓、芡實、山藥、蓮子各10克,粳米1000克,白糖500克。製作:將蓮子去皮、芯後,與茯苓、芡實、山藥、粳米一起磨成粉,放入盆內;將白糖亦碾成細粉放入盆內;加清水適量,揉成麵團,做成糕狀。然後將糕上籠用武火蒸20-30分鐘即成。

功效:本藥膳補脾、健胃、止瀉,同時味道甜美,增加食慾,可作主食。對於脾胃虛弱、食欲不振、脾虛泄瀉等症,還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芡實粉粥

芡實粉3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製作:芡實去殼、研粉即為芡實粉。將粳米淘洗乾淨,加水煮粥,待將要煮熟時,用芡實粉加水打成稀糊狀,攪入鍋內,使與米粥混合,注意要不斷攪鍋,以免糊底。待沸騰5分鐘後即成。起鍋後加入白糖食用。

功效:此粥能健脾止瀉,益腎固精。適用於漫性腹瀉、小便頻多、遺精、遺尿等症,可作早晚餐溫熱服食。

白雪糕

芡實30克,山藥30克,蓮子30克,粳米1000克,糯米1000克,白糖1000克。製作:將蓮子用溫水泡後,去皮、芯,然後與芡實、山藥、粳米、糯米一起磨成粉,放入盆內,加清水適量,揉成麵團,製成糕狀。將糕上籠,用武火蒸25-30分鐘,待熟透時,撒上白糖即成。

功效:本藥膳的重點在於補養脾胃,澀精止瀉,可以治療脾虛泄瀉、遺精白濁、婦女白帶等症。每日一次,作早餐食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