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古鎮

徐古鎮

徐古鎮位於新洲區東北邊緣,與麻城、團風、羅田三縣(市)毗鄰。轄32個行政村,9536戶,42175人,版圖面積96.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6300畝,山林面積58000畝,是全省27個革命老區鄉鎮、100個重點貧困鄉鎮之一,也是武漢市重點扶貧鄉鎮之一。徐古鎮在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中為民眾開闢了一條致富路,建起了蘑菇“楚天第一鎮”。蘑菇是徐古鎮的支柱產業。2007年,全鎮種植蘑菇400萬平方米,創產值1.7億元。

基本信息

概況

徐古鎮為武漢市十大貧困鄉鎮之一,轄32個行政村,9532戶,42100人,版圖面積96.4平方公里,其中:山林5.8萬畝,耕地3.63萬畝。

徐古鎮徐古鎮
徐古鎮區位優勢得天獨厚,位於武漢市郊東北角,地處大別山南麓,與大別山地區的麻城、團風、羅田三縣(市)毗鄰;是武漢市對外開心的視窗集錦,更是大別山區六縣(市)南下廣州、深圳,西出武漢、重慶等地的要衝,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隨著麻南公路、東環公路、新道公路、新徐公路的陸續開通,徐古鎮交通優勢日益凸現,徐古距武漢市中心90公里,距麻城市中心30公里,距新洲火車站12公里,能滿足大規模的物流、客流的往來需要。

徐古鎮依沙河兩岸,東環公路、新徐公路兩旁,水資源豐富,土地平實,人口集中,勞動力資源豐富,民風純樸,是商家投資建廠進行農副產品加工、工業品生產、物流中轉的理想之地。

徐古鎮楚天第一蘑菇鎮

徐古鎮境內東山西崗,中流少河。東部山區群嵐起舞,森林密布,溪流淙淙。春來鳥語花香,秋觀“香山紅葉”。西部丘陵,一望無垠,五條山崗,自北而南,似龍爪飛馳,直欲江南。中部徑流沙河,從大別山中,通舉水,入長江,夏時洪流滾滾,波驚兩岸,平日碧水長流,魚翔淺底,燕舞鷹飛。

徐古鎮是著名的革命老區之一。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三個不同革命戰爭年代分別有方毅、劉西堯、漆光庭、張體學、林少蘭、文祥等革命前輩率部駐紮於徐古鎮將軍山周圍,認真貫徹執行黨中央、毛主席的“威逼武漢、扼制南京”的戰略意圖,為新中國的成立建立了不朽功勳。為此徐古鎮兩千餘先烈前仆後繼,血灑疆場。為表彰他們的功績,警示和教育後人,徐古鎮建立了革命烈士紀念碑,文祥同志和汪敬先同志分別題寫了“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雖死猶生,浩氣長存”的碑文。

行政區劃

徐古鎮 駐徐古,人口42029人,面積85.17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32個村委會:徐古、成興寨、周灣、桃花寨、雷桃樹、扁擔山、孫家咀、桃花崗、克昌灣、沙河、胡家畈、龍崗、鐵河、大屋、柳河、琵琶垴、將軍山、長崗山、馬崗、萬崗、張灣、周岩、茅崗、劉二、烏缽窯、徐古、曹興寨、謝元、大和灣、謝店、許易、周山、傅山。

特色產業

1997年從上海引進蘑菇生產項目、投資32萬元新建1.5萬平方米的試種基地,1998年擴大到2.8萬平方米,獲得投入與產出1:1的經濟效益。1999年採取“政府搭台、農民唱戲,股份經營、社會籌資、幹部帶頭,部門支持”的辦法,規模猛增到28萬平方米,巨大飛躍帶動了快速裂變,此後四年翻三番,2001年56萬平方米,2002年120萬平方米,2003年8月總規模達到240萬平方米,全鎮搭建菇棚2300多個,建立生產基地28個,參與菇業生產經營的菇農達到3600多戶,形成了10萬平方米的周灣蘑菇科技示範園區,10公里長的兩大蘑菇走廊,各50萬平方米的三大蘑菇板塊,興起了基地十農戶的大發展強勢。

徐古鎮蘑菇大豐收
快速裂變促進了產業化發展。政府主導推動企業運作,2000年組建了武漢市康之源菇業有限公司,壯大成為菇業騰飛的龍頭企業。新建了年產100萬瓶的菌種廠和年產4000噸的蘑菇加工廠兩個股份制實體。2002年生產鮮菇12800噸,加工鹽水菇、保鮮菇4000噸、實現種植、加工總產值5600萬元,創純利1780萬元,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特色產業

徐古鎮種植面積達到400萬平方米,預計全年產鮮菇4.5萬噸,實現種植總產值1.2億元,創純利潤5000餘萬元。省內外14家行銷商,自營或聯手鎮內4家公司,11個加工廠和8家行銷大戶,形成了龐大的購銷網路,並顯現出新的特點:內外聯手收購,鮮銷加工並舉;運輸陸空並進,鮮菇直銷出口;分級優質優價,購銷市場火爆;現采現賣現錢,菇農增產增收。全鎮出現了一大批一年賺2萬元以上的蘑菇大棚,賺十幾萬元以上的蘑菇大戶。

蘑菇產業的發展顯示了巨大的帶動效應:帶動了10多種農副產品的綜合利用,連過去不被人重視的塘泥、牛糞、茅草也得到充分利用;帶動了富餘勞動力就業,一年進菇棚打工的勞力達到12萬人次,連一個上了年紀的婦女做些剪菇柄的手工活一天能刨上15塊錢左右;帶動了二、三產業的發展,搞活了全鎮1000餘台大、小運輸車輛,圍繞菇業服務的各種專業戶上千戶,全鎮蘑菇生產帶動的經濟效益達到1650萬元。

旅遊景點

武漢第一峰——將軍山

徐古鎮將軍山金盆寨
將軍山地處武漢市新洲區徐古鎮,屬大別山脈,海拔675米,與大崎、接天諸峰構成了大別山在湖北境內的主峰,為武漢市最高山峰,素有“武漢第一山”之稱。是新洲區與團風縣、麻城市交界處,離新洲城區三十餘公里。人們對它的地理位置有:“一腳踏三縣”和“雞鳴三縣聞”的說法。

將軍山東連大崎、接天二山峰,相互呼應;與西南諸山相對高差二三百多米。臨空俯瞰,它像一隻巨大的金盆,故山頂有古寨名曰“金盆寨”。金盆寨亦是“蘄黃四十八寨”之一。

新修的盤山公路可直達半山腰,環山近看峭岩削壁,絕谷深幽,樹高林密,山峰峻秀,溪流淙淙,奇石古洞隱於峰巒;絕頂遠眺,三地景色盡收眼底,原野梯田層層,溝壩交錯,農舍星羅棋布。山上有將軍洞、九龍洞、情侶洞、仙人洞、望仙台及自然形成的仙人石、鯿魚石、青蛙石、鷹嘴石、試劍石、風動石和傳說中的巨人足跡等。據清代光緒黃州府志載:“將軍山,峰甚峻,有巨人足跡。”明代詩人、黃岡知縣、湖廣總督瑞徵曾作《登將軍山絕頂》詩云:非關性癖耽邱壑,何事猿騰絕頂過。千嶺遙翻紅日出,萬松深護白雲拖。雄圖尚說爭蠻觸,猛氣驚看印薜蘿。滿眼巉崖煙霧冷,好將談笑釋干戈。

將軍山一帶,地處大別山南,東鄰英(山)羅(田),入安徽;北上紅(安)麻(城)到河南,可直入大別山腹地。西望長江,是鄂豫皖水、陸兩路通向武漢的咽喉要地,戰略地位十分獨特,歷為兵家必爭之地。

上世紀初至新中國建立的歷次革命戰爭時期,這裡都是革命根據地,一直是新洲地區革命火種保存、積蓄之地。

土地革命戰爭後期,這裡是中共黃岡中心縣委常駐地之一。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發動反革命政變後,武漢、黃州等較發達地區的中共黨組織遭到全面破壞,將軍山地區由於山高林密,易於活動,部分黨員奔赴江西南昌參加“八一起義”,為貫徹執行黨的“八七會議”精神,部分黨員和農會骨幹參加岡東回龍山暴動,中共黨組織在這裡反而贏得了較大的發展。

相關詞條

南潯鎮 溪口鎮 大濟鎮 塘棲鎮 留下鎮 慈城鎮 石浦鎮 梁弄鎮 臨浦鎮 王江涇鎮 李莊鎮 盤石鎮 後溪鎮 清泉鎮 元通鎮 福寶鎮 寶山鎮 和順鎮 黑井鎮 石羊鎮 晉城鎮 陳貴鎮 新溝鎮 蔡家榨鎮 五里界鎮 安山鎮 張灣鎮 鐵山鎮 金山店鎮 保全鎮 興國鎮 白沙鎮 龍港鎮 洋港鎮

武漢行政區劃

區級街道

江岸區

    上海街| 一元街| 大智街| 車站街 | 四唯街 | 球場街| 西馬街| 永清街| 勞動街| 台北街| 花橋街 | 二七街| 新村街| 丹水池街| 後湖鄉 | 諶家磯街江岸經濟開發區

    江漢區

    唐家墩街| 水塔街| 民意街| 漢興街 | 北湖街| 滿春街| 民權街| 新華街| 花樓街| 民族街| 萬松街 | 常青街| 前進街

    礄口區

    易家墩街| 韓家墩街| 宗關街| 漢水橋街| 寶豐街 | 榮華街 | 崇仁街| 漢中街| 漢正街 | 六角亭街 | 長豐鄉

    漢陽區

    晴川街| 月湖街| 翠微街| 建橋街| 鸚鵡街| 洲頭街| 五里墩街| 琴斷口街| 二橋街| 永豐鄉 | 江堤鄉 | 漢陽經濟開發區

    武昌區

    楊園街| 徐家棚街| 新河街| 積玉橋街| 中華路街| 糧道街 | 黃鶴樓街| 紫陽街 | 白沙洲街 | 首義路街| 中南路街| 水果湖街| 珞珈山街 | 石洞街

    青山區

    紅鋼城街| 新溝橋街 | 冶金街 | 紅衛路街| 廠前街 | 鋼花街| 青山鎮街| 武東街 | 白玉山街| 鋼都| 工人村街

    洪山區

    紅旗街| 珞南街 | 獅子山街| 關山街| 天興鄉 | 建設鄉| 和平鄉| 青菱鄉| 洪山鄉| 九峰鄉| 花山鎮| 左嶺鎮

    東西湖區

    吳家山街| 新溝鎮| 漢南區| 紗帽街| 鄧南鎮

    江夏區

    紙坊街| 金口街 | 烏龍泉街 | 鄭店街 | 流芳街 | 法泗鎮| 安山鎮| 湖泗鎮| 五里界鎮| 豹澥鎮| 山坡鄉| 舒安鄉

    蔡甸區

    蔡甸街 | 爹山街| 永安街| 侏儒街| 大集街| 張灣街| 索河鎮| 玉賢鎮 | 軍山鎮| 消泗鄉

    新洲區邾城街| 陽邏街 | 倉埠街 | 汪集街| 李集街| 三店街| 潘塘街 | 舊街街| 雙柳街辛沖鎮 | 徐古鎮| 鳳凰鎮
    黃陂區

    前川街 | 六指街| 羅漢街| 祁家灣街| 橫店街 | 灄口街 | 天河街 | 蔡店鄉| 木蘭鄉| 姚集鎮| 長軒嶺街| 王家河街| 蔡榨鎮 | 三里鎮|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 沌口街| 軍山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