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鎮[雲南省富源縣]

大河鎮[雲南省富源縣]

雲南省富源縣大河鎮位於富源縣城南部,東與貴州相連;南交營上鎮;西與墨紅毗鄰;北抵中安鎮。鎮政府所在地腦上村,距縣城22公里。還有河北省鹿泉市大河鎮、湖北省黃梅縣大河鎮、陝西省安康市大河鎮、四川省南部縣大河鎮、貴州省桐梓縣大河鎮、河南省桐柏縣大河鎮。

基本信息

資源優勢

大河鎮大河鎮

境內最高海拔2341米,最低海拔1700米,全鎮屬溫帶季風氣候,主導風為東南風,年平均氣溫13.8℃,無霜期240天,年平均降雨量1186毫米。年降雨量2.87億立方米,年平均日照1819小時,日照率41%。全鎮區域面積247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占83.7%,有耕地4.73萬畝,人均占有耕地0.67畝。

大河鎮轄腦上、庵子沖、黃泥、白馬、磨盤、篆灣、圭山、格宗、黃竹、起堡、長坪、白岩、大河、青龍、銅廠、恩樂、挑擔17個村委會,211個村民小組,313個自然村。全鎮境內自然資源和物產豐富,畜、煙、煤、糧為四大支柱產業,糧食作物主要有稻穀、玉米、麥豆等,經濟作物有烤菸、水果、乾果,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銻、銅等,在磨盤落田村還有儲量較大的金礦。

人口:2004年末全鎮總戶數1.78萬戶,總人口7.6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48萬人,非農業人口1650人,有漢、彝、水、回、白、苗、哈尼、壯、布依等9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2036人,占總人口的2.7%。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01人。全鎮有已婚育齡婦女1.33萬人,累計放環1429例,結紮9792例,三術率達81.1%,綜合節育率達84.9%,認真執行“獎、優、免、補”政策,完成農業人口獨生子女辦證285份,占縣下達任務272的104.8%,完成契約簽訂647份,占縣下達任務670份的95.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2‰。

經濟狀況

大河鎮大河鎮
2004年完成國民生產總值4.33億元,比2003年的3.6億元增7269萬元,增17%。實現農業總產值1.35億元,比2003年的1.24億元,增1077萬元,增8%。實現鄉鎮企業產值3.08億元,比2003年的2.3億元增7744萬元,增25%。其中煤炭工業產值達2.28億元,比上年增107%。農村經濟總收入3.26億元,比2003年的2.88億元增3807萬元,增1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747元,比2003年的1596元增151元,增9%。

糧經作物:大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有適宜農作物的生長的良好條件,塊澤河流經11個村委會,全鎮農業灌溉受益較大,全鎮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河兩岸低緩的山坡上,少數耕地分布在高山或山坳里。主要作物有包穀、水稻、小麥、蠶豆、豌豆等,全年糧食播種面積7.62萬畝,糧食總產量達2467.1萬公斤,人均吃糧329公斤。2004年完成專用型及特色玉米良種推廣1.48萬畝,旱作及水稻生物多樣性最佳化種植6000畝,優質水稻新品種推廣4000畝,完成脫毒馬鈴薯及加工型優良品種推廣6500畝,馬鈴薯雙壠高產栽培技術推廣250畝,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綜合防治8000畝,土壤配方施肥及專用肥推廣1.21萬畝。規模化連片種植蔬菜5260畝,產量2630萬公斤,產值1315萬元,種植無公害魔芋620畝,產量98萬公斤,實現產值140萬元,完成冬早包穀665畝。經濟作物播種面積中烤菸種植面積1.1萬畝,其中完成漂浮育苗8000畝,完成烤菸收購量117.2萬公斤,實現產值1303.1萬元,其中中上等煙完成107.8萬公斤,上等煙比例達59.7%,平均單價11.93元,綜合合格率83%以上,實現烤菸農特稅260.62萬元。

集鎮建設

大河鎮大河鎮
堅持走“以地生財,以財建鎮,以鎮繁商,以商帶農”的路子,爭取國家開發銀行政府信用貸款資金430萬元,自籌60萬元修建集鎮過境公路(長治大街)長1000米,寬32米,鋪瀝青路面9451.59平方米,安裝路燈60盞,綠化3000平方米,安裝排水管道2400米,鋪設人行道小板7260平方米,栽植行道樹900株,至2004年11月底工程已全部竣工,加強街道管理和城鎮監察,徹底改變了街道“髒、亂、差”的局面,初步實現了鎮黨委、政府提出的高起點“建設小城鎮、樹立新形象”的目標。

公路建設:2004年共完成新修33個自然村的73公里通村公路,占年度計畫的74.8%,解決了1473戶6167人的行路難問題。投資699萬元,全長23.36公里的大土公路以工代賑工程,建成後順利通過驗收。竭力支持富興路大河段的建設,完成白馬、黃泥、腦上、庵子、大河、長坪六個村委會的征地拆遷工作,成立富興公路指揮部,征地拆遷資金專款專戶管理,及時解決富興公路征地拆遷工作中的熱難點問題,積極配合縣委在大河舉辦的通車典禮。

產業發展

大河鎮大河鎮
鄉鎮企業:大河鎮屬河谷槽區,山脈主要為南北走向,境內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銻、銅等,在磨盤落田村還有儲量較大的金礦,全鎮現已探明煤儲量為11億噸,占全縣煤儲量的7.8%。2004年原煤產量101.2萬噸,占全年計畫96萬噸的105%,比去年同期增長53.8%,生產洗精煤13.2萬噸,占年計畫13萬噸的101%,比去年同期增長26.9%,生產焦炭37.2萬噸,占年計畫28萬噸的132.8%,比上年同期增長44.7%。完成煤炭工業總產值2.28億元。完成貼息貸款項目建設6個,總投資3293.1萬元。實現鄉鎮企業產值2.98億元,比上年增18%。

畜牧:2004年全鎮飼養能繁母豬9450頭(其中大河烏豬母豬4405頭);生豬存欄5.34萬頭,出欄7.02萬頭;豬肉產量7840噸;大牲畜存欄1.03萬頭(匹),出欄肉牛1000頭;山綿羊存欄8240隻,出欄3165隻;家禽出欄6.13萬羽。實現畜牧業產值7678萬元,畜牧業收入6407萬元,畜牧業產值和收入分別占農業產值和農業收入的50%以上。

林業:完成工程造林750畝,占計畫100%,對國家林業重點工程補植補造3400畝,占計畫93.6%,義務植樹完成32.1萬株,占計畫107%,抓好農村能源建設,完成沼氣池150口,節能爐灶200眼,占計畫100%。森林消防工作創造了連續14年無森林火災的好成績。

水利:全鎮水資源總量9904萬立方米,地表水年流量8500萬立方米,地下水儲量1200萬立方米,有水域面積3367畝,河流面積2377畝,庫塘水面990畝;有兩座(小一型)、兩座(小二型)水庫和一個自來水廠,總容量共804萬立方米。水利化程度34.76%。縣內最大的塊澤河流經該鎮11個村委會,還有者竹小河,銅廠小河,白馬小河流經15個村委會,流域面積2.38萬畝,2004年投資745萬元,其中上級補助580萬元,民眾自籌105萬元,共完成水利工程260件,治理水土流失2.6平方公里,新增排灌面積150畝,及時修復響水大溝、白馬大溝、者竹大溝險段,完成白馬、紅石岩水庫除險加固灌漿工程。

社會進步

大河鎮磨盤國小
精神文明:全鎮幹部深入學習貫徹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和省、市、縣“三會”精神,紮實地開展了掀起學習“三個代表”新高潮、“雙為”教育活動,實施“雲嶺先鋒”工程等活動。採取多種形式,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團員青年進行政治理論學習和科技知識學習,大力開展了文明村、文明單位、文明集鎮創建活動,在集鎮區和各村委會普遍開展了整治髒、亂、差活動。2004年全鎮創建十字路“六村十好”生態文明小康建設示範村,上麻格縣級文明村,大河煤炭分局、磨盤國小兩個縣級文明單位。

扶貧工作:以溫飽村建設為重點,以解決溫飽問題為中心,重點抓好省級重點扶持村格宗,省級溫飽村銅廠阿馬寨,市級溫飽村青龍深灣溝的扶貧開發項目和安居工程。全鎮完成安居工程任務3戶,解決貧困人口溫飽1500人,鞏固低收入人口溫飽2000人,民眾返貧率控制達5%以內。堅持鎮直機關掛鈎聯繫村和黨員幹部結對幫扶,推動了扶貧濟困各項措施的落實。

科教文衛:全鎮利用職業教育“三加一班”、“三位一體”學校、成技校,黨的理論知識培訓班、農村實用技術巡迴培訓班等,共培訓28起5100人次。廣泛開展科普宣傳活動,發放各類資料2500份,舉辦科普展覽2期,共350人次參展,全鎮共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92期,受訓1.14萬人次。創建黃泥村委會、白岩小海子村民小組、白馬磨刀石一社3個科技示範村,抓了四個不同的典型,即:“科普富民示範村(黃泥綜合示範村)、白岩蔬菜研究會、黃泥養豬協會、箐口科普文明村。

大河鎮大河鎮
全鎮現有普通中學2所,在校學生4400人;村完小21所,教學點24個,在校學生1.17萬人;幼稚園1所,在園兒童176人;幼兒學前班16個,在讀幼兒1778人;現有公辦教師601人,代課、代工70人,入學率國中達97.1%,國小達99.8%。投入“普六”143萬元,完成了黃泥、圭山、黃竹三所國小建設,目前已投入使用,投入排危資金347萬元,排除危房2230平方米,同時還投資45萬元用於校園建設。屬“西發”項目的大河國小、白岩國小目前已投入使用。庵子村“雲南省軍休希望國小”的建設正有序進行。在抓好硬體設施的同時,狠抓教師隊伍建設,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2004年參加中考936人,被曲一中錄5人,曲二中11人,民族中學1人,高中錄取436人,中專類146人,共被上級學校錄取599人,全縣綜合排名第一。

2004年全年完成新聞節目88條,在省、市黨報黨刊登宣傳大河的圖片、文字新聞75篇,辦宣傳欄24期,廚窗36期,通過文化宣傳報導,提高了大河的知名度。廣播電視發展迅速,全鎮用戶累計達1280戶,投資6萬餘元架設大河至庵子沖有線電視光纜工程,開通5個村民小組的有線電視,解決200餘戶民眾看電視難問題。

現有衛生院一所,醫務人員22人,計生服務人員5人,村級衛生所17所,鄉村醫生61人,衛生工作堅持“以農村衛生工作為重點,貫徹以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依靠科技與教育動員全社會參與,為人民民眾健康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新時期衛生工作方針,有效地控制了傳染病及地方病的發生。預防工作取得成效,兒童入保980人,單項接種麻苗96.75%,百白破97.64%,卡介苗99.04%,脊灰疫苗98.42%,四苗覆蓋率90%,進一步加強了傳染病監檢工作力度,加大衛生執法強度,並對集鎮內從事餐飲業人員進行全面的體檢,杜絕了傳染源,減少傳染病的發生,婦幼保健工作得到加強,孕產婦保健覆蓋率達100%,高危管理182例,新法接生率達91%,住院分娩率達61%,共體檢兒童4868人次。

郵政電訊:投資90餘萬元架通青龍、挑擔的通訊光纜,開通了聯通公司130行動電話、電信通等及廣電寬頻網際網路,農產品信息網,全鎮電話用戶2700戶,普及率16%。寬頻網用戶24戶,挑擔、圭山、白岩、篆灣、起堡分別建成中國移動機站,大大方便民眾與外界的聯繫。

特色經濟

大河鎮大河鎮
銀隆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活酸菜、乾酸菜、芹菜、醃菜、蘿蔔蕨等14個系列產品,遠銷香港、美國、澳大利,在2001年昆交會上,經澳大利亞、美國、香港美食專家品嘗後讚不絕口,2002年在杭州國際食品博覽會上獲國家輕工部金獎,經輕工部、雲大、昆工專家論證,可將酸菜汁、芹菜汁深加工成飲料系列產品,發展潛力無限;大河竹器,全鎮共有11個品種的竹產品,年產量190噸,其中簸箕、背簍、圍子、糞箕已銷往省內外,用紫竹製作的葫蘆絲、蕭、巴烏等15種樂器,遠銷上海、蘇杭、重慶等地,與全國100多個文工團有業務往來;全鎮17個村委會都種柿子,主要產地為白岩、大河、庵子沖、腦上、黃泥、篆灣等村,柿子成熟後,經發酵可直接食用,也可加工成柿餅長年保存,香甜可口,深受大廣大消費者歡迎;大河土煙(旱菸)因口感好、香味濃,在全省範圍內較出名,在外工作人員常常把旱菸作為禮品送給喜食土煙者。還有“五香豆”、花椒、葛根、香蒜、等土特產品,價格昂貴,實用價值高的虹鱒魚也落戶大河圭山,飼養面積達七畝,現有成品魚40噸,銷往昆明,每公斤售價高達80元。

河北省鹿泉市大河鎮

大河鎮大河鎮
鄉鎮簡介

鹿泉市大河鎮西依太行山,東傍滹沱河,位於省會石家莊市西北12公里處,西南距鹿泉市10公里,全鎮轄26個行政村,面積67.5平方公里,10675戶,38658口人,耕地面積5.05萬畝。2001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完成228935萬元,財政收入完成234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4310元,是河北省首批建成小康的鄉鎮之一,全國鄉鎮百顆星之一,全國億萬農民健身先進單位,全國小城鎮改革試點鎮,河北省小城鎮綜合改革重點鄉鎮。

行政區劃

大河鎮轄村:大河、孟同、雙合、賈村、杜童紙房頭、南落凌、中落凌、北落凌、城東橋東隊、城東橋西隊、霍寨、徐家莊、小馬莊、北高莊邵營、小河、南故城、北故城、雙廟、曲寨、山前、轉莊頭、小劉莊

大河鎮奶牛養殖
特色經濟

大河鎮擁有工業企業450家,固定資產4.2億元,主要產品200多種,初步形成了建材、造紙、鑄造、製鞋、醫療器械、農副產品加工六大支柱產業,組建了七大企業集團,建設了建材、輕工二個工業小區,使鄉鎮企業走上了建設規模化、經營集團化、生產專業化的軌道。

大河鎮充分利用本鎮山區、丘陵、平原、灘涂地形多樣的特點,大力發展多種經營,把農業產業化作為重頭戲來唱。發展中,形成了十大高效農業開發區,建成了糧食、無公害蔬菜、奶牛、林果、花卉、養豬、養雞、水產八大基地,形成了市場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新格局,突出了農、工、貿、種、養、加、產、供、銷一體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區域經濟。

特色農業

大河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是全鎮主導產業豬、雞的穩定發展保證,同時充分利用田園乳業——乳製品加工企業龍頭的帶動,大力進行奶源建設,扶植養殖大戶,建成小區帶動奶牛業的發展,並充分發揮該鎮自身的優勢,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利用蔬菜協會,積極跑辦手續創蔬菜品牌,促蔬菜發展,推動全鎮農業結構調整步伐。

湖北省黃梅縣大河鎮

大河鎮大河鎮
概述

大河鎮位於黃梅縣西北部,與武穴市、蘄春縣接壤,是黃梅的“西大門”由原大河鎮和王楓鄉於2001年2月合併而成。全鎮版圖面積146平方公里,居全縣鄉鎮版圖面積之首,鎮政府駐大河鋪,人口71700人,轄1個居委會及大河、洪嶺、陳九房、洪大屋、李埂、錢建樓、高墩、聶閘、花園山、萬馬、肖畈、戢畈、黃橋、雷咀、快嶺、王福選、車路口、葉塘、李林、余蘇、王楓樹、王老屋、張友恆、西河、王河、陳太山、吳祥、宋沖、下鳴水、吳箭樓、大廟、四渡河、團山、楊凼、徐鋪、香爐山、栗子園、荷葉山、永安、義豐、趙畈、大河鋪、大河橋、北港、徐墩、廣文沖、天門、四祖寺、門山、袁山等47個行政村。

經濟狀況

歷史上有“糧倉”之稱的原王楓鄉與有“山碼頭”之稱的大河鎮合併後,農業、山林、旅遊、商貿,成為大河社會經濟發展的四大基本特點。全鎮擁有耕地面積45681畝,山林面積10萬畝。2004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4.2億元,農業總產值5800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2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43元。

陝西省安康市大河鎮

大河鎮大河鎮
概述

安康市漢濱區大河鎮地處秦嶺南麓,恆河中游,漢濱區北部,轄26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18個村民小組,2.17萬人。總面積193平方公里。

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恆葉路、北環路、大流路穿鎮而過,全鎮有80%的村修通了公路,交通方便。集鎮的供電系統和通往各村的高低壓線全部架通,全鎮實現了村村通電。程控電話、有線電話進入千家萬戶,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境內石英砂礦儲藏量大,品位高,關坪砂金礦黃金儲量380公斤。洞溝石灰石儲量也較大,等待有志之士前來投資開採。

分布在大河兩岸的溪流縱橫交錯,水源充沛,山勢奇特,氣候溫和,空氣清新,風景秀麗,人民勤樸,民風淳厚。

大河鎮食用菌
經濟狀況

大河鎮是漢濱區四大古鎮之一,農、工、商、貿發展進展迅速,是北山主要的商貿集散地。

蠶桑是大河鎮的主要產業,現有桑園面積13萬畝,年發種量超過1萬張,產繭70萬餘斤。

以繭桑為龍頭的“六大基地、四大產業”蓬勃興起,黃姜、藥材、天麻、板栗、魔芋、畜牧等六大基地初見規模,食用菌、建材、礦產、服務業為主的四大產業發展勢頭良好。

四川省南部縣大河鎮

大河鎮大河鎮
概述

大河鎮位於南部縣西南,地處省道101線和大升公路交匯處,距縣城約40公里,離國道212線5公里,是進入省級風景名勝區--升鍾湖水庫的北大門,與永慶、伏虎、千秋、石泉、建興和西充的槐樹6個鄉鎮接壤。全鎮幅員面積約2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374畝,轄16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54個村民小組,共4601戶,總人口近1.8萬人。

經濟狀況

大河鎮自然資源充裕,全鎮農、林、牧、副資源豐富,是市、縣的水果、蠶桑、生豬、商品糧油生產基地。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紅苕等,經濟作物有蔬菜、油菜、花生、海椒、橙柚等,還有以綠豆、豌豆、飯豆、胡豆為主的小雜糧,森林覆蓋率達到45%。2006年全鎮農業生產總值4690萬元,糧食年生產能力達到8643萬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3280元,農村信用社、郵電所儲蓄餘額達4250萬元。

大河鎮有鎮完小1所,有村國小5所;現有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站16個;截止2006年底,完成了16個村和居委會的農網改造工程,實行抄表到戶;新建光纖有線電視16個村,新開通閉路電視1500餘戶;全鎮安裝程控電話2200多部,有行動電話3500部,家用上網電腦近85台,建有移動通訊機站2台、聯通通訊機站2台;廣播“村村通工程”2007年底有望徹底改造實現;整治村級公路4.2公里,新修20.5公里。

鎮場鎮建成區面積近0.91平方公里,居民4500餘人,商貿流通十分活躍,新增個體工商戶80戶,發展民營企業3家。全鎮基層組織建設健全,已建成高標準的村委活動室3個,現有黨支部19個,現有黨員人數351人。

貴州省桐梓縣大河鎮

大河鎮大河鎮
概述

大河鎮位於縣域中部,東鄰馬鬃苗族鄉,南接楚米鎮,西連夜郎鎮,北抵新站鎮。1992年,大河鄉、七二鄉合併建立。鎮人民政府駐地大河壩,距縣城約33公里,海拔550米。共轄11村委會,110村民小組。總面積103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萬畝,總戶數2560餘戶,總人口1.17萬人。

境內山巒起伏,溝谷交錯,屬中山峽谷岩溶地貌。最高山峰硫磺頂海拔1749.3米,最低處兩岔河橋海拔520米,羅溪溝與釣絲河從深山峽谷流出,在兩岔河橋口合流入新站鎮境。氣候溫暖,宜林荒山草場面積較大,宜於林業和畜牧業的發展。

經濟狀況

糧食主產玉米、水稻、大豆;經濟作物主要有油菜、烤菸、花生;林副特產有木材、生漆、茶葉、水果、竹筍、天麻等;礦產資源有、鐵、石灰石、方解石、滑石、松香石等。210國道和川黔鐵路縱穿鎮境,有新場、大河壩兩個火車站,6個村通公路,里程27公里。5個村通電,1044戶用電照明。有年產值10萬元以上煤廠3間。文物勝跡有夜郎棧(桐梓古四驛之一)遺址,石虎關,祖師觀,七十二彎,夜郎古道,滴淚三坡,釣絲岩。

河南省桐柏縣大河鎮

大河鎮大河鎮
概述

大河鎮位於河南省桐柏縣北部山區,距縣城18公里。全鎮轄13個行政村,15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56萬人,鎮域面積179方公里,耕地面積1100公頃。鎮域南部、北部山巒疊幛,中部系谷地丘陵,長(江)淮(河)分水嶺南北橫亘境中,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

據考證,大河為明、清時期繁華的古鎮,至今已有484年的歷史。鎮政府駐大河街,鎮區依山而建,樓房鱗次櫛比,面積4平方公里,人口3000餘人,街道3條,總長度4000米,沿街商鋪林立,水、電供應有保障,服務設施齊全。有初級中學一所,國小15所,在校師生2000人。大河變電站建在鎮南,並建有供電所,電力充足。桐(柏)鄭(老莊)公路穿鎮而過與312國道相接,是桐北交通主幹道,交通方便。2004年大河鎮被國家建設部等六部委評為“全國重點鎮”。曾獲“河南省基層先進黨組織”稱號。

大河鎮大河鎮
經濟狀況

該鎮是以農林為主的山區鄉鎮。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主要經濟作物有黃豆、花生、芝麻等。中型二郎山水庫座落在鎮境西部,塘堰壩星羅棋布。鎮域生態優良,森林覆蓋率78%。現有松樹、杉樹、楊樹等用材林8000公頃,每年木材蓄積量達580萬立方米。先後發展以美國濕地松、火炬松為主的速生用材林3000餘公頃,曾被評為“河南省造林綠化十佳鄉鎮”、“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鄉鎮”。

鎮域處在富礦帶,礦產資源極為豐富。金、銀、銅、鐵、鉛、鋅等有色金屬礦藏以及碳酸鈣、輝長岩、玄武岩、重晶石、蛇紋石、大理石、石墨等礦石儲量極其豐富,均具可觀開採價值。通過招商引資,共引進省外資金1.8億元,已建成大河玄武岩開發、納米碳酸鈣加工、輝長岩開發和黑金屬礦產開發等項目,投產後產銷兩旺,效益可觀。

新疆哈密地區的鄉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