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河

大汶河

大汶河,古汶水。發源泰萊山區,匯泰山山脈、蒙山支脈諸水,自東向西流經萊蕪、新泰、泰安、肥城、寧陽、汶上、東平等縣、市,又經東平湖流入黃河,全長208公里,流域面積8536平方公里。自泰安大汶口至東平縣戴村壩為中游,戴村壩以下為下游,現為大清河(另文)。大汶河中游自東平縣接山鄉鄣城村南入境流經東楊郭莊、西楊郭莊、後口頭、前口頭、齊村、劉所至戴村壩,長12公里,為東平所轄河段。大汶河屬季節性河,流量差異大,防洪流量7000米3/秒,平均年經流量18.83億米3,每立方米含沙0.53—3.12公斤。

基本信息

簡介

大汶

大汶河大汶河
河是我國名川之一,古稱汶水,簡稱汶河,全長208公里,總落差362米,流域面積8537平方公里。

上游(牟汶河):汶河自泰安市岱嶽區大汶口鎮以上稱上游,流域形如扇,面積5655平方公里。源頭眾多,有"五汶"之稱,是汶河主要集水區。

中游(大汶河):岱嶽區大汶口鎮至東平縣南城子村北戴村壩為大汶河中游。游域略成方型,面積1170平方公里。是"大汶口文化"的發祥地。

下游(大清河):東平縣戴村壩以下至河口段為大汶河下游,又稱大清河。流域面積1712平方公里。此段為平原河道,因受黃河、汶河泛決影響,歷史上河道多變,流向不一。1855年黃河奪清入海後,這段河道屢經變遷和治理,才形成今日獨流入東平湖的大清河。

詳情

大汶河,歷史上流域及名稱多次變遷。北魏時期,汶水是濟水的支流。入東平境後,經鄣城西南、桃鄉城西(今戴村壩址),過無鹽城(今無鹽村)南,西南經壽張城(今霍莊)北、安民亭(小安山)南

大汶河大汶河
,入濟水。北宋時期,梁山泊(古大野澤)以北的濟水(北清河)與汶水合流,又名大清河,汶水成為大清河的支流。宋鹹平以後,黃河多次潰決。東平城南二汶入濟河道淤塞,一繞東平城東,奪漆溝下游北流;一繞城南相會於馬家口,全流至清河門入大清河。明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開復會通河,引汶濟運,寧陽以北築城壩,以遏入之流;坎河口以南筑戴村壩,以遏入海之路。清鹹豐五年(公元1855年)黃河奪清入海後,汶河成為黃河下游最末一條大支流。汶之入黃口又北移魚山。建國後,大汶河自鄣城以東倒溝子埝堤入縣境。1958年東平湖水庫建成後,汶水漫壩會大清河入東平湖,經陳山口出湖閘入黃河。

從鄣城至戴村壩,沿河綠樹成蔭,水草旺盛。河沙是這一帶的豐富資源,沿河沙場密布,取河之沙是民眾多種經營增加收入的重要項目.

大汶河水流湍急,座灣迎溜險工較多。1884年(清光緒十年),開始在城、石樑等處建丁壩(挑水壩)6座,多以灰土築成,少數是乾砌石。建國前,全河已有護岸工程6處、殘缺丁壩10座。新中國建立後,1950年加固楊嵐角(今明新村二

大汶河大汶河
號壩)、障城劉家所等丁壩和三角壩,對石樑和桑安口險工做了拋石護坡。1951年歲修加固險工25處。1952年寧陽、肥城、東平3縣對險工進行一次較大整修,新建丁壩7座,重修1座,整修加固5座,砌石護岸746米,拋石護岸38米,砌石護基745米,拋石護基43米,共用石2.2萬立方米。此後逐年整修、改建、擴建,至1985年底,兩岸共

完成砌石護岸、護灘長27.7公里。建丁壩35座,建三角壩6座,其中灰土壩2座,砌石壩4座。

近幾年隨著沿岸經濟的發展,尤其是沿途的煤礦,對大汶河造成了巨大的污染,整條河流已經成為了臭水河。企望有關部門能夠正視大汶河的環保問題。

環境問題

大汶河全長208公里,流域面積8536平方公里,是山東省重要的河流之一。因其水流向西,也被

大汶河大汶河
稱為全國最大的“倒流河”。河砂是這一帶的豐富資源,取河之沙成為這裡“增收致富”的重要項目。然而,挖采河沙導致了生態植被的破壞,沿岸地下水位下降,農田灌溉和人畜用水出現困難,人們不得不集資再次打井治水。

在寧陽縣大汶河沿岸,挖采河沙簡直到了瘋狂的地步,從磁窯鎮向西直到伏山鎮,公路兩側密布的沙場。由於各級媒體的呼籲,現已遠離公路。卻又在良田裡開闢了新場地。大面積的作物被毀掉,到處都是堆積如山的沙場。這種掩耳盜鈴的做法,表面上看出治理私采濫挖的成果如何輝煌,眼前的經濟利益如何豐厚,但是,祖祖輩輩在此繁衍生息的沿岸農民,挖采河沙給他們帶來了什麼呢?

哭泣的大汶河

從萊蕪沿汶河西行,至方下鎮時,所有美好的感情被打得粉碎。河水變得又臭又黑,上面泛著一層白色的泡沫。是該鎮造紙

大汶河大汶河
廠的工業廢水污染了汶河。
看到來了如此多的"城裡人",村民們紛紛圍上來,要反映河水污染問題,可是面對鏡頭,卻又紛紛逃避。據說今年春天省環保局曾經下令造紙廠停業整頓,不知為什麼現在又恢復了生產,可惡臭依舊,村民們誰也不知"公家"在搞什麼把戲。
記者在河邊看到了一個引水溝,終點是一片蔥地,當詢問村民這水能澆地嗎,回答:能,反正種的菜自己不吃,全都賣到了鎮上和城裡!
環境的破壞者吃著被污染的蔬菜茫然無知;環境的受害者卻又在更大範圍內傳播著污染,惡性循環的因果報應在這裡得到了直接了當的體現。
只有大汶河在無聲地哭泣!她救不了自己,更救不了受害者,她象一個受盡凌辱的村婦,只能悲傷地哭泣。

相關

大汶河創10年最好水質

日前,一千多隻白鷺越冬飛抵萊蕪大汶河,美麗的大汶河又重現昔日風采,同時也是汶河創

大汶河大汶河
10年最好水質。

大汶河是萊蕪人民的母親河,全長38.5公里,昔日汶河沙細如綿,碧水揚波,煞為壯觀。然而,改革開放20年以來,在經濟迅速崛起的同時,也給萊城居民生活帶來了惡劣影響。為此,萊蕪市先後投資3億多元對大汶河進行了綜合治理,現如今已是碧水藍天的秀麗景觀。

記者了解到,持久乾旱考驗了汶河水質狀況,整個汶河流域的6000多萬方水碧水蕩漾,10月份省政府環境執法檢查組暗訪發現,汶河下游斷面水質COD每升含量為49.6毫克,同比下降10%以上,初步達到國家規定的五類水質每升40毫克自然水質標準,比十年前降低了數十倍。

大汶河大汶河

大汶口文化遺址

大汶口文化遺址位於泰山南麓泰安市郊區大汶口鎮,大汶河東西貫穿,將其分為南北兩片。遺址總面積80餘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2~3米,是大汶口文化的發現地和命名地,大汶口遺址包括了大汶口文化發展的全過程,距今4500~6400年,為新石器時代遺址。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次的挖掘發現,遺址內涵豐富,有墓葬房址窖坑等。出土的陶、石、玉、骨、牙器等不同質料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和裝飾品都異常精美。生活用具主要有鼎、豆、壺、罐、缽、盤、杯等器皿,分彩陶、紅陶、白

大汶河大汶河

陶、灰陶、黑陶幾種,特別是彩陶器皿,花紋精細勻稱,幾何形圖案規整。生產工具有磨製精緻的石斧、石錛、石鑿和磨製骨器,而骨針磨製之精細,幾可與今針媲美。墓葬以仰臥伸直葬為主,有普遍隨葬獐牙的風習,有的還隨葬豬頭、豬骨以象徵財富。一般認為,早期屬於母系氏族社會末期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階段,中、晚期已進入父系氏族社會。大汶口文化的發現,為山東地區的龍山文化找到了淵源,也為研究黃淮流域及山東、江浙沿海地區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線索。

汶河水流湍急,座灣迎溜險工較多。1884年(清光緒十年),開始在罡城、石樑等處建丁壩(挑水壩)6座,多以灰土築成,少數是乾砌石。建國前,全河已有護岸工程6處、殘缺丁壩10座。新中國建立後,1950年加固楊嵐角(今明新村二號壩)、障城、劉家所等丁壩和三角壩,對石樑和桑安口險工做了拋石護坡。1951年歲修加固險工25處。1952年寧陽、肥城、東平3縣對險工進行一次較大整修,新建丁壩7座,重修1座,整修加固5座,砌石護岸746米,拋石護岸38米,砌石護基745米,拋石護基43米,共用石2.2萬立方米。此後逐年整修、改建、擴建,至1985年底,兩岸共完成砌石護岸、護灘長27.7公里。建丁壩35座,建三角壩6座,其中灰土壩2座,砌石壩4座。
編輯本段環境問題
隨著沿岸經濟的發展,尤其是沿途的煤礦、造紙廠,對大汶河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也給沿岸的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影響。其主要污染源來自寧陽華陽化工。
編輯本段大汶河告急
彰顯於世的大汶口文化遺址應有一條大汶河的滋養。而今這條河的河砂開採率已超過50%,災難橫生,河將不河。
大汶河告急
大汶河是山東泰安地區的"母親河",流域中上游山區廣泛分布著不同地質歷史時期的各類古老火成岩岩體,大浪淘沙,歷經數千載,積聚了寶貴的河砂資源,砂質以粒圓、色正、質純、體堅而著稱。根據有關測算,大汶河河砂資源儲量目前仍可達1.8億立方米,泰安市直管河段1億立方米。而當前擺在當地人面前的一個極嚴肅的問題是,豐富的河砂資源業已成為掠奪性採挖對象,成為少數人眼中耀眼的"金砂"。單單以采砂破壞較為典型的泰安舊縣水源地的大汶河段為例,據權威人士科學推算,一年的直接損失就高達14.6億元,這相當於將大汶河可開採河砂資源1.8億立方米的總量全部賣掉的收入的兩倍,也遠遠超出修建1000公里省級公路的投資。現於中國礦業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工作的高宗軍教授用"觸目驚心"來形容因過度開採釀成的巨大損失。
生態失衡
過度開採河砂,最先遭到破壞的是地下水環境。高宗軍教授以典型的舊縣水源地的大汶河段為例給記者算了一筆明細賬。科學研究表明,當河砂厚度大於3米,分布寬度在500-1000米,沿河道縱向分布長度在3000米以上時,即可形成2-5萬立方米/天的地下水水源地。在舊縣岩溶水水源地傍河一側,曾有面積約5平方公里的大汶河河漫灘,80年代其地下水的可開採資源量估達5萬立方米/天,當時河砂尚未開採,使該水源地得到了有效保護。1996年開始舊縣水源地附近大汶河河砂被過度開採後,作為該水源地重要補給來源的第四系空隙水的水位首先出現了持續下降,下降幅度與采砂深度基本一致,幅度約為5米。河砂的過度開採,等於減掉了舊縣水源地每天2萬立方米的岩溶水開採量。按目前泰安市工業萬元產值耗水量50立方米計算,每天損失400萬元工業產值,即每年就有14.6億的工業產值由於缺水而不能完成。"上述損失僅僅是以一個典型的舊縣水源地的大汶河段計算的,要放之全長155公里的整個大汶河損失之巨大不言而喻。"高宗軍極其痛心地說。高教授認為,河砂具有涵養水分的作用,其功能是保護河道、儲存水源、過濾污物、維持生態平衡,不單是礦產資源,更是寶貴的環境資源。大汶河河砂資源的嚴重超采,引發了一系列的環境地質問題。大汶河過去盛產河蟹、河鱔和鱉類,河流及漫灘濕地、林地是各類水禽及鳥類生活棲息的樂園,僅鳥類就達190餘種。而今,河道漫灘消失,河岸濕地面積銳減,漫灘階地長期形成的綠化林地(河岸林地)被毀,過去繁盛的水生生物及魚類多已滅跡,水禽亦難覓蹤影。河砂資源的過度開採,大大削弱了河流對污染水體的降解能力,水環境的污染與日俱增。即使現在停止一切采砂活動,已然晚矣,大汶河和諧自然生態一去難復返。另一方面,大汶河上游築壩截流,導致下游的流浪下降,清淤沖刷能力大大下降。加之上游沿途化工農藥廠子排污,水流質量惡化嚴重。已經危及沿岸民眾的生活。寧陽地段已經基本喪失引流大汶河之水澆灌天地的功能。
道橋受損
過度開採河砂還造成對跨河、穿河、臨河公用設施的安全運行威脅以及對運砂公路的嚴重毀壞。泰安市水利局大汶河管理處主任曹步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牟汶河原舊縣大橋,由於過度開採,致使河床下降2-4米,橋基高懸,已完全倒塌報廢;京滬高速公路汶河大橋1997年建成至今,已有12根橋柱比建成時埋深降低了4-5米,接樁部位已完全暴露在河床以上1-2米處;大汶河幹流寧陽縣伏山段魯-寧輸油管道與濟-鄭國家光纜幹線工程穿河部分,輸油管道裸露懸空河床以上達1米之多,光纜也近乎暴露。河砂的過度開採造成河床與水面急劇下降,沿河50餘處灌溉面積超過5000畝的揚水站報廢,自流灌溉工程無法正常運行。如泰安市岱嶽區徂徠河段8處揚水站已全部停用並報廢,泰山區邱家店鎮河段東顏張村揚水站已無法引水,雖於2000年投入80萬元在河道內新建揚水站一座,但又因河床水面持續下降而發生引水困難,不得不投入近萬元開挖臨時引水渠道以解燃眉之急。針對超限運砂給公路構成的損失,泰安市岱嶽區交通局秘書科科長張魯婧披露,在岱嶽區的大坡路、舊縣大橋等主要縣道和大型橋樑上,運砂車等大型超載車輛迅猛增多,有的載重高達50噸,甚至百噸以上,致使路面坑槽連片、翻漿不斷,有的公路只運行兩年就傷痕累累。超限運輸成了相互壓價競爭的籌碼,形成了越是超限運價越低、運價越低越是超限的惡性循環。所有受損公路的損失金額一年近3000萬元,公路"短命"現象觸目驚心。修建1公里的普通公路平均需要投資120萬元,修一條路少則千萬元,多則上億元,而超限運砂對公路的損害則成4倍級遞增,遠非賣砂收入所能及。

這是關於大汶河生態環境惡化的一幅照片,以示後人這是關於大汶河生態環境惡化的一幅照片,以示後人

黃河主要支流與湖泊

黃河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9.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境內僅次於長江的河流,屬世界第五大河,其有著眾多的支流與湖泊。

支流

白河

黑河

祖厲河

清水河

大黑河

窟野河

無定河

汾河

渭河

洛河

沁河

大汶河

湖泊

扎陵湖

鄂陵湖

烏梁素海

東平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