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生存》

《數位化生存》

《數位化生存》可以說是二十世紀信息技術及理念發展的聖經,作者是尼葛洛龐帝,此書的流行和傳播對二十世紀資訊時代的啟蒙、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書深入淺出了講解了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趨勢和套用、巨大的價值和數字時代的宏偉藍圖,闡明了信息技術、網際網路對時代和人們生活的影響和價值。作者尼葛洛龐帝成為了信息技術投資和趨勢分析領域的教父,他的知命度和因此帶來的無形價值不可估量。《數位化生存》《數位化生存》此書描繪了數字科技為人們的生活、工作、教育和娛樂帶來的各種衝擊和其中值得深思的問題,是跨入數位化新世界的最佳指南。英文版曾高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基本信息

簡介

《數位化生存》《數位化生存》
《數位化生存》可以說是二十世紀信息技術及理念發展的聖經,此書的流行和傳播對二十世紀信息時代的啟蒙、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書深入淺出了講解了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趨勢和套用、巨大的價值和數字時代的宏偉藍圖,闡明了信息技術、網際網路對時代和人們生活的影響和價值。作者尼葛洛龐帝成為了信息技術投資和趨勢分析領域的教父,他的知命度和因此帶來的無形價值不可估量。

主要內容

《數位化生存》《數位化生存》

《數位化生存》此書描繪了數字科技為人們的生活、工作教育娛樂帶來的各種衝擊和其中值得深思的問題,是跨入數位化新世界的最佳指南。英文版曾高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信息的DNA”正在迅速取代原子而成為人類生活中的基本交換物。尼葛洛龐帝向我們展示出這一變化的巨大影響。電視機計算機螢幕的差別變得只是大小不同而已。從前所說的“大眾”傳媒正演變成個人化的雙向交流。信息不再被“推給”消費者,相反,人們或他們的數字勤務員將把他們所需要的信息“拿過來”並參與到創造它們的活動中。

信息技術的革命將把受制於鍵盤和顯示器的計算機解放出來,使之成為人們能夠與之交談,與之一道旅行,能夠撫摸甚至能夠穿戴的對象。這些發展將變革人們的學習方式、工作方式、娛樂方式—一句話,人們的生活方式。犀利的見解使尼葛洛龐帝成為wried雜誌最受歡迎的專欄作家。《數位化生存》一書充滿這種洞見,是人們每個人的必讀之書。

作者簡介

《數位化生存》尼葛洛龐帝(Negroponte)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及媒體實驗室的創辦人,同時也是《連線》雜誌的專欄作家。西方媒體推崇他為
尼葛洛龐蒂尼葛洛龐蒂
電腦和傳播科技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大師之一,1943年,尼葛洛龐帝出生於一個富裕的家庭,從小就醉心於藝術和數學,由於有誦讀困難症,他不喜歡閱讀。從3歲起,尼葛洛龐帝就隨著父母遊走世界。23歲的時候,他就成為了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後來,他還創辦了著名的媒體實驗室。與此同時,他還是一個有名的投資家,在全世界投資了50個以上的公司。1996年7月被《時代》周刊列為當代最重要的未來學家之一。

創作過程

尼葛洛龐帝在2004年接受水均益專訪時說:

《數位化生存》尼葛洛龐帝
“我的這本《數位化生存》六個星期內就寫完了,一個筆記都沒有做,也沒有做任何的調研,也沒有相關的背景,就這么把書寫出來了。這本書內容就是基於我個人的經歷,不管是私人生活還是在實驗室裡面的經歷,這其實就是一本闡釋我們所做的事情的書,也許有一些描述是有前瞻性的,所以這跟所謂的未來學家還是有區別的。”

“最開始的那些十多篇文章都很好寫,我半個小時就能寫一篇,也許是45分鐘。後面的十篇文章開始花幾個小時,最後的十篇文章要花五六個小時才能寫好。這個時候也許就該收手了,因為對我來說花五六個小時寫文章就是很長的時間了。後來我們把雜誌賣了,然後我停筆了,我很高興我做了這樣的決定。因為會有一段時間你做一件事情做的很順手,當時時機也對,但是人生最難的事情就是知道什麼時候要收手,因為你確實想以你自己的方式做事,而當時確實是收手的最好時機。”

“書寫成的時間要比出版的時間要早幾年,因為這個期間你還要做相應出版和翻譯的工作。所以這本書寫成的時候,甚至連網際網路瀏覽器還沒有出現。網景公司當時甚至都沒有成立。當時使用網際網路的人都跟我差不多,就像是在騎一匹沒有鞍的馬。後來發生的事情隨後改變了網際網路。當時這本書出現的時機,我想能被稱為巧合是因為這個時機占盡了天時地利。另外我想這也是因為這本書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我不知道中譯本是怎么樣的,但是英文的版本所使用的語言都是非常簡單的,這本書我是為我的媽媽寫的,也就是對那些很聰明但是對技術方面不是很熟悉的人寫的,所以讀起來你不需要有一個特殊的背景才能讀懂。這也是這本書暢銷的原因吧,就像滾雪球一樣。當網際網路便的更加普及的時候,也會帶動這方面的因素。”

1991年的一天,

《數位化生存》《數位化生存》
《連線》雜誌的發起人走進在阿姆斯特的一家酒吧,他的《連線》雜誌瀕臨倒閉,為了籌集資金他已經遭遇了無數冷遇。在這間酒吧里他遇到了麻省理工學院的一位教授,儘管心灰意冷,但他還是向這個陌生人介紹了自己的《連線》雜誌。讓他喜出望外的是,幾天后,這位教授決定對雜誌進行投資。這位雪中送炭的投資者就是尼葛洛龐帝。

尼葛洛龐帝明確表示為了投資安全、提高雜誌品質,要求在最後一頁開闢自己的個人專欄。然而就是尼葛洛龐帝的這個個人專欄使《連線》勢如破竹,颳起了媒體鏇風。

1995年,《連線》初期的18篇文章集結成書出版,這就是著名的《數位化生存》。然而即使是當初的編輯也沒有想到,這個一開始只謹慎地印刷了10萬冊的書會大獲成功,被譯成三十多種文字在全球廣泛發行。

中文版本

《數位化生存》《數位化生存》
《數位化生存》是尼葛洛龐帝這個技術專家寫的關於未來學的書,他的描述是基於自己在MIT(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整天玩的那些東西,比如多媒體電腦,比如圖形化界面。促使胡泳一眼就看上這本書的關鍵是他提出的“比特和原子”的關係。尼葛洛龐帝講了個故事,說他過海關,帶了一張光碟。海關的工作人員仔細檢查了他包里的其他東西,但對這張光碟視而不見。他說其實海關的人不知道光碟是什麼,光碟里裝的內容反而可能比那些爆炸物更危險。由此說明比特可以穿越原子構成的物質障礙,建構現代社會的基本要素將由原子變成比特。而原子的世界又會拚命限制比特世界的發展,今天人們看到很多有關網際網路的立法非常荒謬,這就是原子世界相對於比特世界的滯後。尼葛洛龐帝有個很形象的比喻,說法律就像被撈上岸拚命撲騰的,離開了水,再怎么撲騰也沒有生命力。

胡泳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上網。

《數位化生存》《數位化生存》譯者 胡泳
那是在清華大學。當時校園裡已經有網際網路了,社會上還基本不知道網際網路是什麼東西。1995年的時候北京電報局可能有3000個網際網路用戶,但在校園裡已經有了E-mail、bbs等。1995年10月,第一次去清華大學上網,在一個bbs上大家在討論台灣問題。這樣一個媒體形態給胡泳特別大的震驚。因為這在那個做媒體的時代是絕對不能想像的。胡泳那時在做《三聯生活周刊》,當時中國沒有生活周刊,大量模仿美國的《時代周刊》。與讀者互動唯一的通道就是在前面做讀者來信,這在當時是個新鮮的東西,覺得和讀者拉近距離了,增強互動了,但這種互動和網際網路相比太蒼白了。所以胡泳當時特別震驚,覺得網際網路一定會超越所有的媒體。那次上網經歷改變了胡泳,從那以後胡泳到處蒐集網際網路的材料,我上網,凡是有Internet字樣的東西就拷下來,琢磨它。在這個過程中,胡泳就想寫本書。在找材料的過程中,翻譯了《數位化生存》。這個書本意不是想趕時髦,因為網際網路它本身表層的東西或者說是塵土飛揚的東西特別多。

1996年胡泳在著作權代理公司看到這本《BeingDigital》的英文樣書時,胡泳的直覺就是,這本書會成為九十年代的《第三次浪潮》。恰好在中國需要網際網路啟蒙的時候出現了這本書,這種歷史的轉折點不是輕易會有的。當時胡泳正在寫作《網路為王》,但立刻決定停下自己的寫作來翻譯它。出版社開始要仿效台灣的譯法叫它《數位革命》,胡泳堅持用《數位化生存》。這本書出版後一時洛陽紙貴,最後變成一個“羊群效應”,人們覺得好像不看這個書就落後於時代了,但估計很多人買了也沒有真正看下去。

社會影響

1997年,

《數位化生存》尼葛洛龐帝
尼葛洛龐帝第一次來到中國大陸,但是早在一年之前,他的《數位化生存》中譯本已經先於他在中國登入了。隨著這本書的推出,幾乎一夜之間,凡是對計算機網際網路感興趣的中國人都記住了這個拗口的名字: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在那些對網路還懵懵懂懂的人來說,這本書也成為了跨入數位化奇妙新世界的最佳指南。

在《數位化生存》的前言中,尼葛洛龐帝曾開宗明義地寫道:“計算不再只和計算機有關,它決定我們的生存。”1996年的時候,中國的網際網路就像一片沙漠,差不多就是一個夢想國,人們對這個沒有什麼概念。也不知道網際網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中國網際網路網民雖然號稱有62萬,但其實大多數都是計算機從業者,網路速度不僅緩慢,而且非常不穩定。

《數位化生存》中文譯者胡泳:“96年當時的狀況,網際網路幾乎沒有商用化,所以,這個書所處的那個時期,我個人覺得就是一個從象牙塔到十字街頭的一個關鍵的時刻,這本書出現。”

相關內容

《數位化生存》作者後悔:沒投資網遊

幾年前,一本《數位化生存》風靡中國,它的翻譯出版曾經引發中國人對未來信息世界的狂熱激情和無盡夢想,這幾乎被視為中國網際網路的啟蒙運動的開始。該書在中國正式翻譯出版8年後,中國的網際網路剛剛經歷一個走出泡沫,走向理性的時代。
2004年04月14日《數位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龐帝再次訪華。在媒體見面會上,他向記者坦言,8年以前,他並沒有預見到中國的網路遊戲發展得如此迅猛,並開玩笑地說,後悔當初沒有投資一家網路遊戲公司。
中國網際網路最大的機會:無線寬頻
被西方媒體推崇為“電腦和傳播科技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大師之一”的尼葛洛龐帝先生,一直倡導利用數位化技術來促進社會生活轉型,1996年7月被《時代》周刊列為當代最重要的未來學家之一。在昨天的媒體見面會上,他表示,中國以及全球網際網路最大的機會,在於無線寬頻技術的發展,所以未來的網路公司將無一不靠此賺錢。而尼葛洛龐帝所指的無線寬頻將基於pTop(peertopeer),他形象地描述,PtoP技術將使整個世界變成一個沒有發射塔和開關的網路。
尼葛洛龐帝介紹,現在,不同於網際網路的信息都存儲在幾個中央單元上,而“PtoP”技術使存儲在每台個人電腦上未經鎖定的檔案和數據連線到網際網路上在理論上成為可能。在“PtoP”系統中,比如說屬於兩個網際網路用戶的兩台電腦,可以不通過像“Yahoo”這樣的大型網站而直接連線。而這樣的寬頻技術並不是遙遠的夢,它可能很快使你的網路生活意想不到的便捷。
1996年8月,張朝陽博士得到尼葛洛龐帝先生的天使投資支持而創辦搜狐公司。而在回答記者如何看待當今中國的網路遊戲熱潮時,尼葛洛龐帝開玩笑地說,8年前,他並沒有先知先覺到網路遊戲在中國的迅猛發展,如果當初就預見到了,他一定當時就投資一個網路遊戲公司。“那將是一個人一輩子千載難逢的機會。”尼葛洛龐帝說。
中國網際網路普及的最大障礙:成本高昂
是什麼阻礙了中國網際網路以更快的速度普及?尼葛洛龐帝的答案是,PC高昂的價格。
一個貧窮的高棉農村,有一天得到了尼葛洛龐帝的一筆慈善捐助,使這個地區的孩子們第一次接觸到了PC和寬頻,“他們第一個學會的詞是GOOGLE”,尼葛洛龐帝說。他告訴記者這如同在貧困地區給孩子們打開了一扇窗戶。而更多的中國農村地區的孩子並沒有這樣一個視窗。
尼葛洛龐帝說,PC普遍的高價格是中國網際網路普及的最大障礙,而PC的成本本應該更低。據悉,尼葛洛龐帝現在正致力於在世界範圍內推動一個全新項目,那就是製造一個100美元、全螢幕全彩的筆記本。如果筆記本的價格能夠做到低廉,那么台式機的普及速度將更快。

中國網際網路最大的風險:標準滯後
當問到目前中國網際網路最大的風險是什麼的時候,尼葛洛龐帝毫不猶豫地回答,是中國的無線標準與國際的不融合。這將對中國網際網路的利益造成損害。尼葛洛龐帝說,當前關於中國無線標準的爭論是以貿易為基礎的,是一個屬於WTO的問題。在無線領域,中國本來最明智的選擇是跳過3G,推動Wi-Fi並開發新一代通信技術,但是這個時機已經錯過。不過,中國仍可在教育市場中,憑藉開放源硬體成為網際網路世界的領導者。

30部必讀的科普經典

那些具有極高的科學性、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科普經典,濃縮了幾個世紀以來科學發展的歷程,涉及了當今科學的基本問題和最新進展,凝聚了人類文明進步的智力成果,回答了我們普遍關注的科學命題,讓我們更深刻地了解自己,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