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澧縣博物館

臨澧縣博物館

臨澧縣博物館興建於1987年9月,1989年10月1日竣工投入使用,占地面積4500平方米,建築面積960平方米,總造價為60萬元。近年來,博物館以歷史文物展出為主要內容,配合愛國主義教育和黨的中心工作,常年開展多種形式的展示活動,7年來接待觀眾近十五萬人次。1995年7月,被常德市委宣傳部命名為“常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基本信息


簡介

臨澧縣博物館澧縣博物館

博物館內設一個門廳和四個展廳,門廳為序廳,面積100平方米,內有古裝少女撫琴塑雕,微雕噴泉花池等,新穎別致,寬敞明亮。

四個展廳,採用通體玻璃櫃,以自然光源為主。其中一、二展廳為基本陳列廳,展出歷史文物428件,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舊石器時代,第二部分;隋唐至明清時期。陳列既按歷史發展順序,又突出臨澧特色。主要展品有本縣出土的尖狀器、砍砸器、刮削器、石斧、石鏟、陶器、楚墓出土的兵器和明清瓷器等。三、四展廳為臨時展廳,先後接展了《秦始皇兵馬俑展覽》、《徐超明烈士事跡展覽》、《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圖片展覽》、《建黨70周年圖片展覽》、《臨澧縣十年改革成就展》等。

位置

臨澧縣博物館位於湖南省臨澧縣城關鎮朝陽街。

沿革

50年代臨澧縣的文物工作是該縣文化館代管,1984年成立臨澧縣博物所,1986年縣政府決定修建博物館,翌年開始籌建動工,1989年10月1日建成對外開放。隸屬於臨澧縣文化局。

規模

新建的館舍是一座獨特的現代和古典結合的建築,二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平頂層面四周鑲嵌黃色琉璃瓦,粉紅色的牆,質樸而典雅,別具風格。博物館占地面積4600平方米,建築面積960平方米,其中展覽面積760平方米,文物庫房、辦公室和工作用房200平方米。

館藏

博物館館藏文物2248件,其中一級文物17件。以徵集臨澧縣明清時官宦人員後裔-蔣家的玉器、瓷器最具特色,如大明嵌金宣德爐、玉香爐、透雕玉牌、玉瓶等均為宮廷藏品。

臨澧是文物大縣。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文物工作。博物館在人力物力極其有限的情況下,進行了廣泛的文物徵集。近年來,又配合基本建設進行了考古發掘,使館藏文物得以充實和完善。其中,一級文物2件;二級文物8件;三級文物45件。文物藏品種類繁多,藏品中有陶器1000件;瓷器300件;銅器250件;石器150件;金銀玉器300件;漆本器100件。從年代上看,成品中既有距今一萬年以上的舊石器,也有距今5千年的陶器,還有明清時期文物精品,尤以陶、瓷、銅類藏品種類繁多,不僅有較高的研究價值,且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對於研究澧水流域古文化的變遷與發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2002年,縣委、縣政府為了進一步發掘和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展示臨澧豐厚的文化傳統和文化底蘊,促進對外交流,現已著手改造擴建縣博物館,使之成為臨澧縣一座標誌性的文化工程。

中國博物館名錄

博物館,又叫博物院,是匯集、保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並對那些有科學性、史性或者藝術價值的物品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機構、建築物、地點或者社會公共機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