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拍子

陶拍子在陝西省西安市客省莊出土,長8.5厘米、9厘米。

陶拍子

[1]新石器時代
[2]1955年陝西省西安市客省莊出土長8.5厘米、9厘米陶器的出現是新石器時代開始的主要標誌之一。在新石器時代,制陶技術有一個發展過程,早期人們主要採用手制和模製的方法。手制是指直接手捏而成,或用泥片貼築而成;模製是指用編織容器或葫蘆等為模具,把粘土貼在容器上,這一階段的陶器,胎壁厚薄不勻且粗糙,火候也較低。後來則出現了泥條分段銜接和泥條盤築等方法,仰韶文化中的陶器,不少都是採用此方法製成的。到龍山文化階段,人們普遍採用了輪製法,陶器胎壁薄而均勻,火候也較高,如山東一些遺址中發現了大量單色無彩的新型陶器。當陶器坯未乾時,人們往往用陶拍擊打其表面,以加強陶胎的密度。有的陶拍上有紋飾,用它拍打陶器坯時可在陶器表面印上紋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