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鴻昌墓

吉鴻昌墓

吉鴻昌墓位於河南省鄭州市西郊烈士陵園內。是著名抗日愛國將領吉鴻昌的墓地。吉鴻昌是著名的抗日英雄,1934年11月24日在北平就義。他的墓用水泥砌成長方形,墓前立一石碑,碑首嵌有吉鴻昌烈士瓷像。

基本信息

簡介

吉鴻昌烈士墓吉鴻昌烈士墓
鴻昌墓在鄭州市西郊烈士陵園。吉鴻昌是著名的抗日英雄,1934年11月24日在北平就義。他的墓用水泥砌成長方形,墓前立一石碑,碑首嵌有吉鴻昌烈士瓷像。距墓冢90米處建有紀念碑和紀念亭。紀念碑上鐫刻胡耀邦題寫的“吉鴻昌烈士紀念碑”八個大字。墓冢四周松柏翠綠,莊嚴肅穆。

吉鴻昌墓原在河南省扶溝縣,1964年遷葬鄭州市烈士陵園。墓用白水泥築成,外部鑲欽花崗岩,長3.2米,寬1.4米,高0.6米。墓前立方形漢白玉墓碑,碑寬0.95米、厚0.23米,高1.6米。正面鐫刻烈士的生平事跡和就義詩“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存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正面中間鑲嵌烈士照片,背面陰刻烈出生平簡介並附烈士就義前的詩作。

人物生平

吉鴻昌吉鴻昌
吉鴻昌(1895-1934年),字世五,又名恆立,河南扶溝縣呂潭鎮人.出身貧苦,“五四”運動前投馮玉祥的西北軍當兵,歷任連長、營長、師長、警備司令、軍長、寧夏省政府主席等職。1925年-1927年大革命時期,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五軍軍長,立有戰功。北伐時兵出撞關,著名的“深夜扁舟偷渡河北”,即鴻昌部的事跡“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吉鴻昌主張抗日救國,遭到蔣介石的忌恨.1931年蔣介石撤消他的職務,“資助出洋”。

歸國後,吉鴻昌深信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是真正可靠的抗日救國的軍事力量,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拯救民族與社會的徹底解放。1932年加人中國共產黨。1933年5月,日本侵略者進占山海關,吉鴻昌聯合馮玉祥方振武等在張家口組成震驚全國的察綏抗日同盟軍,任第二軍軍長兼北路前敵總指揮。但由於蔣介石與日本侵略者前後夾擊,使抗日同盟軍遭受失敗.失敗後在北平(今北京)、天津一帶從事抗日活動,1933年底,蔣介石派人暗殺吉鴻昌未遂;後又串通法帝國主義者在天津法租界醫院逮捕了他,解送北平憲兵司令部.1934年11月24日就義.就義前在刑場上寫下激憤豪壯的五絕:“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犧牲時年僅39歲。

交通提示

從鄭州火車站坐公交巴士到達西郊烈士陵園

鄭州市著名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