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核cpu

雙核cpu

雙核就是2個核心,核心(Die)又稱為核心,是CPU最重要的組成部分。CPU中心那塊隆起的晶片就是核心,是由單晶矽以一定的生產工藝製造出來的,CPU所有的計算、接受/存儲命令、處理數據都由核心執行。各種CPU核心都具有固定的邏輯結構,一級快取、二級快取、執行單元、指令級單元和匯流排接口等邏輯單元都會有科學的布局。

介紹

雙核cpuamd雙核cpu

雙核處理器即是基於單個半導體的一個處理器上擁有兩個一樣功能的處理器核心。換句話說,將兩個物理處理器核心整合入一個核中。企業IT管理者們也一直堅持尋求增進性能而不用提高實際硬體覆蓋區的方法。多核處理器解決方案針對這些需求,提供更強的性能而不需要增大能量或實際空間。

雙核心處理器技術的引入是提高處理器性能的有效方法。因為處理器實際性能是處理器在每個時鐘周期內所能處理器指令數的總量,因此增加一個核心,處理器每個時鐘周期內可執行的單元數將增加一倍。在這裡我們必須強調一點的是,如果你想讓系統達到最大性能,你必須充分利用兩個核心中的所有可執行單元:即讓所有執行單元都有活可乾!

為什麼IBMHP等廠商的雙核產品無法實現普及呢,因為它們相當昂貴的,從來沒得到廣泛套用。比如擁有128MB L3快取的雙核心IBM Power4處理器的尺寸為115x115mm,生產成本相當高。因此,我們不能將IBM Power4和HP PA8800類雙核心處理器稱為AMD即將發布的雙核心處理器的前輩。

目前,x86雙核處理器的套用環境已經頗為成熟,大多數作業系統已經支持並行處理,目前大多數新或即將發布的套用軟體都對並行技術提供了支持,因此雙核處理器一旦上市,系統性能的提升將能得到迅速的提升。因此,目前整個軟體市場其實已經為多核心處理器架構提供了充分的準備。

雙核的定義

雙核就是2個核心,核心(Die)又稱為核心,是CPU最重要的組成部分。CPU中心那塊隆起的晶片就是核心,是由單晶矽以一定的生產工藝製造出來的,CPU所有的計算、接受/存儲命令、處理數據都由核心執行。各種CPU核心都具有固定的邏輯結構,一級快取、二級快取、執行單元、指令級單元和匯流排接口等邏輯單元都會有科學的布局。

從雙核技術本身來看,到底什麼是雙核心?毫無疑問雙核心應該具備兩個物理上的運算核心,而這兩個核心的設計套用方式卻大有文章可作。據現有的資料顯示,AMD Opteron 處理器從一開始設計時就考慮到了添加第二個核心,兩個CPU核心使用相同的系統請求接口SRI、HyperTransport技術和記憶體控制器,兼容90納米單核心處理器所使用的940引腳接口。而英特爾的雙核心卻僅僅是使用兩個完整的CPU封裝在一起,連線到同一個前端匯流排上。可以說,AMD的解決方案是真正的“雙核”,而英特爾的解決方案則是“雙芯”。可以構想,這樣的兩個核心必然會產生匯流排爭搶,影響性能。不僅如此,還對於未來更多核心的集成埋下了隱患,因為會加劇處理器爭用前端匯流排頻寬,成為提升系統性能的瓶頸,而這是由架構決定的。因此可以說,AMD的技術架構為實現雙核和多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AMD直連架構(也就是通過超傳輸技術讓CPU核心直接跟外部I/O相連,不通過前端匯流排)和集成記憶體控制器技術,使得每個核心都自己的高速快取可資遣用,都有自己的專用車道直通I/O,沒有資源爭搶的問題,實現雙核和多核更容易。而Intel是多個核心共享二級快取、共同使用前端匯流排的,當核心增多,核心的處理能力增強時,就像現在北京郊區開發的大型社區一樣,多個社區利用同一條城市快速路,肯定要遇到堵車的問題。

HT技術是超執行緒技術,是造就了PENTIUM 4的一個輝煌時代的武器,儘管它被評為失敗的技術,但是卻對P4起一定推廣作用,雙核心處理器是全新推出的處理器類別;HT技術是在處理器實現2個邏輯處理器,是充分利用處理器資源,雙核心處理器是集成2個物理核心,是實際意義上的雙核心處理器。其實引用《現代計算機》雜誌所比喻的HT技術好比是一個能用雙手同時炒菜的廚師,並且一次一次把一碟菜放到桌面;而雙核心處理器好比2個廚師炒兩個菜,並同時把兩個菜送到桌面。很顯然雙核心處理器性能要更優越。按照技術角度PENTIUM D 8XX系列不是實際意義上的雙核心處理器,只是兩個處理器集成,但是PENTIUM D 9XX就是實際意義上雙核心處理器,而K8從一開始就是實際意義上雙核心處理器。

多核處理器的創新意義

x86多核處理器標誌著計算技術的一次重大飛躍。這一重要進步發生之際,正是企業和消費者面對飛速增長的數字資料和網際網路的全球化趨勢,開始要求處理器提供更多便利和優勢之時。多核處理器,較之當前的單核處理器,能帶來更多的性能和生產力優勢,因而最終將成為一種廣泛普及的計算模式。多核處理器還將在推動PC安全性和虛擬技術方面起到關鍵作用,虛擬技術的發展能夠提供更好的保護、更高的資源使用率和更可觀的商業計算市場價值。普通消費者也將比以往擁有更多的途徑獲得更高性能,從而提高他們家用PC和數字媒體計算系統的使用。

在單一處理器上安置兩個或更多強大的計算核心的創舉開拓了一個全新的充滿可能性的世界。多核心處理器可以為戰勝今天的處理器設計挑戰提供一種立竿見影、經濟有效的技術――降低隨著單核心處理器的頻率(即“時鐘速度”)的不斷上升而增高的熱量和功耗。多核心處理器有助於為將來更加先進的軟體提供卓越的性能。現有的作業系統(例如MS WindowsLinuxSolaris)都能夠受益於多核心處理器。在將來市場需求進一步提升時,多核心處理器可以為合理地提高性能提供一個理想的平台。因此,下一代軟體應用程式將會利用多核處理器進行開發。無論這些套用是否能幫助專業動畫製作公司更快更節省地生產出更逼真的電影,或開創出突破性的方式生產出更自然更富靈感的PC機,使用多核處理器的硬體所具有的普遍實用性都將永遠地改變這個計算世界。

雖然雙核甚至多核晶片有機會成為處理器發展史上最重要的改進之一。需要指出的是,雙核處理器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處理器能耗的極限!性能增強了,能量消耗卻不能增加。根據著名的湯氏硬體網站得到的檔案顯示,代號Smithfield的CPU熱設計功耗高達130瓦,比現在的Prescott處理器再提升13%。由於今天的能耗已經處於一個相當高的水平,我們需要避免將CPU作成一個“小型核電廠”,所以雙核甚至多核處理器的能耗問題將是考驗 AMDIntel的重要問題之一。

關於多核處理器,從全球範圍內看,AMD在對客戶的理解和對輸出最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方面的理念走在Intel的前面,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就一直計畫著這一重大進展,它第一個宣布了在單處理器上安置多個核心的想法。

雙核cpuIntel雙核CPU

雙核處理器

雙核處理器(Dual Core Processor):

雙核處理器是指在一個處理器上集成兩個運算核心,從而提高計算能力。“雙核”的概念最早是由IBMHPSun等支持RISC架構的高端伺服器廠商提出的,不過由於RISC架構的伺服器價格高、套用面窄,沒有引起廣泛的注意。

最近逐漸熱起來的“雙核”概念,主要是指基於X86開放架構的雙核技術。在這方面,起領導地位的廠商主要有AMD和Intel兩家。其中,兩家的思路又有不同。AMD從一開始設計時就考慮到了對多核心的支持。所有組件都直接連線到CPU,消除系統架構方面的挑戰和瓶頸。兩個處理器核心直接連線到同一個核心上,核心之間以晶片速度通信,進一步降低了處理器之間的延遲。而Intel採用多個核心共享前端匯流排的方式。專家認為,AMD的架構對於更容易實現雙核以至多核,Intel的架構會遇到多個核心爭用匯流排資源的瓶頸問題。

雙核處理器技術

簡而言之,雙核處理器即是基於單個半導體的一個處理器上擁有兩個一樣功能的處理器核心。換句話說,將兩個物理處理器核心整合入一個核中。企業IT管理者們也一直堅持尋求增進性能而不用提高實際硬體覆蓋區的方法。多核處理器解決方案針對這些需求,提供更強的性能而不需要增大能量或實際空間。
雙核心處理器技術的引入是提高處理器性能的有效方法。因為處理器實際性能是處理器在每個時鐘周期內所能處理器指令數的總量,因此增加一個核心,處理器每個時鐘周期內可執行的單元數將增加一倍。在這裡我們必須強調一點的是,如果你想讓系統達到最大性能,你必須充分利用兩個核心中的所有可執行單元:即讓所有執行單元都有活可乾!

雙核與雙芯

雙核與雙芯(Dual Core Vs. Dual CPU):

AMD和Intel的雙核技術在物理結構上也有很大不同之處。AMD將兩個核心做在一個Die(晶元)上,通過直連架構連線起來,集成度更高。Intel則是將放在不同Die(晶元)上的兩個核心封裝在一起,因此有人將Intel的方案稱為“雙芯”,認為AMD的方案才是真正的“雙核”。從用戶端的角度來看,AMD的方案能夠使雙核CPU的管腳、功耗等指標跟單核CPU保持一致,從單核升級到雙核,不需要更換電源、晶片組、散熱系統和主機板,只需要刷新BIOS軟體即可,這對於主機板廠商、計算機廠商和最終用戶的投資保護是非常有利的。客戶可以利用其現有的90納米基礎設施,通過BIOS更改移植到基於雙核心的系統。

計算機廠商可以輕鬆地提供同一硬體的單核心與雙核心版本,使那些既想提高性能又想保持IT環境穩定性的客戶能夠在不中斷業務的情況下升級到雙核心。在一個機架密度較高的環境中,通過在保持電源與基礎設施投資不變的情況下移植到雙核心,客戶的系統性能將得到巨大的提升。在同樣的系統占地空間上,通過使用雙核心處理器,客戶將獲得更高水平的計算能力和性能。

雙核cpuamd雙核cpu

發展趨勢

2006年注定是CPU市場鋒煙四起的一年,也可以說是里程碑的一年。AMD在年中率先揭竿而起,拋出了AM2平台,並迅速完成了與前代產品的替換。而作為處理器巨頭的Intel自然也不是蓋的,兩個月後,Conroe這顆重磅炸彈狠狠砸向市場,“性能提高40%,功耗降低40%”令人為之興奮,也砸得AMD亂了方寸,情急之下再次起用降價策略來保護市場。就當所有人認為Intel會在Conroe發布後專心市場的經營,普及雙核心平台,而放鬆對新產品的研發之際,Intel再次傳來爆炸新聞,11月12日,Intel將推出全新的四核心處理器Kentsfield。從雙核到四核,Intel僅僅不到半年之間,竟然出如此大跌進,這的確讓人感到非常意外。

目前距離Intel正式發售四核心處理器還有很短的時間,但是Intel在9月份的IDF上已經正式發布了代號為Kentsfield的四核心處理器,而近期各大媒體也都拿到了產品進行評測。而AMD方面,根據其Roadmap顯示,AMD四核心架構的K8L處理器要到07年中才會面世,這樣一來,Intel的四核心將整整領先AMD三個季度。

廠商

Intel

雙核cpuintel酷睿雙核cpu

Intel的雙核處理器分成PentiumD酷睿系列
PentiumEE只有840
也是PentiumD的一部分
PentiumD又分800系列和900系列
但是都是Netburst架構
PD800系列 代號:Smithfield
就是兩個Prescott整合在1個CPU核心里啊
每個CPU集成1M快取,製程90nm,沒有超執行緒技術
用北橋承擔仲裁器
所以只有945以上的晶片組支持PentiumD處理器
FSB分為533MHz和800MHz兩種
編號方法:
PD8x5(如805)都是533MHz FSB
PD8x0(如820)都是800MHz FSB,支持64位(EM64T)技術
PentiumD 900系列 代號:Presler
使用2個Cedar Mill處理器(就是65nm P4的處理器家族)
製程65nm,都支持64位(EM64T)技術
每個CPU獨享2M快取
也只有945以上的主機板支持PentiumD 900系列
比PentiumD 800系列強的是
PentiumD 900系列支持HT超執行緒技術
而且PD9x0系列還支持VT(Virtualization Techlonogy)虛擬化技術
可以虛擬1個系統
PentiumD 900的功耗比PentiumD 800低很多
同樣3GHz頻率:
PD900系列只有214W
PD800系列要252W!

雙核cpuintel酷睿雙核cpu

Core酷睿是Intel的新一代雙核CPU
現在包括雙核和四核處理器!
酷睿只有14級流水線
相對於P4 Northwood 的20級和P4 Prescott的31級減少了很多
酷睿的架構是類似PentiumM Banias的低功耗高效率設計
比PentiumD 系列效率高出40%
同時酷睿保留了EM64T技術
E6000系列的FSB升級到1066MHz
E4000系列都是800MHz FSB
同時,酷睿採用共享二級快取的方式,減少使用前端匯流排進行數據交換
效率更高
酷睿的編號方法:
1.開頭為T的系列都是筆記本CPU,T系列的CPU中,T2xxx都是Yonah
T5xxx/T7xxx是Merom
T20xx、T2xxxE是533MHzFSB,其他是667MHz FSB
2.開頭為E、X的系列都是台式機CPU
其中E開頭是雙核,E6000系列的FSB是1066MHz,E4000系列是800MHz FSB
X、Q開頭是四核處理器

AMD

AMD

雙核cpuamd雙核cpu

系列CPU
AMD羿龍 X4
9600(盒)
接口類型:Socket
AM2+
核心類型:Agena

處理器頻率:2.3GHz
二級快取容量:4×512KB
多核心:四核
製程工藝:65納米
HT匯流排:3600MHz
工作功率:95W
9500
AMD羿龍 X4 9500(盒)

接口類型:Socket
AM2+
核心類型:Agena
處理器頻率:2.2GHz
二級快取容量:4×512KB
多核心:四核
製程工藝:65納米
HT匯流排:3600MHz
工作功率:95W
1620
AMD速龍64
LE-1620(盒)
核心類型:Lima
處理器頻率:2.4GHz
二級快取容量:1024KB
製程工藝:65納米

HT匯流排:1000MHz
工作功率:45W
處理器倍頻:12
額定電壓:1.25V
1600
AMD速龍64
LE-1600(盒)
接口類型:Socket
AM2
核心類型:Lima
處理器頻率:2.2GHz
二級快取容量:1024KB
製程工藝:65納米
HT匯流排:1000MHz
工作功率:45W
處理器倍頻:11
5000
AMD速龍64 X2 5000+
AM2(65納米/黑盒版)
接口類型:Socket
AM2
核心類型:Brisbane
處理器頻率:2.6GHz
二級快取容量:2×512KB
多核心:雙核
製程工藝:65納米
HT匯流排:1000MHz
處理器倍頻:13
1100
AMD閃龍64 LE-1100(盒)

接口類型:Socket
AM2
核心類型:Sparta
處理器頻率:1.9GHz
二級快取容量:256KB
製程工藝:65納米
HT匯流排:1000MHz
工作功率:45W
處理器倍頻:9.5

AMD閃龍64
LE-1150(盒)
接口類型:Socket
AM2
核心類型:Sparta
處理器頻率:2GHz
二級快取容量:256KB
製程工藝:65納米
HT匯流排:1000MHz
工作功率:45W
處理器倍頻:10
2350
AMD速龍 X2
BE-2350(盒)
接口類型:Socket
AM2
核心類型:Brisbane
處理器頻率:2.1GHz
二級快取容量:1024KB
多核心:雙核
製程工藝:65納米
HT匯流排:1000MHz
工作功率:45W
6400
AMD速龍64 X2
6400+(黑盒版)
接口類型:Socket
AM2
核心類型:Windsor
處理器頻率:3.2GHz
二級快取容量:2×1024KB
多核心:雙核
製程工藝:90納米
HT匯流排:1000MHz
工作功率:135W
5200
AMD速龍64 X2 5200+
AM2(65納米/盒)
接口類型:Socket
AM2
核心類型:Brisbane
處理器頻率:2.7GHz
二級快取容量:1024KB
多核心:雙核
製程工藝:65納米
HT匯流排:1000MHz
處理器倍頻:13.5
6000
AMD速龍64 X2 6000+
AM2(盒)參考價格:1090 元 價格糾錯>>
商家報價:999 至 1250 元
接口類型:Socket
AM2
核心類型:Windsor
處理器頻率:3GHz
二級快取容量:2×1024KB
多核心:雙核
製程工藝:90納米
HT匯流排:1000MHz
工作功率:125W

AMD速龍64 X2 5000+
AM2(65納米/盒)
接口類型:Socket
AM2
核心類型:Brisbane
處理器頻率:2.6GHz
二級快取容量:2×512KB
多核心:雙核
製程工藝:65納米
HT匯流排:1000MHz
處理器倍頻:13

AMD速龍64 X2 4000+
AM2(65納米/盒)
接口類型:Socket
AM2
核心類型:Brisbane
處理器頻率:2.1GHz
二級快取容量:2×512KB
多核心:雙核
製程工藝:65納米
HT匯流排:1000MHz
處理器倍頻:10.5

AMD速龍64 X2
3600+(65nm AM2盒)
接口類型:Socket
AM2
核心類型:Windsor
處理器頻率:1.9GHz
二級快取容量:2×512KB
多核心:雙核
製程工藝:65納米
HT匯流排:1000MHz
處理器倍頻:9.5

AMD皓龍

1212(盒)
接口類型:Socket
940
核心類型:Windsor
處理器頻率:2GHz
二級快取容量:2×1024KB
製程工藝:90納米
前端匯流排:1000MHz
HT匯流排:1000MHz
處理器倍頻:10

AMD皓龍
1210(盒)
接口類型:Socket 940
核心類型:Santa
Rosa
處理器頻率:1.8GHz
二級快取容量:1024KB
製程工藝:90納米
前端匯流排:1000MHz
HT匯流排:1000MHz
處理器倍頻:9

AMD速龍64 3500+(AM2盒)

雙核cpuamd雙核cpu

接口類型:Socket
AM2
核心類型:Orleans
處理器頻率:2.2GHz
二級快取容量:512KB
製程工藝:90納米
HT匯流排:1000MHz
處理器倍頻:11

AMD速龍64 AM2 X2

3800+(盒)
接口類型:Socket
AM2
核心類型:Windsor
處理器頻率:2GHz
二級快取容量:2×512KB
多核心:雙核
製程工藝:90納米
HT匯流排:1000MHz
工作功率:65W

AMD速龍64 X2 4200+
AM2(盒)
接口類型:Socket
AM2
核心類型:Windsor
處理器頻率:2.2GHz
二級快取容量:2×512KB
多核心:雙核
製程工藝:90納米
HT匯流排:1000MHz
處理器倍頻:11

參考資料:

1.http://smallbizit.ctocio.com.cn/tips/89/6284089.shtml
2.http://detail.zol.com.cn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