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達林死守莫斯科的底氣在哪裡,是他的賭徒性格?多虧了日本!

二戰期間,蘇德戰場上莫斯科保衛戰是關鍵點的戰役之一,那么史達林在面對,蘇軍一潰千里,喪師失地的情況,德軍則是一路凱歌來勢洶洶,他是哪裡來的決心要死守莫斯科呢?

史達林死守莫斯科的底氣在哪裡,是他的賭徒性格?多虧了日本!

首先要說的就是,這和史達林個人性格有一定關係,年輕時的史達林就是用他那堅定的防守和賭徒般的反擊保住了危如壘卵的察里津(也就是後來的史達林格勒,現在叫伏爾加格勒),他是有戰鬥意志的。 因為蘇聯精銳都集中起來了,德國還分兵。這是蘇聯最好的機會了。如果這一仗還打不贏,那就沒有任何贏的希望了。與其苟且偷生不如破釜沉舟孤注一擲。

史達林死守莫斯科的底氣在哪裡,是他的賭徒性格?多虧了日本!

蘇聯的政治體制是加盟共和國的聯盟。如果放棄莫斯科,中央的威信不在,想想蘇聯是怎么解體的就知道了。二日本沒有正真的牽制住蘇聯的遠東西伯利亞軍團。讓蘇軍及時地調到了莫斯科戰線。這可是蘇軍中最能在嚴寒中發揮戰力的精銳。在蘇俄兵敗如山倒,德軍氣勢如虹的關鍵時刻,領袖應該在最危險的前線和自己的軍民站在一起,共同鄲斗,起到穩定民心,鼓午士氣,同仇敵慨的決心和勇氣。同時得到紅色間諜佐爾格等多個極重情報,日軍即將南下,暫不會出兵遠東,遂大膽抽調50多萬精銳的哥薩克遠東部隊西進莫斯科,增加了強勁的防禦力量。

史達林死守莫斯科的底氣在哪裡,是他的賭徒性格?多虧了日本!

並研判德軍戦線過長,2000多公里,補給困難,攻勢已成強弩之末,加之莫斯科的嚴寒即將來臨,將極大抑制阻滯德軍的攻勢。對糧草豐沛的蘇軍來說防守極為有利,於是史達林敢於放手一搏,直接將在紅場閱兵的精銳部隊開赴前線與德軍生死搏殺,事實證明,史達林這一判斷決策是正確的。 莫斯科當時沒有被包圍,有遼闊的大後方為他提供源源不斷的補給,希特勒一腳踢到了鋼板上!如果史達林一跑,蘇聯在氣勢上,軍心上都不再有和德國一戰的資本,在後方也不再具有哪個城市有莫斯科一樣牢固的防禦工事,部隊的再次集結也成問題。

史達林死守莫斯科的底氣在哪裡,是他的賭徒性格?多虧了日本!

有人很容易將這場戰役和中國的南京保衛戰相比,兵臨城下史達林依然堅守莫斯科,給守城官兵以勇氣和信心,甚至閱兵,反觀蔣介石,早早逃之夭夭,丟下南京守城官兵,最後守城將領唐生智也撤了,士兵群龍無首,不敗才怪。小編想說,這完全是兩種情況,好吧!

史達林死守莫斯科的底氣在哪裡,是他的賭徒性格?多虧了日本!

首都的地理位置是很關鍵,但南京沒有戰略縱深,無險可守,在強敵面前失守是遲早的事。而莫斯科戰略縱深長,通過近千公里的消耗,德軍已成強弩之末,堅持成功的可能性很大!本來南京根本守不住,守重慶才是正確選擇。莫斯科保衛戰,蘇聯有大量軍工廠坦克飛機都有在開動,我們中國當時只能生產步槍,怎么守南京,只能到重慶山區層層抵抗步步削弱日進。

中國工業化基礎薄弱,和日本不在一個重量級,淞滬會戰國軍損失慘重,南京周邊也無險可守,中國抗戰力量也遠遠沒有完全整合,就那么點精銳力量,如果死守南京不僅沒有勝利的可能,而且會損失更多有生力量。依託中國西高東低的地形節節抵抗也是戰前中國統帥部的既定方針。所以,就總體形勢和當時戰況,放棄南京是正確的決定!只不過當時的國力,沒辦法大規模轉移百姓,加上碰上日本這么個喪心病狂的民族,有了南京大屠殺的悲劇。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