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議會聯盟

各國議會聯盟

各國議會聯盟(簡稱“議聯”,Inter-ParliamentaryUnion--IPU)原名為“促進國際仲裁各國議會會議”,由英國下議院議員威廉·蘭德爾·克里默和法國國民議會議員弗雷德里克·帕西聯名發起成立,並於1889年6月29日在法國巴黎召開了第一屆大會,來自3大洲9個國家的96名議員參加了會議。1894年,該組織通過章程,並常設秘書處。1899年,在第9屆大會上改名為“促進國際仲裁的各國議會聯盟”。1922年改為各國議會聯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議聯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一個由議員參加的協會發展為由各國議會參加的國際組織,成為世界上不同政治制度國家立法機構之間進行對話和開展議會外交的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議會組織。1984年4月2日,中國成為各國議會聯盟成員。

簡介

各國議會聯盟議聯96屆大會於1996年9月在北京舉行
各國議會聯盟(簡稱“議聯”,Inter-ParliamentaryUnion--IPU)原名為“促進國際仲裁各國議會會議”,由英國下議院議員威廉·蘭德爾·克里默法國國民議會議員弗雷德里克·帕西聯名發起成立,並於1889年6月29日在法國巴黎召開了第一屆大會,來自3大洲9個國家的96名議員參加了會議。1894年,該組織通過章程,並常設秘書處。1899年,在第9屆大會上改名為“促進國際仲裁的各國議會聯盟”。1922年改為各國議會聯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議聯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一個由議員參加的協會發展為由各國議會參加的國際組織,成為世界上不同政治制度國家立法機構之間進行對話和開展議會外交的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議會組織。

議聯章程規定,議聯是由各主權國家議會組成議員團參加的國際議會組織,作為各國議員之間對話的中心,致力於促進和平、保護人權、加強各國人民之間的合作和推動代議制機制的發展。議聯贊同聯合國的目標,支持聯合國的各項努力。1996年議聯與聯合國締結了合作協定,進一步密切了與聯合國的合作,並與聯合國有關機構合作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取得良好效果。議聯還與具有共同信念的地區性議會組織以及國際、政府非政府組織進行合作。

多年來,議聯以各種方式在維護和平、促進可持續發展、維護人權和婦女兒童權利、加強代議制機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別是2000年以來,議聯大會作為各國議會和議員進行交流的重要講壇,討論了很多重大國際問題,並以決議等形式表達議聯的聲音,為國際社會所關注。

1983年12月8日,中國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全國人大加入各國議會聯盟的決定。1984年4月2日,議聯理事會通過決議,接納中國全國人大代表團為議聯成員。此後,中國人大代表團出席了議聯第71屆及以後的各屆大會及一些專題會議

2005年9月,第二屆世界議長大會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來自150多個國家和地區議會組織的議會領導人與會,吳邦國委員長率中國代表團出席會議。

2007年8月,各國議會聯盟主席皮耶爾·費迪南多·卡西尼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基本資料

各國議會聯盟

Inter—ParliamentaryUnion—IPU

【成立日期】1889年6月29日,來自法國、英國、比利時、匈牙利、西班牙、丹麥義大利、美國和利比亞九國的96名議員在巴黎召開了第一屆促進國際仲裁的各國議會會議。1899年改名為“促進國際仲裁的各國議會聯盟”,1922年改為現名。

【宗旨】通過各國議員之間的合作來加強代議制和促進國際和平與合作。審議國際關心的問題,以推動各國議會採取行動。

【成員】截至1999年5月,擁有138個成員國以及拉美議會、安第斯議會和歐洲委員會議會三個聯繫成員。

【總部】在瑞士日內瓦。

【出版物】《各國議會聯盟公報》(Inter—ParliamentaryBulletin),季刊,《世界議會》(ParliamentsoftheWorld),《各國議會選舉與發展編年史》(ChronicleofParliamentaryElectionsandDevelopments),年刊,《各國議會聯盟大會紀要》(SummaryRecordsoftheInter—ParliamentaryConference),會刊,《世界議會名錄》(ListofAddresesofIPU),上述刊物均為英、法文

【組織機構】(1)大會:由各議員團派代表團參加,討論有關重大國際問題並通過相應決議。原每年召開一屆,1984年起改為每年兩屆,分別在春秋兩季召開。大會由委員會協助其工作,委員會的數目和職權範圍由理事會確定,通常就大會交與審議的問題擬出報告和決議草案。大會下設五個委員會。除例行大會外,議聯還單獨或與聯合國有關機構共同組織召開其他專門問題會議。(2)理事會:由每個議員團派兩名代表作為理事組成,在大會期間召開會議,主席由理事會選出。理事會負責確定和指導議聯的一切活動。(3)執行委員會:議聯的領導機構,由13名成員組成,理事會主席是其當然主席。其餘成員由大會選舉產生,其中至少10名應從理事會成員中選出,在其任期內仍為理事會成員。執委會成員中應至少有兩名女議員。(4)秘書處:執行機構。秘書長由理事會任命,任期四年,可連任。(5)各國議會秘書長協會:在行政上享有自主權的議聯諮詢機構。由各國議會秘書長、副秘書長或秘書長指定的高級官員參加。主要活動是交流各國議會行政辦事機構的經驗。

【主要活動】根據該組織宗旨,截至1997年4月,各國議會聯盟已舉行了97屆大會。大會議程由理事會執委會的建議確定,每屆包括三個主要議題,並可按議員團的要求,經大會通過,可分別列入補充議題和緊急補充議題各一個。

【同我國的關係】1984年4月2日,議聯第134次理事會批准接納我全國人大代表團為各國議會聯盟成員。此後我人大代表團出席了議聯自第71屆起的各屆大會及一些專題會議。

主要機構

主要機構有:

各國議會聯盟吳邦國分別會見議聯主席和秘書長
大會:由各成員國派出議員代表團參加,討論重大國際問題,並通過有關決議。原為每年l屆,1984年起改為每年2屆。下設 5個委員會協助工作,就大會交與審議的問題擬出報告和決議草案。委員會為:政治問題、國際安全和裁軍委員會(第一委員會);議會、司法和人權問題委員會(第二委員會);經濟、社會委員會(第三委員會);非自治領土種族問題委員會(第四委員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環境委員會(第五委員會)。

理事會:由每個議員代表團派 2名代表組成,負責決定和指導聯盟的活動。主席由理事會選出。

③執行委員會:負責監督聯盟的行政工作,主席由理事會主席擔任,13名成員中至少有10名由理事會理事中選出。

秘書處:執行機構,秘書長由理事會任命。

⑤各國議會秘書長協會:行政上享有自主權的諮詢機構。總部設在日內瓦。機關刊物有《各國議會聯盟公報》等。

主要宗旨

各國議會聯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在檀香山會見美國夏威夷州州長琳達·林格爾
聯盟的宗旨:加強各國議會議員的團結,增進各國議員之間的個人接觸,採取共同行動以加強和發展各國的代議制,特別是支持聯合國的各項宗旨,從而全面地促進國際和平與安全。該組織的主要活動是:對適合由議會採取行動解決的國際問題進行調查,探討解決辦法,並就發展代議制、提高議會的作用和權威提出建議。

70年代以來,聯盟討論的主要議題有和平共處裁軍中東問題、東南亞問題、歐洲安全、南部非洲問題國際恐怖主義、區域經濟合作、國際經濟新秩序等。聯盟作為各國議會議員討論世界事務的論壇,在國際和平與合作事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有“第二聯大”之稱。中國於1984年加入各國議會聯盟。

組成條件

各國議會聯盟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在紐約會見美國眾議院美中工作小組主席柯克
1.各國議會聯盟由各國家議會團組成。

2.國家議會團應由一主權國家中代表其居民並在該國領土內行使職權、根據該國法律成立的議會的議員組成。

3.每一國家議會只應組成一個國家議會團。一議會本身可作為一個國家議會團。在聯邦制國家中,只能由聯邦議會組成國家議會團。

4.各國家議會團均應堅持本聯盟的宗旨並遵守本聯盟的章程。

理事會職能

各國議會聯盟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在紐約下榻的飯店會見南非國民議會議長姆貝特

(1)根據章程第四條的規定,決定是否接納和重新接納國家議會團,以及是否中止其成員資格;

(2)根據章程第七條的規定,審議是否確認有關國家議會團推薦的前議員為名譽團員;

(3)決定各國議會聯盟大會召開的地點和日期;

(4)根據執行委員會的建議,核准各國議會聯盟大會的議程;

(5)提出各國議會聯盟大會主席的人選;

(6)決定是否召開由本聯盟召集的各國議會聯盟的其他各種會議;確定會議的形式並就其結論發表意見;

(7)規定大會下屬委員會的數目及其職權範圍;

(8)成立特設委員會或特別委員會和工作組,協助理事會工作;

(9)擬訂邀請作為觀察員列席各國議會間會議的國際組織和其他機構(以有關規則為準)的名單;

(10)每年通過各國議會聯盟的工作計畫和預算並確定會費比例;

(11)任命兩位理事為審計員,並根據審計員的建議,每年核可前一財政年度的帳目;

(12)授權接受捐贈和遺贈;

(13)提出執行委員會委員的人選;

(14)任命本聯盟秘書長

(15)通過本理事會的規則並就修改章程的提案表示意見。

秘書處職能

各國議會聯盟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在聯合國總部會見巴西眾議院議長卡瓦爾坎蒂

(1)作為本聯盟的常設總部;

(2)建立有關各國家議會團的記錄,鼓勵提出加入本聯盟的申請;

(3)支持和促進各國家議會團的活動,並在技術上幫助協調這些活動;

(4)準備提請各國議會聯盟各種會議審議的問題,並及時分發必要檔案;

(5)安排執行理事會和大會的各項決定;

(6)編訂工作計畫草案和概算,交執行委員會審議;

(7)蒐集和傳播關於各國代議制機構的機構設定和職責行使情況的資料;

(8)保持本聯盟與其他國際機構的聯繫,並在一般情況下派代表出席國際會議;

(9)保管各國議會聯盟檔案

議長大會

各國議會聯盟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在聯合國總部會見俄羅斯國家杜馬主席格雷茲洛夫
首屆世界議長大會(WorldConferenceofSpeakersofParliaments)就是2000年8月底各國議會聯盟(簡稱“議聯”)在聯合國總部紐約舉行的千年議長大會。1998年4月議聯理事會第162次會議決定,為配合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提出的在2000年舉行千年首腦會議的建議,議聯將在聯合國總部舉行千年議長大會,其宗旨是進一步加強議聯與聯合國之間的實質性關係,推動議聯成為聯合國的議會組成部分,推進議聯改革。

1998年9月,議聯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議長大會形式,並成立了千年議長大會籌備委員會。2000年5月6日,議聯理事會在安曼召開第166次會議,任命千年議長大會主席和副主席,並成立大會指導委員會。會上,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被推選為千年議長大會副主席,同時被推選為副主席的還有俄羅斯、英國、美國、法國、南非約旦巴西的議長。千年議長大會主席由時任議聯主席納傑馬·赫普圖拉女士擔任。

2000年8月30日至9月1日,千年議長大會即首屆世界議長大會在聯合國總部紐約如期召開。這是議聯自1889年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一次會議,來自全世界142個國家的156位議會領導人出席會議。大會最後通過千年議長大會宣言

2005年是聯合國成立60周年。2004年12月17日,第59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決定同年9月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召開首腦會議,慶祝聯合國成立60周年。為配合本次首腦會議,議聯決定在聯合國首腦會議之前舉行議長大會,旨在結合審議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實施情況,討論如何抓住機遇,通過加強多邊合作,更有效地應對全球性挑戰。

2005年9月7日,第二屆世界議長大會在聯合國總部紐約開幕,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出席大會。本次大會的主題是“議會與多邊合作,迎接21世紀挑戰”。本次會議有四個主要目的,一是在來自世界所有地區的主權國家的民意代表之間進行交流,二是對過去5年間各國議會在外交事務領域採取的行動加以回顧;三是討論如何加強國際合作和對履行聯合國的使命提供更多的支持,四是協助推進在國際關係中決策的民主化。吳邦國在全體會議上做重要發言,並作為大會第一副主席主持會議。會議期間,吳邦國還與各國議長和有關國際組織負責人廣泛接觸,就雙邊關係和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以增進中國全國人大與世界各國議會的交往與合作,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關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