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笙戀歌》

《蘆笙戀歌》

《蘆笙戀歌》是一部由於彥夫導演的劇情片,由汪傑,宋雪娟,李景波,陳光廷,孫羽主演的黑白影片。創作於1957年。

基本信息

演員表

汪傑 .... 扎妥

宋雪娟.... 娜娃

李景波.... 阿七

陳光廷.... 雙寶

孫羽.... 扎木

夏佩傑 .... 娜娃母

白英寬.... 王排長

吳必克.... 劉隊長

李亞林.... 匪排長

劉儒.... 匪營長

梁音.... 戰士甲

馬世迭 .... 戰士乙

王亞彪 .... 戰士丙

故事梗概

蘆笙戀歌 (1957)故事梗概

在我國雲南省瀾滄江流域,居住著一個少數民族——拉祜族,他們勤勞勇敢、淳樸善良,由於歷代統治階級的壓迫的歧視,也使得他們形成了反抗壓迫的堅強性格。解放前,國民黨反動派對待拉祜族人民姦淫燒殺、蠻橫掠奪,無所不為。每當穀子成熟時,總是被國民黨匪軍搶掠一空。拉祜族人民雖然生活在這樣一個黑暗的世界裡,但是他們反抗的意志和堅韌的性格一點沒有削減。1947年8月15日,拉祜族人民根據傳統的習俗,穿著美麗的衣服,載歌載舞地歡度節日。年輕的獵手扎妥在這天晚上向他愛慕著的姑娘娜娃表示了愛情。他們沉醉在甜蜜的初戀中。可是國民黨匪軍像一股妖風似的襲來,忍無可忍的拉祜族青年奮起進行抵抗,但是土槍弓箭怎能抵擋得住蔣匪軍的美式裝備呢。寨子被燒了,阿七爹帶領著娜娃和全寨子的老幼婦孺背井離鄉,另覓安身之處去了。年輕力壯的拉祜族青年,被趕進了原始老林。狡猾兇狠的國民黨匪軍又喬裝成拉祜族的難民來偷襲。結果,除了扎妥僥倖逃生,其他的青年都被殺死了。扎妥逃進了原始老林深處,他懷著深深的仇恨,為了能為本民族報仇,為了能重見親愛的娜娃,堅強地在森林裡過了兩年茹毛飲血的生活。1949年,全國解放了。在共產黨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拉祜族也像其他兄弟民族一樣獲得了新生。1950年,一支深山探寶的地質勘察隊來到了拉枯族居住的山村,帶路人就是阿七爹。他幫助勘察隊費盡周折地尋找礦藏,並且發現了一個“野人”。在解放軍的保護下,大家跟蹤“野人”追至老林深處,發現了一個棚屋,裡面藏著一塊勘察隊正在尋找的礦石和一個蘆笙。他們確認,這個“野人”正是失蹤兩年的扎妥。這兩年茹毛飲血的孤獨生活,使扎妥的性格更顯得粗獷倔強,同時國內局勢的大變及民族解放等大事更是他夢想不到的,因而當他跑到懸崖上時,還是不斷射箭抵抗。親人們的喊聲他也置若罔聞,正在眾人無奈之際,娜娃突然搶過阿七爹手中的蘆笙,吹奏起當年他倆定情時的戀歌,扎妥聞聲如大夢初醒,悲喜交加,這一對飽經苦難的情侶終於幸福地團聚了。整個拉祜族人民的苦難也永遠不復返了。

導演簡介

於彥夫原名於景霖,1924年生,中國著名電影導演,早在少年時代他就對電影戲劇產生濃厚的興趣。1941年曾赴日本學習養蠶,不到半年就回國參加了一個業餘劇團。1942年考入“滿映”,通過學習掌握了一些電影基本常識。1946年“滿映”改為東北電影製片廠,並在《皇帝夢》《瓮中捉鱉》等卡通片中任導演助理。此時又從事配音工作。他在中國第三部譯製片《偉大的轉折》中任導演。後來又導演譯製片《偵察員的功勳》《蔚藍色的道路》等。應該說他是從導演譯製片開始電影導演的。1956年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專修班學習,比較系統地掌握了電影導演理論。《夏天的故事》是他的導演處女作。1957年至1966年間,他先後導演了《蘆笙戀歌》、《徐秋影案件》,紀錄片《水庫上的歌聲》,戲曲片《節振國》等影片。1973年他導演了影片《創業》,本片為我國影壇建國以來表現工業題材的優秀影片。以後,她又導演了《希望》《最後八個人》《勿忘我》 。還寫出了電影文學劇本《無辜的人們》

於彥夫主張電影應該真實地反映生活,給人以啟迪。每部影片他都以不同的處理方法,把這些影片營造成一個個有血有肉的真實產物。進入80年代和90年代,他還導演過《十六號病房》《陸軍見習官》《那年的冬天》等影片。

演員簡介

李景波 。中國電影演員。生於山東臨清。1933年入北平北華美術專科學校國畫系學習,後輟學。1934年入山東省演員訓練班。翌年加入中國旅行劇團,曾參加《雷雨》《日出》《霧重慶》等話劇的演出。1939年在上海民華、新生影片公司攝的《孔夫子》《前程萬里》等影片中飾演角色。後在香港參加拍攝《孤島天堂》、《流亡之歌》、《雪姑七友傳》等影片。1942年重返中國旅行劇團。後相繼在北平南北劇社、上海影人劇團、天津國風劇社、青島皇宮劇院和北平藝友劇社任編導和演員。1948年在北平中電三廠攝製的影片《碧血千秋》、《滿庭芳》中飾演角色。1950年後任北京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先後在《呂梁英雄》、《新兒女英雄傳》、《祝福》等影片中飾演角色。因在影片《新兒女英雄傳》中扮演李六子,1957年於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評獎中獲個人三等獎。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1959年與人合作電影劇本《北大荒人》。1961年後在黑龍江省文化局工作。1981年起在黑龍江省藝術研究所任顧問。

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展

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是中華文化精神的重要體現。目前中國的電影題材出現了枯竭的跡象,對少數民族題材的挖掘,無疑會為中國電影注入新的活力,促進電影事業的全面繁榮。
《靜靜的嘛呢石》
《五朵金花》
《阿詩瑪》
《花腰新娘》
《香巴拉信使》
《買買提的2008》
《冰山上的來客》
《婼瑪的十七歲》
《劉三姐》
《走路上學》
《紅河谷》
《蘆笙戀歌》
《紅河》
《東歸英雄傳》
《益西卓瑪》
《孔繁森》
《青春祭》
《鮮花》
《綠草地》
《傲蕾·一蘭》
《聖地額濟納》
《卡德爾大叔的日記》
《草原晨曲》
《阿娜爾罕》
《達吉和她的父親》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農奴》
《額吉》
《天山的紅花》
《景頗姑娘》
《從奴隸到將軍》
《獵場札撒》
《現代角鬥士》
《騎士的榮譽》
《絕代》
《天上草原》
《鍬里奏鳴曲》
《錫林郭勒·汶川》
《尋找劉三姐》
《背上歌聲去遠方》
《牧人之子》
《美麗家園》
《爾瑪的婚禮》
《神秘的旅伴》
《尼瑪的夏天》
《哈森與加米拉》
《松贊乾布》
《騎士風雲》
《風雪狼道》
《孔雀公主》
《草原上的人們》
《金沙江畔》
《不當演員的姑娘》
《內蒙人民的勝利》
《愛在他鄉》
《奴隸的女兒》
《暴風中的雄鷹》
《摩雅傣》
《阿凡提》
《同心》
《最後的獵鹿者》
《應聲阿哥》
《黑駿馬》[電影]
《斯琴杭茹》
《藍色騎士》
《我們的嗓嘎》
《悲情布魯克》
《滾拉拉的槍》
《長調》
《季風中的馬》
《天脊》
《索蜜婭的抉擇》
《金玉姬》
《賽音瑪吉克的兒子》
《青檳榔之味》
《五彩路》
《吐魯番情歌》
《羌笛頌》
《成吉思汗的水站》
《浪漫的心》
《雲上太陽》
《荒漠中的獅子》
《蔚藍色的杭蓋》
《俄瑪之子》
《勐壠沙》
《走向太陽》
《尼瑪家的女人們》
《祖國啊母親》
《孔雀飛來阿佤山》
《心跳墨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