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三姐》

《劉三姐》

《劉三姐》是流傳在廣西僮族地區的一個古老而優美的民間傳說。主人公劉三姐是一位聰明、美麗的壯族姑娘,擅長用山歌來讚美勞動、讚美自然、讚美愛情,並用山歌揭露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影片創作者為劉三姐設計的山歌,樸素生動,具有強烈生活氣息和濃郁地方色彩,符合人物性格,用歌而不是台詞表達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影片是新中國第一部音樂風光故事片,片中悅耳動聽的歌聲與美麗的桂林山水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為影片增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電影《劉三姐》是著名導演蘇里代表作。是中國大陸第一部風光音樂故事片,為我國影壇奉獻了一枝奇葩,曾獲得巨大轟動,在港、澳及東南亞放映時,被譽為“山歌之王”。在馬來西亞被評為世界十部最佳影片之一。在1963年舉辦的第二屆《大眾電影》“百花獎”評選中,獲最佳攝影獎,最佳音樂獎,最佳美工獎和最佳男配角四項大獎。當年它在香港放映時曾和好萊塢打擂台,創造了連映數十天創造至今無法突破的票房奇蹟,劉三姐的拍攝地陽朔一夜成名,僅那棵著名的大榕樹每年還為當地創造800萬的收益。

基本信息

故事簡介

《劉三姐》相傳唐中宗年間,廣西有一位深受各族民眾愛戴,聰明美麗、能歌善舞,享有“歌仙”的美譽的壯族姑娘劉三姐。她的歌聲宛如一江春水唱出了勞動人民的願望和理想,滋潤著人們的心田。
莫海人,一個貪婪、荒淫的“土皇帝”,欲強取劉三姐為,達到他“既得美人又保江山”的目的。
為了維護自由尊嚴,劉三姐與鄉親們一道用壯民族“結親先要擺歌台”的特有風俗,以山歌與莫海仁巧妙周鏇,終使其陰謀詭計一個個灰飛煙滅。

發展源流

《劉三姐》《劉三姐》
《劉三姐》是反映壯族的生活故事。提起《劉三姐》,上點年紀的人都知道。這部以廣西特色彩調劇為藍本的電影60年代初風靡了全中國鄧昌伶受壯族民間傳歌故事的啟發,於1953年寫成劇本《劉三姐》,並於1957年投給當時的廣西省戲曲改進委員會。戲改會把劇本推薦給了柳州市彩調團。彩調團寫信給鄧昌伶,表示劇本適合彩調團演出,但還要適當修改補充,鄧昌伶回信表示同意改編。不料到10月底,彩調團又來信稱沒有時間修改,劇本也已遺失。1957年底,彩調團“集體創作”完成了彩調劇《劉三姐》。1959年,該劇作為國慶獻禮劇目一炮打響。演出結束後,被告鄧凡平牛秀龔邦榕等人成立了《劉三姐》整理小組。1959年,署名為“《劉三姐》整理小組集體創作”的第三方案形成。1960年,以此方案為藍本的《劉三姐》被長春電影製片廠搬上熒幕。
歌劇《劉三姐》的歌曲歌詞創作是由中國著名的歌詞作家喬羽老先生和歌曲作家雷振邦先生完成的。二位老先生是近代和當代的著名詞曲作家,歌劇劉三姐中的詞曲就是二位高人的經典作品之一。歌劇《劉三姐》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一支瑰寶,百看不厭,久唱不衰,特別好聽又好看。

電影版

《劉三姐》《劉三姐》
製作公司:廣西電影製片廠[中國]

副導演/助理導演
:姜樹森

影片評價

《劉三姐》《劉三姐》
影片取材於廣西民間傳說,主人公劉三姐是一位聰明、美麗的壯族姑娘,擅長用山歌來讚美勞動、讚美自然、讚美愛情,並用山歌揭露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影片創作者為劉三姐設計的山歌,樸素生動,具有強烈生活氣息和濃郁地方色彩,符合人物性格,用歌而不是台詞表達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影片是新中國第一部音樂風光故事片,片中悅耳動聽的歌聲與美麗的桂林山水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為影片增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

評價

1960版劉三姐經典電影是中國歷史上一部留給世人最深刻;最難忘;最懷念;最優秀的巔峰之作;雖然已過半個世紀;當仍然深深銘刻在世人心中;不止給年輕一代留下深刻印象;特別是上一輩;老一輩人們;更留下難忘的回憶;永遠記在他們的腦海里!當然;一部成功的作品;離不開該電影幕後製作人員的努力;劉三姐扮演者;黃老師;傅老師;李老師;還有著名導演;等等;沒有這些人;就沒有中國歷史上的這部最經典;最成功;最有價值的作品。

劇情

風景如畫的桂林,壯族民眾劉二劉三姐兄妹,與老漁夫、阿牛、舟妹住在一起親如一家,過著勤勞幸福的生活。劉三姐和姑娘們喜歡在山上邊採茶邊唱歌。地主莫懷仁霸占茶山禁止百姓採茶,但鄉親們在劉三姐的鼓舞下拔掉了禁止採茶的牌子。莫懷仁氣急敗壞,又想禁止百姓唱歌。劉三姐與莫懷仁打賭,只要他在對歌中取勝,就可以禁歌。莫懷仁請來秀才與劉三姐對歌。百姓紛紛前來觀看。劉三姐機敏過人,用山歌戰勝了對手,莫懷仁狼狽逃走。但他不甘失敗,又出毒計,把劉三姐搶到家中百般威脅,劉三姐堅貞不屈,阿牛勇敢地闖進莫家將劉三姐救走,莫懷仁帶領家奴乘船追趕,百姓幫助劉三姐逃走。劉三姐和阿牛用山歌表白了彼此心意。封建官府下令禁歌,劉三姐帶領鄉親們用歌聲進行反抗,但在封建黑暗勢力的壓迫下,劉三姐被迫離開。但她繼續在新的地方,用自己的歌聲鼓舞民眾,喚起大家與封建勢力做鬥爭。

分場簡介

《劉三姐》《劉三姐》
序幕:
清晨,江面上,鬚眉皓白的老漁翁,載著勤勞勇敢的壯族姑娘劉三姐和她的哥哥劉二。兄妹二人是因為受到惡勢力的迫害不得不去投奔外婆的。三姐站在上,放聲歌唱,歌聲表達了她反抗鬥爭的精神和對美好自然的熱愛。老漁翁聽著美妙的歌聲,不禁連連誇獎。小船遇到急流,被衝擊得搖晃起來。三姐沒有絲毫畏懼,她唱道:“只要留得長流水,有朝衝倒九重山。”
第一場:投親
劉三姐外婆韋老奶所住村子的江邊碼頭上,惡霸地主莫海仁的狗腿子莫福,狗仗人勢要搶獵人射中的野免,卻被李小牛摔倒在地。老漁翁領著劉三姐和劉二來到人群中,笑看莫福的醜態。這時莫海仁的管進財帶著家丁趕到,為莫福撐腰,要李小牛交出獵物。劉三姐走出來,怒斥莫家狗腿子:“大路不平眾人踩,情理不合眾人抬,橫樑不正刀砍,管你是斜還是歪。”眾人稱讚三姐的鬥爭行為,說她是個又聰明又大膽的姑娘。當大家得知她就是會唱山歌的劉三姐時,都高興極了。三姐見到了史家兄妹,從此就住在他們家裡。
第二場:護山
一年以後的春天,村裡的姑娘們在山坡上采。自從三姐來到這裡,她們都學會了好多山歌。茶山上充滿了歡樂的歌聲。李小牛對三姐說要把射到的一隻錦雞送給劉二,結果他愛三姐的心事卻被姑娘們說穿,鬧得小牛很不好意思。老漁翁拿著寫上“莫”字的牌子走來,說莫海仁將牌子插到茶山上了。眾人意識到莫海仁要霸占茶山,決心一齊同他斗。莫進財帶著家丁上了茶山,並宣布了嚴禁採茶伐林,在山上修築莫家祖墳的命令。大家以劉三姐為首,斥責莫家的強盜行為,揭穿封山是為了霸山的陰謀。莫進財聽到三姐競敢罵莫海仁,說劉三姐是吃了豹子膽。劉三姐卻回答道:“有理敢把皇帝罵,管你老爺不老爺。”眾人一齊回響。莫進財見封山的陰謀被劉三姐帶頭破壞,便又一次威脅劉三姐。
第三場:詭計
地主莫海仁家。莫海仁是個兇狠的惡霸,窮人都叫他“謀害人”。莫進財回來,說劉三姐唆使刁民,不許莫家霸山林。莫海仁望著籠中學舌的鸚鵡,心生一計,要把劉三姐騙過來,讓三姐成為他的“籠中鳥”,再不能領著大伙兒和他斗。
第四場:拒婚
三姐正在為小牛繡箭袋,小牛來找三姐,兩人互相表白了至死不變的愛情:“連就連,我倆結交訂百年。哪個九十七歲死,奈何橋上等三年。”王媒婆奉命帶著莫家聘禮來劉家說親,勸三姐嫁給莫家。媒婆的花言巧語非但打動不了三姐的心,反而被三姐嘲諷了一頓。莫海仁親自來到劉家,見三姐堅決不同意,便以劉二去年治病借銀子沒還為由,要劉二馬上還清,否則就要送官治罪,除非三姐答應親事。三姐機智地提出要結親必先擺歌台,如果莫海仁叫別人替他對歌還唱不贏的話,不但從此不能提婚事,而且再不準霸占茶山。莫海仁只好答應三姐的件。
《劉三姐》《劉三姐》
第五場:對歌
莫海仁請來了陶、李、羅三個秀才。秀才裝滿了一船歌書,莫海仁以對歌準贏,心中十分得意。三個酸秀才來到河邊,卻不認識劉三姐,老漁翁假稱劉三姐是劉三妹。韋老奶也說對不過劉三妹就不要找劉三姐。三個秀才就和“劉三妹”對歌。三姐在對歌中處處占先。等莫海仁帶人來了,三個秀才才知道“劉三妹”就是劉三姐。對歌重新開始。三個秀才輪番出題,都沒難倒三姐。越往下對,秀才們越慌亂,胡亂翻歌書,卻找不到一首能難到劉三姐的歌。莫海仁見勢不妙,耍花招說改日再分勝負,民眾卻不管應。輪到劉三姐出題,三個秀才答得唇不對嘴,引得大家哄堂大笑。秀才手忙腳亂,莫海仁氣得說不出話來。

第六場:陰謀
對歌失敗後,莫海仁氣得生病。莫進財向他報告對歌勝利後窮人的歡樂情景,並說窮人晚上要趕歌圩,祝賀三姐對歌勝利,並請劉三姐傳歌。莫海仁定下陰謀,準備面呈官府,說窮人唱反歌,要官府下令禁唱。這一陰謀被家中丫環聽到。
第七場:布陣
趕歌圩的傍晚,到處是歡樂景象。四面八方的民眾紛紛來拜會劉三姐。莫府的丫環找來,講了莫海仁勾結官府今晚要禁歌的事。大家都勸三姐離開此地,劉三姐堅持要唱。最後得到大家一致支持。鄉親們和劉三姐四面擺下山歌陣,準備活活氣死“謀害人”。

第八場:抗禁
當晚,四面八方的歌手聚在歌圩。劉三姐、小牛、劉二等隱藏在人群中。當莫海仁假仁假義地說只要劉三姐不再唱歌,州官面前由他擔待時,三姐從人群中走出,揭穿了莫海仁的假面目。劉三姐和眾人的歌聲,把莫海仁和狗腿子們氣得發昏。小牛一箭射落了禁令,又一箭射落莫海仁的帽子。莫海仁被嚇呆了,而劉三姐已不知去向。民眾齊聲吹呼。

尾聲:傳歌
天空彩霞萬道,大江上金波滾滾。三姐、小牛坐著老漁翁的小船,與鄉親們告別,到五湖四海去傳歌……

黃婉秋簡介

《劉三姐》《劉三姐》

姓名:黃婉秋

性別
:女

民族
:漢族

出生年月
:1943年12月24日

文化程度
:國中
專業職稱:一級演員
黃婉秋14歲登台演出,1961年在電影中扮演劉三姐時,年僅17歲。當時,廣西自治區正在打造精品彩調劇《劉三姐》,排演這齣戲的劇團和業餘團體很多,扮演劉三姐的演員就有100多個,電影《劉三姐》就是根據彩調劇改編的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音樂風光故事片。黃婉秋非常幸運,她從100多位“劉三姐”中脫穎而出,從舞台走上了銀幕,她所扮演的那個清純俏皮的劉三姐形象,連同影片的詼趣生動的故事和膾炙人口的歌曲,在幾代中國人的心坎里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可以說是真正達到了家喻戶曉。不僅在國內,《劉三姐》在海外也深受華人喜愛。已劉三姐帶給黃婉秋極高的榮譽,但也使她一下子就到達了自己的藝術生涯中再也無法超越的高度。這當然是與她的形象適合劉三姐這個角色有關,但也與客觀的時代背景分不開。劉三姐濃縮了黃婉秋全部的青春年華,黃婉秋四十年來的榮辱悲歡都與劉三姐這個藝術形象緊密相連。為了培養山歌傳人,2002年,黃婉秋辭去了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長的職務,和大連的一家公司合資在桂林修建了一座“劉三姐景觀園”。這一景觀坐落於風景宜人的桃花江畔,以劉三姐文化及廣西壯族瑤族苗族侗族等少數民族文化為主題。

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展

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是中華文化精神的重要體現。目前中國的電影題材出現了枯竭的跡象,對少數民族題材的挖掘,無疑會為中國電影注入新的活力,促進電影事業的全面繁榮。
《靜靜的嘛呢石》
《五朵金花》
《阿詩瑪》
《花腰新娘》
《香巴拉信使》
《買買提的2008》
《冰山上的來客》
《婼瑪的十七歲》
《劉三姐》
《走路上學》
《紅河谷》
《蘆笙戀歌》
《紅河》
《東歸英雄傳》
《益西卓瑪》
《孔繁森》
《青春祭》
《鮮花》
《綠草地》
《傲蕾·一蘭》
《聖地額濟納》
《卡德爾大叔的日記》
《草原晨曲》
《阿娜爾罕》
《達吉和她的父親》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農奴》
《額吉》
《天山的紅花》
《景頗姑娘》
《從奴隸到將軍》
《獵場札撒》
《現代角鬥士》
《騎士的榮譽》
《絕代》
《天上草原》
《鍬里奏鳴曲》
《錫林郭勒·汶川》
《尋找劉三姐》
《背上歌聲去遠方》
《牧人之子》
《美麗家園》
《爾瑪的婚禮》
《神秘的旅伴》
《尼瑪的夏天》
《哈森與加米拉》
《松贊乾布》
《騎士風雲》
《風雪狼道》
《孔雀公主》
《草原上的人們》
《金沙江畔》
《不當演員的姑娘》
《內蒙人民的勝利》
《愛在他鄉》
《奴隸的女兒》
《暴風中的雄鷹》
《摩雅傣》
《阿凡提》
《同心》
《最後的獵鹿者》
《應聲阿哥》
《黑駿馬》[電影]
《斯琴杭茹》
《藍色騎士》
《我們的嗓嘎》
《悲情布魯克》
《滾拉拉的槍》
《長調》
《季風中的馬》
《天脊》
《索蜜婭的抉擇》
《金玉姬》
《賽音瑪吉克的兒子》
《青檳榔之味》
《五彩路》
《吐魯番情歌》
《羌笛頌》
《成吉思汗的水站》
《浪漫的心》
《雲上太陽》
《荒漠中的獅子》
《蔚藍色的杭蓋》
《俄瑪之子》
《勐壠沙》
《走向太陽》
《尼瑪家的女人們》
《祖國啊母親》
《孔雀飛來阿佤山》
《心跳墨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