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岳名言》

《海岳名言》北宋書畫家米芾文,作者從結體、筆法、格調等方面進行了評述,和碑刻臨習與民間書法問題。

基本信息

簡介

《海岳名言》為北宋米芾所撰。米芾是宋四大家之一,精於詩、書、畫及書畫鑑賞。《海岳名言》一卷,是他平時論書的語錄,所談心得見解,常有獨到之處。如談及俗、怪之病時說:“字要骨格,內須裹筋,筋須藏肉,秀潤生,布置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變態貴形不貴苦,苦生怒,怒生怪;貴形不貴作,作入畫,畫入俗:皆字病也。”既是經驗之談,又是對時弊的針砭。

在《海岳名言》中,米芾以魏晉書法傳統及其美學品格為核心,立足於唐宋書法在“法度”與“意趣”之間設定的論題,從結體、筆法、格調等方面,對唐代書法多有批評,並注意到了碑刻臨習和民間書法問題

論文

書論:宋—米芾《海岳名言》

裴休率意寫碑,乃有真趣,不陷醜怪。

沈傳師變榕,自有超世真趣,徐不及也。

吾書須得趣,他好俱忘,乃人妙。別為一好縈之,便不工也。

吾書小字行書,有如大字,唯家藏真跡跋尾,間或有之,不以與求書者,心既貯之,隨意落筆,皆得自然,血其古雅。

唐官誥在世為褚、陸、徐嶠之體,殊有不俗者。開元以來,緣明皇字型肥俗,如有徐浩。以合時看所好,經法字變自此肥。開元已前古氣,元復有矣。

歷觀前賢論書,徵引迂遠,比況奇巧,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是何等語?或遣詞求工,去法逾無,無益學者,故吾所論要在入人,不為溢辭

字之八面,尚真楷見之,大小各有分。智永有八面,已少法。

智永臨《集千文》,秀潤圓勁,八面俱備,有真跡。

丁道護、歐、虞筆始勻,古法亡矣。柳公權師歐,不及遠甚,而為醜怪惡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書。

歐、虞、褚、柳、顏、皆一筆書也,安排費工,豈能垂世。李邕脫子敬體,乏纖濃。徐浩晚年力過,更無氣骨,皆不如作郎官時《州碑》也,《董孝子》。《不空》,皆晚年惡札,全無纖媚,此自有識才知之。

顏魯公行字可教,真便人俗品。

作者

米芾(1052-1107),北宋書畫家,亦名黻,字元章,別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等。世居太原(今屬山西),遷襄陽(今屬湖北),後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善書畫,精鑑藏,1105年曾擔任徽宗朝(1100-1125年)書畫學博士,同年升任禮部員外郎,人稱“米南宮”,為宋代書法四家之一,著有《書史》、《畫史》、《寶章待訪錄》及詩文集。

米芾是中國書畫史上重要的鑑賞家之一,一生閱曆書畫無數,不僅有豐富的鑑賞經驗,也形成了其特有的評判標準。縱覽其評述文字,對唐代書法的品評尤為引人注目:他對唐代楷書大家歐陽詢(557-641)、虞世南(558-638)、褚遂良(596-659)、顏真卿(709-785)、柳公權(778-865)等書家的筆法、結體,以致格調,都頗多貶詞;對唐代書法因強求法度而喪失氣骨或意趣時有指責;他把歐陽詢,尤其是柳公權看作“醜怪惡札祖”,並斷言詩人杜甫不善書。這些意見存錄於其著作《寶章待訪錄》和《海岳名言》中。本文即以後者所及相關論述為主,參以其他材料,從中探討米芾有關唐代書法品評的觀念和方法。

簡評

《海岳名言》中由品評涉及的碑刻、民間書法問題

書法學習離不開對法書的臨摹和保存,宋代開始的各種法帖刊刻,就是在前代收藏的基礎上,蒐集民間收藏,以摹本形式保存法書的活動。從傳播媒介和傳播時間上來說,大大突破了書法作品由於獨一性而造成的局限。對於當時盛行的碑刻刊刻和學碑風氣,米芾說:

石刻不可學,但自書使人刻之,已非己書也,故必須真跡觀之,乃得趣。如顏真卿,每使家僮刻字,故會主人意,修改波撇,致大失真。唯吉州廬山題名。題訖而去,後之刻之,故皆得其真,無做作凡俗之差,乃知顏出於褚也。又真跡皆無蠶頭雁尾之筆,與郭知運《爭座位帖》,有篆籀氣,顏傑思也……

米芾批評了碑石刊刻過程中筆法湮沒和風格作偽現象,提醒我們重新認識有關顏真卿楷書“蠶頭雁尾”特徵的慣常定語。這段文字也是中國書法史上較早注意到碑學和帖學關係的論述。

此外,就現存書法著述而言,米芾也最早注意到書法大家與民間書法的互動關係。其中,他對抄寫佛教、道教經書時所用的“經生體”和官方檔案(如“官誥”)所用的書體多有留意:

凡大字要如小字,小字要如大字。褚遂良小字如大字,其後經生祖述,間有造妙者。大字如小字,未之見也。

唐官誥在世為褚、陸、徐嶠之體,孰有不俗者。開元以來,緣明皇字型肥俗,始有徐浩,以和時君所好,經生字亦自此肥。開元以前古氣,無復有矣。

最後,米芾把杜甫詩中對薛稷書法的狀述,與拓本進行比照,得出了一個有趣、但也意味深長的結論:“薛稷書慧普寺。老杜以為“蛟龍岌相纏”,今見其本,乃如柰重兒握蒸餅勢,信老杜不能書也。”

我們知道,唐代書法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科舉選仕制度的支持,不過,在書法史上,只有一部分通過科舉考試走向仕途的文人擅長書法,大部分知識分子書藝平平,米芾的評價當為中允。

古代著名書法理論著作

在中國古代文藝理論中,古代的書法理論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也是我國藝術理論中的最寶貴的遺產。
《書斷》
《書品》
《畫禪室隨筆》
《藝概》
《論書》
《六體書論》
《法書要錄》
《宣和書譜》
《翰墨志》
《續書譜》
《書譜》
《四體書勢》
《廣藝舟雙楫》
《法書論》
《采古來能書人名》
《評書》
《九勢》
《筆論》
《述書賦》
《書後品》
《書論》
《續書斷》
《書旨述》
《非草書》
《廣川書跋》
《負暄野錄》
《筆陣圖》
《法書考》
《學古編》
《書訣》
《書估》
《書議》
《鈍吟書要》
《書法約言》
《書學捷要》
《藝舟雙楫》
《與梁武帝論書啟》
《古今書評》
《寶章待訪錄》
《草書勢》
《古今書人優劣評》
《說文解字序》
《語例字格》
《懷素上人草書歌序》
《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
《二字訣》
《筆勢論十二章》
《送高閒上人序》
《授筆要說》
《臨池訣》
《撥鐙序》
《記白雲先生書訣》
《五十六種書》
並序《書述》
《心成頌》
《八訣》
《海岳名言》
《三十六法》
《傳授法》
《用筆論》
《晦庵論書》
《筆髓論》
《古今文字志目》
《翰林要訣》
《衍極並注》
《筆法訣》
《指意》
《論宋十一家書》
《閣帖跋》
《春雨雜述》
《王羲之傳論》
《書法雅言》
《論書表》
《奴書訂》
《草書狀》
《隸書體》
《二王等書錄》
《承晉齋積聞錄》
《古今法帖論》
《評書帖》
《初月樓論書隨筆》
《分隸偶存》
《義門題跋》
《筆意贊》
《書學》
《南北書派論》
《文字論》
《觀鍾繇書法十二意》
《臨池管見》
《臨池心解》
《評書藥石論》
《于右任論書》
《啟功論書》
《沈尹默論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