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壁邊緣》

《峭壁邊緣》

《峭壁邊緣》,(美)亨利·保爾森著,這本書如實地記錄了保爾森在金融動盪中的重大決策是如何做出的,不僅僅包括保爾森的個人回憶,也包括與美國前總統布希、美國現總統歐巴馬、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和現任財政部長蓋特納的會談。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峭壁邊緣》峭壁邊緣

他曾被認為是美國證券界的“鷹派”,他也自稱自己的個性繼承於一個一個女強人的血脈;他是個雷厲風行的人,向自己喜歡的女人求婚後,8個星期內就閃電結婚;他是個盡職的人,人們稱他是不知疲倦的“牛頭犬”,一心撲在工作上的他竟然只能以躲在廁所看《周末畫報》為一大消遣。

他就是中國人的“老相識”亨利·保爾森。從美國財政部長位置上退下來的保爾森,以自己的坦誠和勇氣,在回憶錄中記下了金融危機期間,那一個個難忘的日夜: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的時候,他甚至想著服用安眠藥;在與議員商討救市計畫時,他幾次躲在柱子後面乾嘔;而為了挽救整個金融體系,他甚至向議長佩洛西下跪。

保爾森雖然給人性格強硬的印象,但他也坦承自己在金融危機期間犯下的錯誤:當雷曼處於生死關頭時,他竟然忽視了英國人放棄購買雷曼的警告;他低估了公眾對用納稅人的錢救市的憤怒程度;而他推出的一系列救市計畫,也常常不是出於詳盡的分析,只是出於直覺判斷。

保爾森就是這么一個人:他執著、強硬但不乏溫情;他怨恨華爾街的貪婪卻又不遺餘力地挽救它們;他信奉自由市場的理念但卻又不得不為政府救市計畫四處奔波。

正如保爾森所說,他拯救的金融世界曾處於峭壁邊緣,但幸運的是,倔強的保爾森並沒有讓金融帝國墜下深淵。

作者簡介

亨利·保爾森(HenryM.Paulson,JR.):美國前財政部長,入主財政部之前曾擔任高盛集團的總裁。1946年,保爾森生於美國中西部,在一個小鎮的農場長大。1964年就讀於達特茅斯大學,是美國常春藤名校最佳橄欖球手之一。大四時,保爾森認識了溫迪,溫迪後來成為保爾森的夫人。1968年,保爾森進入哈佛大學商學院,獲MBA學位。尼克森擔任美國總統期間,保爾森出任總統幕僚助理和白宮內務委員會成員。保爾森的得意之作,是自1999年擔任高盛總裁所取得的業績。任職高盛期間,保爾森成為美國最有影響的金融高手之一,一度被美國媒體冠以“華爾街權力之王”的頭銜。2006年,保爾森接替約翰·斯諾,擔任美國財政部部長。很快,保爾森就面臨著一大考驗:拯救峭壁邊緣的金融系統。

編輯推薦

在世界經濟逐步走出蕭條、迎來復甦之際,保爾森關於21世紀以來最為嚴重的金融危機的回憶錄《峭壁邊緣》對於我們冷靜回顧金融世界的榮辱沉浮,感知全球經濟的冷暖交替,了解世界經濟格局的風雲變幻具有重要意義。

《峭壁邊緣》一上市,就在世界各國引起了轟動,一舉躍升為《紐約時報》《金融時報》榜首暢銷書。當然,作為21世紀最為重要的經濟體之一的中國,保爾森的書自然也受到人們的關注,這不僅因為保爾森是“美國建國以來最有中國情結的財長”(著名經濟學家胡祖六對《峭壁邊緣》的評語),更重要的是,保爾森的回憶錄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參考意義,人們需要思考的是:《峭壁邊緣》中造成美國經濟危機的幽靈也在中國遊蕩著么?而這,也是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汪丁丁教授所擔心的:“伴隨著這本書的閱讀過程,我無法擺脫的是這樣一些問題:這事如果發生在中國呢?可能發生在中國嗎?中國將來要為自己的金融變局支付什麼樣的代價呢?”

媒體評論

媒體及專家評論:著名經濟學家王一江巴曙松汪丁丁張軍易憲容胡祖六薛兆豐鍾偉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樓繼偉中信集團公司總經理常振明推薦閱讀

保爾森是美國建國以來最有中國情結的財長,自始至終對於中國擁有一份真摯而持久的友好感情。即使在這本關於金融危機的回憶錄中,他都情不自禁地提到了他與中國的特殊關係,記述了與中國朋友的相互信任和密切合作。——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聯執主任胡祖六

伴隨著這本書的閱讀過程,我無法擺脫的是這樣一些問題:這事如果發生在中國呢?可能發生在中國嗎?中國將來要為自己的金融變局支付什麼樣的代價呢?——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汪丁丁

無論是大蕭條還是次貸危機,是猶存的高盛還是已逝的雷曼,是壯年傳奇的格林斯潘,還是萬年落寞的保爾森,其行其言對短暫的人生而言皆可資治或賞析,對於恆久的歷史而言都成塵埃寂然無痕。——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鍾偉

2008年從美國華爾街蔓延開來的全球金融危機留給這個世紀的最重要的話題肯定不再是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以及金融的脆弱性,而是我們如何拯救即將坍塌的金融系統。這本是一個大是大非的問題,它涉及我們已有的信仰、教條、理論和制度,涉及政府與市場、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公平與正義以及法律和憲政。拯救危機行動中的主要人物、美國前財長保爾森的這部回憶錄為我們披露了華盛頓高層以及他本人在這個大是大非問題上進行的不為人知的辯論、妥協、決策和行動的內幕,讓人大飽眼福。——經濟學家、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

真實,生動,緊張,刺激。在世紀金融危機的高壓下,位於權力中心的重量級玩家,權衡的是上級發出的指令、下級通報的形勢、媒體轉達的民情、以及自身的經驗和直覺,市場信念和數學模型則無足輕重。——北京大學法與經濟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薛兆豐

保爾森先生在這本書中坦率地承認,一系列的救市措施並不是真正來自於詳細的分析,而是來自對危機的恐懼。——《華爾街日報》

保爾森以第一人稱的口吻直接陳述此次震驚寰宇的金融危機,毫無匿名之避諱、毫無無根無據的發難。儘管如此,這本書依舊是色彩紛呈並且細緻入微。——《華盛頓郵報》

2010年值得推薦的40部好書

讀書,當然要讀好書,新書。本期任務讓我們走進本年度值得推薦的40部好書中去吸取養料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