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爾湖

沙爾湖

2008年,在新疆沙爾湖發現儲量為230億噸的大煤田,沙爾湖的神秘面紗就被揭開了,沙爾湖不僅僅有大煤田而且有遍地的瑪瑙石。隨著“疆煤東運”戰略的深入推進,沙爾湖礦區將成為煤炭開採的骨幹礦區之一。

簡介

沙爾湖煤田沙爾湖煤田

沙爾湖,中國新疆東部的哈密盆地的最低點,海拔53米。沙爾湖其實是一片廣袤的黑戈壁,難見滴水,真正有湖的年代應該距現在一億年以前,在侏羅紀的中侏羅世,這裡應該遍布森林和湖泊。目前,沉寂萬年的沙爾湖戈壁已被一場規模空前的開發熱潮喚醒,雖然寒冷刺骨,但身處沙爾湖煤田,沙爾湖煤田整體已完成預查,鄯善區域50%完成精查,資源範圍、儲量、地質構造已摸清,大開發的條件基本具備。
沙爾湖煤田位於吐魯番地區鄯善縣境內,總面積1400平方公里,預測資源量644億噸,已探明資源儲量132億噸,是國家特大型煤田之一,也是中國“西煤東運”煤炭資源勘查開發的主戰場。鄯善煤炭資源局介紹,根據目前(2011年12月)的勘察結果顯示,沙爾湖礦區已圈定沙爾湖、庫木塔格、庫木塔格南三個含煤構造,含煤底層為侏羅系中統西山窯組。煤田煤層為25層,總厚度174.69米,可採煤層厚度為2.8至157.7米。
沙爾湖煤田從上世紀60年代即開始了勘探活動,1989年鄯善縣委託新疆地礦局展開了沙爾湖前期普查工作,地質人員首次發現了這一特大煤田,並提交了部分區塊普查報告。2006年鄯善縣7家企業獲得勘察證,展開詳細的勘探工作。

地質構造

沙爾湖煤田區沙爾湖煤田區

沙爾湖煤田在構造位置上處於沙爾湖背斜和覺羅塔格背斜之間的沙爾湖坳陷中,北鄰沙爾湖微隆起,南與覺羅塔格復背斜相鄰,是吐哈盆地重要聚煤中心之一。沙爾湖煤田區域總面積1400平方公里,其中鄯善區域面積近1000平方公里,占沙爾湖區域面積的71%左右。面積大、埋藏淺、煤層厚,煤質具有低硫、低磷、低灰份、發熱量高、有害元素相對較低等優良特徵的沙爾湖煤田,是火力發電、氣化及動力用煤的優質能源。沙爾湖煤田探求資源量880億噸,目前已探明資源量522億噸,是目前最具發展潛力的世界級大型整裝煤田。
沙爾湖煤田含煤地層為中侏羅統西山窯組,根據岩性特徵、含煤性以及其組合特徵,西山窯組分為上、中、下三段,可採煤層均分布在中段,煤層層數多,厚度變化較大,煤層總數25層,總厚度174.69米,其中可採煤層13層,可採煤層總厚度169.69米,以厚-中厚煤層為主。
品味巨大的煤坑剖面就像看一本厚重的大書,地層其實就是一部巨厚的地球史書,記載著幾十億年來地殼所發生的變化和事件。剝開第四系的覆蓋層,直奔恐龍稱雄的中侏羅世而去,相對整合的地層剖面解釋和反映了沙爾湖區域的地史。
沙爾湖屬於場地相對穩定的塊體,在規模巨大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時候,相鄰的火焰山、鹽山兄弟地帶由於承受不住來自南北板塊的擠壓,褶皺隆起成山;而沙爾湖卻如兄長般的沉著冷靜面對擠壓,依據自身穩固堅硬的身軀抵禦了新構造運動的強烈攻擊,又接受了千萬年的沉積,愈加剛強,也就為我們後人提供了豐富的礦藏能源,否則,如此薄的覆蓋和厚的煤層伴隨造山運動的隆起抬升而裸露,煤層一定會自燃而灰飛煙滅,因此構造運動作為一種大地活動的純自然現象,動與不動,變與不變,其結果也要辯證的看待,最後的評說要靠自然了斷。
沙爾湖因豐厚、易采的煤層而沸騰,不久的將來,鐵路、坑口電站、企業、商業、物流、人流等將雲集沙爾湖,沸騰的沙爾湖將會騰飛!

文物

新疆吐魯番鄯善縣沙爾湖發現大量蕨類植物化石(圖)沙爾湖發現大量蕨類植物化石

2011年吐魯番地區文物局在鄯善縣沙爾湖區域發現了大量泥岩石蕨類植物化石。蕨類化石標本根莖比較完整,葉痕排列成行,葉跡十分精美,有凸面葉片和凹面葉片,印紋清晰可見,兩面合扣為完整樹葉,屬侏羅紀時期。經初步推斷,該類化石在中國其它地區也有發現,但在吐魯番地區發現保存如此之好的蕨類植物化石,還是十分罕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