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豐縣博物館

宜豐縣博物館

宜豐博物館成立於1983年7月,是一所綜合性博物館,屬全額撥款的副科級單位,隸屬於宜豐縣文化教育局,共有工作人員12人,其中大專以上文化占66.7%,高中文化占33.3%,中級職稱占22.2%,初級職稱占11.1%。內設辦公室、業務股、保衛股。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宜豐博物館成立於1983年7月,是一所綜合性博物館,屬全額撥款的副科級單位,隸屬於宜豐縣文化教育局,共有工作人員12人,其中大專以上文化占66.7%,高中文化占33.3%,中級職稱占22.2%,初級職稱占11.1%。內設辦公室、業務股、保衛股。

藏品、館藏文物5450件,主要分石器類、陶瓷類、金屬類、竹木類、書畫類、玉器類、錢幣類、雜件等。

基本陳列

展品主要分兩大類。第一類:歷史文物,有石器、陶瓷、金屬、竹木、書畫、玉器、錢幣等類,其中有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石矛、石斧、石錛、石刀;有唐代堆塑纏枝卷草紋陶倉、清代茶葉末釉天球瓶、清代洞山青花龍紋香爐;春秋時期紐鍾、東漢豎耳魚紋銅洗宋代崇寧二年元康觀鐵鐘、清代銀鼎、銀杯;清代楠木雕渡海八仙、黃楊木雕武士像;清代八大山人桃石小鳥圖、明代袁彬家族墓誌石;清代翡翠蓋碗等。第二類:近現代文物,有公文證件、工具器皿、陶瓷等,其中有周恩來書信手跡、熊雄烈士生前所用實物、紅軍傳單、赤衛軍袖章、互濟會會員證等;民國程意亭粉彩花鳥蝠耳瓶、堆塑粉彩四季花卉屏、粉彩淵明賞菊瓷板等。

珍貴藏品

(圖)青銅鐃青銅鐃

青銅鐃 商代。通高56厘米、甬長17厘米、寬45.5厘米、重量40公斤。1985年出土。系青銅打擊樂器,上有明顯的合范鑄造痕跡和沙眼。鐃身飾獸面紋,以雲雷紋為地,古樸莊重。

(圖)根雕子母獅根雕子母獅

根雕子母獅 清代。高21厘米、長14.5厘米。棕紅色,系用茶樹根自然彎曲形態雕琢成子母二獅,周身的根結儼然獅毛。二獅雙目圓睜,栩栩如生。

開放時間

宜豐博物館基本陳列和臨時展覽自2008年2月1日起,開始對外免費開放,除每周星期二下午閉館整休外的其他時間免費開放,節假日、雙體日全天開放。

明代墓群

袁彬為宜豐縣澄塘鎮秀溪村人,明朝人。因在“土木堡之變”護駕北征,成為捍衛國格、護駕有功的英雄。弘治元年袁彬去世時,被授光祿大夫上柱國左軍都督,其母、妻都誥封為一品夫人。袁彬去世後歸葬故里,與父母及妻王氏葬一處,形成袁彬家族墓群。墓群前,置放石牲之地約占三畝地之廣,依山丘緩坡自下而上安置。袁彬墓御碑之多,為同類古墓中少見,1983年9月被列為宜豐縣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博物館名錄

博物館,又叫博物院,是匯集、保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並對那些有科學性、史性或者藝術價值的物品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機構、建築物、地點或者社會公共機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