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吉》

《額吉》

《額吉》既是讚頌母親的歌,也是一部民族特色濃厚的好作品。濃郁的草原風情,整齊的蒙古群舞和優美的雙人舞,給人以美的享受。

基本信息

影片簡介

《額吉》《額吉》

《額吉》是一部以上海3000孤兒在草原生活為原型的影片,通過草原母親和上海孤兒之間的感人故事,再現草原母親的博大胸懷和無私的愛。影片由我區著名導演寧才執導,影片的男女主角都是從我盟走出的影視演員,著名演員娜仁花擔任女主角。影片《額吉》受到了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的大力支持,被選定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重點獻禮影片之一。《額吉》劇組將在錫林浩特市、西烏珠穆沁旗以及上海、遼寧省進行拍攝,影片製作完成後將於國慶節前與全國觀眾見面。

內容介紹

影片講述的是上世紀50年代,內蒙古大草原接納了3000多名孤兒。那些縱馬飛馳的漢子們,那些奮力驅趕勒勒車的女人們,默默地把孩子接進了自己的氈房。從那時起,孤兒們有了家,有了自己新的母親和蒙古族名字。小伙子畢力格就是其中一個。畢力格的記憶中,他渴了,母親其其格瑪就會把一碗奶茶遞到他面前;餓了,會將乳酪和羊肉餵到他嘴裡。十幾年後,畢力格得到了上海親生父母的訊息。當他只身前往上海時,養母其其格瑪則在他的身後用乳汁潑灑向空中為他祈福。最終,他又回到了草原,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額吉在蒙語中是母親的意思,電影《額吉》講述了上世紀60年代困難時期,上海3000名孤兒被遷移至內蒙古,草原額吉琪琪格瑪不顧丈夫的反對,收養了小男孩雨生和小女孩珍珍,但到了90年代,草原上傳來孤兒們親生父母的訊息。珍珍被上海來的親生媽媽接走,不久,雨生也有了生父母的訊息並隨尋親團來到上海。究竟選擇大城市生活,還是回到草原,已經是一名優秀牧馬人的雨生陷入深思……

演員陣容

寧才執導、娜仁花等主演的電影《額吉》(蒙語“母親”的意思).

男一號圖門巴雅:偶像是劉德華

飾演片中男主角的是內蒙古當地演員圖門巴雅,雖然年紀輕輕,已經有7年的演戲經驗,但出演《額吉》是首次擔綱男一

圖門巴雅圖門巴雅

號。能被導演選中,圖門巴雅顯得十分興奮,他還分析了原因:“我從小在牧區長大,會說蒙語能騎馬,全片要求都說蒙語,所以角色比較適合。”在眾多的媒體面前,他顯得有些靦腆,靠著老額吉身邊當蒙語翻譯,說話聲音微小,他說這內向的性格也與片中角色相符。

圖門巴雅的外形像是胡兵和胡歌的混合體,被問及是否考慮赴內地發展時,他表示沒有接到過內地影視劇的邀請,目前主要想演好新角色。談到有什麼偶像時,他很快地說出了-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和劉德華。

草原姐妹花:我們不是混血兒

在電影《額吉》中還有2位上海戲劇學院在讀的大一學生,她們因為入選了內蒙古影視人才培養計畫,被送到上海學習表

 哈布日(左)與伊日貴 哈布日(左)與伊日貴

演。其中哈布日飾演紅玉,一個北京知青,將於圖門巴雅飾演的男主角有一段感情戲;伊日貴飾演男主角的妹妹錫林高娃,也是個上海孤兒。
兩人從外表看非常歐化,眼窩深深像是混血兒,她們笑稱在上海時也常被人問起。對於是否適應上海的生活,兩人很坦白地說,都挺習慣的,就是沒什麼肉吃。此次出演《額吉》是兩人的處女秀,導演寧才也希望能從蒙族班中挑選學生多鍛鍊,兩個姐妹花將在4年學習後回到內蒙古,繼續拍攝更多的蒙族電影。晃悠/文伊莉莎白/圖

第一場戲

寧才現場“說戲”寧才現場“說戲”

在距離錫林浩特市30多公里處,早春的草原上茫茫一片,草還沒有綠,去年的芨芨草漫過人肩,風很大。4月9日,在這

里,影片《額吉》迎來了它的第一場戲。
導演一聲令下,全劇組頓時安靜,攝像機里,一位蒙古族小伙子騎著一匹白馬馳騁在茫茫的草原上,小伙子的身影漸漸靠近,他一副典型的蒙古族小伙子長相和打扮,略寬的額骨,紅黑的臉膛。這僅僅是影片中的一場很小的戲。
導演寧才說,在困難時期,內蒙古大草原無私地接納了這些孩子,這是一種跨地區、跨血緣、跨民族的大愛,也是眾多文學、影視作品歌頌的永恆不變的主題。以往,此類題材的影片多從一位現實母親的視角來體現單方面的愛。而《額吉》中,卻以一位上海孤兒在草原上童年、青年的心靈成長為內容,在將近30年的時間跨度中,完全從一個孩子的視角來體現草原母親的善良、博愛。

戲裡戲外的娜仁花

娜仁花凝神祈禱娜仁花凝神祈禱

在劇組,記者見到了出演女主角的著名電影人娜仁花,娜仁花當天沒有戲份,以一身素色裝扮低調出現,謙和美麗,立即成為諸多媒體關注的焦點。

提及和導演寧才戲裡戲外的角色,娜仁花笑著說,自己很會轉換角色,在片場,一切都要服從導演的安排,要聽導演的,儘量不給導演添麻煩,努力做好一位演員的角色。演戲時,她非常尊重人物的需要,並不害怕因為人物需要而出鏡時不美麗,在拍攝《靜靜的艾敏河》時,膚色就化的很黑。在本次影片拍攝中,衣服要穿得破破爛爛不說,30年的時間跨度,竟然只換了3套。而在家中,丈夫寧才就要聽她的啦,娜仁花覺得作為女人,自己很愛家,對付小孩子也很有一套。

娜仁花說,當年,在呼倫貝爾草原拍攝《天上草原》時,因為已經在國外居住多年,擔心自己的言談舉止會影響拍攝細節,很有壓力,當時還專門邀請了蒙古族民俗文化專家擔任顧問,就連蒙古族人端茶倒水的習慣都要重新學習一遍,才敢上鏡。然而,這些年,她在內蒙古接拍了多部民族題材的影片,成功飾演了多個蒙古族女性的角色,自己也已為人母,所以演起戲來更加自信。娜仁花表示,作為一名內蒙古人,能夠在自己的家鄉出演這個角色,她感到非常的驕傲。

真實的草原媽媽和兒子

扮演男主角畢力格的演員叫圖門巴雅爾,來自錫林浩特,是位地地道道的蒙古族小伙子。畢力格原本是來自上海的漢族孩子,導演為何卻要用一個蒙古族演員來演這樣一個角色呢?一位年逾古稀的蒙古族老阿媽和他的兒子給了記者最好的回答。

劇組將這位老阿媽和他的兒子請到了現場。這位老人來自東烏珠穆沁旗,年輕時沒有自己的孩子。當年,在保育院的眾多孩子當中,一個不到1歲的孩子引起了她的注意,孩子身體非常的瘦弱,似乎剛剛哭過,眼角還帶著大大的淚珠,用無辜的眼神望著她,一副惹人憐愛的樣子。就是那個無辜的眼神讓她決心將孩子抱回自己的家,從那一刻開始,她就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撫養。一直坐在她旁邊的中年男子是她的兒子,就是那個抱回家的孩子,如今兒子已經長大成人。記者注意到,老人的兒子一副典型的蒙古族男人長相。聽著母親的訴說,他在一旁默默地流淚。老人告訴記者,兒子在旗里一家畜牧工作站任職,非常孝順,生了兩個漂亮的孫女兒,一家人過得和和美美。

民族演藝人才後繼有人

劇組中,兩位年輕美麗的蒙古族女演員也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一個是錫林高娃,一個是紅雨,兩人都身材高挑,紅雨一張嬌小的臉龐和張靜初頗有些相似。

導演寧才介紹說,為了培養內蒙古本土的演創人員,近幾年,內蒙古電影製片廠和北京、上海協商,每年選拔一批優秀的蒙古族學生,派送到北京電影學院和上海戲劇學院學習,兩個新演員就是從去年派送到上海的學生中選來的,還在上學。她們都是土生土長的蒙古族姑娘,演民族題材的電影非常合適,將來會是成為內蒙古優秀的人才。

面對媒體的關注,兩個新人表示,從那么多的學生中被推薦到國內頂尖的藝術學校中學習,覺得非常幸運,這次能和娜仁花老師合作更是機會難得。

不過談及影片的內容,紅雨說,每個在內蒙古長大的孩子都知道3000孤兒的故事,並引以為自豪。能夠親自出演劇中的角色,令她非常驚喜。她在劇中扮演一位北京知青的孩子,戲中有一段和上海孤兒畢力格相愛的戲。  

讓世界知道草原的愛

導演寧才說,2006年,60多名在草原上長大成人的南方孤兒南下回鄉尋親,儘管一些人通過親子鑑定找到了自己的親人,

導演寧才導演寧才

但是他們最終還是回到了草原,繼續在草原上過著喝奶茶、吃羊肉的生活,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這樣一種生活,早已經深深地愛上了這片土地,和這片土地上的人民結下了比血緣更濃的情意。如果說,內蒙古接納、養育南方孤兒演繹的是草原母親的大愛,那么後來他們長大成人尋親後又回到草原上生活體現的是互愛。

製片主任石毅說,我們內蒙古有著厚重的草原民族文化,像今天的錫林郭勒大草原上,人們依舊保存著喝奶茶、吃羊肉的生活習慣,當地的酒、奶食品、牛羊肉文化被很好地傳承,正是這樣一種文化才吸引了人們慕名而來的。內蒙古大草原接納、養育3000南方孤兒事情本身就承載著我們內蒙古厚重的草原民族文化,也更高一層意義上詮釋著草原民族對生命意義的理解和生命的禮讚。《額吉》將被打造成一個濃縮了的文化精品,通過這樣一個文化載體,把我們的民族文化向全國乃至世界傳達,這才是拍攝影片的真正目的,也是眾多內蒙古電影人的一個心愿。

寧才拍攝這部《額吉》時曾遭到周圍朋友的反對,認為這類題材沒有票房,但妻子娜仁花給了他堅定的支持。作為一部以情動人的感恩大片,《額吉》沒有啟用衝突、暴力、情色這些吸引眼球的常規元素,導演用詩歌一樣唯美純淨的鏡頭語言,進行著內斂深沉的情感積澱,緩慢平實,待積累到某個時候,瞬間爆發,昨日,寧才信心十足地說:“我找不出觀眾會不喜歡這部電影的理由。”

現實中是一位8歲孩子的母親,這也讓娜仁花對於母親角色有了更深的理解。她透露影片拍攝前十幾天母親過世了,“當時,我看到內蒙古的藍天就會哭,我自責自己一直忙於工作,沒有好好陪母親,我曾經和寧才說不想參與影片拍攝,但他跟我說:‘把愛融入到角色中吧,把《額吉》作為一份禮物獻給她。’我就是帶著這樣的心愿進入角色的,今天是母親節,我希望大家都能夠感念母親的恩情。”

人物原型

首映式現場還來了一群特殊的嘉賓——影片中撫養南方孤兒的額吉的原型人物,5位真正的草原媽媽。伴隨著神秘古老的勸奶歌,5位步履蹣跚的老人緩緩走上台。當問到為什麼要收養南方孤兒時,老額吉只是坦率地說:“當年養孩子的時候什麼也沒有想過,確實沒有什麼可說的,我們在冬天裡也不會讓羊羔餓死,怎么會讓這些孤兒餓死?”老額吉一席簡單樸實的話語,讓現場觀眾頗受感動。

幕後相關

4月2日,著名內蒙籍導演寧才及夫人娜仁花現身北京某時尚攝影棚,為5月9日母親節即將上映的電影《額吉》拍攝寫真大片。寧才與娜仁花因戲結緣的愛情故事早已被傳為草原佳話,兩人此前曾合作過《靜靜的艾敏河》等多部草原題材的影視作品,獲得廣泛讚譽。《額吉》是寧才十年磨一劍的心血之作,在這部講述草原母親大愛的感恩大片裡,寧才再度邀請愛侶娜仁花出山挑大樑,飾演質樸博愛的“額吉”(草原母親),與青年演員圖門巴雅爾上演一段感天動地的母子情。

“草原”親吻送別再現電影感人一幕

為了營造出片中萬丈草海的草原風貌,片方特意從內蒙古草原空運過來大批牧草插種在攝影棚內。娜仁花再度化上影片中的老年妝,換上傳統的蒙古袍,時空仿佛一下回到去年的拍攝現場。導演寧才一時興起親自上陣指揮,教娜仁花、圖門巴雅爾擺POSE。娜仁花站在“草原”上和圖門巴雅爾飾演的兒子親吻告別,將他送回到遠在上海的親身父母身邊,據了解這是電影裡最為感人的一幕。娜仁花表示額吉的愛是無私的、是博大的,卻又是真實的、活生生的,她們就生活在草原上。直到現在,娜仁花每次看到電影裡的這一幕都忍不住落淚。

十年心血沉澱寧才翻拍舊作為補遺憾

十年前,寧才就曾攜手娜仁花拍攝過與《額吉》相同故事的電視劇《靜靜的艾敏河》,對於為何又要將自己的舊作翻拍為電影,寧才表示,當年拍電視劇時因為條件所限,留下了不少遺憾,希望可以通過重拍電影彌補這些遺憾。《額吉》所表現的除了單純的母愛,還多了更多講述博愛的東西。

導演寧才是內蒙電影文化創新的領軍人物,作為一位從草原走來的導演,愛是其作品永恆的主題。寧才始終懷著把古老的民族文化傳達給世界的決心和熱情,其作品風格唯美、深沉大氣,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

對觀眾有夢想《額吉》票房要趕超《阿凡達》

當記者問到導演對《額吉》的票房期待時,寧才幽默地說:“超過《阿凡達》!”隨後寧才又坦承,這樣類型的影片票房一定很艱難。但票房艱難也一定要拍,寧才曾說:“就算前面是深淵,我也願意跳下去。”因為他對觀眾始終懷有希望和夢想——這個時代,觀眾需要的不一定全是純娛樂,總要有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來打動心靈。電影裡有一句獨白:有牛糞燒著蒙古包才不冷,有愛撐著日子才不苦。寧才希望通過自己的電影,將這種大愛精神傳遞給更多人。

草原之花與眾不同娜仁花洗盡鉛華呼喚愛

除空運牧草外,片方將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舊式蒙古包也搬進攝影棚。裊裊揚起的炊煙里、身著蒙古族服飾的娜仁花款款席地而坐,時而秉神凝思,時而低頭祈禱,樸實的臉龐寧靜安詳,神色交替間,卻又似寫滿無盡故事。將一個草原母親歷盡滄桑的內心展露無遺。

隨後,娜仁花又換上現代裝,生活中時尚、亮麗的一面立刻呈現在眼前,這朵“美麗永駐的草原之花”舉手投足間都散發出與眾不同的魅力。

曾多次獲得金雞獎、百花獎提名的娜仁花沉寂多年,此次回歸草原出演額吉,從20多歲的少婦一直演到60多歲的老母親,演技愈發精湛圓熟。草原人家撫養上海孤兒的故事一直伴隨著娜仁花的成長,對於丈夫將此故事搬上大銀幕,娜仁花表示正是時候,“這個時代太需要愛了”。

榮獲獎項

2011年9月9日,《額吉》提名第2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

國慶60周年獻禮影片展映

2009年8月19日晚,由電影局、中宣部文藝局聯合主辦,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電影頻道節目中心承辦的“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向祖國匯報重點國產影片推介慶典”在京西賓館隆重舉行,30部獻禮影片閃亮登場。

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展

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是中華文化精神的重要體現。目前中國的電影題材出現了枯竭的跡象,對少數民族題材的挖掘,無疑會為中國電影注入新的活力,促進電影事業的全面繁榮。
《靜靜的嘛呢石》
《五朵金花》
《阿詩瑪》
《花腰新娘》
《香巴拉信使》
《買買提的2008》
《冰山上的來客》
《婼瑪的十七歲》
《劉三姐》
《走路上學》
《紅河谷》
《蘆笙戀歌》
《紅河》
《東歸英雄傳》
《益西卓瑪》
《孔繁森》
《青春祭》
《鮮花》
《綠草地》
《傲蕾·一蘭》
《聖地額濟納》
《卡德爾大叔的日記》
《草原晨曲》
《阿娜爾罕》
《達吉和她的父親》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農奴》
《額吉》
《天山的紅花》
《景頗姑娘》
《從奴隸到將軍》
《獵場札撒》
《現代角鬥士》
《騎士的榮譽》
《絕代》
《天上草原》
《鍬里奏鳴曲》
《錫林郭勒·汶川》
《尋找劉三姐》
《背上歌聲去遠方》
《牧人之子》
《美麗家園》
《爾瑪的婚禮》
《神秘的旅伴》
《尼瑪的夏天》
《哈森與加米拉》
《松贊乾布》
《騎士風雲》
《風雪狼道》
《孔雀公主》
《草原上的人們》
《金沙江畔》
《不當演員的姑娘》
《內蒙人民的勝利》
《愛在他鄉》
《奴隸的女兒》
《暴風中的雄鷹》
《摩雅傣》
《阿凡提》
《同心》
《最後的獵鹿者》
《應聲阿哥》
《黑駿馬》[電影]
《斯琴杭茹》
《藍色騎士》
《我們的嗓嘎》
《悲情布魯克》
《滾拉拉的槍》
《長調》
《季風中的馬》
《天脊》
《索蜜婭的抉擇》
《金玉姬》
《賽音瑪吉克的兒子》
《青檳榔之味》
《五彩路》
《吐魯番情歌》
《羌笛頌》
《成吉思汗的水站》
《浪漫的心》
《雲上太陽》
《荒漠中的獅子》
《蔚藍色的杭蓋》
《俄瑪之子》
《勐壠沙》
《走向太陽》
《尼瑪家的女人們》
《祖國啊母親》
《孔雀飛來阿佤山》
《心跳墨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