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利濕湯

四六利濕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李斯熾方》。具有益氣滋陰,清熱利濕之功效。主治腎結石。症見左腰部突然發生劇痛,小便渾黃,噁心食少,眼胞微腫,精神萎頓,面黃無澤,睡眠多夢,時發頭脹,心跳心累,全身乏力,脈浮細而微,舌淡苔黃膩。臨床常用於治療小兒熱淋腎虛(氣陰兩虛)兼濕熱未盡者。

歌訣

四六利濕李氏擬,參苓術草與生地;茵陳知母和澤瀉,茅根車前菟牛膝。

組成

黨參12g,茯苓9g,生地9g,澤瀉9g,菟絲子12g,牛膝9g,車前子9g,茵陳9g,白朮9g,知母9g,白茅根12g,甘草3g。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功用

益氣滋陰,清熱利濕。

主治

腎結石。

方義

方中用菟絲子、黨參、白朮健脾益氣補腎,助膀胱氣化而為君;臣以生地、牛膝、知母滋陰益腎;佐以白茅根、茯苓、澤瀉、車前子、茵陳蒿淡滲分利,利水通淋,助膀胱氣化,牛膝具有活血散瘀、引濕下行之用。諸藥合用共奏益氣滋陰、清熱利濕之功。

運用

1.本方以左腰部突然發生劇痛,小便渾黃,噁心食少,眼胞微腫,精神萎頓,面黃無澤,睡眠多夢,時發頭脹,心跳心累,全身乏力,脈浮細而微,舌淡苔黃膩為診斷要點。

2.臨床常用於治療小兒熱淋腎虛(氣陰兩虛)兼濕熱未盡者。

附註

歷代醫學家多認為結石之形成,多因腎虛而膀胱生熱,煎熬津液之雜質凝結而成。本病初起,以實熱為多,治宜宣通清利,多用甘寒,少佐苦寒,慎用補法;後期多虛實夾雜,治益用攻兼施法,但忌大利大下。臨床上根據病情輕重、體質強弱、臟腑虛實而定。本方於排石之中,可以滋陰補腎;補益之中,又可排石通淋,邪正兼顧,確屬治療尿石之良方。(《中華當代名醫妙方精華》)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疼痛名醫診治絕招大全》:“(十三)李斯熾經驗。藥物:四六利濕湯,黨參、白茅根、菟絲子各12g,生地,澤瀉、茯苓、牛膝、茵陳、白朮、知母、車前子各9g,甘草3g。主治腎結石。症見腰中突然劇痛,小便渾黃,噁心,乏力,舌苔黃膩,脈浮細而微。李師認為本病初起,以實熱為多,治宜清利宣通,多用甘寒,少佐苦寒,慎用補法。後期多為虛實夾雜,治宜用攻補兼施法,忌大利大下。本方於排石之中,滋陰補腎,邪正兼顧,確屬治療尿石之良方。”

中藥方劑之四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