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超威半導體公司]

AMD[超威半導體公司]
AMD[超威半導體公司]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AMD公司專門為計算機、通信和消費電子行業設計和製造各種創新的微處理器(CPU、GPU、APU、主機板晶片組、電視卡晶片等)、快閃記憶體和低功率處理器解決方案,AMD致力為技術用戶——從企業、政府機構到個人消費者——提供基於標準的、以客戶為中心的解決方案。AMD是目前業內唯一一個可以提供高性能CPU、高性能獨立顯示卡GPU、主機板晶片組三大組件的半導體公司,AMD提出3A平台的新標誌,在筆記本領域有“AMD VISION”標誌的就表示該電腦採用3A構建方案。2012年9月18日,AMD宣布,CFO托馬斯·賽菲特(Thomas Seifert)將會離職尋找其他機會。

基本信息

公司概覽

產品產品

AMD(超威半導體)成立於1969年,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桑尼維爾。AMD公司專門為計算機、通信和消費電子行業設計和製造各種創新的微處理器、快閃記憶體和低功率處理器解決方案。AMD致力為技術用戶——從企業、政府機構到個人消費者——提供基於標準的、以客戶為中心的解決方案。

AMD在全球各地設有業務機構,在美國中國德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設有製造工廠,並在全球各大主要城市設有銷售辦事處,擁有超過1.6萬名員工。2005年,AMD的銷售額是58億美元。 

AMD有超過70%的收入都來自於國際市場,是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公司在美國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代號為AMD。 

業務發展

在AMD,我們堅持“客戶為本 推動創新”的理念, 這是指導 AMD 所有業務運作的核心準則。

我們與客戶建立了成功的合作關係,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他們的需求;我們與技術領袖開展了密切的合作,以開發下一代解決方案,拓展全球市場和推廣AMD的品牌;我們還與一些以克服艱巨困難並依靠技術獲得成功的世界級領先者建立了合作關係。

迄今為止,全球已經有超過 2,000 家軟硬體開發商、OEM廠商和分銷商宣布支持AMD64位技術。在福布斯全球2000強中排名前100位的公司中,75%以上在使用基於AMD皓龍™ 處理器的系統運行企業套用,且性能獲得大幅提高。

歷史回顧

自成立以來,AMD就不斷地開發新產品,並逐漸形成了一套與眾不同的企業文化,而眾多員工也在事業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下面將簡單介紹AMD近三十年來的發展歷程,從中我們可以預見公司的燦爛前景。

AMD的歷史悠久,業績顯赫。這個傳統已經成為一股凝聚力,將AMD的全球員工緊密地團結在一起。AMD創辦於1969年,當時公司的規模很小,甚至總部就設在一位創始人的家中。但是從那時起到現在,AMD一直在不斷地發展,目前已經成為一家年收入高達24億美元的跨國公司。下面將介紹決定AMD發展方向的重要事件、推動AMD向前發展的主要力量,並按時間順序回顧AMD各年大事。

1969-74-尋找機會

對JerrySanders來說,1969年5月1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在此之前的幾個月里,他與其它七個合作夥伴一直為創建一家新公司而埋頭苦幹。Jerry已經在上一年辭去了FairchildSemiconductor公司全球行銷總監的職務。此刻,他正帶領一個團隊努力工作,這個團隊的目標非常明確--通過為生產計算機、通信設備和儀表等電子產品的廠商提供日益精密的構成模組,創建一家成功的半導體公司。

雖然在公司剛成立時,所有員工只能在創始人之一的JohnCarey的起居室中辦公,但不久他們便遷往美國加州聖克拉拉,租用一家地毯店鋪後面的兩個房間作為辦公地點。到當年9月份,AMD已經籌得所需的資金,可以開始生產,並遷往加州森尼韋爾的901ThompsonPlace,這是AMD的第一個永久性辦公地點。

在創辦初期,AMD的主要業務是為其它公司重新設計產品,提高它們的速度和效率,並以"第二供應商"的方式向市場提供這些產品。AMD當時的口號是"更卓越的參數表現"。為了加強產品的銷售優勢,該公司提供了業內前所未有的品質保證--所有產品均按照嚴格的MIL-STD-883標準進行生產及測試,有關保證適用於所有客戶,並且不會加收任何費用。

在AMD創立五周年時,AMD已經擁有1500名員工,生產200多種不同的產品--其中很多都是AMD自行開發的,年銷售額將近2650萬美元。

歷史回顧

1969年5月1日--AMD公司以10萬美元的啟動資金正式成立。

1969年9月--AMD公司遷往位於901ThompsonPlace,Sunnyvale的新總部。

1969年11月--Fab1產出第一個優良晶片--Am9300,這是一款4位MSI移位暫存器。

1970年5月--AMD成立一周年。這時AMD已經擁有53名員工和18種產品,但是還沒有銷售額。

1970--推出一個自行開發的產品--Am2501。

1972年11月--開始在新落成的902ThompsonPlace廠房中生產晶圓。

1972年9月--AMD上市,以每股15美元的價格發行了52.5萬股。

1973年1月--AMD在馬來西亞檳榔嶼設立了第一個海外生產基地,以進行大批量生產。

1973--進行利潤分紅

1974--AMD以2650萬美元的銷售額結束第五個財年。

1974-79-定義未來

AMD在第二個五年的發展讓全世界體會到了它最持久的優點--堅忍不拔。儘管美國經濟在1974到75年之間經歷了一場嚴重的衰退,AMD公司的銷售額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是仍然在此期間增長到了1.68億美元,這意味著平均年綜合增長率超過60%。

在AMD成立五周年之際,AMD舉辦了一項後來發展成為公司著名傳統的活動--它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慶祝會,即一個由員工及其親屬參加的遊園會。

這也是AMD大幅度擴建生產設施的階段,這包括在森尼韋爾建造915DeGuigne,在菲律賓馬尼拉設立一個組裝生產基地,以及擴建在馬來西亞檳榔嶼的廠房。

1974年5月--為了慶祝公司創建五周年,AMD舉辦了一次員工遊園會,向員工贈送了一台電視、多輛10速腳踏車和豐盛的燒烤野餐。

1974--位於森尼韋爾的915DeGuigne建成。

1974-75--經濟衰退迫使AMD規定專業人員每周工作44小時。

1975--AMD通過AM9102進入RAM市場。

1975--JerrySanders提出:"以人為本,產品和利潤將會隨之而來。"

1975--AMD的產品線加入8080A標準處理器和AM2900系列。

1976--AMD在位於帕洛阿爾托的Rickey'sHyattHouse舉辦了第一次盛大的聖誕節聚會。

1976--AMD和Intel簽署專利相互授權協定。

1977--西門子和AMD創建AdvancedMicroComputers(AMC)公司。

1978--AMD在馬尼拉設立一個組裝生產基地。

1978--AMD的銷售額達到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年度總營業額達到1億美元。

1978--奧斯丁生產基地開始動工。

1979--奧斯丁生產基地投入使用。

1979--AMD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

1980-1983-尋求卓越

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兩個著名的標誌代表了AMD的處境。第一個是所謂的"蘆筍時代",它代表了該公司力求增加它向市場提供的專利產品數量的決心。與這種高利潤的農作物一樣,專利產品的開發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但是最終會給前期投資帶來滿意的回報。第二個標誌是一個巨大的海浪。AMD將它作為"追趕潮流"招募活動的核心標誌,並用這股浪潮表示積體電路領域的一種不可阻擋的力量。

我們的確是不可阻擋的。AMD的研發投資一直領先於業內其他廠商。在1981財年結束時,該公司的銷售額比1979財年增長了一倍以上。在此期間,AMD擴建了它的廠房和生產基地,並著重在德克薩斯州建造新的生產設施。AMD在聖安東尼奧建起了新的生產基地,並擴建了奧斯丁的廠房。AMD迅速地成為了全球半導體市場中的一個重要競爭者。

1980--JosieLleno在AMD在聖何塞會議中心舉辦的"五月聖誕節"聚會中贏得了連續20年、每月1000美元的獎勵。

1981--AMD的晶片被用於建造哥倫比亞號太空梭。

1981--聖安東尼奧生產基地建成。

1981--AMD和Intel決定延續並擴大他們原先的專利相互授權協定。

1982--奧斯丁的第一條只需4名員工的生產線(MMP)開始投入使用。

1982--AMD和Intel簽署圍繞iAPX86微處理器和周邊設備的技術交換協定。

1983--AMD推出當時業內最高的質量標準INT.STD.1000。

1983--AMD新加坡分公司成立。

1984-1989--經受嚴峻考驗

AMD以公司有史以來最佳的年度銷售業績迎來了它的第十五周年。在AMD慶祝完周年紀念之後的幾個月里,員工們收到了創紀錄的利潤分紅支票,並與來自洛杉磯的Chicago樂隊和來自德克薩斯州的JoeKingCarrasco、Crowns等樂隊一同歡慶聖誕節。

但是在1986年,變革大潮開始席捲整個行業。日本半導體廠商逐漸在記憶體市場中占據了主導地位,而這個市場一直是AMD業務的主要支柱。同時,一場嚴重的經濟衰退衝擊了整個計算機市場,限制了人們對於各種晶片的需求。AMD和半導體行業的其他公司都致力於在日益艱難的市場環境中尋找新的競爭手段。

到了1989,JerrySanders開始考慮改革:改組整個公司,以求在新的市場中贏得競爭優勢。AMD開始通過設立亞微米研發中心,加強自己的亞微米製造能力。

1984--曼谷生產基地開始動工。

1984--奧斯丁的第二個廠房開始動工。

1984--AMD被列入《美國100家最適宜工作的公司》一書。

1985--AMD首次進入財富500強。

1985--位於奧斯丁的Fabs14和15投入使用。

1985--AMD啟動自由晶片計畫。

1986--AMD推出29300系列32位晶片。

1986--AMD推出業界第一款1M比特的EPROM。

1986年9月--TonyHolbrook被任命為公司總裁。

1986年10月--由於長時間的經濟衰退,AMD宣布了10多年來的首次裁員計畫。

1987--AMD與Sony公司共同設立了一家CMOS技術公司。

1987年4月--AMD向Intel公司提起法律訴訟。

1987年4月--AMD和MonolithicMemories公司達成併購協定。

1989年9月4日-展開變革

1988年10月--SDC開始動工。

AMD在這段時期的發展主要是通過提供越來越具競爭力的產品,不斷地開發出對於大批量生產至關重要的製造和處理技術,以及加強與戰略性合作夥伴的合作關係而實現的。在這段時期,與基礎設施、軟體、技術和OEM合作夥伴的合作關係非常重要,它使得AMD能夠帶領整個行業向創新的平台和產品發展,在市場中再次引入競爭。

1995年,AMD和NexGen兩家公司的高層主管首次會面,探討了一個共同的夢想:創建一種能夠在市場中再次引入競爭的微處理器系列。這些會談促使AMD在1996年收購了NexGen公司,並成功地推出了AMD-K6處理器。AMD-K6處理器不僅實現了這些起點很高的目標,而且可以充當一座橋樑,幫助AMD推出它的下一代AMD速龍處理器系列。這標誌著該公司的真正成功。

AMD速龍處理器AMD速龍處理器

AMD速龍處理器在1999年的成功推出標誌著AMD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目標:設計和生產一款業界領先、自行開發、兼容MicrosoftWindows的處理器。AMD首次推出了一款能夠採用針對AMD處理器進行了專門最佳化的晶片組和主機板、業界領先的處理器。AMD速龍處理器將繼續為該公司和整個行業創造很多新的記錄,其中包括第一款達到歷史性的1GHz(1000MHz)主頻的處理器,這使得它成為了行業發展歷史上最著名的處理器產品之一。AMD速龍處理器和基於AMD速龍處理器的系統已經獲得了全球很多獨立刊物和組織頒發的100多項著名大獎。

在推出這款創新的產品系列的同時,該公司還具備了足夠的生產能力,可以滿足市場對於其產品的不斷增長的需求。1995年,位於德克薩斯州奧斯丁的Fab25順利建成。在Fab25建成之前,AMD已經為在德國德勒斯登建設它的下一個大型生產基地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與Motorola的戰略性合作讓AMD可以開發出基於銅互連、面向未來的處理器技術,從而讓AMD成為了第一個能夠利用銅互連技術開發兼容MicrosoftWindows的處理器的公司。這種共同開發的處理技術將能夠幫助AMD在Fab30穩定地生產大批的AMD速龍處理器。

為了尋找新的競爭手段,AMD提出了"影響範圍"的概念。對於改革AMD而言,這些範圍指的是兼容IBM計算機的微處理器、網路和通信晶片、可程式邏輯設備和高性能記憶體。此外,該公司的持久生命力還來自於它在亞微米處理技術開發方面取得的成功。這種技術將可以滿足該公司在下一個世紀的生產需求。

在AMD創立25周年時,AMD已經動用了它所擁有的所有優勢來實現這些目標。目前,AMD在它所參與的所有市場中都名列第一或者第二,其中包括MicrosoftWindows。兼容市場。該公司在這方面已經成功地克服了法律障礙,可以生產自行開發的、被廣泛採用的Am386和Am486微處理器。AMD已經成為快閃記憶體、EPROM、網路、電信和可程式邏輯晶片的重要供應商,而且正在致力於建立另外一個專門生產亞微米設備的大批量生產基地。在過去三年中,該公司獲得了創紀錄的銷售額和運營收入。

儘管AMD的形象與25年前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它仍然像過去一樣,是一個頑強、堅決的競爭對手,並可以通過它的員工的不懈努力,戰勝任何挑戰。

通過提供針對雙運行快閃記憶體設備的行業標準,AMD繼續保持著它在快閃記憶體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快閃記憶體已經成為推動當時的技術繁榮的眾多技術的重要組件。手提電話和網際網路加大了市場對於快閃記憶體的需求,而且它的套用正在變得日益普遍。AMD範圍廣泛的快閃記憶體設備產品線當時已經能夠滿足手提電話、汽車導航系統、網際網路設備、有線電視機頂盒、有線電纜數據機和很多其他套用的記憶體要求。

通過多種可以為客戶提供顯著競爭優勢的快閃記憶體和微處理器產品,能穩定生產大量產品、業界領先的全球性生產基地,以及面向未來、富有競爭力的產品和製造計畫,AMD得以在成功地渡過一個繁榮時期之後,順利地進入新世紀。

2006年7月24日AMD正式宣布54億美元併購ATI,新公司將以AMD的名義運作。

AMD2006年10月25日宣布完成對加拿大ATI公司價值約54億美元的併購案,ATI也從即日起啟用全新設計的官方網站,訪問者在登錄原有的www.ati.com時將會自動轉跳至ati.amd.com。

根據雙方交易條款,AMD以42億美元現金和5700萬股AMD普通股收購截止2006年7月21日發行的ATI公司全部的普通股,通過此次併購,AMD在處理器領域的領先技術將與ATI公司在圖形處理、晶片組和消費電子領域的優勢完美結合,AMD將於2007年推出以客戶為導向的技術平台,滿足客戶開發差異化解決方案的需求。

AMD同時將繼續開發業界最好的處理器產品,讓客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最佳的技術組合;從2008年起,AMD將超越現有的技術布局,改造處理器技術,推出整合處理器和繪圖處理器的晶片平台。

產品系列

AMDamd處理器

計算產品

對於需要高性能計算和 IT 基礎設施的企業用戶來說, AMD 提供一系列解決方案

採用直連架構AMD皓龍™ 處理器可以提供領先的單核雙核技術。

AMD 速龍™ 64 處理器可以為企業的桌上型電腦用戶提供卓越的性能和重要的投資保護。

AMD 雙核速龍™ 64 處理器可以提供更高的多任務性能,幫助企業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的任務。

AMD 炫龍™ 64 移動計算技術可以利用移動計算領域的最新成果,提供最高的移動辦公能力,以及領先的 64 位計算技術。

AMD 閃龍™ 處理器不僅可以為企業提供出色的性價比,而且可以提高員工的日常工作效率。

AMD 羿龍X3 處理器

AMD四核Phenom處理器

AMD 提供全系列 64 位產品

AMD 雙核速龍™ 64 處理器可以讓用戶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的任務(包括業務套用和視頻、照片編輯,內容創建和音頻製作等)。這些強大的功能使其成為那些即將上市的新型媒體中心的最佳選擇。

AMD 速龍™ 64 處理器具有出色的功能和性能,可以提供栩栩如生的數字媒體效果――包括音樂、視頻、照片和 DVD 等。

對於那些希望通過輕薄型筆記本電腦領略 64 位性能的消費者, AMD 炫龍™ 64 移動計算技術可以在不影響性能的情況下提供安全的移動辦公能力。

對於那些希望獲得最佳性價比的消費者, AMD 閃龍™ 處理器可以提供從文字處理到照片瀏覽的各種常用功能。

嵌入式解決方案

AMD 的嵌入式解決方案以個人電腦以外的上網設備為目標市場,鎖定的目標產品包括平板電腦、汽車導航及娛樂系統、家庭與小型辦公室網路產品以及通信設備。AMD Geode™ 解決方案系列不僅包括基於x86的嵌入式處理器,還包括多種系統解決方案。AMD 的一系列 Alchemy™ 解決方案有低功率、高性能的 MIPS™ 處理器、無線技術、開發電路板及參考設計套件。隨著這些新的解決方案相繼推出,AMD 的產品將會更加多元化,有助確立 AMD 在新一代產品市場上的領導地位。

研究與開發

為了確保公司產品繼續保持其競爭優勢, AMD 多年來一直致力投資開發未來一代的先進技術。目前 AMD 已著手開發未來 5 至 10 年都可適用的高性能技術。

目前 AMD 設於美國加州桑尼維爾 (Sunnyvale) 及德國德勒斯登 (Dresden) 的先進技術研發中心分別負責多個研發項目。 此外, AMD 也與 IBM 合作開發新一代的工藝技術。

AMD 的自動化精確生產 (APM) 技術

為了在當今競爭異常激烈的市場中獲得成功,跨國電子公司需要值得信賴的供應商和合作夥伴來為他們按時按量地提供他們所需要的解決方案。因此, AMD 採用了一種高效的、基於合作夥伴的研發模式,確保它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可以始終在性能和功率方面保持領先。藉助於行業夥伴的技術和資源, AMD 為它的產品集成了先進的亞微米技術。它的產品通常領先於行業總體水平,而且成本遠低於平均成本。

為了在批量生產過程中無縫地採用這些先進的技術, AMD 開發和採用了數百種旨在自動確定最複雜的製造決策的專利技術。這些業界獨一無二的功能現在被統稱為自動化精確生產( APM )。它們為 AMD 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產速度、準確性和靈活性。

中國簡介

作為全球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中國日益成為AMD全球戰略重點之一。2004年9月,AMD公司大中華區在京正式成立,AMD全球高級副總裁郭可尊女士任AMD大中華區總裁兼總經理,統轄AMD在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地區的所有業務,進一步把握“中國機會”。 

AMD首開先河推出了高性能和無縫移植32位、64位計算優勢的技術;在合作夥伴的支持下,AMD率先在中國市場推出64位計算。2005年,AMD再開行業之先河,推出了雙核處理器。 

AMD的客戶及業務夥伴已遍布中國,覆蓋科研教育電信氣象石油勘探等行業,AMD的產品受到了中國市場與用戶的廣泛肯定。 

在中國,AMD已與眾多OEM廠商建立聯盟,其中包括曙光、聯想、清華同方、清華紫光、方正集團、神州數碼 等中國公司,以及IBMHPSunDELL等全球領先的計算機製造商。 

為了實現美好的遠景,把握“中國機會”,AMD創造著一個又一個輝煌。
“AMD中國秉承‘客戶為本,推動創新‘的理念,向合作夥伴提供領先的產品和周到的服務,與合作夥伴共贏,共同致力於中國信息產業發展”

營運地點

AMD除了在美國、歐洲、日本及亞洲其它地方設有生產中心之外,也在世界各大城市設有辦事處。AMD 創辦於1969年,總公司設於加利福尼亞桑尼維爾,2005年營業收入高達58億美元。作為一家名副其實的跨國公司,AMD有超過 70% 的收入來自國際市場。公司在美國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代號為AMD。

所獲獎項

AMD的微處理器以其出色的性能和可靠性贏得了廣泛的讚譽。
長期以來,AMD的產品、技術、製造能力、生產中心、管理人員,以及企業和社區計畫獲得了很多著名刊物和機構的獎勵和認可。

處理器所獲獎項
AMD 速龍™ 64AMD Opteron™(皓龍) 處理器
AMD速龍™處理器
AMD鑽龍™處理器
AMD-K6®處理器

其他獎項
AMD-760 晶片組
AMD PowerNow!技術

未來

AMDAMD

AMD最近在德國慕尼黑舉行了一次會議,由AMD歐洲、中東及非洲銷售與市場技術主管GiuseppeAmato詳細介紹了即將到來的K10架構處理器。AMD執行副總裁兼首席銷售與市場運營官HenriRichard曾將其稱為K8L,這一說法也廣為流傳,但現在,AMD官方已將其定名為K10。

K10將引入共享三級快取,同時每個核心擁有自己的一級快取和二級快取。如果處理器請求的數據存在於一級快取中,則直接載入;如果在任何一個二級快取中,則直接或者通過交叉開關載入一級快取,並將二級快取中的原數據標記為無效,這也是AMD的獨特設計;如果在三級快取中,則數據載入後仍然存在,其他核心還能繼續訪問,從而實現共享。

K10的整合記憶體控制器(IMC)將有一些新特性。在使用多個記憶體模組的情況下,如果BIOS設定和主機板能夠配合,IMC就能通過64-bit通道訪問記憶體,使用ECC錯誤校驗的話則是72-bit。如此一來,讀取和寫入數據就能同步進行,也能提高四核心環境下無序訪問的效率。該功能僅限於SocketAM2 和SocketF 接口處理器,SocketAM2和SocketF則使用普通的128-bit雙通道模式

由於K10四核心採用分離式能耗設計,記憶體控制器可以根據各個處理器核心獨立自定頻率和電壓。這樣一來,處理器超頻的時候就無需顧及記憶體頻率(也是僅支持SocketAM2 和SocketF 平台),從而大大有利於超頻,不過AMD不鼓勵在K10上超頻,AMD可以通過PLL確認處理器的損壞是否是超頻所致,是的話則不予質保。

K10在功耗上採用了一些新技術,從而可以把TDP保持在現在雙核的水平,K10中各個處理核心可以運行在獨立的頻率,AMD稱之為“P-States”,空閒的核心可以降低頻率甚至完全關閉,負載的則全速運行,K10還配備新的熱感測器,以便改善過熱保護。

AMD當然沒有忘記Intel的FSB前端匯流排。Intel的四核心互相通信繞道外部FSB,而K10四核心還是使用內部的交叉開關,全部在處理器之內完成,並且已經為八核心做好準備,代號“Montreal(蒙特婁)”,具體發布時間暫未確定。首款發布的K10四核心代號“Barcelona(巴塞隆納)”,65nm工藝,4MB三級快取,2008年升級為“Shanghai(上海)”,45nm工藝,6MB三級快取,二者均兼容現有的SocketF平台

美洲豹平台

“美洲豹”平台還支持AMD的ATI PowerXpress雙顯示卡切換技術,該技術可以讓使用者無需重啟電腦就可以在獨立顯示卡和集成顯示卡之間進行切換,雙顯示卡切換技術可以使使用者在AC電源供電的情況下,利用獨立顯示卡來運行那些進行大量圖像處理的程式,而在普通情況下可以切換到集成顯示卡以延長電池使用壽命。

“美洲豹”平台的筆記本電腦採用了Avivo HD技術,從而可以支持高清HD DVD和藍光影片的錄放。Avivo HD技術使得高清數據的解碼工作由CPU轉移到GPU,從而大大減輕了CPU的負擔,使筆記本電腦具有更加優異的性能。

新聞

AMD董事會主席柯福林AMD董事會主席柯福林

雖然距離AMD收購ATI公司已經過去了四年,但至今我們依然可以在AMD公司的圖形產品上看到ATI的Logo。不過如果坊間傳言準確的話,這種情況在今年年底就會結束,我們將和ATI徹底告別。

2010年10月14日訊息,AMD公司董事會主席柯福林先生昨日在接受騰訊科技專訪時表示,未來將向中國轉讓更多核心技術,目前AMD已經將X86技術轉讓給中國北京大學。柯福林表示,鑒於中國是非常重要的市場,在未來AMD公司會將極其珍貴、非常核心的技術轉讓給中國。通過技術的轉讓,AMD能夠幫助中國本土的行業進一步發展他們在這個領域的能力,並且搭建更好的基礎架構。

部分處理器

AMDamd4800 處理器

(接口AM2 , 四核心) 規格(主頻/快取/功耗)

Phenom 9850(黑盒) 2.5GHz/2MB L3/125W

Phenom 9750(盒) 2.4GHz/2MB L3/95W

Phenom 9600(黑盒) 2.3GHz/2MB L3/95W

Phenom 9600(盒) 2.3GHz/2MB L3/95W

Phenom 9550(盒) 2.2GHz/2MB L3/95W

Phenom 9500(盒) 2.2GHz/2MB L3/95W

Phenom 9100e(散) 1.8GHz/2MB L3/65W

(接口AM2 , 三核心)

Phenom 8600(盒) 2.3GHz/2MB L3/95W

Phenom 8600(散) 2.3GHz/2MB L3/95W

Phenom 8450(盒) 2.1GHz/2MB L3/95W

Phenom 8450(散) 2.1GHz/2MB L3/95W

(接口AM2, 雙核心)

速龍64 X2 6400 (盒) 3.2GHz/1MB×2/125W

速龍64 X2 6400 (散) 3.2GHz/1MB×2/125W

速龍64 X2 6000 (盒) 3.0GHz/1MB×2/125W

速龍64 X2 5600 (盒) 2.8GHz/1MB×2/89W

速龍64 X2 5200 (盒) 2.6GHz/1MB×2/65W

速龍64 X2 5000 (黑盒) 2.6GHz/512KB×2/65W

速龍64 X2 5000 (盒) 2.6GHz/512KB×2/65W

速龍64 X2 5000 (散) 2.6GHz/512KB×2/65W

速龍64 X2 4800 (盒) 2.5GHz/512KB×2/65W

速龍64 X2 4800 (散) 2.5GHz/512KB×2/65W

速龍64 X2 4600 (盒) 2.4GHz/512KB×2/65W

速龍64 X2 4600 (散) 2.4GHz/512KB×2/65W

速龍64 X2 4400 (盒) 2.3GHz/512KB×2/65W

速龍64 X2 4200 (盒) 2.2GHz/512KB×2/89W

速龍64 X2 4200 (散) 2.2GHz/512KB×2/89W

速龍64 X2 BE-2350 (盒) 2.1GHz/512KB×2/45W

速龍64 X2 BE-2350 (散) 2.1GHz/512KB×2/45W

速龍64 X2 BE-2300 (散) 1.9GHz/512KB×2/45W

速龍64 X2 4000 (盒) 2.1GHz/512KB×2/65W

速龍64 X2 4000 (散) 2.1GHz/512KB×2/65W

速龍64 X2 3800 (盒) 2.0GHz/512KB×2/35W

速龍64 X2 3800 (盒) 2.0GHz/512KB×2/65W

速龍64 X2 3800 (散) 2.0GHz/512KB×2/65W

速龍64 X2 3600 (盒) 1.9GHz/512KB×2/65W

速龍64 X2 3600 (盒) 2.0GHz/256KB×2/89W

速龍64 X2 3600 (散) 2.0GHz/256KB×2/89W

閃龍 2100 (盒) 1.8GHz/256KB×2/65W

(接口AM2, 單核心)

速龍64 3800 (盒) 2.4GHz/512KB/62W

速龍64 3800 (散) 2.4GHz/512KB/62W

速龍64 3500 (盒) 2.2GHz/512KB/62W速龍64 3500 (盒)

2.2GHz/512KB/35W

速龍64 3500 (散) 2.2GHz/512KB/62W

速龍64 3200 (盒) 2.0GHz/512KB/62W

速龍64 3200 (散) 2.0GHz/512KB/62W

速龍64 3000 (盒) 1.8GHz/512KB/62W

速龍64 3000 (散) 1.8GHz/512KB/62W

速龍LE 1620(盒) 2.4GHz/1MB/45W

速龍LE 1600(盒) 2.2GHz/1MB/45W

閃龍 64 LE-1300(盒) 2.3GHz/512KB/45W

閃龍 64 LE-1300(散) 2.3GHz/512KB/45W

閃龍 64 LE-1250(盒) 2.2GHz/256KB/45W

閃龍 64 LE-1250(散) 2.2GHz/256KB/45W

閃龍 64 LE-1200(盒) 2.1GHz/256KB/45W

閃龍 64 LE-1200(散) 2.1GHz/256KB/45W

閃龍 64 LE-1150(盒) 2.0GHz/256KB/45W

閃龍 64 LE-1150(散) 2.0GHz/256KB/45W

閃龍 64 LE-1100(盒) 1.9GHz/256KB/45W

閃龍 64 LE-1100(散) 1.9GHz/256KB/45W

閃龍 3500 (盒) 2.0GHz/128KB/62W

閃龍 3500 (散) 2.0GHz/128KB/62W

閃龍 3400 (盒) 1.8GHz/256KB/62W

閃龍 3400 (散) 1.8GHz/256KB/62W

閃龍 3200 (盒) 1.8GHz/128KB/62W

閃龍 3200 (散) 1.8GHz/128KB/62W

閃龍 3000 (盒) 1.6GHz/256KB/62W

閃龍 3000 (散) 1.6GHz/256KB/62W

閃龍 2800 (盒) 1.6GHz/128KB/62W

閃龍 2800 (散) 1.6GHz/128KB/62W

(接口 939, 單核心)

速龍64 3800 (盒) 2.4GHz/512KB/89W

速龍64 3800 (散) 2.4GHz/512KB/89W

速龍64 3500 (盒) 2.2GHz/512KB/89W

速龍64 3500 (散) 2.2GHz/512KB/89W

速龍64 3200 (盒) 2.0GHz/512KB/89W

速龍64 3200 (散) 2.0GHz/512KB/89W

速龍64 3000 (盒) 1.8GHz/512KB/89W

速龍64 3000 (散) 1.8GHz/512KB/89W

(接口 754, 單核心)

閃龍 3000 (盒) 1.8GHz/128KB/65W

閃龍 3000 (散) 1.8GHz/128KB/65W

閃龍 2800 (盒) 1.6GHz/256KB/65W

閃龍 2800 (散) 1.6GHz/256KB/65W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