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縣博物館

沅陵縣博物館

沅陵縣博物館位於湖南省沅陵縣龍興講寺。1987年4月,博物館在縣文物管理所的基礎上,成立了當時懷化地區第一座縣級綜合性博物館。隸屬縣文化局。

基本信息

簡介

沅陵縣博物館沅陵縣博物館

博物館利用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龍興講寺古建築為館舍,經過不斷地完善和發展,現形成占地2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餘平方米的古建築群落。使這座始建於唐貞觀二年(628)的珍貴歷史文化遺產。展覽陳列以元代黃澄存夫婦合葬墓陳列、沅陵歷史文物展、民族民俗陳列等三個基本陳列為主體。沅陵縣博物館位於城南常吉高速公路至縣城的連線線與“龍興路”的交匯處,占地9480平方米,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與演藝中心、計生大樓、遊客接待中心組成建築群,博物館正前方是1萬平方米的休閒文化廣場。方案由湖南省建築設計院設計,方案以寫意的“山、水、城”建構沅陵縣博物館,並揉合沅陵建築獨特的斗拱、窗花、城牆、風火牆等建築風格,方案設計歷時近一年時間,前後經兩次討論,兩次修改。

展覽設定

沅陵縣博物館沅陵縣博物館

元墓專題展覽:展廳設定於新建的仿古建築大廳內。展品有墓內出土的迄今最古老的廣告-元代商品包裝廣告,多種面值的元代貨幣"至元通行寶鈔";及一批精美絲織物、服飾、金、銀、玉飾等百餘件隨葬器物和保存完好的元代男屍。沅陵歷史文物展:展廳設定於原有古建築的東西廂房。展品展示了公元前223年,秦滅楚置黔中郡,今郡址出土的建築構件遺物,青銅兵器、陶器及其它各個時期出土的珍貴文物百餘件。民族、民俗展覽:展廳設定於古建築觀音閣內。展品陳列了本縣收集的被譽為戲劇活化石的"儺戲"面具、道具及湘西民間傳統工藝挑花、刺繡等民族文物百餘件。

館藏文物

博物館文物藏品3000餘件。其藏品以元代出土的各類珍貴文物較多。戰國時期墓葬出土的陶器組合及青銅器、兵器也占藏品之大宗。苗、土家族等少數民族文物,傳統挑花、剌繡等民間工藝品,也是博物館藏品的特色。

開放時間

7、8、9、三個月每天上午8:00-12:00下午2:30-17:30其餘時間為上午8:00-下午17:00開放。

中國博物館名錄

博物館,又叫博物院,是匯集、保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並對那些有科學性、史性或者藝術價值的物品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機構、建築物、地點或者社會公共機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