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在國民黨內有幾位“死對頭”?他們最終的命運如何?

蔣介石在國民黨內主要有六大政敵,分別是胡漢民、汪精衛、孫科、馮玉祥、閻錫山與李宗仁,他們或在政壇上相互鬥法,或在戰場上兵戎相見,鬥爭了幾十年。那么,蔣介石的這六位“死對頭”最終的命運又是如何呢?到底有沒有失敗者死在老蔣手中?

1.胡漢民(1879-1936年)

胡漢民是同盟會及國民黨元老,民國肇建後兩度擔任廣東都督。廣州國民政府成立後,胡漢民官至大元帥大本營總參議、代行大元帥兼廣東省長職務,是僅次於孫中山的“二把手”,資格是相當的老。

蔣介石在國民黨內有幾位“死對頭”?他們最終的命運如何?

孫中山病逝後,胡漢民本來最有資格代立,結果卻被汪精衛、蔣介石聯合排擠出國。1927年後,胡漢民與蔣介石結盟,相繼擔任國民政府主席、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立法院長等職務。隨著胡漢民的勢力增長,與蔣介石之間再起衝突,1931年被軟禁於南京小湯山,年底獲釋,鏇赴廣州領導反蔣的國民政府。1935年底,胡漢民再次與蔣介石和解,並當選為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可惜尚未正式就職,便於翌年病逝於廣州。

2.馮玉祥(1882-1948年)

馮玉祥綽號“倒戈將軍”,軍事生涯中反清、反袁、反曹、反段、反張、反共、反蔣,見利忘義,反覆無常,是個毫無廉恥心的軍閥頭子。馮玉祥在北洋政府擔任西北邊防督辦期間,割據察哈爾、綏遠、甘肅、寧夏、陝西五省,擁兵40餘萬,是其軍事生涯中勢力的巔峰期。

蔣介石在國民黨內有幾位“死對頭”?他們最終的命運如何?

北伐戰爭結束後,馮玉祥因軍隊編遣等問題與蔣發生利害衝突,於1929年、1930年兩次同蔣大規模兵戎相見,史稱“蔣馮戰爭”、“中原大戰”,失敗後下野。

1935年蔣馮和解,馮玉祥出任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抗戰期間又歷任第三、第六戰區司令長官、軍政部長等職。1946年,馮玉祥被強令退役,赴美“考察”水利,1948年回國途中因輪船失火被燒死。

3.汪精衛(1883-1944年)

汪精衛早年加入同盟會,作為孫中山最器重的“接班人”,在孫去世後擔任國府主席職務,鏇因受蔣介石排擠下野赴法。1927年4月回國後,擔任武漢國民政府主席,“寧漢合流”後再度下野赴法。1929年再度回國後選擇與蔣合作,歷任行政院長兼外交部長、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國民黨副總裁等要職,1938年叛國投日,並於1940年成立偽政府。

蔣介石在國民黨內有幾位“死對頭”?他們最終的命運如何?

汪偽政府成立後,汪精衛一直擔任偽國民黨總裁、國府主席、行政院長及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黨政軍大權一把抓。1944年,汪精衛因病赴日治療,11月病死於名古屋,遺體運送回國後葬於南京梅花山。抗戰勝利後,汪墳被炸毀,其屍體被火化,墳址被夷為平地。

4.閻錫山(1883-1960年)

閻錫山是同盟會創會元老,1905年留學日本期間便入會,回國後在山西負責訓練新軍,並由此領導山西起義。1911年起義成功後,閻錫山擔任都督職務,此後歷經北洋政府、國民黨政府期間,閻錫山割據山西長達38年時間,是名副其實的“山西王”。

蔣介石在國民黨內有幾位“死對頭”?他們最終的命運如何?

北伐戰爭結束後,閻錫山因軍隊編遣等問題與蔣發生利害衝突,於1930年聯合馮玉祥、李宗仁等勢力聯合反蔣,失敗後下野,避難大連。1931年底,閻錫山“東山再起”,翌年擔任太原綏靖主任兼山西省政府主席。1949年太原解放前夕,閻錫山逃往南京,同年出任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退居台灣後,閻錫山擔任“總統府資政”和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的閒職,1960年病逝於台北。

5.孫科(1891-1973年)

孫科是孫中山唯一的兒子,1917年擔任其父在廣州的大元帥府秘書,1921年後三度出任廣州市長。北伐勝利後,孫科相繼擔任鐵道部長、考試院副院長、行政院長、立法院長等職務,並參與汪精衛等人的反蔣活動。

蔣介石在國民黨內有幾位“死對頭”?他們最終的命運如何?

抗戰勝利後,孫科主張承認共產黨合法地位,反對內戰,令老蔣極為憤怒,在日記中怒稱孫科“誣衊政府,與中共合作,以俄人為後盾,意圖奪取國府主席”。1946年下半年後,孫科再度倒向老蔣,相繼擔任國民政府副主席、行政院長等職,1949年初聯手李宗仁逼迫老蔣下野。大陸解放後,孫科先後移居法美兩國,1965年定居台灣,歷任考試院長、東吳大學董事長,1973年病逝於台北。

6.李宗仁(1891-1969年)

李宗仁於1910年便加入同盟會,相繼在滇系軍閥唐繼堯及桂系軍閥陸榮廷手下擔任軍職,1921年起兵反陸,並與孫中山建立起聯繫,同年加入國民黨。1924年,李宗仁與白崇禧、黃紹竑聯合組建新桂系,擊敗陸榮廷並占據廣西。北伐戰爭期間,轉戰湘、鄂、贛、皖等省,屢立戰功。

蔣介石在國民黨內有幾位“死對頭”?他們最終的命運如何?

北伐戰爭結束後,李宗仁因軍隊編遣等問題與蔣發生利害衝突,於1929年、1930年兩次與蔣介石兵戎相見,史稱“蔣桂戰爭”、“中原大戰”,失敗後逃歸廣西。1931年蔣李和解,李宗仁擔任南寧綏靖公署主任、湘桂黔邊區“剿匪”總司令、廣西綏靖公署主任,並被授予一級上將軍銜。抗戰期間,李宗仁擔任第五路軍總司令、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等職,曾取得台兒莊大捷,重創日軍。

抗戰勝利後,李宗仁相繼擔任軍事委員會北平行營主任、副總統職務,並於1949年初老蔣“下野”後擔任代總統,但有職無權,處處被掣肘。廣西解放前夕,李宗仁由南寧飛往美國,並在此流亡16年時間。1965年,李宗仁飛回大陸,4年後病逝於北京。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