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

抗日英雄

《抗日英雄》指從1931年那個刻骨銘心的“九·一八”,一直到“對日寇最後一戰”的1945年,在這場近代史上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偉大戰爭中,為著民族大義與救亡真理,前仆後繼,捨身忘死,無私奉獻的人。

基本信息

抗日英雄:

他們的表現可概括為:大勇,大智,大義,大仁!
大勇

周處殺蛟用匕,這人當年卻是赤手空拳斃虎,不是武松卻似武松,馮玉祥書贈“打虎將軍”。
但歷史銘記他的英名,還是“大刀將軍趙登禹”———1933年長城抗日,親率大刀敢死隊,“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國難當頭,義無反顧,狹路相逢勇者勝!
就此,平型關大捷打掃戰場時,人們看見八路軍115師連長曾賢生,一手緊握刺刀,一手捂著小腹,雖已氣絕身亡,卻仍不倒屹立。
就此,新四軍第16旅政委廖海濤,率部直襲南京麒麟門,再攻雨花台、中華門,震撼敵軍。
就此,1944年桂林保衛戰之後,日軍戰報哀嘆:“灕江之水為敵我兩軍之血染之為赤,此役為所歷之最慘烈,並非在於規模,而在於敵軍之勇猛。”
就此,1938年5月,當時裝備落後的中國空軍,卻冒死派出兩架飛機,徑直飛入日本領空,在長崎諸島成功投下了14萬份《告日本人民書》,打了一場漂亮的心理戰。
抗日英雄之勇,不光表現在戰場上。
古有關羽刮骨療傷,抗日中,晉察冀軍區獨立4團副團長田同春,為殺敵不讓截肢,也硬是裸著臂膀,讓白求恩一刀一刀地颳去長蛆腐肉。
古有神農親嘗百草,抗日中,晉察冀軍區衛生部副部長杜伯華,為自製緊缺藥物,也總是親自試服,終至因此中毒,在新婚前一天倒下。
還有1935年冬,為著當局的不抵抗,愛國志士續範亭在南京中山陵前,用匕首剖腹明志……
勇哉,英雄。
大智
有勇,還得有謀。
正所謂“用兵之道,智居首,勇力其次。”而《墨子》有言:志不強者智不達。
八年抗日,中國人民正是以民族之志氣,激發出無窮智力,創出全世界戰爭史上極為罕見的正面、敵後“雙戰場”奇觀,讓日寇身陷人民戰爭之汪洋大海,這本身就是一個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
奇觀連連的戰場,英雄輩出的年代……
青蛙也能打鬼子,信嗎?
在八路軍太岳軍區,38團團長蔡愛卿就這么乾過。
為了讓炮樓鬼子晝夜不寧,他領著戰士下田抓了一大堆青蛙,絕的是在每隻青蛙嘴裡塞花椒,送到炮樓下,呱呱叫得那個歡。
也就在他游擊的沁源,光是地雷戰,就有“子母雷”、在河裡埋的“水雷”、在樹上掛的“半空雷”,還有家中箱櫃罈罈罐罐內的“看家雷”……炸得敵人魂飛魄散。
1945年《解放日報》社論稱:“模範的沁源,是太岳抗日民主根據地的一面旗幟。”
而在冀中軍區交河大隊長黃立榮那兒,什麼“張嘴等食”、“卡頭戰”,什麼“羊拉屎”,打的就是誘敵深入、伏擊殺敵。
而在抗日名將傅作義那兒,1933年長城抗日的近戰、夜戰、白刃戰,1936年綏遠抗日的奇襲戰,1939年綏西抗日的阻擊戰、偷襲戰,用兵真如神。
還有如當年曹操官渡之戰,張自忠將軍派出奇兵夜襲敵巢,一舉“襄東大捷”。
還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孫立人將軍,遠征緬甸,面對曾製造南京大屠殺的日軍18師團,以敵常用之“快速切入、兩翼衝擊”戰術反制對手,打得倭寇師團長連連哀嘆。
還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彭德懷、左權,百團大戰,5000里曠野上百餘團兵力協同動作如一人,令敵驚呼“完全出乎我軍意料之外,損失甚大”,驕傲自負的美國將軍麥克阿瑟也盛讚為“天才的指揮官打出的天才的戰役!”
……

這當然不是巧合———
1940年雲嶺抗敵,新四軍軍長葉挺,憑著地利設伏,僅以200兵力,擊退日軍3000。
1938年臨汾作戰,八路軍總司令朱德,靠著靈活機動,也以200兵力,吸引日軍3天。

如此敢於險中取勝,一個是為保根據地民眾安全,一個是為保數十萬軍民轉移。

正是胸懷家國的“大志”,激發出他們超群絕倫的“大智”。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大義
抗日英雄中,還有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這一群———
狼牙山五壯士,為掩護八路軍主力轉移而英勇跳崖;“八女投江”,為掩護抗聯大部隊突圍而壯烈犧牲;楊靖宇,忍飢受凍孤身戰鬥至死,當敵人剖開他的胃,裡面全是樹皮草根與棉絮;趙一曼,鞭打竹籤晝夜提審逾月,當嚴刑拷打得連敵人都戰慄了,始終堅口不吐一字……
是什麼,讓他們如此視死如歸;是什麼,讓他們這般寧死不屈?
是義,捨生而取義,“寧以義死,不苟幸生。”
這義,就是國家民族之“大義”。“義之所在,必亟為之。”所以哪怕再難,八路軍山東軍區守崮英雄連93人,“每人每天只喝兩茶缸水”(1944年1月17日《解放日報》),仍然在炸彈炮彈瓦斯彈下堅守半月;所以哪怕再痛,“右臂摔斷了……滿臉淌汗……內衣被鮮血染紅濕透”,周恩來卻仍“伏案用左手拿筆批改檔案”(柯棣華語);所以哪怕再累,我膠東區行政公署主任王文積勞成疾,仍鞠躬盡瘁在崗而歿;所以哪怕再餓,馬本齋的老母親面對敵人的威逼,硬是絕食7天活活餓死,也不願寫信勸子投降……
“義之所在,天下赴之。”於是,便有了張學良、楊虎城的“西安事變”,以民族大義為重,不惜“犯上”;有了“剿共先鋒”衛立煌,抗日中批撥百萬槍彈給八路軍,百團大戰主動出兵配合,終至被當局革去上將軍銜而不悔。於是,便有了東江縱隊交通情報員李淑桓“一家八口上前線”,有了新四軍六支隊“謝家兄弟三烈士”犧牲後,謝家老母轉告彭雪楓:四個孫子長大了,再上戰場打日寇……
“義之所在,不顧其利。”記得嗎,三五九旅南泥灣,當初最大的困難,其實不在於沒房沒糧沒工具,而是英雄部隊統一思想服從大局;知道嗎,東北抗聯趙尚志,第一次被“左”傾“開除黨籍”之後,他更名投軍繼續抗日,雖是當一名馬夫,但“只要抗日,做什麼都行”,而當第二次因奸細挑撥被“永遠開除”黨籍之後,他依然一腔熱血,“死也要死在東北戰場”……
義,是一種英雄氣節———抗日名將吉鴻昌怒斥洋奴,胸掛木牌“中國人”,昂然上美國街頭。
義,是一股英雄精神———八百壯士謝晉元死守四行,孤軍升起一面旗,晝夜飄揚在“孤島”。
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是為英雄。
大仁
英雄,當然也是有感情的。《禮記》曰:“仁者,義之本也。”所謂“仁者,愛人”,英雄大愛
一起假裝開店偵察敵情,又一起被日本憲兵隊抓捕入獄同屋受刑……為了“永不消逝的電波”,地下黨員李白和裘慧英,生死與共、伉儷情深;盧溝橋血戰前夕,決心死戰的佟麟閣,百忙之中不忘取下貼身項鍊,托人轉交愛妻———英雄,也有愛情。
驚聞虎將葉成煥犧牲,當初不打麻醉就開刀的錚錚鐵漢劉伯承,也不禁直撲擔架抱軀大慟;親睹將士在殘酷肉搏中一批批倒下,身為集團軍總司令的上將張自忠,也不禁潸然淚下,“為歷百戰中惟一之慘淚”———英雄,也會痛哭。
戰死沙場了,臨終前,趙登禹念念不忘,“我死沒什麼,只是老母年事已高,受不了驚慌。回去告訴她老人家,忠孝不能兩全……”;英勇就義了,遺書上,趙一曼句句深情,“寧兒呵: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在你長大成人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英雄,也念親情。
雖肚裂腸出,又被日寇狠踹一腳,奄奄一息的趙尚志仍怒目圓睜斥敵寇:“混……蛋”;抗日還沒打響,卻有日寇恐嚇勸降,馬占山勃然大怒拍案起:“媽個巴子,想要黑龍江,拿血來換!”———英雄,也會“罵娘”。
山本隊長氣急敗壞寫來恐嚇信:“有你馬本齋就沒有我山本;有我山本就沒有你馬本齋……”馬本齋針鋒相對回敬繞口令:“有你山本就沒我馬本齋;有我馬本齋,就沒你山本……”———英雄,也懂幽默。
還有元帥聶榮臻,硝煙中救出日本孤兒撫養,仁者大愛。
西漢賈誼的《過秦論》一文總結秦亡教訓說:“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持久抗日之所以最後勝利,又何嘗不是因了這些“仁義英雄”,這些“仁義之師”呢……
智者無憂,勇者無懼,仁者無敵,義者無顧。
更何況,我們的抗日英雄,是大智大勇、大仁大義。
這“大”,正源於他們身上所共有的那一份民族氣節與家國精神,那一份不屈之志。
時窮節乃現,英雄浩氣長存天地間。
戰後許久了,當年劃開楊靖宇胃部的岸谷隆一郎,終於還是忍受不了英雄烈舉的震撼,內心不堪折磨,直至剖腹自殺。
他在遺書中懺悔:“中國擁有這樣的鐵血軍人,一定不會亡國。”
把敵人都震服了,這就是我們的抗日英雄
他們,與天地齊,萬世景仰。

相關條目

張大方

謝冬青

閔應驊

楊金民

郭衛鋒

申煜湘

大勇

歷史事件

楊靖宇
周處殺蛟用的是匕首,可是這人當年卻是赤手空拳斃死虎,不是武松卻勝似武松,馮玉祥題詞“打虎將軍”贈於他。但歷史銘記他的英名,還是“大刀將軍趙登禹”———1933年長城抗日,親率“大刀敢死隊”,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國難當頭,義無反顧,狹路相逢勇者勝!
就此,平型關大捷打掃戰場時,人們看見八路軍115師連長曾賢生,一手緊握刺刀,一手捂著小腹,雖已氣絕身亡,卻仍屹立不倒。
就此,新四軍第16旅政委廖海濤,率部直襲南京麒麟門,再攻雨花台、中華門,震撼敵軍。
就此,1944年桂林保衛戰之後,日軍戰報哀嘆:“灕江之水為敵我兩軍之血染之為赤,此役為所歷之最慘烈,並非在於規模,而在於敵軍之勇猛。”
就此,1938年5月,當時裝備落後的中國空軍,卻冒死派出兩架飛機,徑直飛入日本領空,在長崎諸島成功投下了14萬份《告日本人民書》,打了一場漂亮的心理戰。
當年抗日英雄之勇,還不光表現在戰場上。
古有關羽刮骨療傷,抗日中,晉察冀軍區獨立4團副團長田同春,為殺敵不讓截肢,也硬是裸著臂膀,讓白求恩一刀一刀地颳去長蛆腐肉。
古有神農親嘗百草,抗日中,晉察冀軍區衛生部副部長杜伯華,為自製緊缺藥物,也總是親自試服,終至因此中毒,在新婚前一天倒下。
還有1935年冬,為著實當局的不抵抗政策,愛國志士續範亭在南京中山陵前,用匕首剖腹明志……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趙一曼被中國共產黨派到東北地區領導革命鬥爭。1934年擔任中共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兼鐵道北區委書記,組織抗日自衛隊,與日軍展開游擊戰爭。1935年擔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第1師第2團政委,11月,與日偽軍作戰時不幸因腿部受傷被捕。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嚴酷的審訊。

大智

歷史事件
歷史有勇,還得有謀。
正所謂“用兵之道,智居首,勇力其次。”而《墨子》有言:“志不強者智不達。”
八年抗日,中國人民正是以民族之志氣,激發出無窮智力,創出全世界戰爭史上極為罕見的正面、敵後“雙戰場”奇觀,讓日寇身陷人民戰爭之汪洋大海,這本身就是一個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
奇觀連連的戰場,英雄輩出的年代……
青蛙也能打鬼子,信嗎?
在八路軍太岳軍區,第38團團長蔡愛卿就這么乾過。
為了讓炮樓鬼子晝夜不寧,他領著戰士下田抓了一大堆青蛙,絕的是在每隻青蛙嘴裡塞花椒,送到炮樓下,呱呱叫得那個歡。
也就在他游擊的沁源,光是地雷戰,就有“子母雷”、在河裡埋的“水雷”、在樹上掛的“半空雷”,還有家中箱櫃罈罈罐罐內的“看家雷”……炸得敵人魂飛魄散。
1945年《解放日報》社論稱:“模範的沁源,是太岳抗日民主根據地的一面旗幟。”
1941---1942交河縣長兼游擊大隊長於時雨率部擴大和鞏固革命抗日根據地。
而在冀中軍區交河大隊長黃立榮那兒,什麼“張嘴等食”、“卡頭戰”,什麼“羊拉屎”,打的就是誘敵深入、伏擊殺敵。
而在抗日名將傅作義那兒,1933年長城抗日的近戰、夜戰、白刃戰,1936年綏遠抗日的奇襲戰,1939年綏西抗日的阻擊戰、偷襲戰,用兵真如神。
還有如當年曹操官渡之戰,張自忠將軍派出奇兵夜襲敵
張自忠
巢,一舉“襄東大捷”。
還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孫立人將軍,遠征緬甸,面對曾製造南京大屠殺的日軍18師團,以敵常用之“快速切入、兩翼衝擊”戰術反制對手,打得倭寇師團長連連哀嘆。
還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彭德懷、左權,百團大戰,5000里曠野上百餘團兵力協同動作如一人,令敵驚呼“完全出乎我軍意料之外,損失甚大”,驕傲自負的美國將軍麥克阿瑟也盛讚為“天才的指揮官打出的天才的戰役!”
這當然不是巧合———
1940年雲嶺抗敵,新四軍軍長葉挺,憑著地利設伏,僅以200兵力,擊退日軍3000。
1938年臨汾作戰,八路軍總司令朱德,靠著靈活機動,也以200兵力,吸引日軍3天。
如此敢於險中取勝,一個是為保根據地民眾安全,一個是為保數十萬軍民轉移。
正是胸懷家國的“大志”,激發出他們超群絕倫的“大智”。

精神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大義

歷史事件
在抗日英雄中,還有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這一群———
狼牙山五壯士
狼牙山五壯士,為掩護八路軍主力轉移而英勇跳崖;“八女投江”,為掩護抗聯大部隊突圍而壯烈犧牲;楊靖宇,忍飢受凍孤身戰鬥至死,當敵人剖開他的胃,裡面全是樹皮草根與棉絮;趙一曼,鞭打竹籤晝夜提審逾月,當嚴刑拷打得連敵人都戰慄了,始終堅口不吐一字……
是什麼,讓他們如此視死如歸;是什麼,讓他們這般寧死不屈?
是義,捨生而取義,“寧以義死,不苟幸生。”
這義,就是國家民族之“大義”。“義之所在,必亟為之。”所以哪怕再難,八路軍山東軍區守崮英雄連93人,“每人每天只喝兩茶缸水”(1944年1月17日《解放日報》),仍然在炸彈炮彈瓦斯彈下堅守半月;所以哪怕再痛,“右臂摔斷了……滿臉淌汗……內衣被鮮血染紅濕透”,周恩來卻仍“伏案用左手拿筆批改檔案”(柯棣華語);所以哪怕再累,我膠東區行政公署主任王文積勞成疾,仍鞠躬盡瘁在崗而歿;所以哪怕再餓,馬本齋的老母親面對敵人的威逼,硬就是絕食7天活活餓死,也不願寫信勸子趕快投降……
“義之所在,天下赴之。”於是,便有了張學良、楊虎城的“西安事變”,以民族大義為重,不惜“犯上”;有了“剿共先鋒”衛立煌,抗日中批撥百萬槍彈給八路軍,百團大戰主動出兵配合,終至被當局革去上將軍銜而不悔。於是,便有了東江縱隊交通情報員李淑桓“一家八口上前線”,有了新四軍六支隊“謝家兄弟三烈士”犧牲後,謝家老母轉告彭雪楓:四個孫子長大了,再上戰場打日寇……
“義之所在,不顧其利。”記得嗎,三五九旅南泥灣,當初最大的困難,其實不在於沒房沒糧沒工具,而是英雄部隊統一思想服從大局;知道嗎,東北抗聯趙尚志,第一次被“左”傾“開除黨籍”之後,他更名投軍繼續抗日,雖是當一名馬夫,但“只要抗日,做什麼都行”,而當第二次因奸細挑撥被“永遠開除”黨籍之後,他依然一腔熱血,“死也要死在東北戰場”……
義,是一種英雄氣節———抗日名將吉鴻昌怒斥洋奴,胸掛木牌“中國人”,昂然上美國街頭。
義,是一股英雄精神———八百壯士謝晉元死守四行,孤軍升起一面旗,晝夜飄揚在“孤島”。
精神
“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是為英雄。

大仁

歷史事件
英雄,當然也是有感情的。《禮記》曰:“仁者,義之本也。”所謂“仁者,愛人”,英雄大愛。
一起假裝開店偵察敵情,又一起被日本憲兵隊抓捕入獄同屋受刑……為了“永不消逝的電波”,地下黨員李白和裘慧英,生死與共、伉儷情深;盧溝橋血戰前夕,決心死戰的佟麟閣,百忙之中不忘取下貼身項鍊,托人轉交愛妻———英雄,也有愛情。
驚聞虎將葉成煥犧牲,當初不打麻醉就開刀的錚錚鐵漢劉伯承,也不禁直撲擔架抱軀大慟;親睹將士在殘酷肉搏中一批批倒下,身為集團軍總司令的上將張自忠,也不禁潸然淚下,“為歷百戰中惟一之慘淚”———英雄,也會痛哭。
戰死沙場了,臨終前,趙登禹念念不忘,“我死沒什麼,只是老母年事已高,受不了驚慌。回去告訴她老人家,忠孝不能兩全……”;英勇就義了,遺書上,趙一曼句句深情,“寧兒呵: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在你長大成人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英雄,也念親情。
雖肚裂腸出,又被日寇狠踹一腳,奄奄一息的趙尚志仍怒目圓睜斥敵寇:“混……蛋”;抗日還沒打響,卻有日寇恐嚇勸降,馬占山勃然大怒拍案起:“想要黑龍江,拿血來換!”——英雄,也會“罵娘”。
山本隊長氣急敗壞寫來恐嚇信:“有你馬本齋就沒有我山本;有我山本就沒有你馬本齋……”馬本齋針鋒相對回敬繞口令:“有你山本就沒我馬本齋;有我馬本齋,就沒你山本……”———英雄,也懂幽默。
還有元帥聶榮臻,硝煙中救出日本孤兒撫養,仁者大愛。
西漢賈誼的《過秦論》一文總結秦亡教訓說:“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持久抗日之所以最後勝利,又何嘗不是因了這些“仁義英雄”,這些“仁義之師”呢……
智者無憂,勇者無懼,仁者無敵,義者無顧。
更何況,我們的抗日英雄,是大智大勇、大仁大義。
這“大”,正源於他們身上所共有的那一份民族氣節與家國精神,那一份不屈之志。
時窮節乃現,英雄浩氣長存天地間。
戰後許久了,當年劃開楊靖宇胃部的岸谷隆一郎,終於還是忍受不了英雄烈舉的震撼,內心不堪折磨,直至剖腹自殺。
精神
他在遺書中懺悔:“中國擁有這樣的鐵血軍人,一定不會亡國。”
把敵人都震服了,這就是我們的抗日英雄啊!
他們,與天地齊,萬世景仰。

英雄名單

1、張自忠1891年出生,山東臨清縣人。1911年入天津政法學堂,後轉濟南政法專門學校就讀。1913年投筆從戎,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五戰區第三十三集團軍上將銜中將總司令,1940年5月16日在湖北宜城南瓜店陣亡,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舉行國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2、李家鈺1891年出生,四川蒲江人,早年畢業於四川陸軍軍官學校,抗日戰爭中任川軍第二十二集團軍副總司令,後任第一戰區第三十六集團軍中將總司令,1944年5月21日,在河南陝縣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3、郝夢齡1898年出生,河北藁城縣人,先後入陸軍軍官學校,保定軍官學校學校。抗日戰爭時任衛立煌部中央兵團中將前線總指揮,1937年10月16日,在山西大白水前線作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4、唐淮源1882年出生,雲南江川人。雲南將武堂畢業,抗日戰爭中任第二戰區第三軍中將軍長,1941年5月12日在中條山戰役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
5、陳安寶1891年出生,浙江黃岩人,保定軍校畢業,抗日戰爭中時任第九戰區第三十二集團軍第二十九軍中將軍長,1939年五月,在江西反攻南昌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6、王甲本1901年出生,雲南富源人,畢業於陸軍大學軍官班,抗人戰爭中時任第九戰區第十九集團軍第七十九軍軍長,1944年九月七日,在湖南東安山口鋪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7、武士敏1892年出生,河北懷安人,早年入天津北洋政法專門學校學習,抗日戰爭中時任第二戰區第十四集團軍第九十八軍中將軍長,1941年九月二十九日,在山西沁水犧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將他的烈士墓重新安放在太行太岳烈士陵園。
8、馮安邦1894年出生,山東無木隸人,第四十二軍軍長,1938年十一月三日,在大別山戰役中,轉戰襄陽被日機炸傷後犧牲,國民政府按上將陣亡撫恤。
9、佟麟閣1891年出生,河北高陽人,1911年投筆從戎,曾代理察哈爾省主席兼任抗日同盟第一軍長,抗日戰爭爆發時任第二十九軍中將副軍長,1937年七月二十八日,在北平戰役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10、吳克仁1894年出生,吉林吉安人,保定軍官學校畢業,抗日戰爭中任第六十七軍中將軍長,1937年十一月九日,在上海會戰中犧牲。
11、趙登禹1898年出生,山東菏澤人,抗日戰爭爆發時任第二十九軍第一三三師中將師長,1937年七月二十八日,在北平戰役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12、黃梅興1904年出生,廣東梅縣人,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抗日戰爭中時任第二六四少將旅長,1937年八月十三日在上海會戰中開始的頭一天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13、蔡炳興安徽合肥人,黃埔軍校畢業畢業,抗日戰爭中時任第一一0旅少將旅長,1937年八月二十六日在上海羅店戰役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14、張本禹1889年出生,安徽人,抗日戰爭中時任第十三軍四師十二旅少將副旅長,1937年八月十二日在北平南店口作戰犧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15、梁鑒堂1897年出生,河北蠢縣人。1920年東渡日本學習,抗日戰爭中爆發時任第三十三軍第六十九師二0三旅少將旅長,1937年九月二十九日在山西作戰犧牲。
16、姜玉貞1893年出生,山東菏澤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畢業,抗日戰爭中時任第三十四軍第六十六師一九六旅少將旅長,1937年十月十一日在山西原平作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17、楊傑1896年出生,河北容城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抗日戰爭中時任第一旅少將旅長,1937年十月十一日晚在上海北岸與日本作戰中犧牲。
18、劉家麒1894年出生,湖北武昌人,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抗日戰爭中時任第五十四師少將師長,1937年十月一十六日在山西作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19、鄭廷珍1893年出生,河南人,抗日戰爭中時任獨立第五旅少將旅長,1937年十月十六日在山西南懷化東作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20、龐漢楨1901年出生,廣西靖縣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南寧分校畢業,抗日戰爭爆發時任第七軍一七-0師五一0旅少將旅長,1937年在上海戰役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21、秦霖1900年出生,廣西桂林人,廣西陸軍講武堂畢業,抗日戰爭中時任第七軍一七一師五一一旅少將旅長,1937年十月二十三日在上海戰役做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空軍中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22、官惠民1906出生,廣東曲江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抗日戰爭爆發時任第九十師二七0旅少將旅長,1937年十月二十八日在上海戰役中犧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23、劉眉生1905年出生,貴州遵義人,黃埔軍校第五期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五一0團長,在1937年十月二十八日在山西作戰做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少將。
24、吳繼光1904年出生,安徽人,黃埔軍校第二期畢業,抗日戰爭時任陸軍第五十八師一七四旅少將旅長,1937年十一月十一日在上海戰役中犧牲。
25、夏國璋1896年出生,廣西容縣人,保定軍校畢業,抗日戰爭中時任第三戰區二十一集團軍第七軍一七五師少將副師長,1937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在浙江吳興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26、饒國華1894年出生,四川資陽人,抗日戰爭時任第二十一軍第一四五師中將師長,1937年十一月三十日在廣德作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27、蕭山令1892年出生,湖南益陽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抗日戰爭時任憲兵副司令兼任南京警備司令,1937年十二月十二日在南京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28、朱赤1900年出生,江西修水人,黃埔軍校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八十八師二六二旅少將旅長,1937年十二月十二日他與全旅官兵在南京雨花台全部犧牲。
29、高致嵩1898年出生,廣西人,黃埔第三期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八十八師二六四旅少將旅長,1937年十二月十二日在南京雨花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30、姚中英1896年出生,廣西平遠人,抗日戰爭時任第八十三軍一五六少將參謀長,1937年在南京太平門犧牲。
31、李蘭池1899年出生,遼寧錦西人,抗日戰爭時任第五十七軍一一二師少將副師長,1937年在南京保衛戰中犧牲。
32、易安華1900年出生,江西宜春人,抗日戰爭中時任第五軍第八十七師五九旅少將旅長,1937年在南京保衛戰中犧牲。
33、司徒非廣東省人,保定軍官學校畢業,抗日戰爭中時任第一六0師少將參謀長,1937年十二月十二日在南京保衛戰中犧牲。
34、劉震東1893年出生,山東人,東北講武堂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五戰區第二路遊記司令,1938年二月二十三日在茴縣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35、王銘章1893年出生,四川新都人,四川陸軍軍官學校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四十一軍一二二中將師長,1938年三月十七日在騰縣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毛澤東等聯名贈輓聯。
36、范廷蘭1903年出四縱隊少將總隊長,1938年三月八日在河南修武縣犧牲。
37、楊懷1897年出生,四川人,抗日戰爭時任第十集團軍第六0師一八0旅三五九團上校團長,1938年四月五在靠近安徽省的戴埠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少將。
38、劉桂五1902年出生,曾任張學良騎兵第六師師長,在西安事變中因為捉蔣有功張晉升為少將,1938年四月二十二日在內蒙古武川縣犧牲,追認為陸軍中將,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39、陳鍾書1891年出生,雲南安寧人,雲南講武堂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六十軍一八三師五四二旅少將旅長,1938年四月二十四日在台兒莊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40、扈先梅1895年出生,河南安陽人,抗日戰爭時任第一0二師三0六旅少將旅長,在台兒莊戰役中犧牲。
41、周元1894年出生,廣西明江人,抗日戰爭時任第二十一集團軍總預備隊第一七一師少將副師長,1938年五月9日在徐州會戰中犧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烈士。
42、李必蕃1892年出生,湖南嘉禾人,抗日戰爭時任第一戰區第二十三師少將副師長,1938年五月十四日在山東菏澤縣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43、楊家騮1904年出生,貴州荔波人,抗日戰爭時任第六十師一八0旅三六0團上校團長,1939年二月在江西麒麟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少將。
44、范築先1881年出生,山東館陶人,抗日戰爭時任山東省第六區保全司令兼任第六區督察員,1938年十一月五日在山東聊城作戰犧牲。
45、徐積璋1906年出生,陝西襄汾人,抗日戰爭時任第二0五旅少將旅長,1938年十一月十五日在山西溫喜縣犧牲。
46、李國良1896年出生,湖南長沙人,抗日戰爭時任陸軍軍訓部中將輜重兵監,1939年三月七日在重慶因為防空洞中彈塌陷犧牲。
47、張胥行浙江杭州人,保定軍官學校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一戰區中將副參謀長,1939年在陝西西安因為防空洞中彈塌陷犧牲。
48、王禹九1902年出生,浙江黃岩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七十九軍少將參謀長,1939年三月二十七日在江西高安犧牲,後追認革命烈士。
49、唐聚五1898年出生,吉林雙城人,抗日戰爭時任東北游擊隊少將總司令1939年五月十六日在河北平台山犧牲。
50、馬玉仁1875年出生,江蘇鹽城人,抗日戰爭時任蘇魯戰區第一路游擊司令1940年一月三日在江蘇望鄉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51、鍾毅1901年出生,廣西人,抗日戰爭時任第十一集團軍第八十四軍第一七三師中將師長,1940年五月九日在河南巷台犧牲。
52、燕鼎九1894年出生,河南新蔡人黃埔軍校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一戰區游擊挺進軍第二十二縱隊副司令,1941年一月二十八日被俘,壯烈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少將。
53、張雅韻四川成都人,抗日戰爭時任第七十二軍新編第十五師四十四團團長1941年三月二十四日在江西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少將。
54、蔣志英1902年出生,浙江人,黃埔軍校潮洲分校畢業,抗日戰爭時任浙江台州少將守備司令1941年四月十九日在浙江海門犧牲。
55、謝晉元1905年出生,廣西蕉嶺人,黃埔第四期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八十八師五二四團團副1941年四月二十四日在上海被漢姦殺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他重新修墳墓。
56、王竣1902年出生,陝西蒲城人,黃埔三期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一戰區第八十軍新編二十七師少將師長,1941年五月九日在山西台寨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57、梁希賢1898年出生,陝西同官人,黃埔第期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一戰區八十軍新編二十七師少將副市長,1941年在山西作戰投河自盡。
58、陳文杞1904年出生,福建莆田人,黃埔五期,抗日戰爭時任第一戰區八十軍新編二十七師少將參謀長,在1941年五月九日陝西台寨犧牲。
59、寸性奇1895年出生雲南騰衝人,雲南講武堂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三軍第十二師少將師長,1941年五月十三日在山西毛家灣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60、陳忠柱1906年出生江蘇建湖人,黃埔六期畢業,抗日戰爭中時任魯蘇皖游擊第四縱隊少將司令1941年七月一日在江蘇武家澤陣亡。
61、金崇印1890年出生,河北通縣人,時任第十七軍少將參謀長,1941年七月十六日被俘後被殺害。
62、石作衡1905年出生,山西渾源人,抗人戰爭時任第四十三軍七十師少將師長,1941年在山西絳縣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中將。
63、賴傳湘1904年出生,江西南康人,黃埔軍校畢業,抗人戰爭時任第一九0師少將副師長,1940年九月二十四號在長沙第二次會戰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64、李翰卿1895年出生,河南濮陽人,抗日戰爭時任第五十試少將步兵指揮官,1941年九月二十七號在長沙第二次會戰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65、朱世勤1904年出生,山東單縣人,抗日戰爭時任暫編第三十師少將師長,1942年五月四日在山東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66、戴安瀾1904年出生,安徽無縣人,黃埔一期畢業,1942年時任中國遠征軍第五軍第二00師少將師長,1942年五月二十六日在緬甸北部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舉行國葬,後中華人民共和國追認為烈士。
67、王風山1904年出生,山西五台人,抗日戰爭時任第二戰區第四十三軍暫編第四十五師少將師長,1942年六月二十八日在山西萬泉犧牲。
68、胡義賓1907年出生,江西興國人,黃埔三期畢業抗日時任中國遠征軍第五軍九十六師少將副師長,1942年七月在緬甸犧牲。
69、周復1901年出生,江西臨川人,黃埔軍校畢業抗日戰爭時任蘇魯戰區中將政治部主任,1943年二月二十一日在山東西南城頂山犧牲。
70、彭士量1904年出生,湖南瀏陽人,黃埔四期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第七十三軍暫編第五師少將師長,1943年十一月十五日在湖南石門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71、許國璋1898年出生,四川成都人,抗日戰爭時任第二十九集團軍第四十四軍一五0師少將師長,1943年十月二十一日在常德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72、孫明瑾1905年出生,江蘇宿遷人,時任第九戰區第十軍預備第十師少將師長,1943年十二月一日在常德趙家橋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
73、盧廣偉1903年出生,遼寧風城人抗日戰爭時任騎兵第八師少將副師長,1944年五月五日在安徽蒙城犧牲。
74、王劍岳1906年出生,湖南人,黃埔軍校畢業,抗日時任第五十七軍第八師少將副師長,1944年六月十日在河南犧牲。
75、陳濟恆1893年出生,廣西人,抗日戰爭時任桂林城防司令部參謀長1944年十一月十日在桂林戰役中以手槍自殺,壯烈殉國,追認為陸軍中將,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76、史蔚馥1891年出生,江蘇粟陽人,抗日戰爭時任廣西少將高級參謀,1944年在廣西被俘後慷慨就義。
77、齊學啟1903年出生,湖南寧鄉人,1923年清華大學畢業後於美國軍校就讀,抗日戰爭時任中國遠征軍第三十八師少將副師長,1942年四月二十三日在緬甸被俘,1945年被殺害。
78、高志航1908年出生,吉林通化人,中央航空學校高級班畢業,抗日戰爭時任空軍驅逐司令兼任第四大隊隊張,1937年十月二十一日在河南周家口機場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空軍少將。
79、張數楨第七十喔師四一六團團長,1937年八月二十二日在河北犧牲,政府追認為陸軍少將。
80、尉遲鳳崗第十一旅少將副旅長,1937年在保定犧牲。
81、雷忠國民革命軍皖北軍事聯絡委員兼任游擊副總指揮1938年九月十八日在安徽犧牲。
82、吳國璋第七十五師副師長,1937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在浙江湖州犧牲。
83、龐泰峰第二十二旅少將副旅長,1937年十月十二日在河北犧牲。
84、趙錫章第二一五旅旅長,1938年二月二十一日在晉西犧牲追認陸軍中將。
85、方叔洪第一一四師中將師長,1938年在山東馮家場犧牲。
86、薩師俊中山艦長,1938年十月二十四日在金口犧牲,追認海軍上校。
87、毛岱鈞第九預備師三十五團團長,1938年九月二日在江西朱家山犧牲,追認陸軍少將。
88、胡文臣第三十三師游擊第三團團長,1938年冬在江蘇宿遷犧牲,追認陸軍少將。
89、趙渭冰陸軍第一二三師參謀長,1938年三月十七日在山東騰縣犧牲,追認陸軍少將。
90、鄒慕陶一二師參謀長1938年三月十七日在山東騰縣犧牲。
91、黃啟東,第二十三師少將參謀長,1938年五月十四日在山東菏澤犧牲。
92、林英燦一五二師少將副師長,1939年一月十三日在廣東清遠縣犧牲。
93、鄭做民第二軍中將副軍長,1940年二月三日在廣西崑侖關犧牲。
94、張敬第三十三集團軍少將參謀,1940年五月十六認真湖北南瓜店犧牲。
95、劉世焱暫編第八師團長,1941年九月在河南東流犧牲,追認陸軍少將。
96、朱實夫新編三師少將副師長,1941年十一月十三日在甘肅犧牲。
97、呂鏇蒙三十一軍少將參謀長,1944年十一月十三日在桂林犧牲。
98、胡厚基一七0師副師長,1944年十一月在桂林犧牲。
99、陳紹堂一0四師步兵指揮官,1944年五月二十一在河南秦家嶺犧牲。
100、周鼎銘三十六集團軍副官處長,1944年五月二十一在河南秦家嶺犧牲。
以上僅列出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英勇獻身的抗日英雄,還有眾多的、經歷抗日戰爭活下來的抗日英雄:
1、平型關大捷的指揮者、被譽為“抗日首勛”的無敵元帥,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115師中將師長林彪。
2、百團大戰的指揮者,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副司令彭德懷。
3、長沙會戰的指揮官、首創“天爐戰法”擊敗日軍的抗日名將薛岳。
4、台兒莊大捷的主要指揮官李宗仁。
5、多次參加抗日會戰、抗日鐵軍74軍的優秀將領、“瘸腿將軍”張靈甫。[1]

士兵傷亡

除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和1933年長城抗戰——即榆關、熱河、長城三大戰役外,自1937年七月至1945年8月之8年間,中華民國政府軍發動大型會戰22次,重要戰鬥1117次,小型戰鬥28931次。陸軍陣亡、負傷、失蹤3211419人。空軍陣亡4321人,毀機2468駕。海軍艦艇損失殆盡

電視劇

基本信息

名稱:抗日英雄
又名:抗日英雄傳
主演:丁笑宜田甬姜新文斗兵

抗日英雄傳

類型:戰爭劇年代劇
集數:35集
年份:2011
地區:大陸

介紹

全新大型抗日戰爭連續劇!獻禮建國60周年紀念建軍82周年!謹以此片獻給為永垂不朽的抗日英雄!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悍然發動侵華戰爭因軍事力量的巨大差異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全面潰敗北平天津上海相繼淪陷。晉冀魯豫邊去作為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最前線打響了一場場激烈的戰役湧現出無數的抗日英雄……
本片詳細記錄並描繪了抗日戰爭中的英雄故事,真實感人!

內容簡介

《抗日英雄傳》講述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悍然發動侵華戰爭。因軍事力量的巨大差異,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全面潰敗,北平,天津,上海相繼淪陷。晉冀魯豫邊去作為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最前線,打響了一場場激烈的戰役,湧現出無數的抗日英雄……
山西平型關,面對10餘萬日本陸軍的進攻,國民政府組織展開了太原會戰。共產黨奉命派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第115師師長林彪協助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與日本最精銳的板垣師團主力在山西境內展開大會戰。這是中國抗戰開始後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大勝利,它粉碎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山東境內,八路軍聯合當地的抗日力量,組成鐵道游擊隊,在長達五年的時間裡,在洪振海劉金山的領導下,鐵道游擊隊有效的切斷了日軍的鐵路命脈,給主力部隊輸送了大量的物資,消滅日寇兩萬餘人……
冀中平原敵後根據地,八路軍120師在賀龍,關向應的領導下,發動抗日義勇隊,反掃蕩炸據點游擊地地道戰地雷戰猶如一把插入敵人胸膛的尖刀,殺得鬼子聞風喪膽……
津浦游擊戰,冀中殲滅戰,忻口大會戰……無數革命先輩的鮮血,終於換來抗日戰爭勝利的曙光。

詞條圖冊

魯春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