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書藥石論》

《評書藥石論》作者張懷瓘,此文見載於《書苑菁華》卷十二和《佩文齋書畫譜》卷六。

[原文]

臣聞率土作貢,任其所有,率身事主,罄其所能,心存口念,無所避就。況今蕩然不諱,忠臣義士,鹹肆其辨,可謂開大達之道。陛下亦以臣知於書也。論於書道,是臣之職,知而不說,用臣何為?臣之所言,不敢不盡。
假如欲學文章,必先覽經籍子史。其上才者,深酌古人之意,不拾其言。故陸士衡雲:“或襲故而彌新。”美其語新而意古。其中才者,采連文兩字,配言以成章,將為故實,有所典據。其下才者,模拓舊文,回頭易尾,或有相呈新制,見模拓之文,為之愧赧。其無才而好上者,但寫之而已。書道亦然,臣雖不工書,頗知其道。聖人不凝滯於物,萬法無定,殊途同歸,神智無方而妙有用,得其法而不著,至於無法,可謂得矣,何必鍾、王、張、索而是規模?道本自然,誰其限約。亦猶大海,知者隨性分而挹之。先哲有雲,言相攻失以崇於德,故上下無所不通。若面是腹非,護左忌右,則匿惡之名尋聲而至。
 

[今譯]

臣聞聽境域之內用作進貢,任其所有,以身作榜樣事奉君主,盡其所能,心想口念,無所迴避遷就。何況今天坦蕩不忌諱,忠臣義士,都無所顧忌地爭論,可說是開創了通達之道。陛下也認為臣懂得書道。談到書道,是臣的職責,知道而不說,用臣何用?臣之所言,不敢不盡。
假如要學文章,必先閱覽經藉子史。那些有上等才能的,深人選取古人的意思,不拾掇他們的言辭。所以陸士衡說:“或沿襲故舊而更加清新。”美其語言清新而意思古樸。那些有中等才能的,采掇兩字相連的詞語,搭配言詞以形成文章,打算作為典故,有所根據。那些有下等才能的,拓印舊的文章,改頭換尾,或有相互送上新作,見了那拓印的文字,為之羞慚而面紅耳赤。那些無才而好為上等才能的,只有抄襲他們的文字而已。書道也是如此,臣雖不擅長書法,頗知書道。聖人不拘泥於物,一切事物不固定死,採取不同的方法達到相同的目的,才智卓越無與倫比而妙有所用,得其法而不執著,以至於無法,可說是成功了,何必鍾繇王羲之張芝、索靖才能用作法則取法呢?道本來自然而然,誰限制約束?也猶如大海,智者任隨自己的性情而舀取它。先哲有言說,用語言相互批評過失以推重於仁愛,因此上下沒有不交好。如果表面一套內心又是一套,護左忌右,因此隱匿醜惡的名聲會尋聲而至。

古代著名書法理論著作

在中國古代文藝理論中,古代的書法理論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也是我國藝術理論中的最寶貴的遺產。
《書斷》
《書品》
《畫禪室隨筆》
《藝概》
《論書》
《六體書論》
《法書要錄》
《宣和書譜》
《翰墨志》
《續書譜》
《書譜》
《四體書勢》
《廣藝舟雙楫》
《法書論》
《采古來能書人名》
《評書》
《九勢》
《筆論》
《述書賦》
《書後品》
《書論》
《續書斷》
《書旨述》
《非草書》
《廣川書跋》
《負暄野錄》
《筆陣圖》
《法書考》
《學古編》
《書訣》
《書估》
《書議》
《鈍吟書要》
《書法約言》
《書學捷要》
《藝舟雙楫》
《與梁武帝論書啟》
《古今書評》
《寶章待訪錄》
《草書勢》
《古今書人優劣評》
《說文解字序》
《語例字格》
《懷素上人草書歌序》
《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
《二字訣》
《筆勢論十二章》
《送高閒上人序》
《授筆要說》
《臨池訣》
《撥鐙序》
《記白雲先生書訣》
《五十六種書》
並序《書述》
《心成頌》
《八訣》
《海岳名言》
《三十六法》
《傳授法》
《用筆論》
《晦庵論書》
《筆髓論》
《古今文字志目》
《翰林要訣》
《衍極並注》
《筆法訣》
《指意》
《論宋十一家書》
《閣帖跋》
《春雨雜述》
《王羲之傳論》
《書法雅言》
《論書表》
《奴書訂》
《草書狀》
《隸書體》
《二王等書錄》
《承晉齋積聞錄》
《古今法帖論》
《評書帖》
《初月樓論書隨筆》
《分隸偶存》
《義門題跋》
《筆意贊》
《書學》
《南北書派論》
《文字論》
《觀鍾繇書法十二意》
《臨池管見》
《臨池心解》
《評書藥石論》
《于右任論書》
《啟功論書》
《沈尹默論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