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補肝散

四物補肝散是傳統的中藥方劑,來源於《審視瑤函》卷四。主要用於婦人產後血虛,肝火上升,眼目澀痛,午後至夜昏花不明。

正文

四物補肝散

來源

《審視瑤函》卷四。

組成

熟地黃(焙乾)60克 香附子(酒制) 川芎 白芍(酒洗,炒) 當歸身(酒洗,炒) 夏枯草各24克 甘草1.2克

用法

上藥共為細末。每服6~9克,食後用滾白湯送下。

功用

養血補肝。

主治

婦人產後血虛,肝火上升,眼目澀痛,午後至夜昏花不明。

方論

方中熟地黃、當歸養血補肝為君;夏枯草清肝泄熱為臣;甘草益元氣而補脾胃,白芍抑肝木而補脾和血為佐;川芎助清陽之氣上升,香附理氣散郁為使。配契約用,共奏養血補肝,兼清肝熱之功。

中藥方劑之四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