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韓古城

鄭韓古城

鄭韓古城,位於新鄭市區周圍,是東周時期鄭國和韓國的國都,故城內外遺蹟遺存星羅棋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鄭韓古城鄭韓古城
位於新鄭市區周圍,是東周時期鄭國韓國的國都,距今2700多年。故城內外遺蹟遺存星羅棋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雄踞軒轅之丘、溱洧之濱2700餘年、綿延四十五里的鄭韓故國都城,是我國現存比較完整的東周城垣,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評為“中國20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之一”。城內,鄭公陵墓群韓王陵墓群、望母台、武公台、梳妝檯、宣聖台等古蹟星羅棋布;鄭國宮殿、韓國宗廟、鑄鐵、鑄銅、制骨、制玉、制陶等遺址規模宏大,令人嘆為觀止;“多行不義必自斃”、“背後一箭”、“東道主”、“朝秦暮楚”、“寬猛相濟”等成語,常現古今文中;掘地見母、周鄭交質、舌退秦師、弦高救鄭這些歷史故事,至今婦孺皆知;春秋初霸鄭莊公、一代名相子產、舌退秦師燭之武、愛國商人弦高、律師鼻祖鄧析、法家代表韓非、漢初三傑張良等先人軼事,皆載於典籍史冊之中;鄭、郭、段、京、經、侯、尉、馮、游、韓、何、滎、索等姓氏名族,皆源於鄭韓故國,子孫後裔血脈相連。 這就是鄭韓故國留給後人的深厚歷史積澱。

歷史

鄭韓古城鄭韓古城
歷史上最早的鄭國在陝西棫林(今陝西華縣一帶),開國君主是周宣王之弟鄭桓公姬友。犬戎之亂中,鄭桓公死於國難,鄭武公等人輔佐周平王東遷洛邑。後來鄭武公用計相繼滅掉了鄶、東虢、胡等國,於公元前769年前後,在溱水和洧水之間(今新鄭市)建立新都,國號仍稱為鄭。為區別西周王都鎬京附近的舊鄭,這裡稱做新鄭,一直沿襲至今,這就是新鄭的來歷。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將國都從陽翟(今河南禹州)遷到新鄭,直到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滅韓,兩國在此立都達539年之久,因此得名“鄭韓故城”。 鄭國揭開了春秋諸侯爭霸的帷幕,韓國傲立於戰國七雄之列,兩國地處中原咽喉之地,四周強國環立,諸侯交相攻伐,有時甚至是13個國家的聯軍兵臨城下。由於戰亂頻仍,鄭韓兩國歷代君主都很注重城牆的修建,故此鄭韓故城規模宏大,巍巍壯觀,在春秋戰國時期僅有楚國郢都和秦都鹹陽可與之比肩。

景點介紹

鄭韓古城鄭韓古城
現存的鄭韓故城面積約16平方公里,周長20多公里,牆基寬40∽60米,頂寬3∽5米,高6∽19米,平面呈牛角狀,俗稱45里牛角城。它是世界上同時期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土城,是我國唯一的現存地面並且保存完整的東周城垣。自1960年被發掘,先後榮獲第一批“國保”單位和“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的桂冠。

鄭州市著名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