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維散

四維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景岳全書》卷五十一。具有回陽固脫之功效。主治脾腎虛寒滑脫之甚,或泄痢不能止,或氣虛下陷,二陰血脫不能禁者。

基本信息

組成

人參一兩、制附子二錢、乾薑(炒黃)二錢、炙甘草一二錢、烏梅五分或一錢(酌其味之微甚,隨病人之意而用之)。

用法用量

上為末,和勻,用水拌濕,蒸一飯頃,取起烘乾,再為末。每服一二錢,溫湯調下。

功用

回陽固脫。

主治

脾腎虛寒滑脫之甚,或泄痢不能止,或氣虛下陷,二陰血脫不能禁者。

方義

本方由四逆湯加味化裁而成。主治脾腎虛寒,中氣下陷,陰不內守的陽亡血脫證。治宜回陽固脫。方用四逆湯回陽固脫,加人參以益氣補血生津。烏梅酸平,人肝腎脾經,收斂肝脾,益胃生津,澀腸止瀉。如此則陽回陰復,清升濁降,諸症自除。

附方

名稱:四維散

組成:人參、附子、乾薑、炙甘草、烏梅肉

用法:為末,加水拌濕,蒸後烘乾研勻,每服一至二錢,溫水調下

主治:脾腎虛寒,滑脫至甚,或泄利不能止,或氣虛下陷,二陰血脫不能禁者

出處:張景岳《景岳全書·新方八陣》卷五十一

功用:回陽固脫

名稱:茵陳四逆湯

組成:茵陳、炮姜、炮附子、炙甘草

用法:分四帖,水煎服

主治:發黃,肢體逆冷,腰以上自汗,脈沉細遲者

出處:《景岳全書·古方八陣》卷五十八引韓氏

功用:回陽利濕

名稱:姜附湯

組成:人參、附子、炮姜、白朮

用法:分為二劑,水煎服

主治:治瘡瘍,真陽虧損,或誤行汗下,或膿血過多,失於補托,以致上氣喘急,自汗盜汗,氣短頭暈者

出處:《證治準繩·瘍門》

功用:溫陽固表,補氣健脾

重要文獻摘要

《退思集類方歌注》:參、附、姜、甘,溫補脾腎,加烏梅酸收,以固滑脫也。

中藥方劑之四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