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 DEE

(圖)DJ DEEDJ DEE

D.J.迪,生於1969年,香港人,是美國DJ,他擅長於一些嘻哈音樂,以及一些電子舞蹈類的音樂,曾組織過音樂舞蹈團隊,曾為Mantronik的表妹D.J.迪伊,寫過一張專輯,1990年,他的成績最終取代了Trini的地位。在香港叫“阿D”。

簡介

DJ Dee,香港樂手。名叫李勁松(Li Chin Sung),又叫Dickson或者Dick的香港人,已經做過許多重要的事情,推動著中國大陸的獨立音樂。舉凡John Zorn、大友良英、灰野敬二、Orb來華演出,4AD和獨立音樂概念的興起,王磊、左小祖咒、王凡、黃梁公主的專輯出版,廣州北京的進口冷門唱片,張楚王勇或者舌頭毛豆購買的設備……沒有跟他沒關係的。他的唱片公司Noise Asia(前身是以出版香港獨立樂隊作品出名的Sound Factory)代理了近百家獨立廠牌的唱片。

凡是以“DJ”為名的樂手總是讓人聯想到跳舞音樂,但如果以此來推斷香港樂手Dj Dee的音樂,就可能出現偏差。作為香港實驗樂手Li Chin Sung的另一個創作代號,Dj Dee的音樂是以採樣拼貼為基礎,全盤電子化的電子作品。當然,風格絕不會僅僅局限於有"Beat"能跳的跳舞音樂。當年由John Zorn為他敲定的這個創作代號,從一開始就有著明確的創作方向--把採樣拼貼進行到底!但如果僅僅是跳舞音樂那就實在太浪費採樣拼貼的無限可能性了。Dj Dee當然不會如是,於是從首張專輯"Sunday"中,就展示出實驗意味濃厚的Ambient Techno/Dark Ambient音樂景象。而從樂手口中,我們更可以了解到在今後一系列的唱片出版中,Dj Dee將為我們帶來一個透過採樣拼貼技術,嘗試創作出的七彩音樂世界。

個人經歷

1996年他以本名Li Chin Sung在紐約大腕John Zorn的Tzadik公司發表過一張專輯,“Past”,以採樣、環境採樣和噪音混合拼貼而成的實驗作品,當時入選英國Wire雜誌的年度40張佳作。此後阿D日理萬機,神出鬼沒,除了在西藏和外蒙古各呆過一段日子,與人合作世界音樂之外,幾乎沒有什麼創作。

2003年,轉眼間城頭變換大王旗,用姚大鈞的話說,就是前衛和地下的電子音樂領域裡,密集、暴力、重而噪的音樂已經退潮,空靈、緩慢、少而輕的音樂正成為主導。阿D終於又露面了,他為自己專門開設了新廠牌Dicksonia Audio,用John Zorn幫他起的藝名DJ Dee,發表了這張成功順應潮流的傑作“Sunday”。乾燥堅硬的噪音挑釁已經不再,只剩下冥想的旅程上,聲音的碎片匯成洪流,最終歸於大音稀聲的寂靜。

要說問題,那還是出在層次上面。這個世界已經信息過載,它可愛但是麻煩,我們焦慮但是向善。這張專輯製造了足夠的動和靜,於是也就在“少”的意義上略遜一籌。但少,自John Cage以來已經不是一般的高手能夠駕御,所以阿D揚長避短,也算是功德圓滿了。

許多人在等著阿D出現,為了和他開會、吃飯、簽契約、辦演出、錄唱片、買東西或者找投資,他都沒有讓他們如願。但一個普通的星期天,阿D悟了,從此化身為聲波,在家等著你的到來

基本資料

DJ Dee
英文名:DJ Dee
唱片公司:Noise Records
生 日:
星 座:未知
類 型:北美流行音樂【North American Pop Music】
語 言:國語

最佳單曲

Soca In My Body
Out On De Road
Daggering
The Right Mix 2008
Wine On Me
Come With Me Gal
Rum Oh
In Space [After Hours Mix]
Bring Meh Drink
Wine Up On Me
Mug Fest
Sexy Boo
In Space (After Hours Mix)

最受歡迎的曲目

1 . Taking Tiger Hardcore
2 . Taking Tiger Mountain

最佳專輯

《Sunday》

《Detroit Classics And Techno》

榮譽

DJ Dee曾獲得華語音樂傳媒大獎新音樂大獎。

評價

聽後的感覺請隨意處置!
想像的抽象世界,雖看不到,但並非不存在!至少,它曾短暫停留在你的腦海里,人的大腦有些區塊尚未開發,這張專輯可誘導聽覺的新經驗!

—— 林強(台灣著名詞曲創作人)

乾燥堅硬的噪音挑釁已經不再,只剩下冥想的旅程上,聲音的碎片匯成洪流,最終歸於大音稀聲的寂靜。

—— 顏峻(中國著名樂評人)

專輯介紹

1.Sunday 正式上市

Catalogue No:DSM 0.1
Release Date:2003
Format:1CD

Tracklisting:
01. 01:10
02. 03:15
03. 05:59
04. 10:35
05. 16:28
06. 23:38
07. 07:22
08. 09:03

唱片名叫"Sunday",自然讓人聯想到周日的休閒感覺。但實際上這張唱片的音樂風格卻並沒有半點的閒情逸緻。始終陰雲密布的音樂所透出的後工業化Dark Ambient氛圍顯現出一個與別不同的Sunday。可作者並非刻意營造低調氣氛。唱片內里所有作品都簡單的以時間為名。他說這些名字是取自周日中的各個不同的時段,是他開始創作或者完成作品的時間。從而可一窺作者簡明直白的創作意圖。或者實在是因為現今享樂主義泛濫,音樂哪怕帶有一點工業味,也會讓人感到陰暗而沉重;電子音樂尤是如此。然而就Dark Ambient範疇來說,與當下眾多的相似風格比較,"Sunday"在完全採用Cut & Paste的基礎上有更為稠密的採樣密度。音色豐富,手法和編排也更為繁複和多樣化。細心聆聽不能發現其中有許多風格差異極大的作品。

專輯以極簡約的Ambient作品《01:10》開始。各種如流水般的液態聲響形成作品流暢的質感,片斷式的節奏時渾濁時清靈,如溪流擊打卵石,在不規則中透出大自然的韻律。作品極和諧地開始、展開和完結,連當中融入的靜電噪音和Sine Wave也輕柔得讓人舒坦。同樣透著大自然氣息的還有專輯最後一首28分鐘的超長作品《09:03》,或者是要做一個同樣舒坦的完結吧。作者巧妙地通過兩張唱片的採樣拼貼,把各種鳥類的叫聲結合在一起,疏落有致,此起彼伏。營造出一個沐浴在晨光下的郊野樹林:百鳥爭鳴,晨風輕送,讓人身心舒爽。Sine Wave和各種零碎的噪音與這樣的聲響環境和諧地融為一體。讓人深切感受到大自然超凡的淨化能力。 較為"正宗"的Dark Ambient的作品穿插在這類作品當中。長達14分鐘的長篇作品《03:18》由始至終籠罩在愁雲密布的氛圍之中。游移不定的弦樂和閃爍的靜電噪音貫穿著全曲。強大的節拍忍而不發,卻灌輸給作品無比的力量感。與之接近的還有《23:38》,同樣的陰暗,但較注重氣氛的營造,沒有前者的速度感。

專輯中的其他作品就不是那么的"正宗"了,只是略帶Dark Ambient的味道而已。畢竟Dj Dee的音樂愛好廣泛,實在難以讓他專心一致的只創作一種類型的音樂。《10:35》在洗去了銳氣的Sine Wave聲中展開,依然充滿空靈感的聲音,配上宗教味道濃厚的民族敲擊樂。最令人驚喜的是蒙古圖瓦族喉音的加入。相信是樂手外蒙之行的收穫之一吧。作品在眾多的民族音樂素材中加入了具象式的敲擊聲響,效果獨特。《07:22》是專輯中較實驗的一首作品。完全Minimal化的運作模式,整首作品都是由極為細碎的,如閃爍般效果的靜電噪音構成。不可不提的還有充滿童稚的短作《16:28》,當中有作者大女兒的兒歌採樣。一句"你吾好笑我喔"已經讓人開懷不已

這就是Dj Dee 的"Sunday",接下來還將有"Saturday"、" Friday"……讓我們齊來感受Dj Dee多姿多彩的音樂一周。

2.《Detroit Classics And Techno》

簡單地說就是Biosphere的洶湧低頻,加上Mouse On Mars的微弱節拍、Oval的細碎雜音,中間穿插著松原幸子(大友良英的女朋友,去年在上海的演出,整場幾乎只發出了一個高頻正弦波)和Pan Sonic的惱人耳鳴,用以調和這些的,則是David Toop的野外採樣,和David Shea的通透綜合。更簡單地說,就是這幾年前衛電子樂的集大成。起主導作用的,是讓人心潮澎湃的、宏大的中低音河流;與眾不同的,是作品後半部分偏向歐洲學院和日本前衛的偏執的噪音——在自己女兒開口說話的第7首,你甚至可以找到10年前的日本採樣拼貼風貌,也就是阿D原來的路子;而最容易感染我們的,當然是第4首的蒙古喉鳴,和最後一首的鳥叫聲,這手法已經很舊,所以現在又是新的了。

它的目標是讓人如夢方醒、淚流滿面。這也是整個microsound派系、部分幻聽流派、少數後搖滾分支作音樂的最終目標。經過了幾十年狂妄的標新立異,前衛音樂已經越來越忠實於精神的領悟。倘若五十年代的垮派和六十年代的嬉皮穿越時空隧道來到阿D的工作室,一定會把這專輯等同於LSD和大麻的完整trip(迷幻文化術語,指飛了以後的整個過程),70多分鐘裡,他們會越過城市和高原,遇見佛陀和親人,在一分鐘之內濃縮人類歷史(其實是因為紛繁密集而又和諧的音樂原材料),汗如雨下繼而舌綻蓮花,大徹大悟而後逍遙睡去。

此專輯前半部分多少有些旁人痕跡,但也無傷大雅。尤其是第2首在透不過氣來的低頻脈衝節拍里,不同層次的長音紛至沓來令人喜悅而又不敢承受,開頭的Biosphere式聲浪,和9分鐘處開始的Scanner式弱化高音,都包圍在綿密溫暖的複雜音景中,而他用德國式microhouse reggae dub做的基礎,也顯得非常自如。實際上,這一首的長處,一是如此大的信息量能夠得到和諧的組織,二是前後過渡的行雲流水和出人意料,這也便是整張專輯具備強大殺傷力的原因。第6首結尾處,阿D用手機干擾音樂信號,並接聽說“餵?”的時候,多少是一個敗筆,但放在70多分鐘的長度里,也就只是世間諸相中的小小一個。何況最後那首近30分鐘的長音作品,已經足夠說明看破紅塵的道理了。它先是讓鳥叫貫穿始終,然後緩慢加重了低音洪流的分量,又讓尖利的高頻揮之不去,直到無法忍受,不知不覺中數十種聲音已經悄然寧息,世界在最後一點菸雲中變成了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