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法訣》

《筆法訣》

《筆法訣》,唐代李世民文,本文論述了毛筆筆法的方方面面。

基本信息

簡介

李世民之《筆法訣

夫欲書之時,當收視反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則契於玄妙。心神不正,字則攲斜;志氣不和,書必顛覆。其道同魯廟之器,虛則攲,滿則覆,中則正。正者,沖和之謂也。

大抵腕豎則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次實指,指實則節力均平。次虛掌,掌虛則運用便易。
為點必收,貴緊而重。
為畫必勒,貴澀而遲。
為撇必掠,貴險而勁。
為豎必努,貴戰而雄。
為戈必潤,貴遲疑而右顧。
為環必郁,貴蹙鋒而總轉。為波必磔,貴三折而遣毫。
側不得平其筆。
勒不得臥其筆,須筆鋒先行。
努不宜直,直則失力。
趯須存其筆鋒,得勢而出。
策須仰策而收。
掠須筆鋒左出而利。
啄須臥筆而疾掩。
磔須戰筆發外,得意徐乃出之。
夫點要作稜角,忌於圓平,貴於通變。
合策處策,“年”字是也。
合勒處勒,“士”字是也。
凡橫畫並仰上覆收,“土”字是也。
三須解磔,上平、中仰、下覆,“春”、“主”字是也。凡三畫悉用之。
合掠即掠,“戶”字是也。
“口”乃“形”、“影”字右邊,不可一向為之,須背下撇之。
“艾”須上磔扭鋒,下磔放出,不可雙出。
“多”字四撇,一縮、二少縮、三亦縮、四須出鋒。巧在乎躪礫,則古秀而意深;拙在乎輕浮,則薄俗而直置。採摭箐葩,芟薙蕪穢,庶近乎翰墨。脫專執自賢,缺於師授,則眾病蜂起,衡鑑徒懸於暗矣。

作者簡介

李世民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在位23年(627-649)是唐朝第二代皇帝,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論家,書法家和詩人。千古一帝,中國最有作為的皇帝。在位二十三年,在位期間國泰民安,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繁榮,軍事力量強大。後人稱他在貞觀年間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古代著名書法理論著作

在中國古代文藝理論中,古代的書法理論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也是我國藝術理論中的最寶貴的遺產。
《書斷》
《書品》
《畫禪室隨筆》
《藝概》
《論書》
《六體書論》
《法書要錄》
《宣和書譜》
《翰墨志》
《續書譜》
《書譜》
《四體書勢》
《廣藝舟雙楫》
《法書論》
《采古來能書人名》
《評書》
《九勢》
《筆論》
《述書賦》
《書後品》
《書論》
《續書斷》
《書旨述》
《非草書》
《廣川書跋》
《負暄野錄》
《筆陣圖》
《法書考》
《學古編》
《書訣》
《書估》
《書議》
《鈍吟書要》
《書法約言》
《書學捷要》
《藝舟雙楫》
《與梁武帝論書啟》
《古今書評》
《寶章待訪錄》
《草書勢》
《古今書人優劣評》
《說文解字序》
《語例字格》
《懷素上人草書歌序》
《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
《二字訣》
《筆勢論十二章》
《送高閒上人序》
《授筆要說》
《臨池訣》
《撥鐙序》
《記白雲先生書訣》
《五十六種書》
並序《書述》
《心成頌》
《八訣》
《海岳名言》
《三十六法》
《傳授法》
《用筆論》
《晦庵論書》
《筆髓論》
《古今文字志目》
《翰林要訣》
《衍極並注》
《筆法訣》
《指意》
《論宋十一家書》
《閣帖跋》
《春雨雜述》
《王羲之傳論》
《書法雅言》
《論書表》
《奴書訂》
《草書狀》
《隸書體》
《二王等書錄》
《承晉齋積聞錄》
《古今法帖論》
《評書帖》
《初月樓論書隨筆》
《分隸偶存》
《義門題跋》
《筆意贊》
《書學》
《南北書派論》
《文字論》
《觀鍾繇書法十二意》
《臨池管見》
《臨池心解》
《評書藥石論》
《于右任論書》
《啟功論書》
《沈尹默論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