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堡鄉

五堡鄉

五堡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轄鄉,位於市區西南,是哈密市唯一純園藝鄉,有獨特的雅丹地貌旅遊資源及多處旅遊景點,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通信十分便利。

基本信息

鄉鎮簡介

五堡鄉位置圖五堡鄉位置圖

五堡鄉位於哈密市西南75千米處,東臨南湖鄉,西接七角井鎮,南連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北靠二堡鎮柳樹泉農場、三道嶺。

五堡鄉面積17159平方千米。面積僅次於沁城鄉,居哈密市全市第二位。占哈密市全市總面積的20.2%,五堡鄉有草場66萬畝。2006年全鄉總收入達到458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3180元。

五堡鄉是哈密重要的園藝基地,是哈密市唯一純園藝鄉,1999年實現園藝化鄉,2003年全鄉有耕地946.67公頃,其中:葡萄面積523.2公頃,大棗面積367.27公頃,杏桃面積56.2公頃。

歷史沿革

清朝時期五堡鄉是哈密王屬地。1943年設三堡區,四五堡各設兩堡。解放初期仍屬三堡區。四五堡各設鄉政府。1956年撤區並鄉時並為一鄉,1958年8月改稱為紅專公社,1962年恢復五堡公社。1984年改為五堡鄉。

行政區劃

五堡鄉轄10個村委會:高得格村、烏魯克堯勒村、庫且提勒克村、阿克吐爾村、小泉子村、五十里村、博斯坦村、吐格曼博依村、其格爾提馬克勒克村、支邊農場村。34個村民小組。五堡鄉有財政撥款行政事業單位20個,在職幹部職工519人,退休62人。設有四所學校、五站八所、兩社一區。

五堡鄉2004年底,總人口112393人,其中維吾爾族10073人。其中:農業人口11332人,非農業人口數1061人,現有勞動力6039人,人均耕地面積1.74畝。全鄉共有清真寺46所,宗教人士44人。受宗教極端勢力影響人員431人。

自然地理

五堡鄉全鏡氣候熱量豐富,氣溫高,氣候乾燥,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11.4度,年極端高溫42.6度,年極端低溫零下27.7度,平均日照時間35000小時,降水量37.7毫米,無霜期191天左右。有獨特的雅丹地貌旅遊資源,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通信十分便利。

鄉鎮特產

五堡鄉紅棗五堡鄉紅棗

新疆哈蜜五堡鄉大棗的歷史及特點:哈蜜五堡鄉大棗原名“五堡大棗”,古代謂之“香棗”,20世紀80年代更名為“哈蜜大棗”,栽培歷史1300多年。特殊的地域氣候條件,五堡大棗有著其他地域範圍產品無法比擬的特點。果實個大、肉厚、皮薄、含糖量高,同時,富含維生素,色澤紫紅具光澤,耐儲運,鮮食和制乾食用均可,甘甜爽口,曾多次榮獲國際國內博覽會金獎,深受國內外客商歡迎,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哈蜜五堡鄉大棗果實長橢圓形、扁橢圓形,平均縱徑3.9cm,橫徑3.7cm。據西北農業大學實驗中心測定分析,五堡大棗平均單個鮮重17克,最重可達35克,出肉率96%,鮮果含糖量32%左右,乾果總糖含量81%以上,乾果含水分在15%以下。鮮棗vc含量415mg/100g,含鋅量為22.3mg/kg,富含有18種人體必需的胺基酸及鐵、鈣、鈀、鎘、鉻等營養物質和稀有礦物質

旅遊景點

魔鬼城魔鬼城

魔鬼城

魔鬼城位於五堡鄉以南,距五堡鄉20Km,距哈密市約100Km,由於它神秘莫測,不熟悉地形的人若遇風暴,有迷失方向的危險,哈密雅丹地貌東起煙墩外的駱駝峰,經雅滿蘇鐵礦,大南湖煤礦,到五堡沙爾湖十三間房等長約400公里,寬約5-10公里,在哈密屬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它是經過漫長的風蝕自然而形成的。

在魔鬼城可以看到那些酷似城堡、殿堂、佛塔、碑、人物、禽獸形態各異的景觀、令人眼花繚亂的陡壁懸崖、以及混跡岩礫中五光十色的瑪瑙、隨處可見的矽化木、枝葉清新的植物化石,偶爾可獲得象恐龍蛋化石的小圓石頭,海生的魚類化石、鳥類化石,當夜幕降臨時有時會聽到鬼哭狼嚎令人髮指的嘶叫,因此才被人們稱之為“魔鬼城”。

其實這裡還真正存在著古城堡建築、古民房遺址—艾斯克霞爾古城堡:離地面約六米的風蝕台上的長方形的土夯建築有高約五米,前面有門有窗的居住地,這就是人類活動之地、是古絲路的驛站或是哈密王朝的西南前哨,據當地人推測,此地西面的沙爾湖(由流沙通向羅布泊)乾涸之前,這裡也有村莊人家,當水源游移(地殼變化)沙爾湖消失後,林木飛鳥在風沙中,部分變為化石,而此地居住的人只得背井離鄉,連先祖的遺骨也移走了、至今僅有遺址。現在哈密魔鬼城已是國家AAA級景區。

拉甫卻克古城

拉甫卻克古城位於五堡鄉境內,距哈密市區約65公里,有公路相通,交通十分便利。為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城位於四堡喀爾魯克渠的東西兩岸,河東兩城(一南一北),河西一城,呈三足鼎立之勢。古城在白楊河東岸,略呈長方形,南北長約500米,東西寬約 300餘米,城四周有瞭望高台,城內有殘存的土墩和房屋殘牆,有的房屋呈洞窟式,洞內有壁畫,城外見大量古代佛教遺蹟,一直延伸到白楊溝上游。沿河北上的小土山上,有殘存的烽火台及佛寺遺址多處。

拉甫卻克古城歷史悠久。距《後漢書》記載,東漢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明帝命將率征匈奴。翌年,取伊吾廬地,在此置“宜禾都尉”以屯田。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鄯善國(樓蘭)被丁零人攻破,部分人北逃伊吾,在伊吾西南六十公里處築城居住,名叫納職。唐貞觀四年(630年),又在這裡設納職縣。殘存的左城很可能就是東漢伊吾屯城或唐代納職縣城的遺址。

五堡古墓群

五堡古墓群是個面積近5000平方米原始社會晚期的氏族公社墓地,經14C測定距今為3200年。現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區於1978年發現,經三次發掘共清理墓葬113座。墓區內墓葬十分密集,鱗次櫛比,排列有序。五堡古墓群乃距今約三千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墓葬,最著名的3具乾屍,出土時衣飾、膚肉基本完好無損,這一奇蹟當時轟動國內外考古界。

新疆哈密地區的鄉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