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二冬》

《孟二冬》

《孟二冬》的首映式在北京大學舉行,影片全面展現了孟二冬教授平凡而偉大的一生,用生動的故事再現了孟二冬的優秀品格。目前,電影《孟二冬》已被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影管理局納入2009年第二批推薦影片片目。影片將在今年教師節期間在全國院線上映。劇中扮演孟二冬的演員譚洋則描述了自己對人物原型的氣質與內心的理解和感悟。

基本信息

(圖)《孟二冬》《孟二冬》

真人真事

(圖)孟二冬和女兒孟二冬和女兒

孟二冬是北京大學中文系一位普通教師,他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用心血做學問,用生命寫文章的精神感動了北大、也感動了社會。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關心孟二冬,胡錦濤總書記在知道孟二冬的事跡後稱讚他“為人師表,品德高尚”。孟二冬去世後,總書記專門送了花圈。

2006年6月9日,在給孟二冬女兒孟菲的回信中,胡錦濤總書記寫道:孟二冬是一位平凡的學者,但他以勤勉踏實的治學精神攀登學術高峰,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是一個普通的教師,但他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卻深深打動了每一個人,給人以心靈的震撼。他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全部用來報效祖國和人民。在他身上,不僅體現了學識的魅力,而且體現了人格的魅力。他不愧是教書育人的傑出楷模,不愧是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他的崇高精神和品德值得各行各業的人們認真學習。

2006年,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孟二冬“全國模範教師”榮譽稱號,中華全國總工會向孟二冬頒發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組部追授孟二冬“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榮譽稱號。

劇情簡介

1994年博士畢業後孟二冬留在北大中文系任教。孟二冬一家從煙臺搬過來,在筒子樓里安了家。孟二冬用7年時間,嘔心瀝血完成了上中下3冊共100多萬字的優秀著作《登科記考補正》。所得三萬塊錢稿費,全都被孟二冬換成了書。期間有3次分房的機會,孟二冬都不願意搬,因為這兒離圖書館近,以方便教學和查資料,離學生也近,可以隨時為他們答疑解惑。

從日本講學回來後,孟二冬去新疆石河子大學支教。孟二冬的品格風範,讓石河子大學的師生們非常敬佩。孟二冬的嗓子出了問題,醫生讓他禁聲一周。孟二冬把醫囑揣到懷裡,忍著病痛的折磨,繼續加班加點地為師生們授課,直到最後倒在講台上。在與病魔做鬥爭的一年多時間裡,孟二冬做了三次大手術。但是積極樂觀的他還考取了駕照,並一直堅持練習書法,寫的是“尺璧非寶,寸陰是競”。

2006年1月12日,孟二冬49歲生日。學生們為孟二冬在病房裡籌辦生日聚會,大家一起唱起了生日歌。孟二冬引用《淮南子·原道訓》的一句話:“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學生們眼含熱淚。2006年4月22日,孟二冬在病床上最後一次為自己的研究生審閱論文,學生讀著論文,孟二冬滿意地閉上眼睛,臉上還掛著微笑,安詳地倒在妻子懷中……

導演和演員

(圖)譚洋飾演的孟二冬在課堂上口若懸河譚洋飾演的孟二冬在課堂上口若懸河

該片由剛剛在第18屆法國奧貝爾維耶國際電影節上憑《剃頭匠》摘得最佳導演獎的我國蒙古族知名導演哈斯朝魯導演,編劇為中央戲劇學院電影電視系導演教研室副教授高雄傑,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參演過《青衣》《親兄熱弟》等多部影視劇作品的演員譚洋飾演孟二冬教授,孟二冬妻子的扮演者為鄭衛莉

觀片會

2009年4月25日下午14:00,由北京大學出品的電影《孟二冬》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舉行觀片會。國家教育部副部長李衛紅出席觀片會並做重要指示。參加觀片會的還有:《光明日報》總編輯苟天林,北京市教工委常務副書記劉建,教育部人事司司長吳德剛,教育部思政司司長楊振斌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影管理局藝術處陸亮,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柳秀文和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黨委常務副書記吳志攀、副校長岳素蘭、黨委副書記楊河、副校長張國有、黨委宣傳部部長趙為民及孟二冬教授的妻子耿琴、女兒孟菲等。

製片背景

2009年4月22日是孟二冬教授逝世三周年紀念日。為了進一步弘揚新時期人民教師的高尚品德,進一步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氛圍,進一步弘揚社會主義價值觀,北京大學出品首部電影《孟二冬》終於面世,為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華誕獻禮。

播出時間

電影《孟二冬》的攝製工作於2007年10月啟動,在籌備和推進過程中,得到了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廣電總局和北京市等部委省市領導的大力支持。目前,電影已通過國家廣電總局電影管理局的審查,並獲得廣電總局領導的高度評價。電影計畫2009年9月10日教師節期間在全國公映。

拍攝方

電影《孟二冬》由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龍江電影製片廠、北京天際遠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山東華夏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石河子大學、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方正春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協助拍攝。由蒙古族知名導演哈斯朝魯執導,影片將以平實的創作風格,真情實感的表演再現孟二冬這樣一位當代教師的風采,弘揚了人文北大,師風師德的創作主旨。

活動

電影出品方策劃推出大型合唱孟二冬紀念歌曲《蠟燭》,《蠟燭》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副政委程寶山中將作詞,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歌舞團、著名作曲家劉青作曲,現場由北京大學學生合唱團何建航、沈力領唱,北京大學教工合唱團合唱,歌聲婉轉悠揚,讚頌了孟老師“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的高尚品德。

影片評價

《孟二冬》是部主鏇律題材電影,可這部片子裡圍繞著孟二冬,各種樸素、深邃、溫暖、高尚的氣息撲面而來,在這個人物身上匯聚。這是一個勤勉、嚴謹而又不失開朗、幽默的人,這裡有熱熱鬧鬧的場合,也有大大小小的生活、工作的故事,而他的人生,更像是一篇雋永的散文,平實之中蘊涵著非凡的力量。

影片結束後,電影《孟二冬》觀后座談會在百周年紀念講堂202會議室舉行,座談會由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趙為民主持。

北京大學組織部部長郭海、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黨委書記張曉黎、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俞虹教授、北京師範大學王宜文教授、《人民日報》教科文部副主任溫紅彥、《當代電影》編輯部主任張煜、中央電視台導演張恭豪、《大眾電影》資深編輯馮眉等專家、北京大學醫學部代表、北京大學師生代表等從電影的選題、布景、拍攝手法、情節設定、人物形象表達、電影的深遠意義等方面發表了自己對電影的看法。

觀片嘉賓精彩評語:

這部影片真實、乾淨,感人至深,會在電影史、教育史上有特殊的意義

苟天林(《光明日報》總編輯):今天是孟二冬同志去世三周年零兩天,我非常有幸收到母校的邀請,與我們兩位記者一起代表《光明日報》的全體同志,來向孟二冬老師表示悼念。我是一直流著淚看完這部電影,我感覺這部電影會在我們國家的思想建設、道德建設、文化建設,以及電影史、教育史上,留下特殊的意義。

這一部電影很真實,真實表現在方方面面。這一部電影很乾淨,乾淨從心靈到他的風格,到他的語言,到他的情節。這一部電影很高尚,他是中國5000年傳統文化凝聚起來的那一種高尚精神。他高尚,高尚在當代中國知識分子,在北大這樣一片沃土上來繼承這種高尚精神。孟二冬老師用自己的人格給我們留下了無價之寶,這一部電影,所展示的力量會像孟二冬老師所代表的精神一樣,永遠樹立在人們心中。我們作為媒體,不僅會認真學習孟二冬老師的精神,也有責任去宣傳這部電影給我們的啟示和展示的精神。

陸亮(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影管理局藝術處處長):感謝北京大學,以及每一個支持影片拍攝的單位和每一位拍攝者,為這部影片所做出的巨大的貢獻,正是因為大家努力,我們今天才看到這樣一部非常優秀的、感人至深的電影。

這部電影我看了四遍,雖然不是以故事情節或者畫面取勝,但越看越能琢磨出其中比較深邃的意味,越看越覺得那些感人的細節是需要精心品嘗的,是能夠深入人的靈魂和打動人的精神力量。我覺得這可能是這部影片最大的特點,或者是它區別於目前現在其他影片的這樣一個特點。

導演用鏡頭語言通過與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浮躁喧譁的對比凸現了孟二冬老師身上純淨的時代精神。它是我看到的中國近年電影裡面,一部非常純淨、純粹、有誠意有內涵的作品。希望這部影片走進全國校園,打入全國電影市場,讓更多的人看到,讓這部電影的精神震撼觀眾,啟動觀眾。

北大教師所折射出來的中國知識分子的高尚品德,是當今社會的一種寶貴精神財富

張國有(北京大學副校長,本部電影的總策劃之一):這部電影以自然、平實、藝術的風格展現了北大教師踏實勤奮做學問,不求功不求利的高尚精神。總書記在給孟菲的信里說,孟二冬雖然是一個平凡的學者,但是他以勤勉踏實的治學精神,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不愧是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是為人師表,品德高尚的典範,這部電影對這個評價做了很好的詮釋。

除了《孟二冬》之外,我們還想做《王選》、《蔡元培》等等,我們希望從更多的方面去反映北大的氣氛與精神,這是一種寶貴的財富,願與全國人民共同分享。《孟二冬》將於5月5日進行首映,會有更多的老師和同學來觀看。我想看完之後,會有很強烈的反映。

俞虹(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這部電影看似情節簡單,但是看完之後又讓人感到內容的豐富與厚重,因為它通過細節的雕琢,把北大人的精髓,把真正中國人的,中國知識分子的那種精髓,給呈現出來了。因為在如此喧鬧的世界當中,如此功利的社會當中,這樣一種純淨,這樣一種真實、真誠,太應該種植在當下人的心裡,種植在年輕人的心裡。

通過電影這種現代化的媒介手段,生動再現孟二冬的高尚人格,意義非凡

王志敏(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做了一件非常好的事,北大自己優秀的老師,由北大自己發出力量來拍,把孟二冬這樣一位有才華的,品德高尚的老師通過電影的現代化媒介手段,生動地再現出來,並且達到更廣泛的傳播,意義深遠,而且隨著時間流逝,將更加意義非凡。

丁亞平(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所長):這是一部電影精品,真實感人,富有精神感。它把孟二冬作為一個理想主義的形象來進行塑造,卻不只是一般的頌揚性的、視角朝上式的塑造,而是視角向下,特別試圖探究這個形象的內心世界,有他的悲喜交織,有他的期盼和失落,還有悟道的複雜無情,這部分的刻畫非常成功。

電影的本質是觀眾性的,電影拍出來是給人看的,從這個角度來講,它是非常成功的。它沒有把孟二冬塑造成符號化的人物,概念化的人物,而是運用紀實性手法,來呈現一種平實、純粹、乾淨的敘事,節奏平靜而舒緩,富有意味,讓人過目難忘。

張衛(《中國電影報導》製片人):我看這個片子,覺得幾乎是一個戰爭片,是兩種價值觀念的一種戰爭。咱們中國傳統價值觀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可是取得最高學術成就的學術權威,家裡卻貧寒不堪,如何能說服學生去崇拜這個職業呢?這時候學生就不得不去兼職,這個兼職在大學裡面很普遍,價值觀之戰在社會上不明顯,因為社會上都是一個價值,錢本位,官本位。但是大學裡面有一批堅守自己價值觀的教授,以自己的價值觀為自豪,要在學術上勇攀巔峰,我認為這個地方是價值觀之戰最激烈的地方。所以這個電影表現的價值觀之戰,在我們當今這個時代的話語條件下,是最深刻的一個主題。

國慶60周年獻禮影片展映

2009年8月19日晚,由電影局、中宣部文藝局聯合主辦,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電影頻道節目中心承辦的“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向祖國匯報重點國產影片推介慶典”在京西賓館隆重舉行,30部獻禮影片閃亮登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