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商代遺址

鄭州商代遺址

中國商代早期都城遺址,為商朝開國君主商湯(又稱湯、成湯)所建的亳都;位於鄭州市管城區和二七區一帶,占地約25平方公里,是公元前16世紀世界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國八大古都中市區內最早的都城遺址。該遺址分宮城、內城和外城,出土大量青銅器,至今保存幾段約7公里長的商代城牆。 遺址發現於1950年。1952年10月至1953年,第一屆考古工作人員訓練班和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二里崗一帶先後兩次發掘,發現了很多重要的商代遺蹟和遺物,並命名為商代二里崗期文化。1955年秋在商代遺址中部的白家莊,發現商代夯土層。經沿著夯土的走向鑽探調查,在今鄭州老城及北關一帶,發現了長方形的商代城垣,一般稱為鄭州商城。此後,河南省文物部門多次進行發掘。經考古發掘證明,該城早於安陽殷墟。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城牆的建設和布局 

鄭州商代遺址鄭州商代遺址
城垣剖面為梯形,下面挖有基槽,兩側有護坡,全部用土分段分層夯築。每層面上有密集的圓形尖底或圓形圓底的夯杵印痕,城牆還留有版築的痕跡。周長近 7公里,其中北牆長約1690米,西牆長約1870米,南牆和東牆均長約1700米。牆基寬20~32米,地面殘存最高為 5米左右。城周共發現11個缺口,有些是城牆廢棄後損毀的,有些可能是城門。
城內為宮殿區和一般居住區。城郊有手工業作坊區和墓葬區。宮殿區在城內中部偏北和東北一帶,發現夯土建築基址20多處,面積 100~2000平方米不等。已發掘3處,其中最大的東西長65米多,南北寬13.6米,房基用黃土夯築,現存厚度為1~1.5米,房基面上存在兩排長方形柱礎槽,大體可以復原為一座九室重檐頂並帶有迴廊的大型寢殿。其餘兩處較小,破壞嚴重。
鑄造銅器作坊發現2處,一處在南牆外,一處在北牆外。作坊發現有操作的硬土面,面上有銅渣和可能是放置坩堝的圓錐形坑窩。還發現大量的坩堝殘器和碎片、紅燒土塊、煉渣、木炭和數以千塊的鑄造各種青銅器的陶范。陶范中有、等工具范,有方、圓鼎、鬲、斝、爵、觚、尊、罍等容器范以及少量的鏃、戈等兵器范。南牆外一處的范、鏃范較多,北牆外一處的刀范、戈范較多。西城牆外發現一處燒制陶器的作坊,發掘出14座陶窖和一批小型房基。陶窯大多為圓形,個別為橢圓形。窯分上下兩部分,上面是窯室,下邊是火膛和火門,中間以帶圓孔的窯箅相隔,箅下有長方形土柱支撐。出土大量陶片、燒壞變形的廢品和制陶用的陶拍子陶印模等。陶器多為泥質盆和甑,也有少量夾砂器類,反映了當時的陶器作坊是有分工的。磨製骨器的作坊一處,在北城牆外,出土大量的骨器成品、半成品以及帶有鋸痕的骨料和廢料,還有一批磨製骨器用的礪石和加工骨器的小型銅刀。

墓葬區分布在城東北、城東南、城南和城西等處。已發掘 100多座墓。大部分是小型墓,隨葬有鬲、盆、豆、爵等陶器。一部分稍大的墓葬,隨葬有鼎、鬲、斝、爵、觚、尊、盤等青銅器以及玉器、象牙器、原始瓷器等。在白家莊一座中型墓中,出土10餘件銅器,墓內二層台上,還殉葬有一個奴隸
在城西的杜嶺和東南城角外,各發現一處銅器窖藏,共出銅器 16 種。有大型方鼎、圓鼎和鬲、觚、牛首尊、羊首罍、提梁卣、盂、盤等。

出土情況

鄭州商代遺址考古發掘現場
出土遺物中陶器數量最多。陶質以泥質和夾砂的灰陶為主,紅陶、黑陶和白陶較少。紋飾以繩紋為主,另有弦紋、籃紋、方格紋、圓圈紋、附加堆紋、雲雷紋、饕餮紋等。種類有鬲、鼎、甑、甗、罐、斝、爵、觚、杯、豆、簋、盆、壺、大口尊、澄濾器、瓮缸以及紡輪、彈丸、拍子、塤、雕塑藝術品等。原始瓷器高嶺土製成,火候高、質地硬。器形多為尊,也有少量的罍和罐。胎多為灰白色或黃白色,多施青綠釉。
青銅器數量較多,有鼎、鬲、斝、罍、尊、盤、卣、盂、觚、爵、盉、、鏟、刀、戈、鑽、鑿、鏃、魚鉤等。杜嶺出土的一對大型銅方鼎,一件高 1米,重86.4千克;另一件高0.87米,重 64.25千克,均飾有饕餮紋和乳釘紋。城東南角外出土的一件大型銅圓鼎,飾一周饕餮紋,高 0.773米,口徑0.52米,重33千克。這些青銅器造型渾厚,氣勢磅礴,當是商代王室所用之物。
在商城周圍發現有與商城同時的鑄銅、制陶、制骨等作坊遺址4處。
鄭州商代遺址鄭州商代遺址
鑄銅遺址有城南的南關外、城北的紫荊山兩處。都發現有小型房基、窖穴、水井、壕溝等,並出土了不少與鑄造青銅器有關的坩堝碎塊、陶范碎塊、銅渣、木炭屑以及銅器、礪石等遺物。坩堝是在粗砂質厚胎陶缸和陶大口尊外塗草拌泥製成。已發現的陶范有鑄造□、刀、鏃、錐、簪、鼎、鬲、□、爵、觚等銅器的內范和外范。其中以□、刀、鏃范的數量最多。南關外鑄銅遺址多出□范,似以鑄造銅□為主;紫荊山鑄銅遺址則以鑄造銅刀、鏃為主。這表明在當時的鑄銅手工業內已有某些分工。制陶作坊址在城西1300米處的銘功路西。在已揭露的1400平方米內,發現陶窯14座以及小型房基、工作檯面、窖穴、水井、壕溝等遺蹟。出土物中包含有大量陶片、燒壞變形的廢品及制陶用的陶拍、陶杵、陶印模等。印模上刻有饕餮紋、夔紋、方格紋等不同的裝飾紋樣。此外還有一些尚未燒制的泥質陶盆坯等。制骨作坊址在紫荊山北, 出土了很多鋸割過的骨料、 廢料,錐、簪、匕、鏃等半成品和成品, 以及粗、細礪石等。 據鑑定,在所用的骨料中,除了牛、豬骨外,還有人的肢骨。
在白家莊、銘功路、楊莊、人民公園、南關外等地,發現了100餘座二里岡期的中、小型長方形土坑豎穴墓。小型墓中多用鬲、盆、豆、爵等陶器隨葬,中型墓則隨葬有鼎、鬲、□、爵、觚、尊、盤等青銅禮器和少量玉器、象牙器、原始瓷器等。在一座中型墓的二層台上殉有一人,腰坑內埋一條
在商城西牆外的杜嶺和商城東南角外各發現一處銅器窖藏。杜嶺銅器窖藏深6米,出土大方鼎2件,即著名的杜嶺方鼎,還有鬲1件。方鼎之一高100厘米,重86.4公斤,是鄭州商代遺址所出最大的一件青銅禮器。另一件方鼎高87厘米,重64.25公斤。兩鼎腹壁和四足外側均飾有饕餮紋與乳丁紋。城東南的窖藏中出土銅器13件,計有大方鼎2件,大圓鼎1件,扁足圓鼎、觚、牛首尊各2件,羊首□、提梁卣、盂和盤各1件。 這些銅器的器表大多飾有饕餮紋。兩件大方鼎的形制、大小、裝飾等均與杜嶺方鼎一致。大圓鼎、提梁卣等在鄭州商代遺址中都是首次發現。這些銅器應是商王室使用的禮器。
此外,鄭州商城還出有一些石器和玉器,石器有刀、鐮、斧、鋸、錛、鑿等。在南城牆外的一座商代窖穴中,出土有19件石鐮,長20~26.5厘米,彎背直刃,刃部較鋒利。玉器有簪、璜、璣、戈、璋、鏟、柄形器和裝飾器等。其中有一件大型玉璋,長0.66米,寬0.13米,後端雕刻獸形紋飾。卜骨出土數量較多,但刻字者僅有2片。

遺址保護

鄭州商代遺址鄭州商代遺址
1956年8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1961~1966年,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進行勘察,初步劃定了保護範圍,樹立了保護標誌,建立了民眾保護小組。

1975年以後,河南省、鄭州市文物部門重新劃定鄭州商代遺址的重點保護區和一般保護區,樹立了永久性標誌,建立了文物保護組織,多次發布有關保護文物的通知、布告。

1981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建立鄭州工作站,專職配合鄭州商代遺址範圍內基建發掘工作。1985年鄭州市成立了鄭州商城文物保管所,負責鄭州商城遺址的文物保護工作。

意義

鄭州商城遺址三重城池和宮殿區的整體形制奠定了中國城市發展的基礎。三座窖藏坑內出土的大批王室青銅禮器為鄭州商城使用的下限年代、商王室的祭祀禮制、青銅重器的鑄造工藝和裝飾藝術等提供了重要的學術研究資料,遺址的發現對認識商代前期歷史、對商文化研究和中國早期青銅文明研究以及中國古代城市的形成發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鄭州市著名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