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加人參湯

四逆加人參湯

四逆加人參是治亡陰利止之方。蓋陰亡則陽氣亦與之俱去,故不當獨治其陰,而以乾薑、附子溫經助陽,人參、甘草生津和陰。

基本信息

付方一

組成:附子(15克) 乾薑(25克) 人參(15克) 炙甘草(30克)

【功用】回陽救逆,益氣固脫。

【主治】少陰病。四肢厥逆,惡寒蜷臥,脈微而復自下利,利雖止而余症仍在者。

【用法】上四味,以水三升(600mL),煮取一升二合(240mL),去滓,分溫再服。

【禁忌】斟酌。

【類別】溫里類

【出處】《傷寒論》

付方二

【來源】《傷寒論》。

【異名】四順湯(《肘後方》卷二)、回陽飲(《醫學集成》卷一)、人參四順湯(《雞峰普濟方》卷五)。

【組成】甘草6克(炙) 附子10克(生,去皮) 乾薑4.5克 人參3克

【用法】上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40毫升,去滓,分溫再服。

【功用】回陽復陰。

【主治】陽氣衰微,陰液內竭,四肢厥逆,惡寒脈微,下利而利忽自止者。

各家論述

1.《註解傷寒論》:惡寒脈微而利者,陽虛陰勝也。與四逆湯溫經助陽,加人參生津液益血。

2.《傷寒結論》:亡血本不宜用姜,附以損陰,陰虛又不當用歸、芍以助陽。此以利後惡寒不止,陽氣下脫已甚,故用四逆以復陽為急也。其所以用人參者,不特護持津液,兼陽藥得之,愈加得力耳。設誤用陰藥,必腹滿不食,或重加泄利嘔逆,轉成下脫矣。

3.《千金方衍義》:直中陰寒用姜、附,溫經而救四肢逆冷,因病以立名也;霍亂加人參,助姜、附回陽而使四肢溫順,勒名以彰實也。與當歸四逆加生薑吳茱萸助力回陽一義,

中藥方劑之四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