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議》

《書議》唐,張懷瓘撰。

介紹

仲尼修書,始自堯舜。堯舜王天下,煥乎有文章。文章發揮,書道尚矣。夏殷之世,能者挺生。秦漢之間,諸體間出。玄猷冥運,妙用天資;追虛捕微,鬼神不容其潛匿。而通微應變,言象不測其存亡。奇寶盈乎東山,明珠溢乎南海,其道有貴而稱聖,其跡有祕而莫傳。理不可盡之於詞,妙不可窮之於筆,非夫通玄達微,何可至於此乎?乃不朽之盛事,故敘而論之。夫草木各務生氣,不自埋沒,況禽獸乎?況人倫乎?猛獸鷙鳥神彩各異,書道法此。其古文、篆籀,時罕行用者,皆闕而不議。議者真正、藁草之間,或麟鳳一毛龜龍片甲,亦無所不録。其有名跡俱顯者一十九人,列之於後:

崔瑗 張芝 張昶 鍾繇 鍾會 韋誕 皇象 嵇康 衛瓘 衛夫人 索靖 謝安 王導 王敦 王廙 王洽 王珉 王羲之 王獻之

然則千百年間得其妙者,不越此數十人。各能聲飛萬里,榮擢百代。惟逸少筆跡遒潤,獨擅一家之美,天質自然,風神蓋代。且其道微而味薄,固常人莫之能學;其理隠而意深,固天下寡於知音。昔為評者數家,既無文詞,則何以立說?何為取象其勢,彷佛其形?似知其門,而未知其奧,是以言論不能辨明。夫於其道不通,出其言不斷,加之詞寡典要,理乏研精,不述賢哲之殊能,況有邱明之新意悠悠之説,不足動人。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見其志,覽之即瞭然,若與言面目,則有智昏菽麥,混白黑與胸襟;若心悟精微,圖古今於掌握,玄妙之意出於物類之表;幽深之理,伏於杳㝠之間。豈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測。非有獨聞之聽,獨見之明,不可議無聲之音,無形之相。夫誦聖人之語,不如親聞其言;評先賢之書,必不能盡其深意。有千年明鏡,可以照之不疲;琉璃屏風,可以洞徹無礙。今雖録其品格,豈獨稱其材能。皆先其天性,後其習學。縱異形奇體,輒以情理一貫,終不出於洪荒之外,必不離於工拙之間。然智則無涯,法固不定,且以風神骨氣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

相關詞條

仲尼琉璃

古代著名書法理論著作

在中國古代文藝理論中,古代的書法理論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也是我國藝術理論中的最寶貴的遺產。
《書斷》
《書品》
《畫禪室隨筆》
《藝概》
《論書》
《六體書論》
《法書要錄》
《宣和書譜》
《翰墨志》
《續書譜》
《書譜》
《四體書勢》
《廣藝舟雙楫》
《法書論》
《采古來能書人名》
《評書》
《九勢》
《筆論》
《述書賦》
《書後品》
《書論》
《續書斷》
《書旨述》
《非草書》
《廣川書跋》
《負暄野錄》
《筆陣圖》
《法書考》
《學古編》
《書訣》
《書估》
《書議》
《鈍吟書要》
《書法約言》
《書學捷要》
《藝舟雙楫》
《與梁武帝論書啟》
《古今書評》
《寶章待訪錄》
《草書勢》
《古今書人優劣評》
《說文解字序》
《語例字格》
《懷素上人草書歌序》
《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
《二字訣》
《筆勢論十二章》
《送高閒上人序》
《授筆要說》
《臨池訣》
《撥鐙序》
《記白雲先生書訣》
《五十六種書》
並序《書述》
《心成頌》
《八訣》
《海岳名言》
《三十六法》
《傳授法》
《用筆論》
《晦庵論書》
《筆髓論》
《古今文字志目》
《翰林要訣》
《衍極並注》
《筆法訣》
《指意》
《論宋十一家書》
《閣帖跋》
《春雨雜述》
《王羲之傳論》
《書法雅言》
《論書表》
《奴書訂》
《草書狀》
《隸書體》
《二王等書錄》
《承晉齋積聞錄》
《古今法帖論》
《評書帖》
《初月樓論書隨筆》
《分隸偶存》
《義門題跋》
《筆意贊》
《書學》
《南北書派論》
《文字論》
《觀鍾繇書法十二意》
《臨池管見》
《臨池心解》
《評書藥石論》
《于右任論書》
《啟功論書》
《沈尹默論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