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堡鄉

董堡鄉

董堡鄉位於廣南縣中南部,鄉政府駐地距廣南縣城25公里。東與楊柳井鄉相連,西與舊莫鄉接界,南與南屏鎮、曙光鄉毗鄰,北與蓮城鎮接壤。全鄉國土面積221平方公里。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1270米,年平均氣溫16.6℃,年均降雨1149毫米。

基本信息

(圖)董堡鄉董堡鄉

鄉鎮概況

董堡鄉位於廣南縣境中南部,距縣城25公里。東與楊柳井鄉相連,西與舊莫鄉接界,南與南屏鎮、曙光鄉毗鄰,北與蓮城鎮接壤。國土面積221平方公里,轄7個村民委員會、90個自然村、95個村民小組,全鄉居住著漢、壯、苗、瑤、彝五種民族。2007年末,全鄉總人口22030人,其中農業人口21757人,占總人口的98%;總勞動力12461人,其中:男勞力6757人;總耕地面積17038畝,其中田4233畝,旱地12805畝。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4027.66萬元,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51.2元;糧食總產量7186噸,農民人均有糧318.4公斤,是我縣5個絕對貧困鄉之一。2007年末,全鄉共有貧困人口9415人,其中:絕對貧困人口2165人,分布在5個村委會57個自然村;低收入貧困人口7250人,分布在2個村委會29個自然村。目前全鄉有3164人、2185頭大牲畜存在飲水困難問題。

政區人口

(圖)董堡鄉董堡鄉

全鄉轄董堡、董仕基、老路、老井、羅瓦、牡露、董弄七個村民委員會,共90個自然村、95個村民小組。2008年末有4797戶共 22214人,其中農業人口數21757人,占全鄉總人數的97.9%。全鄉居住著漢、壯、苗、瑤、彝五種民族,少數民族人口為12179人,占總人口數的51.8%,其中壯族7577人,苗族1861人,瑤族484人,彝族1550人。

領導幹部

鄉黨委書記:黃照峰(壯);鄉人大主席:鄭繼康;鄉長:黃慶輝(壯);鄉黨委副書記:陳國華;副鄉長:王德芳(苗)、王文貴、徐正友(兼派出所長);鄉武裝部長:王春。

基層組織

(圖)董堡鄉董堡鄉

2008年,董堡鄉黨委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拓展工作領域、創新基層黨建工作納入全鄉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主線,以目標管理和落實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領導責任制為抓手,大力加強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不斷增強各級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為全鄉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2008年根據上級組織部門要求,我鄉黨委把黨建工作實行目標管理,將目標層層分解到各基層黨組織,並加強目標進度過程中的跟蹤管理,有力地促進了全年黨建目標的落實。
一是健全總支(支部)班子成員。村級總支按村“兩委”換屆要求成立總支部,按照法律程式選舉總支書記,健全班子成員,以總支書記為班長,各司其職。因工作調動或變動的按有關程式上報鄉黨委批准任命新的班子成員,組織開展工作。二是全力實施黨總支(支部)書記“領頭雁”計畫,廣泛開展“帶頭致富、帶領民眾共同致富”為主要內容的活動。三是加大了對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指導力度。四是深入開展實踐“三個代表”,全面建設小康主題教育活動,組織黨員集中學習十七大會議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五是堅持發展黨員方針,做好發展黨員工作,以在生產、工作第一線和青年、知識群體中發展黨員為重點,提高黨員素質,改善黨員隊伍結構和分布。

經濟綜述

2008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完成4820.8萬元,比2007年增加125.9萬元,增長2.68%;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完成546萬元、總產值447萬元,分別比2007年增加69萬元、60萬元,增長14.47%、15.5%;糧食總產量737.3萬公斤,比2007年增加3.6萬公斤,增長0.49%,其中:菸葉農特稅112.4萬元,比2007年增長33.81%,工商各稅7萬元,比2007年增長12.9%;農村信用社年末儲蓄存款餘額2330萬元、貸款餘額659萬元,分別比2007年增長23.22 %、4%;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64.5%。

農業

(圖)董堡鄉董堡鄉

2008年全鄉糧食總播種面積達到52475畝。增加科技投入,建立科技示範基地,用典型引路,不斷提高糧食單產,2008年全鄉種植雜交水稻4340畝、雜交玉米13600畝。著力抓好冬季農業開發,不斷擴大小春種植面積。種植烤菸2883畝,收購中上等菸葉8277擔,菸農收入562萬元,分別比2007年增加1677擔、179萬元,增長25.41%、46.74%,實現400畝菸葉下田,在全鄉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油茶產業

目前董堡鄉擁有油茶總面積2839.5畝,其中董堡村民委441畝,董仕基村民委28.5畝,董弄村民委505.5畝,老路村民委897畝,老井村民委177畝,牡露村民委472.5畝,羅瓦村

(圖)董堡鄉董堡鄉

民委318畝。

現目前擁有的油茶大部分栽種與60年代,所栽種的油茶過於零散,品種陳舊,而且沒有形成規模化。

油茶豐產期每畝可產油茶乾果206公斤,折合經濟收入824元/畝。但由於現目前我鄉擁有的油茶因栽種時間過長,沒有進行過任何改造,油茶樹呈老齡化,現在每畝油茶平均產量為50公斤左右,折合經濟收入200元/畝,大部分茶油樹甚至不結果。
 

林業

林業用地12798.7公頃,其中林地7366.9公頃。森林覆蓋率為49.5%。其中特種用途林687.4公頃,用材林1502.5公頃,薪炭林274.9 公頃,經濟林593.6公頃,竹林1.2公頃,宜林荒山1251.8公頃,全鄉活立木蓄積量277510立方米。全鄉主要樹種為雲南松,面積為4782.9公頃。有桐果8000畝,八角2500畝,板栗1200畝,金銀花9699畝,苦楝子、車張子12000餘畝。

畜牧業

(圖)董堡鄉董堡鄉

年內生豬出欄30633頭、存欄24908頭,分別比2007年增長50.66%、17.3%;家禽出欄78635隻、存欄65446隻,分別比2007年增長3.4%、6%;大牲畜出欄4110頭(匹)、存欄89478頭(匹),分別比2007年增長46.36%、6%;科學養殖中蜂1099箱,全年蜂蜜產量達1.11萬公斤,分別比2007年增長17.6%、6.3%。全鄉全年畜牧業產值完成1575.91萬元,比上年減少77.59萬元,減少4.6%,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30.6%,農民人均畜牧業純收入715.34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8.64%。

勞務輸出

大力實施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全年共開展培訓40期2114人次,向外零散輸出勞動力1899人次,有組織輸出215人次,實現勞務收入800.3萬元,比上年增10%。

財源建設

圍繞烤菸、生豬、核桃三大支柱產業,抓好財源建設。在抓好優質菸葉基地建設的同時,為調整產業結構,最佳化產業布局,結合“天保”工程、“退耕還林”工程、以工代賑片區開發等重點工程的實施,大力發展核桃產業。種植核桃21000畝210000株,規劃上報年度核桃種植面積7000畝。新植茶葉500畝,改造油茶基地2500畝。

文化教育

(圖)董堡鄉董堡鄉

2008年,基礎教育完成掃除文盲人數40人,文盲控制率1.5%;適齡少年毛入學率95%、國中生輟學率1.85%、17周歲人口完成率90.06%;適齡兒童入學率99.29%、15周歲人口完成率100%;國中生招生人數322人。同時,積極加強硬體基礎建設:“農遠”工程成效顯著,全鄉共有12個衛星教學收視點,13個教學光碟播放點,共投入資金80242.06元;抓好校園建設,保障學校工作正常開展,對羊角箐、中心學校、老路完小、羅瓦完小等學校分別進行進校路面、校園圍牆修復、水網改造、籃球板安裝、翻動教室、宿舍瓦片等共支出40362元;2008年我鄉中考成績平均分排名全縣第一,全鄉中考成績最高分634分。
全鄉文化事業健康發展。堅持“兩為”方向,抓好農村文化

(圖)教室 教室

陣地建設,圍繞中心工作,開展有聲有色的文化宣傳活動。積極宣傳貫徹《全民健身計畫綱要》,堅持以增強人民體質為目的,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人民民眾健康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加強廣播電視建設,檢修更換衛星地面電視接收設備38台,全面地保證了“村村通”的正常運行,全鄉的廣播電視覆蓋率為87%,比上年增加8%。開展多種形式的文藝宣傳活動,促進了全鄉精神文明建設發展。

衛生

認真抓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工作,提高民眾參合率,2008年全鄉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9099人,共籌資381980元,參合率達88.56%。突出抓好疾病控制、重點傳染病、地方病防治,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鞏固和完善全鄉初級衛生保健工作,發放各種宣傳資料、圖片、標語等進一步加大了愛滋病防治的宣傳力度。建成了羅瓦、老路、董弄三個村級衛生室。

計畫生育

2008年,全鄉出生人數348人,人口出生率15.5‰,“三術”任務完成101%,綜合節育率84%,優選節育率為80%,避孕及時率達70%。縣下達農村獨生子女任務25戶,實際完成25戶,完成率100%。

新農村建設

(圖)董堡鄉董堡鄉
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以整村推進為核心,充分發揮一體兩翼的作用,重點實施了坪子整村推進小康村和中煙工業公司援建的岜亮科技示範村建設,共建成了科技文化活動室3間309m2;村內主幹道3條4150m,其中水泥路1350m,砂石路2800m;村內分支道4000m;安裝廣播電視50座;實施“四位一體”建設83戶。啟動實施了羅瓦村以工代賑片區開發項目,規劃上報了董仕基、董堡、牡露、董弄、老路等村2009年以工代賑片區開發項目。實施了抗震安居工程建設150戶。

基礎設施

農田水利建設:2008年實施了11件自來水管引和44個小水窖的安全人畜飲水工程,大大改善了人畜飲水安全問題。實施了200口煙水工程小水窖建設。交通建設:積極爭取並實施了農村公路“通達”工程2條30公里,有效解決了老路、老井、羅瓦三個村委會民眾出行難和部分幹部下鄉難的問題,同時興修者樂萬家灣公路,啟動開炸老井至棕樹灣公路。通訊建設: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新建聯通基站1座,新增固話用戶300戶。

招商引資

(圖)董堡鄉董堡鄉

蜜蜂深加工。全鄉有野藿香面積27000畝,居全縣首位,是雲南中蜂養殖示範基地,基地於2004年經省級專家鑑定驗收合格,已經具有省級飼養水平。年內有中蜂飼養蜂箱905箱,產量達到1.04萬千克;臘肉製品。董堡鄉氣候偏冷涼乾燥,利於肉類製品醃製,民眾對臘肉製品採用傳統技術醃製,臘肉製品色鮮味美,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年內全鄉散狀醃製臘豬腳2.52萬隻;旅遊業。雲仙宮(原名湯納洞)是大型水晶式溶洞,距鄉政府駐地5公里,1984年發現,1992年投資開發出第一廳供遊人遊覽,尚有三分之二的觀賞資源有待開發;礦產資源。全鄉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經初步探測,主要有金、銅、銻、錳等;中藥。全鄉有1251.8公頃荒山,林下資源豐富,可大面積種植黑節草、重婁、龍膽草等藥材,投資潛力巨大。

特色產業

(圖)中鋒養殖中鋒養殖

一是繼續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運作模式,實行訂單生產,保證優質優價,保護蠶農的收益,同時調動廣大蠶農栽桑養蠶的積圾性。二是積極做好種桑養蠶技術服務,提高蠶桑生產技術水平。通過開展技術培訓,發揮能人帶動的作用,並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產業化運作模式,把各項技術服務到位、推廣到位。三是進一步貫徹落實各項惠農政策,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四是採取樣板任務責任到人制,專門安排技術員到種植地塊進行桑苗種植技術指導、到農戶家中進行養蠶技術指導。在鄉黨委政府和上級業務部門的關心支持及全體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到3月10日止,董堡鄉完成新植桑苗75.8畝,完成2008年種植桑苗的嫁接22.8畝。預計可全年養蠶49.3張,將可為蠶農實現產值26622元。

石雕工藝

董堡鄉於2006年向廣南縣科技局申報成立董堡鄉石雕工藝研究會,後經廣南縣民政局審批同意成立,董堡鄉石雕工藝研究會現有會員230人,利用石雕工藝外出務工的會員有150餘人,實現利用石雕工藝創收50餘萬元。董堡鄉有著豐富的可雕刻的石頭資源,同時有著比較先進的雕刻技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