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700晶片組系列

AMD700晶片組系列,是一款由AMD研發的晶片組。它在2007年11月19日推出。

支援處理器 AMD Phenom II系列 Phenom系列 Athlon II系列
Athlon X2系列 Athlon 64系列 Sempron系列
支援插座 Socket F+/F(790FX/DSDC)Socket AM3,Socket AM2+,AM2
晶片組製程 65 nm (790FX, 790X, 770)
55 nm (790GX,785G,780系列, 760G)
桌面/手提電腦晶片組
發燒級 790FX
效能級 790X, M780T (移動版本)
主流級 770, 780G,785G,M780G (移動版本)
入門級 740, 740V, 740G,M740G (移動版本), 780V
發布日期 Q4 2007
上代產品 AMD 690G
後繼產品 AMD 800 晶片組系列

AMD 700 晶片組系列是一款由AMD研發的晶片組。它在2007年11月19日推出,與AMD Phenom處理器和Radeon HD 3000系列顯示卡一同推出。三款新的產品被AMD合稱為蜘蛛(Spider)平台。在此款晶片組系列推出之前,AMD將晶片組命名為高階的RD790、中階的RD780/RX780/RS780和入門的RS740。這個命名方式與顯示卡核心代號相近。直到最後一刻,AMD才將RD790被命名為790FX,RD780被命名為790X,RX780被命名為770,而二款整合式晶片組,RS780和RS740就分別被命名為780G和740G。
新的晶片組製程是65nm,功耗大約是10-12W左右,遠比對手Intel的3系列晶片組25W低。南橋方面,AMD推出了SB700搭配,改善磁碟與USB效能。
命名方式
以前的命名方式,'D'代表高階的獨立晶片組,'X'代表中低階晶片組,'S'代表整合式晶片組。AMD更名後,數字的大小,代表晶片組的定位。

型號

790FX - 這是本系列最高階的型號,是一款獨立晶片組。支援AM2+腳位的處理器,並用HyperTransport 3.0連線。連線方面,新增支援PCI-E 2.0,它總共可以提供42條PCI-E 2.0通道,即是可以建立四和三路的CrossFire。使用四路CrossFire時,顯示卡的速度只是PCI-E 8x。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晶片組支援PCI-E 2.0,當使用支援PCI-E 2.0的顯示卡時,PCI-E 2.0 8x速度與PCI-E 16x的速度是相同的。而使用傳統的雙路時,可以使用全速的PCI-E 16x。
790X - 這是本系列中階的型號,亦是一款獨立晶片組。不支援四路CrossFire,而只支援雙路。在使用雙路CrossFire的時候,PCI-E的速度亦只有8x。由於同樣支援PCI-E 2.0,CrossFire效能與上一代的580X相似。
770 - 這是本系列中低階的型號,亦是一款獨立晶片組。它不支援任何CrossFire模式,只支援一條的PCI-E 2.0 16x。有主機板廠商自行提供PCI-E x16+x4的CrossFire模式,但效能會減低。
790GX - 是780G的升級版本,整合Radeon HD 3300顯示核心。新增兩條PCI-E 2.0 x8,支援CrossFire X。南橋方面改用SB750,新增對RAID 5的支援,亦加強了超頻的幅度。
785G - 780G的小升級,是款整合式晶片組。技術與780G一樣,內建顯示核心由HD3200升級至HD4200,DirectX版本由 10升級到10.1,內建UVD引擎升級到UVD2。南橋方面改用SB710/SB750(因廠商決定)。
780G - 這是本系列中低階的型號,是款整合式晶片組。為690G晶片組的後續產品,於2008年1月正式發表。它內建Radeon HD 3200顯示核心,支援DirectX 10,並內建UVD引擎。它或許支援混合式CrossFire,意味著獨立顯示核心,可以與整合式顯示核心進行CrossFire。圖形效能可望提高5%到40%,取決於獨立顯示核心的等級。顯示記憶體方面,除了可分享系統記憶體,亦重新支援SidePort技術。廠商可在主機板上加上額外的記憶體,其容量由16-128MB不等。另外,顯示核心與桌面版本一樣,已內建整合了HDCP金鑰。
780M - 功能與780G相同並加上色差輸出功能。
780V - 功能與780G相似,但不支援UVD、混合式CrossFire和SidePort。
760G - 功能與780G相似,但不支援UVD和HDMI輸出。
740G - 架構與690G相同,但改用SB700南橋,AMD 700 晶片組系列中唯一不支援HyperTransport 3.0。另外,接腳改為與780G相容。

南橋

SB750

SB750南橋支援高級時脈校準(ACC)功能,能大幅提高處理器時脈的穩定性,有助提高超頻的幅度,而且ACC功能可以進行“開核”,即用2核或3核cpu破解變為4核心。SB750南橋晶片可以直接連線處理器,意味著南橋可以接管一些處理器的內部設定,從而加強超頻幅度。不過這項技術需要搭配AMD OverDrive 2.1.1或2.1.2版本,亦要升級主機板的BIOS才支援相關的功能。PCI-E接口方面,仍然只是支援1.1版本。
新增支援RAID 5

SB700

支援六個SATA-2連線埠 支援12個USB 2.0連線埠 增加了HyperFlash技術,可以利用NAND快閃記憶體作系統加速。與Intel的Turbo Memory技術相似,但Turbo Memory必須由Intel生產,HyperFlash可以公開生產。當晶片組使用了HyperFlash技術時,會有一組IDE不能使用。

SB710

南橋整合Clock Gen(時脈產生器)及Super I/O晶片,SB710是SB750的簡化版。

AMD OverDrive

OverDrive是AMD官方提供的超頻軟體,全面支援新的AMD 700晶片組。這個軟體的功能與NVIDIA的nTune相似。使用者可以透過OverDrive軟體,為系統進行微調,這個技術比較適合進階的使用者。它可以讓使用者選擇手動,或者由軟體自動為系統微調。微調的項目包括處理器、晶片組記憶體顯示卡核心等硬體。使用本軟體的最基本條件是正使用一塊AMD 700 或AMD 800晶片組系列主機板。

AutoXpress

如果你連超頻都不會的話,那么AMD還給你提供了更好的解決方案,購買三A平台,羿龍處理器+7系列晶片組+ATI PCI-E 2.0顯示卡,也就是所謂的Spider平台。AMD提供了AutoXpress技術,將會自動識別這平台組合,從而提升性能8%左右。
其實,綜上所述,無論是AMD OverDrive還是AutoXpress,都是AMD用來取悅用戶的手段。通過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兩種提升性能的方式,分別針對的是不同平台的用戶群。AutoXpress針對的是低端的入門級用戶,完全不懂技術,而AMD OverDrive針對的是中高端用戶,具有一定的動手能力,能夠進行簡單或者複雜的超頻。
不過,無論如何,前提是必須購買Spider平台,至少也要是三A平台。相對於Intel的3系列來說,AMD的7系列平台全程支持HT 3.0以及PCI-E 2.0的支持,而四卡交火更是一個很大的優勢。而Intel的3系列在X38以下,只支持到PCI-E 1.0的顯示規範,並且,同等級的價位上,AMD無疑更具有優勢。
不過根據AMD官方指示,770主機板並不能夠獲得AutoXpress的支持,所以說用戶在購買和使用的時候請注意。

AutoXpress原理

當系統辨認到蜘蛛平台的時候,就會自動啟動AutoXpress技術,通過自動超頻令系統效能增加8%。這個技術比較適合入門的使用者。值得注意的是,較舊的硬體亦會被支援。 AutoXpress包括CPU、XpressRoute、MemBoost三個部分,其中CPU部分可以在使用Phenom處理器的時候將CPU ClkDivisor設定到“Divide-by-1”模式。
XpressRoute可以在使用R580以上顯示卡的時候提高PCIE匯流排的頻率,在RD780和RD790主機板上R580+以上主機板將會自動超頻PCIE匯流排到150Mhz~160Mhz,同時還有P2P transfers來提高顯示卡傳輸速度,最佳化原有的CPU匯流排和顯示卡之間的傳輸。
MemBoost則可以提升DDR2 800以上記憶體的時序性能,當然只能用在RD780和RD790主機板上面,而且只對Phenom處理器有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