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澇壩鄉

下澇壩鄉

下澇壩鄉位於巴里坤縣城134公里處,以牧業為主,自然條件惡劣,一年中冬季長達8個月,夏季4個月降雨量少,約為10-15毫米,受自然條件及地理位置的約束,主要靠傳統的放牧方式和定居、半定居生活為生。

基本信息

概況

下澇壩鄉下澇壩鄉

下澇壩鄉位於巴里坤縣城偏西北128公里處,東連薩爾喬克鄉,南接哈密市,西毗木壘縣,北鄰大紅柳峽鄉。省道303線哈—巴—木—烏公路貫穿全境。
坐該鄉地處北緯43.5°,東經92°,行政區劃面積2474平方公里。鄉轄2個行政村6個自然村,總人口1061戶5968人(其中哈薩克99.9%),(少數民族3150人)。
境內有效草場面積370萬畝,完成總播面積5340畝,其中:套播小麥3000畝,飼草料5242畝,以土豆為主的經濟作物98畝。重要的動物資源有雪豹鵝喉羚等。

行政區劃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部,天山東段北麓,南隔巴里坤山與哈密市為鄰,縣城巴里坤鎮距烏魯木齊市公路里程570千米。東界伊吾縣,西接木壘哈薩克自治,北與蒙古國接壤。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轄4個鎮、8個鄉:巴里坤鎮博爾羌吉鎮、大河鎮、奎蘇鎮、薩爾喬克鄉、海子沿鄉、下澇壩鄉、石人子鄉、花園鄉三塘湖鄉大紅柳峽鄉八牆子鄉。境內有:兵團紅山農場、兵團紅星一牧場、紅星一牧場良種繁育場。

得名

下澇壩鄉於1984年初建鄉,鄉政府設在下澇壩村,因峽谷小溪下游築有一蓄水塘壩而得名。

自然地理

下澇壩鄉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位置下澇壩鄉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位置

下澇壩鄉位於巴里坤縣城134公里處,以牧業為主,自然條件惡劣,一年中冬季長達8個月,夏季4個月降雨量少,約為10-15毫米,受自然條件及地理位置的約束,主要靠傳統的放牧方式和定居、半定居生活為生。

位於中緯高寒地區,四季不分明,只有冷暖之分,無霜期110天,年降水量150毫米,氣溫日變化大,年平均氣溫3℃,年均日照時數3100—3400小時,年均大風天數15天,年均風速4.5—5.1米/秒。

經濟概貌

下澇壩鄉轄2個行政村,5個生產點,一所重點寄宿制中國小,共有1164戶,6848人,其中學生占984人。

總耕地面積為5430畝,人均耕地面積約為0.8畝,年終牲畜存欄數為82000頭(只),人均13頭(只),農牧民經濟收入非常低,縣及有關部門根據我鄉實際情況將我鄉例為貧困鄉之一。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5273
男 2629
女 2644
家庭戶戶數 1029
家庭戶總人口(總) 5273
家庭戶男 2629
家庭戶女 2644
0-14歲(總) 1791
0-14歲男 891
0-14歲女 900
15-64歲(總) 3323
15-64歲男 1664
15-64歲女 1659
65歲及以上(總) 159
65歲及以上男 74
65歲及以上女 85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5256

下轄村

下澇壩村
小紅柳峽村
巴牙村

教育

下澇壩鄉各學校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下澇壩鄉中心校
下澇壩鄉中心校位於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西部下澇壩鄉,離縣城120公里,學校成立於1956年9月,是一所哈薩克族寄宿九年一貫制學校;現有學生416人,國小258人,國中158人,學前班103人,共有學生519人;教學班19個,國小14,國中5個;應住宿學生205人,現在住宿學生48人。澇壩鄉中心校現有教職工50人(女教職工14人);其中副高2人,中教一級5人,中教二級2人,小教高級12人,小教一級23人;其中本科學歷4人,專科學歷35人,中專學歷8人,國中學歷1人,國小學歷2人;住宿教師26人(女7人)。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下澇壩鄉小紅柳峽學校
下澇壩鄉小紅柳峽學校位於下澇壩鄉小紅柳峽村,是1957年建成的,是一所村級寄宿制國小,有2個教學點,學校建築面積1775平方米,現有16個班,27名教職工,113名學生。紅柳峽學校現有教職工27名,其中小教高級10人,中教二級1人,小教一級16人;其中本科學歷2人,專科學歷22人,中專學歷3人。

特色產業

新疆巴里坤縣下澇壩鄉的牧民沙依蘭兄弟在二十餘年的做刀生涯中在兩個不起眼的手工作坊內,將哈薩克族小刀的生意做到了國外。
從前年起,沙依蘭的小刀被遊客帶到土耳其,不久,就有土耳其商人委託國內商人前來訂貨。據了解,哈薩克族小刀,一般有兩種,一種長約二十厘米,用於宰殺牲畜,另一種摺疊小刀長度不超過十厘米,以隨身使用為主。
哈薩克族小刀在注重實用功能的同時,非常重視刀的裝飾效果。刀柄鑲金貼銀,刀鞘美觀大方,就體現了草原民族的審美觀。一把小刀最關鍵的是鋼要好。沙依蘭選用的是火車彈簧和一些只有他自己知道的好鋼板。鑲金貼銀或是用牛角裝飾刀柄,由顧客選擇。沙依蘭的大刀每把售價80元左右,小刀則不低於50元。

社會人文

2008年,為加強農機安全防範意識,下澇壩鄉農機站多措並舉,狠抓農機安全教育。
一是明確職責,健全制度。首先成立由鄉政府牽頭的農機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明確職責,責任到人,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局面。
二是認真動員,加強宣傳。為確保農機安全知識普及率達到100%,下澇壩鄉農機站結合“三進村”活動、雙語培訓、村委會換屆選舉等有利時機,針對性地開展了《交通安全法》、《自治區農機監督管理條例》、農機具的操作常識等法律法規及安全知識。
三是加快農機具的養護工作,確保生產中無事故。為確保春耕播種的安全工作,下澇壩鄉農機監理員和農機技術人員一道,為農牧民維護修理農機具,將農機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確保春耕播種其間不發生農機事故。

新疆哈密地區的鄉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